專利名稱:輔助車的改良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有關于輔助車的改良結構,該輔助車可呈展開的使用狀態,或折合的收藏攜帶狀態。該輔助車可輔助行動不便者移動,比如輔助老人行走。
圖1是顯示習知的輔助車90,該輔助車90主要結構是由前架桿體91與后架桿體92所組成,前架桿體91及后架桿體92的底端設有輪子95,為折合輔助車90以便收藏或攜帶時,前架桿體91及后架桿體92可藉由限位件93(即連桿931)而呈桿體展開或折合的狀態。
而在展開使用狀態時,為確保前架桿體91及后架桿體92呈固定展開狀態,以避免意外發生,前架桿體91與后架桿體92設有安全扣體94,其中安全扣體94是包括設置于后架桿體92上的切槽941,以及設置于前架桿體91與后架桿體92間的扣片942,藉由扣片942插入切槽941使前架桿體91及后架桿體92不會相對移動。
但依習知輔助車90所揭示的結構,若遇有較大的震動時,比如輔助車90經過不平的路面,扣片942容易跳開切槽941,使得前架桿體91與后架桿體92兩者相對移動,而發生意外。
另外,扣片942的設置位置不利使用者操作,尤其一般而言,輔助車90的使用者大多為行動有障礙者。
故上述習知的輔助車90設計結構是有改良的需要,且提高使用的安全性與便利性更是重點之一。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輔助車的改良結構,其具有結構簡單、定位效果良好和安全性高的優點。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方便使用者進行桿體展開或折合作業的輔助車改良結構。
本實用新型“輔助車的改良結構”,其可提供車架桿體展開呈使用狀態,以及提供車架桿體折合呈收藏攜帶狀態,基本上此種可供展開或折合的輔助車,其皆具備有前架桿體與后架桿體,而提供行進活動的輪子則設置于該前架桿體底端與后架桿體底端。該前架桿體上設置具有中空槽孔的限位件,而該后架桿體的橫桿則可在前述限位件的槽孔內自由活動,使輔助車的前架桿體與后架桿體兩者可相對于彼此進行車架桿體的展開作業或車架桿體的折合作業。而本實用新型的安全扣體即在于管制后架桿體的橫桿于限位件槽孔內的活動狀態,亦即阻止橫桿無法于槽孔內滑動,而保持輔助車的使用狀態,或允許后架桿體的橫桿可滑動于限位件的槽孔內,以便于進行該輔助車車架桿體的展開或折合等動作。
其中彈力組件是包括一彈性元件與一支桿。
其中卡制部是延伸出有一控制端。
其中限位件是配合鎖附件而采螺固方式連結前架桿體。
由于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簡單、使用簡便,且具有高度安全性,確有增進習知功效之處,爰依法申請新型專利。
為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及其特點,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其中
圖1是習知輔助車的立體結構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輔助車的立體結構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安全扣體及限位件的局部立體分解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中安全扣體的動作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中安全扣體的另一動作示意圖。
請配合參閱圖2與圖3,本實用新型的輔助車10,其主要是包括一前架桿體20、一后架桿體30、兩限位件40與一安全扣體50。
如圖2所示,該前架桿體底端23與后架桿體底端34設有輪子11,通常輔助車10設有四個輪子(如圖式)或是亦可有三個輪子(前架桿體底端23僅設有一個輪子11)。而左、右兩煞車器12則是裝設于前架桿體20的第一前直桿21與第二前直桿22頂端,另外,該后架桿體30可區分為第一后直桿31、第二后直桿32與橫桿33,該橫桿33是連結該第一后直桿31與該第二后直桿32的頂端,使第一后直桿31與第二后直桿32兩者可同步動作。
如圖3所示,為方便使用者的使用及收藏、攜帶,本實用新型中該輔助車10的前架桿體20與后架桿體30是藉由限位件40與安全扣體50而輔助車架桿體進行展開與折合作業。
該兩個限位件40是分別設置于該第一前直桿21與第二前直桿22上,于本實施例中,該等限位件40是分別藉由鎖附件42以鎖固連結的方式而設置于該第一前直桿21與第二前直桿22;當然該等限位件40亦可分別與第一前直桿21及第二前直桿22采一體成形制成,于此并予指明。
