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嬰兒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揭露一種新型嬰兒車,其包括車架,所述車架包括相互連接的左右兩側支架,所述每一側支架均包括連接在一起的車手、前腳以及后腳,所述車手或/和前腳或/和后腳包括兩根相對設置的分管,所述兩根分管的相對面相貼合或者兩根分管之間設置有間隙或者兩根分管之間設置有支撐件,所述兩根分管之間的間隙內或/和所述支撐件上設置有LED燈,所述車架上還設置有與所述LED燈連接的PCB板,兩根分管的方式使得可以根據增加或減少兩根分管之間的間距以來增加或縮小車手、前腳、后腳的尺寸,且裝LED燈也非常方便,LED燈的設置使得嬰兒車在晚上也能被看見,從而增加安全性。
【專利說明】
一種新型嬰兒車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嬰幼兒產品,尤其涉及一種新型嬰兒車。
【背景技術】
[0002]嬰兒車用于承載嬰幼兒以減輕父母抱嬰兒的負擔,其一般包括連接在一起的前腳、后腳以及車手,所述前腳、后腳以及車手均采用一根整體的管體,若想車架看起來強壯一些,就只能增加前腳、后腳以及車手的直徑,這樣的話,看起來太笨重,不美觀,整體重量太重;而且整體式管件的設計,使得想在管件內設置其他部件的話,安裝起來特別不方便。此外,天色較暗的情況推車出行很難看清楚路,從而造成一定的安全隱患【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新型嬰兒車。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5]—種新型嬰兒車,包括具有展開狀態和收合狀態的車架、設置于所述車架底前部的前輪、設置于所述車架底后部的后輪、將所述車架鎖定于展開狀態下的車架鎖定機構,所述車架包括相互連接的左右兩側支架,所述每一側支架均包括連接在一起的車手、前腳以及后腳,所述車手或/和前腳或/和后腳包括兩根相對設置的分管,所述兩根分管的相對面相貼合或者兩根分管之間設置有間隙或者兩根分管之間設置有支撐件,所述兩根分管之間的間隙內或/和所述支撐件上設置有LED燈,所述車架上還設置有與所述LED燈連接的PCB板。
[0006]所述每一側支架還包括一支撐管,所述車手下端固定連接于一上樞接座,所述前腳上端固接有一下樞接座,所述上樞接座與下樞接座樞接,所述后腳上端樞接于前腳,所述支撐管上端樞接于所述上樞接座,下端樞接于后腳。
[0007]所述前腳包括前后兩根分管,所述前后兩根分管下側之間設置有所述支撐件,上側之間設置有橫桿固定座,所述前腳的前后兩根分管上端以及橫桿固定座的上端一起固定連接于所述下樞接座下端內,一第二橫桿的左右兩端分別固定連接于兩側橫桿固定桿。
[0008]所述前腳兩分管之間的支撐件包括前后兩側板以及連接于所述兩側板下端的底板,所述兩側板與底板共同圍成的空間內設置有所述LED燈。
[0009]所述兩側支架的前腳前分管下端分別連接于一第一橫向分管的左右兩端,所述兩側支架的前腳前分管與該第一橫向分管一體形成為第一前腳U形分管;所述兩側支架的前腳后分管下端分別連接于一第二橫向分管的左右兩端,所述兩側支架的前腳后分管與該第二橫向分管一體形成為第二前腳U形分管,所述第一前腳U形分管與第二前腳U形分管一起形成為U形前腳管,且所述第一橫向分管與第二橫向分管之間設置有間隙,所述車架還包括前輪座,所述前輪樞接于前輪座下端,所述前輪座上端設置有U形咬合部,所述U形咬合部的一側卡入所述第一前腳U形分管與第二前腳U形分管下側之間的間隙內,另一側包合于第二前腳U形分管下側,所述第一前腳U形分管、第二前腳U形分管以及所述前輪座上端的U形咬合部固定連接。
[0010]所述車架還包括一固定連接于所述U形前腳管下側的腳踏板、固定連接于所述腳踏板后側的蓋板,所述PCB板固定連接于所述腳踏板與蓋板之間。
[0011]所述車手包括前后兩根分管,所述兩根分管的上端相互貼合,下端之間設置有一頂蓬固定座,中間部分之間設置有所述支撐件,所述車手的前后兩根分管下端、頂蓬固定座下端固定連接于所述上樞接座上端內,所述頂蓬固定座自上端往外延伸有頂蓬樞接座。
[0012]所述后腳前端固定連接于一連接座,所述連接座包括一連接本體以及自所述連接本體前端往前延伸的連接部,所述連接部與所述第二橫桿樞接,所述連接本體內部中間一體形成有一間隔件,所述間隔件將連接本體分隔成上下兩容置空間,所述后腳包括上下兩根分管,所述上下兩根分管的前端分別固定連接于所述兩容置空間內,且上下兩根分管之間設置有所述支撐件。
[0013]所述車手前后分管之間的支撐件的厚度自上往下逐步增加,前腳前后分管之間的支撐件23的厚度自上往下逐步降低,所述后腳上下分管之間的支撐件的高度自前往后逐漸降低。
