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助力自行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助力自行車,包括車體框架、前輪、后輪、腳蹬、鏈輪、鏈條和車座,車體框架的橫梁上固定設置有座桿,座桿的一端固定設置有車座,另一端固定設置有固定塊,連接桿可轉動的設置在座桿上并架設在所述固定塊上,所述連接桿的一端連接有柱芯,柱芯的上端與所述連接桿固定連接,下端通過前叉的叉橋與前叉的減震部分連接,所述前輪通過轉軸設置在前叉的下方,轉軸上設置有齒輪,齒輪上繞設有前置鏈條,前置鏈條的一端設置有彈簧,另一端設置有鋼線,彈簧和鋼線的上端固定設置在前叉的三角連接塊上。本實用新型能夠將自行車在行駛過程中因人體上下顛簸而產生的能量轉化為自行車前輪的動能,且能夠有效節省體力,提高行駛速度。
【專利說明】一種新型助力自行車
【技術領域】
: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自行車【技術領域】,更具體的說涉及一種助力自行車。
【背景技術】
:
[0002]自行車是一種以人力踩踏腳腳蹬驅動的小型的路上車輛,是普通百姓常見的交通工具。人們在騎行自行車的過程中,由于路面不平整,在行駛過程中,人們坐在車座上必然會產生上下顛簸,在上下顛簸的過程中蘊藏了大量的重力勢能,由于沒有相應的能量傳遞裝置,這些重力勢能都白白地浪費了,沒有得到應道,非常可惜。現有技術的自行車,都是靠腳蹬來驅動鏈輪轉動,鏈輪通過鏈條帶動自行車前進,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行駛時,不能充分利用人體上下顛簸產生的那部分能量。因此,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予以改進。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針對現有技術之不足,而提供一種儲能助力自行車,其能夠將自行車在行駛過程中因人體上下顛簸而產生的能量轉化為自行車前輪的動能,能夠有效節省體力,提高行駛速度。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措施如下:一種新型助力自行車,包括車體框架、前輪、后輪、腳蹬、鏈輪、鏈條和車座,所述車體框架的橫梁上固定設置有座桿,所述座桿的一端固定設置有車座,另一端固定設置有固定塊,連接桿可轉動的設置在座桿上并架設在所述固定塊上,所述連接桿的一端連接有柱芯,所述柱芯的上端與所述連接桿固定連接,下端通過前叉的叉橋與前叉的減震部分連接,所述前輪通過轉軸設置在前叉的下方,所述轉軸上設置有齒輪,所述齒輪上繞設有前置鏈條,所述前置鏈條的一端設置有彈簧,另一端設置有鋼線,所述彈簧和鋼線的上端固定設置在前叉的三角連接塊上,其中,當車座受到人體的壓力時,利用座桿與連接桿之間的作用力,通過柱芯帶動減震部分上提,當受到顛簸人體離開車座時,利用座桿與連接桿之間的作用力,通過柱芯帶動減震部分下壓。
[0005]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的座桿通過第一焊接塊和第二焊接塊與橫梁固定連接。
[0006]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的第一焊接塊焊接在橫梁上,第二焊接塊焊接在座桿上,所述第一焊接塊與第二焊接塊之間通過螺栓與螺母鎖緊。
[0007]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的連接桿通過連接塊和銷軸鉸接在座桿上。
[0008]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的固定塊的一端焊接在座桿上,另一端與連接桿相接觸。
[0009]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的減震部分包括減震彈簧、第一柱體和第二柱體,所述第一柱體與減震彈簧固定連接,所述減震彈簧設置在第二柱體的腔體內,所述第一柱體在減震彈簧的作用下沿第二柱體的腔體內上下運動。
[0010]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的柱芯的外圈設置有外螺紋,柱芯的上端通過墊片和螺母與連接桿相連,下端通過螺母與叉橋的頂端相連,所述叉橋的下端與減震部分的第二柱體固定連接,其中,所述柱芯的上下運動帶動第二柱體隨之上下運動。
[0011]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的彈簧和鋼線的兩端均為彎鉤狀。
