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動車輪轂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電動車輪轂,其技術方案要點是包括輪輞、與輪輞同軸心設置的轉軸以及套接于轉軸且通過螺栓固定的端蓋,端蓋包括與轉軸同軸心設置的固定環,端蓋的外側壁上周向分布有若干加強部,加強部包括若干沿端蓋徑向方向分布的加強筋,若干加強筋一端共同連接于固定環外環壁,且另一端分別連接于端蓋邊沿。在電動自行車行駛時,電機輪轂受到擠壓力并向端蓋傳遞,端蓋表面的加強部整體連接在一起,其中一個加強部受力時,其他加強部對擠壓力共同分擔,從而增加了端蓋的抗彎折能力,在受到擠壓力時端蓋不易彎曲變形。
【專利說明】
一種電動車輪轂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輪轂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電動車輪轂。
【背景技術】
[0002]電動車是一種非常環保的交通工具,隨著各地禁摩力度的加大,使用電動車的人越來越多,其中,電動自行車的電機置于后輪,通過電機轉動帶動自行車行走。
[0003]目前,公告號為CN202389551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具有排水功能的電動自行車電機,它包括電機輪轂和端蓋通過螺釘緊固成整體,所述電機輪轂和端蓋易于出水的部位設有與輪轂內腔連通的排水通道。
[0004]這種具有排水功能的電動自行車電機雖然電機輪轂內的積水隨著自行車車輪旋轉排出,但在電動自行車行駛時,電機輪轂受到擠壓力并向端蓋傳遞,而端蓋表面的加強塊沒有整體連接在一起,從而導致端蓋的抗彎折能力較差,在受到擠壓力時易彎曲變形。
【實用新型內容】
[0005]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動車輪轂,具有端蓋抗彎折能力強的特性。
[0006]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電動車輪轂,包括輪輞、與輪輞同軸心設置的轉軸以及套接于轉軸且通過螺栓固定的端蓋,所述端蓋包括與轉軸同軸心設置的固定環,所述端蓋的外側壁上周向分布有若干加強部,所述加強部包括若干端部共同連接于固定環且沿端蓋徑向輻射狀分布的加強筋。
[0007]通過上述技術方案,端蓋套接于轉軸且通過螺栓固定,端蓋的設置增加了對輪輞內部電機的保護,在輪輞受到擠壓力并向內傳遞時,擠壓力先與端蓋進行接觸,從而端蓋能有效分擔一部分擠壓力,從而避免擠壓力對電機造成損傷;且若干加強筋沿端蓋徑向方向分布,若干加強筋一端共同連接在固定環外環壁且另一端分體連接于端蓋外沿,從而通過周向等間距分布在端蓋外側壁上的加強部,以固定環為軸心輻射分布在端蓋外側壁上,在電動自行車行駛時,電機輪轂受到擠壓力并向端蓋傳遞,端蓋表面的加強部整體連接在一起,其中一個加強部受力時,其他加強部對擠壓力共同分擔,從而增加了端蓋的抗彎折能力,在受到擠壓力時端蓋不易彎曲變形。
[0008]優選的,相鄰所述加強筋的相對面均設有斜面,所述斜面與端蓋軸向方向的傾斜角度在45°-60°之間。
[0009]通過上述技術方案,電動車行駛過程中經過深水坑時,水坑中的泥土會卡嵌在端蓋表面,通過加強筋相對側壁斜面的設置,并且傾斜角度在45°在60°之間,保證了加強筋之間的側壁是顯露在外的,卡嵌的泥土在遇到雨水沖刷時,能很容易從端蓋表面沖刷而下,保證了端蓋表面的清潔;并且斜面鈍角角度的設置,使加強筋相對側壁不容易卡嵌住石頭等堅硬物質,從而避免端蓋表面被石頭等堅硬物質劃傷。
[0010]優選的,所述加強筋包括連接于固定環的固定段、以及連接于固定段的自由段,所述自由段與固定段連接處向遠離斜面一側彎曲構成應力部。
[0011]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在輪輞受到擠壓并向內傳遞擠壓力時,擠壓力先作用在加強筋的自由段上并向固定段一側傳遞,由于自由段與固定段連接處彎曲構成應力部,從而擠壓力經傳遞匯聚在應力部,在輪輞轉動過程中,另外一側的擠壓力從固定段傳遞而來,從而兩相向的擠壓力匯聚在應力部處并相互抵消,從而較少了擠壓力作用在端蓋上,從而保證了端蓋的抗彎折能力。
[0012]優選的,所述自由段寬度大于固定段寬度。
[0013]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在輪輞受到擠壓并向內傳遞擠壓力時,自由段相比固定段來說更加直接的承受擠壓力,從而更寬寬度的自由段能盡可能多的接收到擠壓力,并將接收的擠壓力向應力部傳遞,從而避免擠壓力作用在未設置加強筋的端蓋上,從而在進一步增加了端蓋的結構強度。
[0014]優選的,相鄰所述加強部之間還設有加強塊,所述加強塊位于加強部與固定環連接處。
[0015]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在電動車行駛中轉向時,輪轂不僅承受了徑向方向上的擠壓力,而且承受了周向上的扭轉力,通過加強部的設置能夠有效的增加端蓋徑向擠壓力的承受能力,而周向扭轉力經輪輞傳遞給端蓋時,通過加強塊兩端分別抵觸在相鄰加強部上,使相鄰的加強部能共同分擔周向扭轉力,從而提高了端蓋周向扭轉力的承受能力,進一步提高了端蓋的結構強度。
[0016]優選的,所述端蓋邊沿圓周等間距分布有若干排水通孔
[0017]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在電動車輪轂經過水坑時,水會沿著端蓋縫隙進入到輪轂內,此時電動車輪轂內的積水會隨著輪轂旋轉,在離心力的作用下水從排水通孔中排出,從而避免水積聚在輪轂內,造成輪轂內的電機損壞。