[0014]所述分管包括一弧形部分、一U形部分,所述弧形部分與U形部分的凹陷方向一致,所述弧形部分的兩端與U形部分的兩端分別通過一板件相連接,所述弧形部分、U形部分以及板件一體形成。
[0015]基于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存在如下優點:因為本實用新型嬰兒車的前腳或/和后腳或/和車手不再是整體式的一根管,而是采用由兩根分管組成的方式,從而可以根據需要增加或減少兩根分管之間的間距以來增加或縮小車手、前腳、后腳的尺寸,這種情況下,即使增加了兩根分管之間的間距而增加了管件的尺寸,車架的整體重量也不會太重;此外,還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將兩根分管相貼合或在兩根分管之間設置支撐件或者將兩分管部分隔開但是不設置支撐件而形成鏤空的間隙,如此,不管是所述間隙內或者支撐件上設置LED燈都非常方便;LED燈的設置使得嬰兒車在晚上也能被看見,從而增加安全性。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嬰兒車平面示意圖;
[0017]圖2為本實用新型嬰兒車立體示意圖;
[0018]圖3為本實用新型嬰兒車部分爆炸放大示意圖;
[0019]圖4為根據圖3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圖;
[0020]圖5為根據圖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圖;
[0021 ]圖6為本實用新型嬰兒車后腳爆炸放大示意圖;
[0022]圖7為本實用新型嬰兒車腳踏板與蓋板組合放大示意圖;
[0023]圖8為本實用新型嬰兒車小腿靠組件爆炸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4]如圖1、2、3所示,本實用新型嬰兒車包括具有展開狀態和收合狀態的車架100、設置于所述車架100底前部的前輪200、設置于所述車架100底后部的后輪300、將所述車架100鎖定于展開狀態下的車架鎖定機構,所述車架100包括相互連接的左右兩側支架101,所述每一側支架101均包括連接在一起的車手1、前腳2以及后腳3,所述車手I或/和前腳2或/和后腳3包括兩根相對設置的分管,所述兩根分管的相對面相貼合或者兩根分管之間設置有間隙或者兩根分管之間設置有支撐件,所述兩根分管之間的間隙內或/和所述支撐件上設置有LED燈(圖未示),所述車架100上還設置有與所述LED燈連接的PCB板(圖未示)。
[0025]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每一側支架101還包括一支撐管5,所述車手I下端固定連接于一上樞接座6,所述前腳2上端固接有一下樞接座7,所述上樞接座6與下樞接座7樞接,所述后腳3上端樞接于前腳2,所述支撐管5上端樞接于所述上樞接座6,下端樞接于后腳3。所述車手1、前腳2、后腳3與支撐管5—起形成為一四連桿機構,從而方便車架收合。
[0026]所述車手I包括前后兩根分管11、12,所述兩根分管11、12的上端相互貼合,下端之間設置有一頂蓬固定座13,中間部分之間設置有所述支撐件14,所述車手I的前后兩根分管
11、12下端、頂蓬固定座13下端固定連接于所述上樞接座6上端內,所述頂蓬固定座13自上端往外延伸有頂蓬樞接座131,即所述頂蓬樞接座131伸出于所述車手I的前后分管之間外,一頂蓬條連接座132樞接于所述頂蓬樞接座131,所述頂蓬條連接座132固定連接于一頂蓬條(圖未不)的一側下端。
[0027]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車手I前后分管之間的頂蓬固定座13與支撐件14設置為兩個單獨的組件,在其他實施例中,兩者也可以為一體形成的整體,所述頂蓬樞接座131自該整體往外延伸。
[0028]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車手前分管11前端內設置有車手固定件15,所述車手I的前分管11下端、前分管11下端內的車手固定件15、后分管12下端以及頂蓬固定座13的下端一起固定連接于所述上樞接座6上端內。具體的說,在本實施例中,所述上樞接座6上端設置有容置孔60,所述車手I的前分管11下端、后分管12下端以及頂蓬固定座13的下端一起插入所述容置孔60內,因為所述前分管11前端內設置有車手固定件15,從而通過一連接件(如螺絲、鉚釘等,圖未示)穿過連接所述上樞接座6后側、后分管12、頂蓬固定座13以及前分管11、車手固定件15,即可將車手I的前后兩分管11、12固定連接于所述上樞接座6。
