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改良型的并肩式雙人自行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改良型的并肩式雙人自行車。
美國專利4178008(或日本專利昭53-115707)揭示了一種并肩式雙人自行車,如圖5所示,其中主車把(57)的豎管(54)下端裝有鏈輪(61),通過鏈條(62),帶動安裝在轉向軸(28)上端的另一鏈輪(63),從而使前輪(33)向左或右偏轉,這種鏈條機構時常會打滑,或者發生鏈子脫落或被拉斷等故障,有時鏈輪還會卷入其它東西甚至夾住手指使人受傷。另外,鏈條一旦打滑,主車把(57)就不再和前輪(33)的平面垂直,必須加以調整,因此,上述鏈條機構是不實用的,此外,上述專利所揭示的并肩式雙人自行車,其中橫梁(69)和主車把(57)、付車把(48)之間的空間距離不夠,因此雙人作較遠距離的行車,會感到不舒服。特別是橫梁(69)的位置不合適,可能擦傷驅車者的右腿和乘客的左腿,上述情況非但限制了騎車人的身材高矮,而且使得驅車效率降低。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對上述專利所揭示的并肩式雙人自行車的橫梁及鏈條機構加以改進,以避免前述諸缺點,提高驅車效率,使雙人并肩騎車成為一件舒適愉快的事。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改良型的并肩式雙人自行車,并肩式雙人自行車,許可二人并坐,它具有兩對腳蹬、兩個車座和兩個車把,兩個車把中,一個是主車把,另一個是付車把,兩個車把分別安置在一個叉臂兩側上端的套管里,叉臂固定在自行車前叉座套上,主車把的豎管插入叉臂左上側的套管中,另有一脹口管從上述叉臂左上側套管下方插入主車把豎管內,所述脹口管下端向前方延伸形成一個臂,所述臂由平行延伸的上臂及下臂組成,在上下臂合適部位開有中心對齊的二孔,一根轉向連桿兩端開有合適的孔,一端置于前述上、下臂之間,并用合適的螺栓及螺母穿住,使所述連桿能圍繞螺栓中心線而自由轉動;連桿之另一端用類同的方法和另一臂樞接,所述另一臂則是用類同的方法與自行車前叉豎管固定為一體的,用這樣的轉向連桿機構代替原來的鏈條機構,既安全又可靠,主車把能一直保持與前輪的平面正交。
另一方面,緊固在橫梁支承管上端的橫梁套管從合適的部位向后下方延伸出一個支管,所述支管延伸長度比改良前大,支管延伸末端和橫梁中部合為一體,所述橫梁向左右二側延伸至合適部位后,二端部又沿水平方向向前方彎曲直至與自行車大梁平行,復向前延伸一定距離后,分別與主車座套管及付車座套管合為一體,主車座豎管和付車座豎管分別插入上述套管內,套管上端一側開有縫隙,藉夾緊件將豎管緊固之,由于橫梁結構得以改良,增大了橫梁與車把之間的距離,使得騎車人感覺舒適,且前述橫梁左右二端之彎曲,拉長了車座與橫梁之間的水平距離,因此騎車人的腿部不再會被擦傷,總的說來,由于前述的改進,驅車效率大大提高了。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改良型并肩式雙人自行車,由于用連桿機構代替了原先的鏈條機構,故克服了原先存在的鏈條打滑、斷裂、松弛等缺陷,避免了鏈輪夾入異物乃至手指,排除了行車時可能出現的故障,保證了騎車人的安全,又因為改進了橫梁結構,增加了橫梁與車座以及車把之間的空間距離,使騎車人的腿不再會被橫梁擦傷,行車時感覺舒服,驅車效率大大提高,尤其是遠程行車時,效率之提高更為顯著,再者,由于橫梁與車座以及車把之間的空間距離增大了,經過對車座和車把位置高低的調節,該雙人自行車可適用于高矮不同的各種身材的騎車人使用。
如下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改良型并肩式雙人自行車的立體示意圖,圖2是脹口管及其配件的裝配示意圖;圖3是轉向連桿的正視圖及側視圖,圖4是橫梁結構的俯視圖;圖5是改進前原并肩式雙人自行車的立體示意圖。
現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所述改良型并肩式雙人自行車的實施例。
