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汽油噴射空氣加壓內燃機兩用摩托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機動腳踏兩用車,特別是一種采用了二行程汽油噴射、空氣加壓式的內燃機的后輪驅動輕便兩用摩托車。
目前,已申請專利的后輪驅動式腳踏機動兩用車如申請號為91232347.7,91226519.1,名稱分別為機動腳踏兩用車和助力做行車后輪軸驅動裝置,它們雖然具有機動和腳踏兩用的功能,但存在著以下不足1.采用摩擦輪帶動后輪,傳動效率低,易打滑,輪胎易磨損。
2.汽油機安裝在后輪的一側,使整車的重心位置偏移,并且使腳踏者的腳與汽油機發生摩擦,十分不便。
此外,現有的摩托車的內燃機都是采用的是曲軸箱活塞上行使氣缸進氣,活塞下行而氣缸排氣,并同時換氣工作過程,內燃機的換氣量都基本是活塞在氣缸內行程的容積,對于二行程內燃機的進氣量,盡管采用了如安裝笛簧片閥、旋轉圓盤式閥等措施,但進氣量增加不多。而內燃機的運轉是通過化油器在氣缸內活塞下行吸器過程中將燃油與空氣混合形成霧化燃燒,然而,化油器將燃油與空氣的混合霧化并不充分,使加速不靈敏,對于提高內燃機的功率是有制約的,發揮不出高轉速。現有的內燃機中的曲箱是封閉的,曲軸、連桿、活塞的潤滑是靠在汽油里摻一定比例的機油,其結果是增大了排氣煙塵,即或是機油泵實現分開式潤滑,由于要耗機油,產生煙塵和產生積炭,同時汽油對連桿有腐蝕作用,因而效果不佳。如果將現有的二行程內燃機轉速提高到8000轉/分以上時,內燃機的潤滑跟不上該高轉速,將形成敲缸,拉缸等現象,使用壽命迅速下降。此外,二行程內燃機不能象四行程內燃機那樣把壓縮比提得較高來增加功率。以上是目前腳踏機動兩用車及采用二行程內燃機的摩托車存在的不足。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后輪驅動式,采用二行程汽油噴射空氣加壓式內燃機的腳踏機動兩用車,以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不足。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過這樣結構實現的,即它包括前、后輪、車架、把手、二行程內燃機及腳踏行車機構,其特征在于內燃機通過支架安裝在車架的正下方,內燃機的曲軸軸頸上的鏈輪通過鏈輪及鏈條與油氣加壓混合機構連接,該機構由安裝在鏈輪軸上的汽油泵,空氣加壓器及油量控制器組成,所述汽油泵的出口通過限壓閥及含濾清器的高壓蓄壓器與油量控制器的噴油嘴連接,空氣加壓器的出口與油量控制器的節氣門連接,油量控制器的阻風門由軟軸通過把手的燃油控制把控制提升,其油、氣混合道與內燃機的氣缸連通,內燃機動力輸出軸通過鏈輪及鏈條與通過滾針軸承與后輪連接的鏈輪連接,該鏈輪與位于其一側并固定在后輪軸上的棘輪嵌合而構成機動行車機構,所述棘輪通過鏈條與腳踏連接而構成腳踏行車機構,所述二行程內燃機的曲軸箱與變速箱貫通,有兩級變速和由兩離合器離心塊及齒鼓構成的兩擋變速環節。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結構可以通過附圖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有如下附圖
附
圖1為內燃機與油、氣加壓混合機構連接的示意圖;附圖2為內燃機的結構剖視圖;附圖3為整車左側示意圖;附圖4為消聲器的示意圖;附圖5為整車右側示意圖;附圖6為車把手示意圖;附圖7為后輪軸上腳踏與機動變換機構的示意圖。
參見
圖1,內燃機工作時,其曲軸軸頸上的鏈輪1通過鏈條3帶動鏈輪2,鏈輪軸6上安裝有汽油泵4和空氣加壓器5,它們將高壓燃油和壓力空氣經油量控制器10變成霧化混合油氣,經氣道9、11送至內燃機氣缸。圖中汽油箱15將油經開關16及油路送至濾清器17,再經油路至汽油泵4將油變為高壓油。泵的出口接限壓閥18,它將超限的壓力油送回油箱15,恒定的壓力油經含濾清器的蓄壓器(14)送至油量控制器10的噴油嘴13。所述的空氣加壓器將過濾的時適采集的空氣變成高于所在地大氣壓的高壓氣,該高壓氣經節氣門7進入油量控制器10,控制器10內有一個由端蓋及彈簧壓著的阻風門8,該阻風門通過軟軸與把手上的燃油控制把43連接,由它控制阻風門的提升,以調節油氣混合的比例。油、氣在油量控制器內達到充分的霧化,并由氣道9、11壓入氣缸內,提供燃料并促使氣缸排氣。
由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汽油泵4、空氣加壓器5、蓄壓器14、混合氣調制機構7、8、10、13共同構成內燃機的油氣加壓混合機構,它們是靠曲軸上的鏈輪1、鏈條3、鏈輪2驅動的,在寒冷的地區可采用電動汽油泵,并增加進氣道的電熱裝置使汽油更好地霧化。