[0018]優選的,所述排水通孔的橫截面形狀呈矩形或半圓形或三角形。
[0019]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橫截面為矩形或半圓形或三角形設置的排水通孔盡最大程度保證積水的通過,避免積水在排水通孔中粘滯而無法排出。
[0020]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對比于現有技術的有益效果為:在電動自行車行駛時,電機輪轂受到擠壓力并向端蓋傳遞,端蓋表面的加強部整體連接在一起,其中一個加強部受力時,其他加強部對擠壓力共同分擔,從而增加了端蓋的抗彎折能力,在受到擠壓力時端蓋不易彎曲變形。
【附圖說明】
[0021]圖1為實施例的第一結構不意圖;
[0022]圖2為圖1中A的放大圖;
[0023]圖3為實施例的第二結構示意圖;
[0024]圖4為實施例的側視圖。
[0025]附圖標記:1、輪輞;2、轉軸;3、端蓋;4、固定環;5、加強部;6、加強筋;6a、固定段;6b、自由段;7、斜面;8、應力部;9、加強塊;10、排水通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27]如圖1、圖2所示,一種電動車輪轂,包括輪輞I,設于輪輞I內的電機,與輪輞I同軸心設置的轉軸2,以及套接于轉軸2且通過螺栓與電機緊固成一體的端蓋3,輪輞I的兩側均設置有端蓋3,本實施例以下所述的特征均包括相對側上的端蓋3;端蓋3的邊沿呈一定彎折設置,在邊沿處圓周陣列有若干橫截面呈矩形或半圓形或三角形設置的排水通孔10,排水通孔10與電機內腔相互連通,保證電機內腔中的積水經排水通孔10排出。
[0028]其中,端蓋3包括與轉軸2同軸心設置供轉軸2插接的固定環4,固定環4與端蓋3之間呈一體化設置,在端蓋3的外側壁上周向分布有若干加強部5,本實施例優選加強部5數量為六個,加強部5包括若干沿端蓋3徑向方向分布的加強筋6,本實施例優選加強筋6的數量為兩條,兩條加強筋6—端共同連接于固定環4外環壁且另一端分別連接于端蓋3邊沿,相鄰加強筋6之間的間距沿端蓋3向輪輞I 一側逐漸擴大,從而在相鄰加強筋6之間形成“V字形”的減重槽,達到減輕端蓋3重量的目的;通過十二條加強筋6以固定環4為軸心輻射分布在端蓋3上,從而將端蓋3外側壁連接成一個整體,從而保證了端蓋3的結構強度與抗彎折能力。
[0029 ]如圖3、圖4所示,相鄰加強筋6的相對面均設有斜面7,斜面7與端蓋3軸向方向的傾斜角度a在45°至60°之間,從而能避免減重槽被泥土卡嵌而無法清除;并且每條加強筋6均包括連接于固定環4外環壁的固定段6a、以及兩端分別連接于端蓋3邊沿與固定段6a的自由段6b,自由段6b與固定段6a連接處向遠離斜面7—側彎曲構成應力部8,從而保證了相向而來的擠壓力在應力部8匯聚抵消,從而進一步增加了端蓋3的抗彎折能力;其中,固定段6a的寬度小于自由段6b的寬度,固定段6a的寬度約為自由段6b寬度的二分之一,并且自由段6b與端蓋3邊沿連接處倒有圓角。
[0030]其中,在相鄰加強部5之間還設有加強塊9,加強塊9位于加強部5與固定環4連接處,加強塊9的側壁固定連接在固定環4的外環壁上,從而將相鄰加強部5連接成一體,從而在輪轂承受周向扭轉力時,相鄰的加強部5能共同分擔,從而提高端蓋3的結構強度。
[0031]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示范性實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確定。
【主權項】
1.一種電動車輪轂,包括輪輞(I)、與輪輞(I)同軸心設置的轉軸(2)以及套接于轉軸(2)且通過螺栓固定的端蓋(3),其特征是:所述端蓋(3)包括與轉軸(2)同軸心設置的固定環(4),所述端蓋(3)的外側壁上周向分布有若干加強部(5),所述加強部(5)包括若干端部共同連接于固定環(4)且沿端蓋(3)徑向輻射狀分布的加強筋(6)。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車輪轂,其特征是:相鄰所述加強筋(6)的相對面均設有斜面(7),所述斜面(7)與端蓋(3)軸向方向的傾斜角度在45°-60°之間。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車輪轂,其特征是:所述加強筋(6)包括連接于固定環(4)的固定段(6a)、以及連接于固定段(6a)的自由段(6b),所述自由段(6b)與固定段(6a)連接處向遠離斜面(7)—側彎曲構成應力部(8)。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動車輪轂,其特征是:所述自由段(6b)寬度大于固定段(6a)寬度。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車輪轂,其特征是:相鄰所述加強部(5)之間還設有加強塊(9),所述加強塊(9)位于加強部(5)與固定環(4)連接處。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車輪轂,其特征是:所述端蓋(3)邊沿圓周等間距分布有若干排水通孔(10)。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動車輪轂,其特征是:所述排水通孔(10)的橫截面形狀呈矩形或半圓形或三角形。
【文檔編號】B60B7/00GK205707138SQ201620416947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5月9日
【發明人】顏建文
【申請人】臺州市椒江名辰電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