該等限位件40各具有一中空的槽孔41,而該等槽孔41即可供橫桿33架設并位移活動于其中。
另外,為配合安全扣體50的設置,于本實施例中,其中一限位件40后端又延伸有兩個翼部43、44,且該等翼部43、44上又分別挖設有孔洞45、46。當然,若于兩限位件40上皆分別設置有一安全扣體50時,則另一限位件40的后端亦隨之設有翼部并于適當位置處挖設孔洞(圖未示),于此并予說明。
而于本實施例中應用于管制橫桿33活動于槽孔41內的安全扣體50,其是包括一卡制部51與一彈力組件52。其中,該卡制部51上挖設有一孔洞513,且其一端延伸設有一控制端512,該控制端512主要是提供便于使用者撥動該卡制部51之用;而該彈力組件52則包括有一彈性元件521與一支桿522,該支桿522是配合翼部43、44的孔洞45、46與卡制部51的孔洞513,而將卡制部51相對定位于該兩翼部43、44的內側,另外,為避免支桿522不慎松脫,該支桿522的兩端可更夾制有墊片523、524,或是夾制固定鎖(圖未示)。
請配合參閱圖4與圖5,藉此即可使該彈力組件52彈性樞接于限位件40與卡制部51之間,由于彈性元件521具有可壓縮的特性,故可輔助卡制部51管制橫桿33的移動。
當需展開前架桿體20與后架桿體30時,使用者可藉由按壓卡制部51的控制端512而壓縮彈性元件521,令卡制部51底端的端面511暫時離開槽孔41處,此時,即可滑動橫桿33于槽孔41中,而當橫桿33到達定位之后,松放控制端512,使卡制部51因彈性元件521的彈性回復力,而令其端面511壓制于橫桿33上,以防止橫桿33滑移于槽孔41之中,而完成車架桿體的展開作業,如圖4所示。
而當欲折合前架桿體20與后架桿體30時,使用者亦是按壓卡制部51的控制端512,令卡制部51的端面511暫時離開槽孔41處,再將橫桿33上移至槽孔41頂端處后,松放控制端512,使卡制部51回復至原先的位置,此時,卡制部51將橫桿33定位于槽孔41的上端處,此亦同樣具有可防止車架桿體變換所處狀態的功效,如圖5所示。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確能藉所揭露的構造達到創作的目的,具進步地實用性功能,為一典型新型專利。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而已,凡依據本實用新型所衍生的修飾與變化,例如于前架桿體與后架桿體間增設一連結機構,或變更限位件與前架桿體的連結方式,或增設安全扣體,或變更卡制部的形狀,皆不脫本實用新型精神,故本實用新型的專利權利仍應以申請專利的范圍為準。
權利要求1.一種輔助車的改良結構,其至少包括一前架桿體、一后架桿體、一對限位件與至少一安全扣體,前、后架桿體底端分別樞設有輪子,限位件可輔助前、后架桿體兩者的展開與折合作業,而安全扣體則可輔助前、后架桿體兩者于展開或折合作業后的定位,其特征在于,該等限位件是設置于前架桿體上,其分別具有一中空的槽孔;而安全扣體則包括一卡制部與一彈力組件,該彈力是彈性樞接限位件與卡制部兩者。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輔助車的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彈力組件是包括一彈性元件與一支桿。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輔助車的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卡制部是延伸出有一控制端。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輔助車的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限位件是配合鎖附件而采螺固方式連結前架桿體。
專利摘要一種輔助車的改良結構,包括一前架桿體、一后架桿體、一對限位件與至少一安全扣體,限位件輔助前、后架桿體進行展開或折合作業,安全扣體則輔助前、后架桿體的定位,特征在于,限位件設于前架桿體上,其具有一可供后架桿體滑動于其中的槽孔,安全扣體則包括一卡制部與一彈性樞接于限位件與卡制部間的彈力組件;藉由控制彈性件使卡制部可進行壓制或解除壓制于后架桿體等兩種位移運作,從而進行并定位前、后架桿體的展開或折合作業。
文檔編號B62B3/02GK2400336SQ9925810
公開日2000年10月11日 申請日期1999年12月28日 優先權日1999年12月28日
發明者陳天財 申請人:歐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