本實用新型所述改良型并肩式雙人自行車,其車身部份與一般單人自行車不同之處是有兩對并列的腳蹬、兩個并排的車座、兩個并排的車把,其中主車座(82)及主車把(57)在車架大梁(6)的左側,而付車座(74)及付車把(48)則在大梁(6)的右側,叉臂(36)位于兩個車把之間,它套在前叉座套(26)上,并用夾緊件(39)及(40)緊固之,叉臂(36)從兩側合適部位向左右斜向延伸,形成左支管(38)和右支管(37),左支管(38)末端形成套管(51),主車把(57)的豎管(54)貫穿前述之套管(51),一個脹口管(91)(見圖2)從套管(51)下方插入主車把豎管(54)內,所述脹口管外徑正好與所述主車把豎管內徑配合,脹口管(91)之下端形成一個臂(61′),所述臂(61′)向外延伸,并分成上臂(616)和下臂(617),上下臂上開設有中心對齊的孔(618)和(619)。利用鎖緊螺栓(613)、墊片(614)和脹口螺母(615),把脹口管(91)和主車把豎管(54)緊固在一起,且使上、下臂(616)和(617)指向正前方,剛好與主車把(57)正交。臂(61′)的合適部位開有朝下的凹槽(610),使得鎖緊螺栓(613)置入脹口管(91)時,其螺栓頭正好埋入凹槽內,另有一轉向連桿(62′),如圖3所示,轉向連桿(62′)之兩端合適部位開有孔(623)和(624),兩個耐磨性尼龍軸套(621)和(622)分別安入前述孔(623)及(624)內,適與孔徑配合,所述轉向連桿一端置入前述上臂(616)及下臂(617)之間,用螺栓(612)和鎖緊螺母(611)樞接于臂上,所述螺栓(612)正好穿過安設在所述轉向連桿一端所開設的孔內的尼龍軸套,使得轉向連桿能圍繞著螺栓(612)之中心線而自由旋轉,轉向連桿(62)之另一端以同樣的法樞接于一個類似的臂(63′)上(見圖1),所述臂(63′)則用類似方法和轉向軸(28)緊固在一起,這樣,轉動主車把(57),轉向軸(28)就隨之轉動,前叉(31)也左右轉動,從而改變前輪(33)的行駛方向。由于采用了連桿機構,克服了鏈條機構打滑的缺點,因此主車把(57)無論何時均保持與前車輪(33)之平面正交,連桿機構的另一優點是使得轉向操作安全可靠。
另外,本實用新型所述改良型并肩式雙人自行車,對圖5中的橫梁(69)也作了效果顯著的改良,改良型自行車中,如圖1所示,橫梁套管(66)同樣是套在橫梁支承管(11)上端,并用習知的夾緊件(圖中未畫出)固定住,但橫梁套管(66)和橫梁(69′)之間的向后下方傾斜的聯接支管(68′)則比改進前略長,且橫梁(69′)向左右延伸至合適位置后,逐步向前方彎曲直至與自行車大梁(6)平行,然后復向前水平延伸一定距離后,和主、付車座套管(77)與(71)接合,而主、付車座(82)和(74)的豎管(81)和(73),則插入上述車座套管(77)及(71)內,并用習知的夾緊件(79)和(72)固定住,由于橫梁(69′)之支管(68′)比改良前略微加長,且橫梁(69′)左右兩端形成向前彎曲之彎頭,因此加大了橫梁(69′)與車座(82)及(74)以及車把(57)及(48)之間的空間距離,使騎車人之腿部不再會被橫梁(69′)擦傷,而且騎車時舒適,驅車效率提高,在調整車把和車座位置后,還能適應于身材高矮不同的騎車人。
權利要求1.一種改良型并肩式雙人自行車,包括車架、前后輪、兩對并列的腳蹬以及鏈輪和鏈條、兩個固定在橫梁上的并列的車座、兩個固定在和前叉緊固在一起的叉臂上的并列的車把,其特徵在于,位于車架左側的主車把豎管和一個從下方插入其內的脹口管緊固在一起,所述脹口管下端形成一個和主車把正交的臂,所述臂上樞接著一個轉向連桿,所述連桿另一端以類同方法樞接于前叉的轉向軸上,另外,前述橫梁的向后下方延伸的支管加長,橫梁左右兩端形成向前方水平彎曲的彎頭,所述彎頭末端與車座套管接合。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并肩式雙人自行車,其特徵在于,所述轉向連桿的樞接孔內設有耐磨性尼龍軸套。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改良型并肩式雙人自行車,其特徵在于,所述橫梁左右兩端在向前方彎曲至大梁平行后,復向前略延伸一定距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改良型并肩式雙人自行車。現有技術中的并肩式雙人自行車,其轉向機構由鏈條及鏈輪構成,容易打滑、脫落、斷裂,并會卷入異物乃至手指。另外,橫梁與車座及車把之間距離不夠,使騎車人腿部易被橫梁擦傷,驅車效率也低。本實用新型用連桿式轉向機構代替上述鏈條機構,并加長橫梁支管長度,在橫梁左右兩端形成向前彎曲的彎頭,從而克服了上述諸缺點,使騎車舒適,安全可靠,驅車效率亦大大提高。
文檔編號B62K3/00GK2030969SQ88206390
公開日1989年1月18日 申請日期1988年5月27日 優先權日1988年5月27日
發明者羅伯特C·巴雷特 申請人:633423安大略有限公司巴蒂自行車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