參見圖2~7,本實用新型的內燃機20采用無封閉的曲軸箱,即曲軸箱與變速箱貫通,它包括兩級變速和兩個油門擋排。其中曲軸頸上的齒輪32與第一級變速機構軸33上的齒輪31嚙合,齒輪31與第二變速機構軸29上的起動棘輪30嚙合;軸31上有連軸離合器離心塊34和齒輪鼓35,并通過齒輪鼓座與第二變速軸即輸出軸29上的棘輪36嚙合而構成第一擋排;軸33上套有與離合器離心塊37固定的齒輪38,它與第二變速軸29上的齒輪39嚙合,而構成第二擋排。內燃機的工作方式是這樣的。鏈輪25和棘輪24接合后,鏈輪25經過鏈條23與鏈輪28將動力傳給變速軸29和起動棘輪30,再由齒輪31、齒輪32傳給曲軸41,通過軸頸上的鏈輪1使油、氣加壓混合機構工作,為內燃機氣缸提供霧化燃油,活塞下行時油、氣混合道將燃油直接壓入氣缸內,曲軸頸上的磁電機40工作使氣缸內的點火器著燃,此時,內燃機便開始工作,動力通過曲軸齒輪32,齒輪31使軸33轉動,并使連軸離合器離心塊34同時轉動,當轉速加快使離心塊34接合上齒輪鼓35后,便驅動變速棘輪36,并通過軸29、鏈輪28、鏈條23將動力傳遞給后輪軸上的鏈輪25,再通過棘輪24使后輪向前以第一擋的速度轉動,由于棘輪24和鏈輪25的速率不一樣,棘輪24就自然地退出了動力傳遞的職能。當轉動把手上的燃油控制把43,加大油門,使內燃機轉速提高到使離合器離心塊37接合上齒輪鼓35后,便將動力經齒輪38、39、鏈輪28傳遞給后輪軸完成二擋加速,由于棘輪36作用,不會發生亂擋現象。機動轉為腳踏行車時,在把手上撥動轉換開關26,通過軟軸使鏈輪25與棘輪24分離,此時,機動機構不起作用。本實用新型采用雙排管結構的消聲器42,它位于內燃機20之下與其排氣孔12連接。此外,車把上除前述的轉換開關26,燃油控制把43外,還包括前制動開關44、前燈開關45和后制開關46。
綜上所述,在實現機動、腳踏傳力及換擋變速的過程中,棘輪24、30和36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另需說明是磁電機40的總成厚度不大于36mm,后輪軸上安裝有減震器,內燃機20的整體厚度不大于160mm,由于不耗油,汽油箱設計在車座下面。
同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很顯著的,由于采用了油、氣加壓混合機構,使油、氣混合霧化好,加速及時,排氣煙塵小,有害氣體明顯降低,節油;腳踏與機動轉換方便,內燃機自動起動,具有兩擋變速,曲軸箱與變速箱貫通,飛濺式機油潤滑,提高了內燃機的使用壽命,同時提高了壓縮比。此外具有結構簡單,緊湊、美觀、質量小,爬坡能力不低于15°,不小于4馬力,整車成本低的優點,是一種理想的代步工具。
權利要求1.一種汽油噴射空氣加壓內燃機兩用摩托車,包括前、后輪,車架(9)、把手,二行程內燃機(20)及腳踏行車機構,其特征在于內燃機(20)通過框架安裝在車架(19)的正下方,內燃機的曲軸(41)軸頸上的鏈輪(1)通過鏈條(3)及鏈輪(2)與油、氣加壓混合機構連接,該機構由安裝在鏈輪軸(6)上的汽油泵(4),空氣加壓器(5)及油量控制器(10)組成,所述汽油泵的出口通過限壓閥(18)及含濾清器的高壓蓄壓器(14)與油量控制器的噴油嘴(13)連接,空氣加壓器的出口與油量控制器的節氣門(7)連接,油量控制器的阻風門(8)由軟軸通過把手上的燃油控制把(43)控制提升,其油氣混合道(9)、(11)與內燃機的氣缸連通;內燃機動力輸出軸(29)通過鏈輪(28)及鏈條(23)與通過滾針軸承與后輪軸(27)連接的鏈輪(25)連接,鏈輪(25)與位于其一側并固定在后輪軸上的棘輪(24)嵌合而構成機動行車機構,棘輪(24)通過鏈條(22)與腳踏(21)連接而構成腳踏行車機構;所述二行程內燃機(20)的曲軸箱與變速箱貫通,有兩級變速機構和由離合器離心塊(34、37)及齒鼓(35)構成的兩個油門擋排。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內燃機兩用摩托車,其特征在于內燃機兩級變速機構及兩個油門擋排是這樣構成的,即曲軸頸上的齒輪(32)與第一級變速機構軸(33)上的齒輪(31)嚙合,齒輪(31)與第二變速機構軸(29)上的起動棘輪(30)嚙合;軸(33)上有連軸離合器離心塊34和齒輪鼓(35),通過齒輪鼓座與第二變速軸即輸出軸(29)上的棘輪(36)嚙合而構成第一擋排,軸33上套有與離合器離心塊固定的齒輪38,它與第二變速軸(29)上的齒輪(39)嚙合而構成第二擋排。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為一種輕便機動、腳踏兩用車,采用油、氣加壓混合機構,它包括汽油泵、空氣加壓器及油量控制器,在活塞下行時將混合氣壓入汽缸內,使內燃機高速運轉,內燃機的減速箱與曲軸貫通,使系統潤滑良好,具有兩級減速機構和兩個自動油門調節擋排,在后輪軸上通過在把手上完成鏈輪與棘輪的離合而實現機動與腳踏的轉換。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緊湊、美觀、質量小,爬坡能力不低于15°,不小于4馬力,整車成本低的優點。
文檔編號B62B7/00GK2147155SQ92221998
公開日1993年11月24日 申請日期1992年12月31日 優先權日1992年12月31日
發明者李天惠 申請人:李天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