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行車避震座管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行車避震座管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可以調整角度的自行車避震座管裝置。其具有較佳的使用方便性及避震功效,可說是一種相當具有實用性及進步性的,相當值得產業界來推廣,并公諸于社會大眾的產品。
臺灣自行車工業的發達是有目共睹的,其在去年的出口值仍為世界第一的水準,正誠如外界所說的臺灣是『自行車王國』是相當切乎臺灣自行車業界的;然而如要繼續地占有這世界第一的名號,臺灣需不斷地推陳出新,尤其鄰近國家韓國、大陸正以相當快速的腳步追隨在臺灣之后,是故臺灣的自行車業者也正面臨極大的競爭性,為使臺灣自行車業仍能篷勃發展,唯有不斷開發研究改良才是唯一之路;自行車的座管結構是為相當重要的構件結構之一,因為其連結著自行車座墊,因此在要求上也特別為業者所強調,也是業者所努力開發的重點之一,而現有的自行車座管結構都有以下的弊端1.由于座墊處是為自行車騎乘者所直接最受力的地方,尤其當自行車在騎乘時,其座墊處會同時受到四面八方的應力沖擊,而該沖擊很容易會造成騎乘者屁股的晃動及震動,因此相當容易使屁股產生酸疼痛,所以其必須具有良好的避震效果,方能減輕騎乘者受傷的機率。
2.現有的自行車座管結構是都采用剛體(RIGID BODY)結構,因此其在套固自行車座墊時也會同時造成座墊的單一角度固定而無法調整,這對于不同人不同身材來說可說是相當不具有實用性。
3.再者現有的避震結構僅是設置在座管上,因此而會造成座管與座墊交接處所受應力最大,而無法有效將應力導引至其他處,容易造成結構的不穩固性及脆弱性,這也就是為什么自行車人座墊往往都在此交接處產生裂痕及斷裂的緣故之一。
而為使申請人得以在國際市場上占有席之地,并針對以上的缺陷而能加以改進,本設計人乃積極開發研究,期望能研究一種自行車座管結構,使其能大幅度改進一般市面上的自行車結構,并進而能使得使用者在使用時更加方便,終于皇天不負苦心人,本設計人基于從事該類產品制造多年的經驗,及長久努力研究與實驗,終于開發設計出本實用新型自行車避震座管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現有的自行車座管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新型結構的自行車避震座管裝置,使其具有避震結構的功效,并依此而能使得騎乘者在騎乘時更無受傷之虞。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自行車避震座管裝置,使其不僅具有避震效果外,而且可以使得其具有調整角度的功效,而能同時帶動座墊的角度調整,以利自行車的騎乘;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依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自行車避震座管裝置,其主要包括一座管本體及中管,其特征在于該座管本體頭部設有一凸部,該凸部設有一樞孔,且在該凸部底側開設一開槽,并在開槽的兩端形成有軸孔;該中管的中間穿設有一穿孔,該穿孔內設有一肩部,如此而能將穿孔分隔為第一、二容置空間,且在肩部上并設有一穿孔,且于其中管一端兩側形成有突耳,突耳處并設有軸孔,以此而可以利用一插銷將中管樞設在座管本體的凸部上;且在中管的另一端設有螺孔而可以配合螺絲將套頭鎖固于中管的另一端;另外設有一調整桿,該調整桿上形成一環肩部,而將調整桿分成桿部及桿端,且調整桿的一端凹設有螺孔,如此而可以利用調整桿配合套設一彈性體并套入中管穿孔的第一容置空間內,并使其調整桿桿部穿至第二容置空間,且使得一螺絲分別套入一墊片及第二彈性體而于第二容置空間內螺固至調整桿桿端的螺孔上;另外設有一固定桿,該固定桿的兩端分別凹設有螺孔,而固定桿上并穿設有一套孔,如此而可以使得調整桿的桿部得以套入該套孔內,并利用兩螺固件鎖入螺孔內,并頂掣在調整桿的桿部上達到鎖固的功效;如此并借由調整桿可自固定桿套孔內的移動,達到角度的調整功效,及利用管壁對彈性體的彈性壓掣結構,而達到避震的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措施來進一步實現。
前述的自行車避震座管裝置,其中所述調整桿的桿部設有一扣孔,且該扣孔可配合固定桿的穿設,而達到單一的避震效果。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和積極效果。由以上技術方案可知,自行車避震座管裝置在使用時完全沒有現有的自行車座管結構所產生的缺陷,而且可以使得騎乘者在騎乘時更加穩固及方便,為使貴審查委員更能了解到本實用新型所能達到的功效及價值性,茲就以上的論點加以論述1.由于本實用新型是利用中管樞設于座管的凸部上,并借由中管對彈性體的彈性承受性而達到緩沖避震的效果,所以能將受到四面八方沖擊的應力予以緩沖卸掉,并能同時將該應力引導至中管及座管上,而非現有的結構僅能針對座管做避震的單一功效,因此借由具有較大塑性形變的彈性體變化而能達到更佳的緩沖效果,不僅能提高結構的功效性及穩固性,而且能減低騎乘者所自座墊承受的應力,并不會有受傷的情形產生。
2.本實用新型的自行車避震座管裝置,更具有調整角度的功效,并借此結構而可以做適當的調整以符合每個人不同人體工學的要求,有效提高產品的實用性。
3.本實用新型自行車避震座管裝置,因為其僅是在座管本體做些微的改變并配合設有穿孔的中管結構,因此其結構簡易,所以制造成本也相對的減少,且和產品所能達到的功效性及使用實質性來比較的話,實是物超所值,因此本實用新型可說是相當具有產業的利用價值。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自行車避震座管裝置,其在技術發展空間有限的領域中,不論在結構上或功能上皆有較大的改進,且在技術上有較大的進步,并產生了好用及實用的效果,而確實具有增進的功效,從而更加適于實用,誠為一新穎、進步、實用的新設計。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由以下實施例及其附圖詳細給出。