[0029]設置所述車手固定件15的好處在于可以協助固定車手I的前分管11以及加強前分管11的強度,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不設置所述車手固定件15。
[0030]如圖4所示,在本實施例中,較佳的,所述頂蓬固定座13前后兩側分別設置有定位柱133(圖中只示意出前側的定位柱133),對應的,所述車手I的前分管11以及車手固定件15設置有對應的定位孔(圖未示),所述車手后分管12也設置有對應的定位孔121,從而組裝時,頂蓬固定座13前側的定位柱133插入車手前分管11以及車手固定件15的定位孔內,后側的定位柱133插入車手后分管12的定位孔121內,然后一起插入上樞接座6上端的容置孔60內,再進行固定的動作。如此,定位孔121與定位柱242的設置可保障在后續的固定時,車手I的前后分管11、12不會錯位。
[0031]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兩側支架101的車手前分管11上端相對延伸有一橫桿111,兩側支架101的車手后分管12上端也相對延伸有一橫桿(圖未示),同一側支架101的所述兩橫桿形成為第一橫桿,兩側支架101的第一橫桿可相互連接成為一整體,也可以相互間隔開。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兩第一橫桿的端部設置為相互間隔。
[0032]所述車架鎖定機構包括設置于所述上樞接座6下端內側的內輪齒(圖未示)、設置于所述下樞接座7上端內側的內輪齒71、設置于所述上樞接座6與下樞接座7之間的齒輪72與彈簧73、可左右移動地連接于所述下樞接座7的按鈕74,所述按鈕74內側與所述齒輪72接觸,在彈簧73的作用下,所述齒輪72同時與所述上樞接座6與下樞接座7的內輪齒嚙合,此時,上樞接座6與下樞接座7不能相對旋轉,即車手I與前腳2不能相對旋轉,車架100處于鎖定狀態,不能收合;按壓按鈕74,推使所述齒輪72脫離下樞接座7的內輪齒72,只與上樞接座6的內輪齒嚙合,此時,上樞接座6與下樞接座7能相對旋轉,即車手I與前腳2能相對旋轉,車架100處于釋鎖狀態,能進行收合。
[0033]所述按鈕74設置有彈性倒勾741,對應的,所述下樞接座7設置有供所述彈性倒勾741勾扣的卡孔75。所述彈性倒勾741扣入所述卡孔75內并倒扣于所述卡孔75內壁,從而按鈕74可左右移動地連接于所述下樞接座7,其彈性倒勾741內側抵靠于所述齒輪72上。
[0034]在本實施例中,較佳的,所述嬰兒車還包括一用于釋鎖所述車架鎖定機構的釋鎖機構,所述釋鎖機構包括設置于所述兩側支架101的第一橫桿之間的操作部分8以及兩鋼線(圖未示),所述兩鋼線的下端分別連接于兩側按鈕74,上端均連接于所述操作部分8。施力于所述操作部分8,通過鋼線帶動按鈕74按壓齒輪72從而達到收合車架100的目的。設置釋鎖機構的好處在于釋鎖時可單手進行操作,所述釋鎖機構可以為任何一可行的公知技術,且不是本實用新型的重點,從而不在此贅述。
[0035]所述前腳2包括前后兩根分管21、22,所述前后兩根分管21、22下側之間設置有所述支撐件23,上側之間設置有橫桿固定座24,所述前腳2的前后兩根分管21、22上端以及橫桿固定座24的上端一起固定連接于所述下樞接座7下端內,一第二橫桿9的左右兩端分別固定連接于兩側的橫桿固定座24。具體的說,所述橫桿固定座24自前端往前后根兩分管21、22之間外延伸有一橫桿固定套筒241,所述第二橫桿9的左右兩端分別固定連接于兩側支架101上的橫桿固定套筒241內。
[0036]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前腳前分管21上端內設置有前腳固定件25,所述前腳2的前分管21上端、前分管21上端內的前腳固定件25、后分管22上端以及橫桿固定座24的上端一起固定連接于所述下樞接座7下端內。具體的說,在本實施例中,所述下樞接座7下端設置有容置孔76,所述前腳2的前分管21上端、后分管22上端以及橫桿固定座24的上端一起插入所述容置孔76內,因為所述前分管21前端內設置有前腳固定件25,從而通過一連接件(如螺絲、鉚釘等)穿過連接所述下樞接座7后側、后分管22、橫桿固定座24以及前腳固定件25,即可將前腳2的前后兩分管21、22固定連接于所述下樞接座7。
[0037]設置所述前腳固定件25的好處在于可以協助固定前腳2的前分管21以及加強前分管21的強度,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不設置所述前腳固定件25。
