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多功能折疊童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童車,具體地說是一種多功能折疊童車。
現有的童車大部分結構比較復雜,功能較單一,有的雖然可以折疊或調節,但折疊或調節的范圍較小,使用及攜帶受到限制。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攜帶方便、能與自行車配合作攜帶兒童的座椅使用的多功能折疊童車。
以下結合附圖介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如何實現的。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框架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折疊后的框架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角鐵10的結構示意圖。
從附圖中可知,本實用新型的主要部分與現有的童車相似。它主要包括有扶手、車座、車輪等部分。為了實現可折疊性能,可將扶手桿1與前車桿2之間用導筒3及制動螺釘4構成可伸縮的活動連接。前車桿2與后車桿5及橫桿6之間構成可折疊的活動三角架。在車座靠背桿7的下部與車座座板桿8的后部及斜桿9之間構成可調節靠背角度的活動三角架。在兩座板桿8上分別固接有角鐵10,在角鐵10的豎面上開有弧形槽孔11,槽孔內側制有齒牙。在兩塊角鐵10的槽孔11之間設置有兩根裝拆自如的魚尾長螺桿12。該童車經折疊后形成一個座椅(見圖2),當需要騎自行車攜帶兒童時,可將該座椅放置在自行車后部的衣架上,將兩根魚尾螺桿12從衣架的下方穿過兩角鐵10上的弧形槽孔11,旋緊魚尾螺桿就能將座椅牢固地夾持在衣架上。角鐵10上開弧形槽孔的目的在于能使該結構適合不同型號自行車衣架桿的粗細。當衣架桿較粗時,兩魚尾螺桿可適當下移。當衣架桿較細時,兩魚尾螺桿可上移。這就能在不同情況下,使魚尾螺桿與衣架桿牢靠接觸,避免童車在自行車上晃動。另外,為了適應不同年齡兒童的使用,在前車桿2上開有2~4個可調節腳踏13上下位置的調節孔14,例如兒童的腿較長時,可將腳踏13下移。該童車的靠背為加高式弧形靠背,這可適應身材較高的兒童躺睡,又比較穩定。在靠背的后面還設置有雜物袋。在車座扶手桿15及座板桿8的后端均設置有裝飾燈16。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車相比具有較多的優點。它的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它的扶手可伸縮,車身可折疊,為攜帶及收藏提供了方便,如折疊后,可利用車座扶手桿上的安全帶背在身上,懷抱小孩便于上樓。該車對兒童年齡的適應性較長。它的最大優點是可設置在自行車衣架上作兒童座椅使用,便于騎車攜帶兒童。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與現有的童車相類似。它的扶手、車座、車身等部分的框架均用管材制作。各連接部分可根據需要通過導筒和鉚釘構成固定連接或活動連接。車輪采用一般童車的萬向輪。車座及靠背上設置有布料。車身的上方還設置有晴雨棚。
權利要求1.一種多功能折疊童車,主要包括扶手、車座、車輪,其特征在于扶手桿1與前車桿2之間由導筒3及制動螺釘4構成可伸縮的活動連接,前車桿2與后車桿5及橫桿6之間構成可折疊的活動三角架,車座靠背桿7的下部與車座座板桿8的后部及斜桿9之間構成可調節靠背角度的活動三角架,在兩座板桿8上分別固接有角鐵10,角鐵10的豎面上開有弧形槽孔11,槽孔內側制有齒牙,在兩塊角鐵10的弧形槽孔11之間設置有兩根裝拆自如的魚尾長螺桿1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折疊童車,其特征在于前車桿2上開有2~4個可調節腳踏13上下位置的調節孔14。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折疊童車,其特征在于車座靠背為加高式弧形靠背,其后部設置有雜物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折疊童車,其特征在于車座扶手桿15及座板桿8的后端均設置有裝飾燈16。
專利摘要一種多功能折疊童車,主要特點是車扶手可自由伸縮;車身可折疊。這種結構便于攜帶及收藏。它的車座兩側的下邊分別固接有角鐵,角鐵的豎面上開有弧形槽孔,兩槽孔之間設置有裝拆自如的魚尾長螺桿。利用這種結構可將折疊后的童車牢固地夾持在自行車衣架上,使兒童坐在車座上便于隨車攜帶。這種童車結構簡單,功能較全,使用攜帶都非常方便。是目前較為理想的一種童車。
文檔編號B62B7/06GK2069373SQ9020643
公開日1991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1990年5月14日 優先權日1990年5月14日
發明者劉瑾 申請人:劉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