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微型車用拼裝式廂棚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微型車用拼裝式廂棚。它屬于機動車上部結構分總成之間的連接領域,特別是涉及其相互間的剛性和易分離的連接構成。它由前廂板、后門板、左、右廂板和頂棚板組成。
人們為了避免微型車上所載貨物被日曬雨淋或落上灰塵,常在車的貨廂上裝設廂棚,其構成是將事先焊制好的整體廂棚直接裝到車上經焊接而成。不足之處是,首先,這種廂棚占據空間大,運輸不便,只適于來車到廠現場焊制并安裝,而不適宜工廠對其進行大批量的生產和外銷;其次,整體變形大,外表面的平整度極難保證,影響了外觀形態;再次,手工焊制的廂棚的尺寸誤差大,很難做到整齊劃一。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便于批量生產、銷售的微型車用拼裝式廂棚。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措施來達到將構成廂棚的前廂板、后門板、左廂板、右廂板和頂棚板分解成單體,在各單體(廂棚板)的邊緣處均置有角形材,所說的角形材上設有相互對應的螺孔,用螺栓貫穿這些孔并將相應的單體相固定連接。為防止因車輛顛簸而發生聲響和增加廂體的密封度,在各單體間置有柔性緩沖件。為降低材料成本,可采用較薄的板材來制作單體,此時在各單體上均置有加強筋。
本實用新型相比現有技術具有如下優點1.適于工業化生產和批量銷售;2.便于大批量運輸,安裝也簡便;3.產品的內在素質和外觀形態均能得到確保。
以下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和安裝情況。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經整體拼裝后的基本結構示意圖。
圖2是
圖1的左視圖。
圖3是圖2中各廂棚板間相互連接狀態的放大示意圖。
參照
圖1、圖2和圖3,其上均置有加強筋11的前廂板4、后門板5、左廂板2、右廂板3和頂棚板1的邊緣處置有角型材7,角型材為角鋼,角型材7上設有螺孔8,螺栓9貫穿孔8將上述各廂棚板相固接而構成廂棚,同時螺栓9也將廂棚整體固接在微型車的貨廂上。在上述各廂棚板的相互連接處均置有柔性緩沖件10,件10由橡膠制成。為減少微型車裝上廂棚后的空氣阻力,在前廂板4的上部安置有導流罩6。前廂板4上留有與駕駛室背面淌水槽走向同形且相吻合的豁口,該豁口被卡套在淌水槽上,既可節約材料,又使廂棚與駕駛室連為一體,使其整體性和牢固性均大大加強了。
安裝時,只需先將前廂板4卡套在駕室背面的淌水槽上,再用螺栓9將板4固定在貨廂上。之后,再逐一分別將左廂板2、右廂板3和頂棚板1與前廂板4通過螺栓9相固接,并將這幾塊廂板也同時相互和分別與貨廂相固接,最后將后門板5與左廂板2或右廂板3相連接。
權利要求1.一種微型車用拼裝式廂棚,由前廂板(4)、后門板(5)、左廂板(2)、右廂板(3)和頂棚板(1)構成,其特征是上述各廂棚板的邊緣處均置有角形材(7),所說的角形材(7)上設有相互對應的螺孔(8),螺栓(9)貫穿孔(8)并將相應的廂棚板固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廂棚,其特征是各廂棚板間置有柔性緩沖件(10)。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廂棚,其特征是各廂棚板上置有加強筋(11)。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廂棚,其特征是前廂板(4)的上部置有導流罩(6)。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廂棚,其特征是前廂板(4)上留有與駕駛室背面淌水槽走向同形且相互吻合的豁口。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微型車用拼裝式廂棚。它克服了現有技術中的不適宜工廠對其進行大批量生產和外銷,以及外表平整度難以保證,尺寸很難做到整齊劃一的不足。它是將構成廂棚的前廂板、后門板、左、右廂板和頂棚板分解成單體,這些單體的邊緣處均置有角型材,角型材上設有螺孔,用螺栓貫穿螺孔以將各單體相固接。它具有適于工業化生產和批量銷售,便于批量運輸,質量也能得到確保的優點。
文檔編號B62D27/00GK2331562SQ9822726
公開日1999年8月4日 申請日期1998年7月2日 優先權日1998年7月2日
發明者焦樹崢 申請人:焦樹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