[0038]較佳的,所述橫桿固定座24前后兩側分別設置有定位柱242(圖3中只示意出前側的定位柱242),對應的,所述前腳2的前分管21、后分管22以及前腳固定件25設置有對應的定位孔(圖未示)從而組裝時,橫桿固定座24前側的定位柱242插入前腳前分管21以及前腳固定件25的定位孔內,后側的定位柱242插入前腳后分管22的定位孔內,然后再一起插入下樞接座7下端的容置孔76內,再進行固定的動作。如此,定位孔與定位柱242的設置可保障在后續的固定時,前腳2的前后分管21、22不會錯位。
[0039]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前腳2前后分管21、22之間的橫桿固定座24與支撐件23設置為兩個單獨的組件,在其他實施例中,兩者也可以為一體形成的整體,所述橫桿固定套筒241自該整體往外延伸。
[0040]所述兩側支架101的前腳前分管21下端分別連接于一第一橫向分管211的左右兩端,所述兩側支架101的前腳前分管21與該第一橫向分管211—體形成為第一前腳U形分管;所述兩側支架101的前腳后分管22下端分別連接于一第二橫向分管221的左右兩端,所述兩側支架101的前腳后分管22與該第二橫向分管221—體形成為第二前腳U形分管,所述第一前腳U形分管與第二前腳U形分管一起形成為U形前腳管,且所述第一橫向分管211與第二橫向分管221之間設置有間隙212。
[0041 ]如圖1、5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車架100還包括前輪座201,所述前輪200樞接于前輪座201下端,所述前輪座201上端設置有U形咬合部202,所述U形咬合部202的一側卡入所述間隙212內,另一側包合于第二前腳U形分管下側,所述第一前腳U形分管、第二前腳U形分管以及所述前輪座201上端的U形咬合部202固定連接。
[0042]如圖6所示,所述后腳3前端固定連接于一連接座30,所述連接座30包括一連接本體301以及自所述連接本體301前端往前延伸的連接部302,所述連接部302與所述第二橫桿9樞接,所述連接本體301內部中間一體形成有一間隔件303,所述間隔件303將連接本體301分隔成上下兩容置空間304、305,所述后腳3包括上下兩根分管31、32,所述上下兩根分管31、32的前端分別固定連接于所述兩容置空間304、305內,且上下兩根分管31、32之間設置有所述支撐件33。
[0043]較佳的,所述間隔件303后端伸出于所述連接本體301外,且伸出于連接本體301夕卜的部分也置于后腳3的兩根分管31、32之間。
[0044]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后腳上分管31—體形成有往上延伸的樞接板34,所述支撐管5的下端樞接于所述樞接板34。
[0045]在本實施例中,所有所述分管包括一弧形部分123、一U形部分124,所述弧形部分123與U形部分124的凹陷方向一致,所述弧形部分123的兩端與U形部分124的兩端分別通過一板件125相連接,所述弧形部分123、U形部分124以及板件125—體形成(如圖4所示),所述支撐件的兩側分別抵靠于兩分管的U形部分124,所述分管上的定位孔也設置于所述U形部分 124。
[0046]較佳的,所述車手前后分管11、12之間的支撐件14的厚度自上往下逐步增加,前腳前后分管21、22之間的支撐件23的厚度自上往下逐步降低,所述后腳上下分管31、32之間的支撐件33的高度自前往后逐漸降低,即車手前后分管之間的支撐件14上端的厚度高于下端的高度,前腳前后分管之間的支撐件23的上端厚度高于下端,后腳上下分管之間的支撐件33前端的厚度高于后端的高度。這種設置,使得車架中部比較粗壯,從而能有力支撐坐在車上的嬰兒。
[0047]所述支撐件可以根據需要做成不同的形狀與顏色搭配,從而增加嬰兒車整體的美觀性。
[0048]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前腳兩分管21、22之間的支撐件23包括前后兩側板231以及連接于所述兩側板231底端的底板232,所述兩側板231與底板232共同圍成的空間內設置有所述LED燈。
[0049]如上所述,因為本實用新型的車手I或/和前腳2或/和后腳3不再是整體式的一根管,而是由兩根分管組成,從而可以根據需要增加或減少兩根分管之間的間距以來增加或縮小車手1、前腳2、后腳3的尺寸,這種情況下,即使增加了兩根分管31、32之間的間距而增加了管件的尺寸,車架100的整體重量也不會太重;此外,還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將兩根分管相貼合,或在兩根分管之間設置支撐件,或者將兩分管部分隔開但不設置支撐件而形成鏤空的間隙,如此,不管是所述間隙內或者支撐件上設置LED燈都非常方便;LED燈的設置使得嬰兒車在晚上也能被看見,從而增加安全性。