圖1為本實用新型自行車避震座管裝置的分解立體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自行車避震座管裝置的立體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自行車避震座管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自行車避震座管裝置的調整角度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自行車避震座管裝置的避震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自行車避震座管裝置的另一實施例分解立體示意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自行車避震座管裝置的另一實施例剖面示意圖。
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自行車避震座管裝置,其具體結構、特征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后。
請參閱
圖1至圖3的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自行車避震座管裝置,其主要包括一座管本體10及中管20,其中一座管本體10,該座管本體10頭部設有一凸部11,該凸部11設有一樞孔111,且于該凸部11底側開設一開槽12,并于開槽12的兩端形成有軸孔121;中管20,該中管20的中間并穿設有穿孔21,該穿孔21內設有一肩部211,如此而能將穿孔21分隔為第一容置空間212、第二容置空間213,且肩部211上并設有一穿孔21,并在其中管20一端兩側形成有突耳22,突耳22處并設有軸孔221,以此而可以利用一插銷23將中管20樞設在座管本體10的凸部11上;且在中管20的另一端設有螺孔201,而可以配合螺絲202將套頭24鎖固于中管20的另一端;另外設有一調整桿30,該調整桿30上形成一環肩部301,而將調整桿30分成桿部302及桿端303,且調整桿30的一端凹設有螺孔304,如此而可以利用調整桿30配合套設一彈性體31并套入中管20的穿孔21的第一容置空間212內,并使其調整桿30的桿部302穿至第二容置空間213,且使得一螺絲32分別套入一墊片33及第二彈性體34而于第二容置空間213內螺固至調整桿30桿端303的螺孔304上;另外設有一固定桿40,該固定桿40的兩端分別凹設有螺孔41,而固定桿40上并穿設有一套孔42,如此而可以使得調整桿30的桿302得以套入該套孔42內,并利用兩螺固件43鎖入螺孔41內,并頂掣在調整桿30的桿部302上,達到鎖固的結構。
請配合參閱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在使用而需調整角度時,其僅需先螺松開螺固件43,并調整調整桿30至適當的角度,如此而會使得其調整桿30的桿302得以在固定桿40的套孔42內移動,也就是說當調整管30的角度調整地愈大時,其由于調整桿30的桿端303是螺固至螺絲32上,因此會同時帶動調整桿30向上移動,反之亦然而可以達到調整中管20角度的結構功效,再者請參閱圖5所示,而當固定中管(20)的角度后,該中管20受力時,中管20的管壁會同時壓頂彈性體31,并可以借由彈性體31的彈性恢復力而達到緩沖或避震的功效,可說是相當具有實用性。
請再配合參閱圖6及圖7所示,其中該調整桿30′的桿部31′可設有一扣孔32′,且該扣孔32′可配合固定桿40′的穿設,而達到單一的避震效果,如此而可以提供另一種的單一選擇功效。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自行車避震座管裝置,其主要包括一座管本體及中管,其特征在于該座管本體頭部設有一凸部,該凸部設有一樞孔,且在該凸部底側開設一開槽,并在開槽的兩端形成有軸孔;該中管的中間穿設有一穿孔,該穿孔內設有一肩部,且肩部上并設有一穿孔,且該中管一端兩側形成有突耳,該突耳處并設有軸孔,一插銷將中管樞設在座管本體的凸部上;且在中管的另一端設有螺孔,螺絲將套頭鎖固于中管的另一端另外設有一調整桿,該調整桿上形成一環肩部,而將調整桿分成桿部及桿端,且調整桿的一端凹設有螺孔,一螺絲分別套入一墊片及第二彈性體螺固至調整桿桿端的螺孔上;另外設有一固定桿,該固定桿的兩端分別凹設有螺孔,而固定桿上并穿設有一套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避震座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調整桿的桿部設有一扣孔。
專利摘要一種自行車避震座管裝置,其包括座管本體及中管,座管本體頭部設有凸部,凸部設有樞孔,且在凸部底側開設一開槽,并在開槽的兩端形成有軸孔;中管的中間穿設有穿孔,穿孔內設一肩部,中管一端兩側形成突耳,中管的另一端設有螺孔;另外設有調整桿,調整桿上形成一環肩部,且調整桿的一端凹設有螺孔,并借由螺絲螺固至調整桿桿端的螺孔上,另外設有固定桿,固定桿的兩端分別凹設有螺孔,而固定桿上并穿設有一套孔;如此可達到調整角度及避震的功效。
文檔編號B62J1/00GK2399280SQ9921438
公開日2000年10月4日 申請日期1999年6月25日 優先權日1999年6月25日
發明者鄭天助 申請人:金享車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