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汽車零部件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副車架的減震結構。
背景技術:
副車架承載著控制臂、轉向架、穩定桿、懸置等底盤的系統部件,是整車底盤系統中不可或缺的關鍵部件。副車架作為底盤與車身之間的過渡零件,吸收來自底盤各系統部件的荷載,并將該荷載分散傳遞至車身上,以減小車身的變形量。為了避免副車架與整車發生共振,現有技術中通常會在副車架上加裝吸振塊,吸振塊一般通過支架直接焊接在副車架上。由于吸振塊多為橡膠材料,容易老化報廢,而焊接在副車架上的吸振塊無法單獨拆除更換,將導致整個副車架報廢,造成極大的浪費,并大大提升售后維修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副車架的減震結構,結構簡單、連接可靠,安裝與拆卸便捷,能有效降低售后維修成本。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副車架的減震結構,包括副車架本體,副車架本體的前部或后部設置有向遠離副車架本體方向凸伸的支座,支座上設有吸振塊,支座與吸振塊構成拆卸式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存在以下技術效果:結構簡單合理,吸振塊既可以穩定地安裝在副車架上,也可以獨立拆卸,售后更換便捷,能有效降低售后維修成本。
附圖說明
下面對本說明書各附圖所表達的內容及圖中的標記作簡要說明:
圖1、2、3是本發明的立體示意圖;
圖4是圖3中a部的放大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的俯視圖;
圖6是圖5中b-b處的部分剖切示意圖;
圖7是圖1中拆卸吸振塊的立體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拆卸吸振塊后的仰視圖;
圖9是支架的拆分立體示意圖。
圖中:10.副車架本體,20.支座,21.上板座,211.上連接孔,22.下板座,221.下連接孔,23.墊塊,30.吸振塊,31.臺階,32.連接螺栓。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通過對實施例的描述,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一種副車架的減震結構,如圖1-8所示,包括副車架本體10,副車架本體10的前部或后部設置有向遠離副車架本體方向凸伸的支座20,支座20上設有吸振塊30,支座20與吸振塊30構成拆卸式連接。這樣吸振塊既可以可靠地安裝在副車架上,也可以獨立拆卸,售后更換便捷,能有效降低售后維修成本。
優選的,支座20包括上、下板座21、22,上、下板座21、22的一側邊與副車架本體10相連、相對的另一側邊向遠離副車架本體10水平向延伸,上板座21與下板座22之間設有墊塊23,這樣可以在增強支座20的結構強度的同時降低支架20的自重。吸振塊30位于下板座22的底部并由螺栓與支座20連接,這樣吸振塊30連接在下板座22底部,下板座22與副車架本體10相連,便能將吸振塊30安裝在副車架上,結構簡單且連接可靠。
優選的,上板座21的凸伸部為槽口向下的槽型,槽口處與下板座22的上板面相連,這樣能提升支座20的結構強度和可靠性,從而提升吸振塊30安裝的可靠性。上、下板座21、22上開設有上下位置對應的上、下連接孔211、221,以保證吸振塊30與上、下板座21、22的有效連接。
進一步的,上板座21的槽深小于副車架本體10的厚度,上板座21的槽口口沿焊接連接在下板座22的上板面上,下板座22的凸伸部向上抬升并與連接部成折形板狀。也就是說上、下板座21、22凸伸部板面之間的間隙小于副車架本體10的厚度,這樣可以提升上、下板座21、22的整體剛度,從而進一步保證吸振塊30的可靠連接。
優選的,下板座22與吸振塊30之間留有間隙使吸振塊30的底面低于副車架本體10的底面。為便于敘述,將上板座21的最大槽深記為a,副車架中部本體的厚度記為b,下板座22與吸振塊20之間的間隙高度記為c,吸振塊30的厚度記為d,則上述數值應滿足a+c>b-d,從而保證在裝配厚度較小的吸振塊30時,其底面與路面的間距仍然能小于副車架本體10與路面的間距,以保證副車架的減震效果。
進一步的,墊塊23的頂面貼合并固定連接在上板座21的下板面上,墊塊23的底部貫穿下板座22并與下板座22固定連接,這樣墊塊23可以增強上、下板座21、22的結構強度,保持上、下板座21、22的姿態,防止上板座21和/或下板座22變形導致支座20損壞。吸振塊30的頂部設有臺階31,臺階31的上臺面與墊塊23的底面貼合,也就是說,臺階31的上臺面抵靠連接在墊塊23的底部,這樣能保證吸振塊30的裝配位置,使吸振塊30的安裝更加便捷。
更進一步的,墊塊23為與上、下連接孔211、221同軸設置的管狀塊體,上連接孔211的孔徑與墊塊23的管內徑相符,下連接孔221的孔徑與墊塊23的管外徑相符,所述吸振塊30的中部有向上延伸的連接螺栓32,臺階31為圓柱體并同軸設于連接螺栓32的基部。墊塊23設置在上、下連接孔211、221之間,可以增加上、下板座21、22開孔處的板面強度,同時墊塊23也作為螺栓連接套管與吸振塊30配合連接。臺階31同軸設于連接螺栓32的基部,這樣連接螺栓32依次穿過下連接孔221、墊塊23和上連接孔211與支座20相連,便能使臺階31抵靠在墊塊23的底部,不需要另外對正臺階31與墊塊23的位置,能進一步提升吸振塊30安裝的便捷性。
具體實施時,如圖1、2所示,支座20的上、下板座21、22分別連接在副車架中部本體的上、下框面上,其中上板座21的連接部為平行于副車架中部本體上框面的平板,上板座21的連接部焊接連接在副車架中部本體的上框面上;上板座21凸伸部向遠離副車架本體10側延伸的槽壁,也就是上板座21凸伸部兩側的槽壁靠近副車架本體10的側邊與副車架本體10的側壁形狀相符,并且該側邊邊緣與副車架本體10的側壁焊接連接,以保證上板座21與副車架本體10的可靠連接。下板座22的連接部貼合副車架中部本體的下框面及其側壁,下板座22連接部的貼合邊緣與副車架本體10焊接連接,以保證下板座22與副車架本體10的可靠連接。如圖9所示,上板座21設置上連接孔211的裝配區域向下凹陷做臺階平面處理,不僅能增強上板座21的結構強度,還可以節省螺母裝配所需的上部空間。下板座21的兩個下安裝孔22之間也設有加強筋,以保證其凸伸部的板面剛度,防止下板座21的凸伸部發生彎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