[0050]如圖2、3、7所示,所述車架還包括一固定連接于所述U形前腳管下側的腳踏板10、固定連接于所述腳踏板后側的蓋板1010,所述PCB板固定連接于所述腳踏板10與蓋板1010之間。
[0051]在本實施例中,所述LED燈通過電池供電,較佳的,所述蓋板1010上設置有供裝入電池的電池容置凹槽1011。在實際運用時,將電池裝入電池容置凹槽后1011,再通過一電池蓋板(圖未示)連接于所述電池容置凹槽1011的開口側,從而防止電池掉出。在其他實施例中,可以采用可充電鋰電池集成于PCB板上,然后通過USB接口充電。
[0052]所述PCB板上還設置有開關按鈕1012,所述腳踏板10設置有對應的孔供所述開關按鈕1012穿入,從而方便使用者從前方操作開關按鈕1012。
[0053]所述PCB板上還可以集成MP3播放等功能。
[0054]如圖2、8所示,在本實施例中,較佳的,所述車架100還包括兩分別連接于所述第二橫桿9左右兩側的小腿靠組件400,每一所述小腿靠組件400包括固定連接于所述第二橫桿9上的調整座401、上端樞接于所述橫桿的小腿靠402、通過一樞軸(圖未示)蹺蹺板式樞接于所述小腿靠402下方的操作部403、設置于所述小腿靠402與操作部403之間的彈簧(圖未示),所述調整座401外圍設置有多個輪齒狀卡位4011,對應的,所述操作部403上側設置有用于與所述輪齒狀卡位4011抵靠定位的定位部4031。在一般狀態下,所述操作部403的定位部4031與調整座401其中一卡位4011抵靠,從而使得小腿靠402與操作部403相對第二橫桿9定位于該角度;當要調整小腿靠402相對第二橫桿9的角度時,往上按壓操作部403下端,操作部403上端的定位部4031即往下旋轉脫離與卡位4011的抵靠,如曉曉板一樣,一端往上,另一端就往下,此時,將小腿靠402與操作部403—起往上或往下旋轉到合適的角度時,松脫對操作部403的按壓,使得操作部403上端的定位部4031抵靠于該角度上的調整座卡位4011,小腿靠402則定位于該角度。
[0055]小腿靠組件400的角度可調,從而可以適應不同狀態的小孩,比如小孩坐著的時候,小腿靠402處于相對傾斜角度;小孩躺著時,小腿靠402得相對水平。
[0056]所述車架100還包括一連接于所述第二橫桿9中間的座板500。
[0057]所述兩側支架101的后腳3下端分別連接于一第三橫桿35的左右兩端。
[0058]所述兩側之間101的支撐管5下端分別連接于一第四橫桿51的左右兩端。
[0059]所述多根橫桿的設置可以使得整個車架更穩定。
[0060]在本實施例中,所述上樞接座6內側設置有插孔61,所述插孔61可供扶手62、提籃、汽車椅(圖未示)等插接。
[0061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嬰兒車設置有兩所述前輪200與兩所述后輪300,所述兩前輪200分別設置于U形前腳管兩側下端,兩后輪300分別設置于兩側后腳3下端。較佳的,所述兩前輪200之間的間距小于兩后輪300之間的間距,從而車架100收合后,兩前輪200均位于兩后輪300之間,如此收合后材積更小。
[0062]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只設置一個前輪200,該一個前輪200設置于U形前腳管中間下端。
[0063]以上描述中,方位定義時,以前輪200所在定義為前,后輪300所在定義為后,車手I所在定義為上,前后輪所在定義為下,以兩側支架101所在定義為左右。
【主權項】
1.一種新型嬰兒車,包括具有展開狀態和收合狀態的車架、設置于所述車架底前部的前輪、設置于所述車架底后部的后輪、將所述車架鎖定于展開狀態下的車架鎖定機構,所述車架包括相互連接的左右兩側支架,所述每一側支架均包括連接在一起的車手、前腳以及后腳,其特征在于:所述車手或/和前腳或/和后腳包括兩根相對設置的分管,所述兩根分管的相對面相貼合或者兩根分管之間設置有間隙或者兩根分管之間設置有支撐件,所述兩根分管之間的間隙內或/和所述支撐件上設置有LED燈,所述車架上還設置有與所述LED燈連接的PCB板。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嬰兒車,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側支架還包括一支撐管,所述車手下端固定連接于一上樞接座,所述前腳上端固接有一下樞接座,所述上樞接座與下樞接座樞接,所述后腳上端樞接于前腳,所述支撐管上端樞接于所述上樞接座,下端樞接于后腳。