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座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自行車座墊,其技術方案要點是一種自行車座墊,包括本體和設置在本體下方的套管,所述套管與自行車豎梁連接,所述本體內設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包括開口,所述容置腔內設有防水隔熱套,所述防水隔熱套由防水隔熱布制成,所述本體前方設有進風口,所述本體上方設有通風孔,所述進風口與所述通風孔之間形成進風通道,所述進風口、進風通道和通風孔三者連通,所述本體上邊緣鉸接有翻板,所述翻板由鉸接端延伸至本體下邊緣下方。本實用新型解決了自行車座墊放在室外易被曬得滾燙和被雨淋濕的問題。
【專利說明】自行車座墊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座墊,更具體的說,它涉及一種自行車座墊。
【背景技術】
[0002]自行車座墊包括本體和套管,套管用于連接自行車豎梁起固定作用。在炎熱的夏天,自行車座墊放在室外總會被暴烈的太陽曬得滾燙,所以人們一時會無法就坐,等座墊好不容易涼下來了,我們騎上車沒幾分鐘就會覺得座墊處黏糊糊的,而且很悶不透氣,給人很不舒服的感覺。而在雨天,座墊又會被雨淋濕,所以對人們都不是很方便就坐。
實用新型內容
[0003]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帶有防水隔熱套,具有防水隔熱且透氣功能的自行車座墊,并且該防水隔熱套便于從本體上摘下來。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自行車座墊,包括本體和設置在本體下方的套管,所述套管與自行車豎梁連接,所述本體內設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包括開口,所述容置腔內設有防水隔熱套,所述防水隔熱套由防水隔熱布制成,所述本體前方設有進風口,所述本體上方設有通風孔,所述進風口與所述通風孔之間形成進風通道,所述進風口、進風通道和通風孔三者連通,所述本體上邊緣鉸接有翻板,所述翻板由鉸接端延伸至本體下邊緣下方。
[0005]較佳的,所述容置腔開口處設有滑蓋,所述滑蓋與所述開口處的本體滑移連接。
[0006]較佳的,所述開口朝向所述本體的側面。
[0007]較佳的,所述開口朝向所述本體的下面。
[0008]較佳的,所述防水隔熱套與所述容置腔內壁之間連接有繩子。
[0009]較佳的,所述容置腔內設有轉軸和扭簧,所述扭簧一端與所述容置腔內壁固接,另一端與所述轉軸固接,所述防水隔熱套與所述轉軸固接。
[0010]較佳的,所述進風通道底壁由進風口往通風孔處向上傾斜設置。
[0011 ] 較佳的,所述進風口處設有滑蓋,所述滑蓋與所述開口處的本體滑移連接。
[0012]較佳的,所述滑蓋上設有摳手槽。
[0013]本實用新型具有下述優點:本實用新型自行車座墊通過設置的防水隔熱套使得座墊不會被曬得滾燙和被雨淋濕,并且該防水隔熱套能夠被收進容置腔內,所以出門不會忘帶并且不會丟失,還有就是容置腔是設置在本體內的所以防水隔熱套放置在里面不占空間,不會影響駕駛者的正常騎行。其次,通過將該防水隔熱套設置在帶有扭簧的轉軸上,使得該防水隔熱套被取下座墊時能夠自動收回到容置腔內。再者,通過設置在座墊前方的進風口使得在騎車過程中能夠向座墊上方通風,使得騎車者感覺清爽舒適,消除夏天騎車的不適感。還有就是鉸接在本體上邊緣的翻板能夠方便將防水隔熱套從本體上摘下。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實用新型自行車座墊實施例一的軸測圖;
[0015]圖2為本實用新型自行車座墊實施例二的軸測圖;
[0016]圖3為本實用新型自行車座墊本體的剖視圖;
[0017]圖4為本實用新型自行車座墊的A部放大示意圖;
[0018]圖5為本實用新型自行車座墊的B部放大示意圖;
[0019]圖6為本實用新型自行車座墊的C部放大示意圖。
[0020]圖中:1.本體;11.通風孔;12.進風口;13.進風通道;14.容置腔;141.轉軸;142.扭簧;15.滑蓋;151.摳手槽;16.翻板;2.套管;3.繩子;4.防水隔熱套。
【具體實施方式】
[0021]參照圖1至圖6所示,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022]實施例一:本實施例自行車座墊,包括本體I和設置在本體I下方的套管2,套管2與自行車豎梁連接,本體I偏后方內設有容置腔14,容置腔14包括朝向本體I后方的開口,容置腔14內設有防水隔熱套4,防水隔熱套4由防水隔熱布制成,那么在座墊罩上該防水隔熱套4之后,將自行車放置在室外,其座墊就不會被曬得滾燙了,并且在雨天其座墊也不會被雨淋濕,在騎車前將該防水隔熱套4取下即可。容置腔14與防水隔熱套4之間連接有繩子3,所以該防水隔熱套4在不需要用時,可以放在容置腔14內,需要用時,從容置腔14中拿出。由于該防水隔熱套4是放置在座墊本體I內的容置腔14,所以出門時不會忘帶,并且由于防水隔熱套4與容置腔14之間連接有繩子3,所以該防水隔熱套4不會丟失。
