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摩托車廂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摩托車廂。
自從有了摩托車之后,駕駛者是騎在前后兩輪之間駕駛的,這種車可在任何地面行駛,解決了缺少公路的地區交通運輸上問題,該種車亦存有頗多缺點例如停車時需要駕駛者以腳觸及地面才免于翻倒,座位是露空的,若發生意外人容易被拋出車外,還要受雨、雪吹襲,載貨稍多易倒,這種缺點是必須改善的。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摩托車廂,在該摩托車廂內設置車架,駕駛員可在車廂內操作,從而為駕駛者提供使用的舒適性和安全性。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摩托車廂,在底部設置平衡腳架和小輪,以提高摩托車的平衡穩定性。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以如下方式達到的一種摩托車廂,裝設在摩托車上,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上蓋殼和底殼,在車廂內設有兩張彈簧座椅。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還可以如下方式達到所述的摩托車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殼底部樞設有一平衡腳架和小輪,該平衡腳架的軸芯上端固設有一柱桿和操縱放下小輪的踏板。
所述的摩托車廂,其特征在于在該車廂內設有車架,在車廂尾部上端設有行李架,該行李架包括兩個側面蓋,該側面蓋一側樞設在行李架中部,該側面蓋并通過四條長鋼鉤勾掛在行李架上部的高低孔中。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1、在摩托車原有結構的基礎上增設摩托車廂,易于實施,并且可以抵擋風雨吹襲,并且當發生意外時可防止駕駛員被拋出車外,從而具有使用的舒適性和安全性。
2、在車廂底部增設的平衡腳架和小輪提高了摩托車的平衡穩定性。
附圖的圖面說明如下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較佳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上述實施例的外觀示意圖。
圖3是上述實施例的零件分解圖。
圖4是上述實施例的外殼部分示意圖。
圖5是上述實施例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本實用新型將結合附圖作進一步說明如下本實用新型摩托車廂,從附
圖1、2、3顯示,車廂1,有上蓋殼2,頭部有一塊防風透視玻璃3,尾部有半圓排氣口4,尾部上端設一長形孔5,能套入車頂行李架6,上蓋殼2側面是廂門口7,另一側面是玻璃透視窗8,底殼9設有許多大小孔,是散熱和有關零件裝接之用,車架10,是用硬鋼材制成,A位置是前輪支撐架,車架10中間有兩張避震彈簧椅11、12。底殼9底部設有一對平衡腳架13,腳架下端有小輪14,當觸及地面時,車殼可免震動,當車廂殼垂直時,兩小輪離地約一英寸,平衡腳架13上端是一支彎圓鐵桿為軸芯15,兩端有半圓鐵夾16固定在車架10上,軸芯15可以旋轉,使平衡腳架13可升降,軸芯15中間凸出一柱桿17,直穿過底殼9與踏板18保持接觸,有一條彈簧19拉緊后,平衡腳架13離地,當停車時有一條橫桿20,當踏板18踏下時,該橫桿20旋轉至踏板之上,可以長期停泊車輛。
車架10尾部B段是后輪支撐架(原摩托車架)裝設位置,C部是油箱裝設裝置,D位置是引擎裝設位置。車頂行李架6兩側面蓋21是可折疊且可調節闊窄的,適應載貨體積,調節是由四條長鋼鉤22,掛在高低孔23中實現的,各配件裝置完整之后,在上蓋殼2與底殼9聯連時將廂門24的旋轉圓軸套進孔25、26中(見圖4)。廂門上方是窗口,用推移玻璃裝置。
參照圖5,上蓋殼2與底殼9聯接是用羅絲固定。一切裝配完成后,便組成一套完整的帶摩托車車廂的摩托車了。
權利要求1.一種摩托車廂,裝設在摩托車上,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上蓋殼和底殼,在車廂內設有兩張彈簧座椅。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車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殼底部樞設有一平衡腳架和小輪,該平衡腳架的軸芯上端固設有一柱桿和操縱放下小輪的踏板。
3.按權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車廂,其特征在于在該車廂內設有車架,在車廂尾部上端設有行李架,該行李架包括兩個側面蓋,該側面蓋一側樞設在行李架中部,該側面蓋并通過四條長鋼鉤勾掛在行李架上部的高低孔中。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的摩托車廂,是裝設在摩托車上,包括一個蓋殼和底殼,摩托車廂內設有兩個彈簧座椅,司機是在廂內駕駛和操作車輛平衡,當停車時將踏板踏下,即降下兩個小輪與地面接觸可免翻倒,廂內設置車架,摩托車原有零件可裝置適當部位,乘客可得到舒適與安全。
文檔編號B62J17/00GK2178208SQ9324321
公開日1994年9月28日 申請日期1993年10月28日 優先權日1993年10月28日
發明者劉天來 申請人:劉天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