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嬰兒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腳包括前后兩根分管,所述前后兩根分管下側之間設置有所述支撐件,上側之間設置有橫桿固定座,所述前腳的前后兩根分管上端以及橫桿固定座的上端一起固定連接于所述下樞接座下端內,一第二橫桿的左右兩端分別固定連接于兩側橫桿固定桿。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嬰兒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腳兩分管之間的支撐件包括前后兩側板以及連接于所述兩側板下端的底板,所述兩側板與底板共同圍成的空間內設置有所述LED燈。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嬰兒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側支架的前腳前分管下端分別連接于一第一橫向分管的左右兩端,所述兩側支架的前腳前分管與該第一橫向分管一體形成為第一前腳U形分管;所述兩側支架的前腳后分管下端分別連接于一第二橫向分管的左右兩端,所述兩側支架的前腳后分管與該第二橫向分管一體形成為第二前腳U形分管,所述第一前腳U形分管與第二前腳U形分管一起形成為U形前腳管,且所述第一橫向分管與第二橫向分管之間設置有間隙,所述車架還包括前輪座,所述前輪樞接于前輪座下端,所述前輪座上端設置有U形咬合部,所述U形咬合部的一側卡入所述第一前腳U形分管與第二前腳U形分管下側之間的間隙內,另一側包合于第二前腳U形分管下側,所述第一前腳U形分管、第二前腳U形分管以及所述前輪座上端的U形咬合部固定連接。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嬰兒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車架還包括一固定連接于所述U形前腳管下側的腳踏板、固定連接于所述腳踏板后側的蓋板,所述PCB板固定連接于所述腳踏板與蓋板之間。7.根據權利要求4或5或6所述的新型嬰兒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車手包括前后兩根分管,所述兩根分管的上端相互貼合,下端之間設置有一頂蓬固定座,中間部分之間設置有所述支撐件,所述車手的前后兩根分管下端、頂蓬固定座下端固定連接于所述上樞接座上端內,所述頂蓬固定座自上端往外延伸有頂蓬樞接座。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嬰兒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腳前端固定連接于一連接座,所述連接座包括一連接本體以及自所述連接本體前端往前延伸的連接部,所述連接部與所述第二橫桿樞接,所述連接本體內部中間一體形成有一間隔件,所述間隔件將連接本體分隔成上下兩容置空間,所述后腳包括上下兩根分管,所述上下兩根分管的前端分別固定連接于所述兩容置空間內,且上下兩根分管之間設置有所述支撐件。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嬰兒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車手前后分管之間的支撐件的厚度自上往下逐步增加,前腳前后分管之間的支撐件23的厚度自上往下逐步降低,所述后腳上下分管之間的支撐件的高度自前往后逐漸降低。10.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4或5或6或8或9所述的新型嬰兒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管包括一弧形部分、一 U形部分,所述弧形部分與U形部分的凹陷方向一致,所述弧形部分的兩端與U形部分的兩端分別通過一板件相連接,所述弧形部分、U形部分以及板件一體形成。
【文檔編號】B62B7/04GK205706811SQ201620498082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5月26日
【發明人】彭水毅
【申請人】彭水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