[0023]容置腔14開口處設有滑蓋15,滑蓋15與所述開口處的本體I滑移連接,那么就可以使得防水隔熱套4不會從容置腔14內滑出。并且在滑蓋15上設有摳手槽151,便于滑動滑蓋15。
[0024]在本體I前方設有進風口 12,本體I上方設有通風孔11,進風口 12與通風孔11之間形成進風通道13,進風口 12、進風通道13和通風孔11三者連通。那么,在自行車行駛的過程中,會產生風,從進風口 12到通風孔11就會產生一股涼風,使得騎車者清爽舒適,消除了夏天騎車的不適感。
[0025]進一步的,進風通道13底壁由進風口 12往通風孔11處向上傾斜設置,那么,由進風口 12進來的風就會沿著傾斜的底壁吹送到通風孔11,比起沒有傾斜底壁進風通道13,其產生的風更大。
[0026]再者,進風口 12處設有滑蓋15,所述滑蓋15與所述開口處的本體I滑移連接。這樣,在冬天時就可以將滑蓋15蓋上,那么座墊下面就不會產生風了。同樣的,在滑蓋15上設有摳手槽151,便于滑動滑蓋15。
[0027]還有就是防水隔熱套4開口處都會設有橡皮筋,那么防水隔熱套4套設在本體I上就會比較緊,所以要將防水隔熱套4從本體I上摘下來比較不便,那么在本體I的上邊緣鉸接一塊翻板16,翻板16由鉸接端延伸至本體I下邊緣下方。那么當要摘下防水隔熱套4時,只需撥動翻板16將其往上提一點就可以使防水隔熱套4輕易的脫離本體I 了。
[0028]實施例二:本實施例自行車座墊與實施例一的區別在于容置腔14與防水隔熱套4的設置不同。容置的開口朝向本體I的下面,容置腔14內設有轉軸141和扭簧142,扭簧142 —端與所述容置腔14內壁固接,另一端與轉軸141固接,防水隔熱套4與轉軸141固接,容置腔14開口處設有滑蓋15。那么,在使用該防水隔熱套4時,打開滑蓋15,拉出防水隔熱套4,然后套在座墊本體I上就可以了。當需要取下防水隔熱套4時,只需將該防水隔熱套4從本體I上松開,那么在扭簧142的回復力作用下,轉軸141轉動將防水隔熱套4重新繞卷在轉軸141上。然后蓋上滑蓋15即可。本實施例相比于實施例一,其進步在于無需人工將防水隔熱套4收進容置腔14內,簡化了操作步驟。
[0029]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自行車座墊,包括本體和設置在本體下方的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內設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包括開口,所述容置腔內設有防水隔熱套,所述防水隔熱套由防水隔熱布制成,所述本體前方設有進風口,所述本體上方設有通風孔,所述進風口與所述通風孔之間形成進風通道,所述進風口、進風通道和通風孔三者連通,所述本體上邊緣鉸接有翻板,所述翻板由鉸接端延伸至本體下邊緣下方。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座墊,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開口處設有滑蓋,所述滑蓋與所述開口處的本體滑移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座墊,其特征在于:所述開口朝向所述本體的側面。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座墊,其特征在于:所述開口朝向所述本體的下面。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座墊,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隔熱套與所述容置腔內壁之間連接有繩子。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座墊,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內設有轉軸和扭簧,所述扭簧一端與所述容置腔內壁固接,另一端與所述轉軸固接,所述防水隔熱套與所述轉軸固接。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座墊,其特征在于:所述進風通道底壁由進風口往通風孔處向上傾斜設置。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座墊,其特征在于:所述進風口處設有滑蓋,所述滑蓋與所述開口處的本體滑移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2或8所述的自行車座墊,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蓋上設有摳手槽。
【文檔編號】B62J1/00GK204264331SQ201420786850
【公開日】2015年4月15日 申請日期:2014年12月15日 優先權日:2014年12月15日
【發明者】陸仁財, 張珠鳳 申請人:寧波市鎮海大地車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