[0012]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的彈簧和鋼線的下端分別卡固于前置鏈條的第一鏈節處和末端鏈節處,所述彈簧與鋼線的上端分別固定設置在三角連接塊的同一側面上。
[0013]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當車座受壓后,座桿受到一個向下的壓力,產生一個向下的位移,由于連接桿與所述座桿鉸接,連接桿在座桿的作用下,也存在一個向下的壓力,所述連接桿架設在固定塊上,固定塊起一個支撐點的作用,連接桿通過固定塊將通過前叉的柱芯提起,柱芯通過叉橋將減震部分的第二柱體提起,這時減震部分內的減震彈簧受壓收攏,前輪軸心與前叉三角連接塊的距離也會縮短,前置鏈條在彈簧的作用下,會向與減震部分連接的一端滑動,此時,齒輪逆時針旋轉,前輪空轉;當人體離開車座時,座桿恢復原位,連接桿帶動柱芯下壓,柱芯通過叉橋將減震部分下壓,這時減震部分內的減震彈簧彈起復位,前輪軸心與前叉的三角連接塊的距離增大,前置鏈條會牽引彈簧拉伸,帶動齒輪順時針轉動,此時,前輪會向前驅動,這樣人體坐在車座上,將自身顛簸的動作轉換為驅動前輪的動力,達到助力的效果。本實用新型能夠將自行車在行駛過程中因人體上下顛簸而產生的能量轉化為自行車前輪的動能,結構簡單,且能夠有效節省體力,提高行駛速度。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
[0014]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5]圖2為圖1的局部放大圖;
[0016]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車座受壓時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車座不受壓時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5為圖3和圖4中減震部分的局部放大圖。
[0019]圖中,10、橫梁;11、第一焊接塊;20、座桿;21、連接塊;22、第二焊接塊;23、銷軸;30、車座;40、連接桿;41、固定塊;50、柱芯;60、前輪;61、齒輪;62、前置鏈條;63、彈簧;64、鋼線;70、前叉;71、叉橋;80、減震部分;81、減震彈簧;82、第一柱體;83、第二柱體。
【具體實施方式】
:
[0020]實施例:以下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由本說明書所揭示的內容輕易地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優點及功效。本實施例中的“第一”和“第二”是為了便于說明,而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可實施范圍,所述的“前”是指自行車前進的方向,“后”是指與前進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端”是與重力方向相反的方向,“下端”指重力方向。
[0021 ] 一種新型助力自行車,在使用時,依靠踩踏腳蹬來驅動鏈輪轉動,鏈輪通過鏈條帶動自行車前進,當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行駛時,能夠將自行車在行駛過程中因人體上下顛簸而產生的能量轉化為自行車前輪60的動能。見圖1至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車體框架、前輪60、后輪、腳蹬、鏈輪、鏈條和車座30,車體框架的橫梁10上固定設置有座桿20,所述座桿20通過第一焊接塊11和第二焊接塊22與橫梁10固定連接,所述第一焊接塊11焊接在橫梁10上,第二焊接塊22焊接在座桿20上,所述第一焊接塊11與第二焊接塊22之間通過螺栓與螺母鎖緊。座桿20的一端固定設置有車座30,另一端固定設置有固定塊41,連接桿40可轉動的設置在座桿20上并架設在所述固定塊41上,其中,連接桿40通過連接塊21和銷軸23鉸接在座桿20上,所述固定塊41的一端焊接在座桿20上,另一端與連接桿40相接觸。
[0022]連接桿40的一端連接有柱芯50,柱芯50的上端與所述連接桿40固定連接,下端通過前叉70的叉橋71與前叉70的減震部分80連接。見圖5所示,減震部分80包括減震彈簧81、第一柱體82和第二柱體83,第一柱體82與減震彈簧81固定連接,減震彈簧81設置在第二柱體83的腔體內,所述第一柱體82在減震彈簧81的作用下沿第二柱體83的腔體內上下運動。柱芯50的外圈設置有外螺紋,柱芯50的上端通過墊片和螺母與連接桿40相連,下端通過螺母與叉橋71的頂端相連,叉橋71的下端與減震部分80的第二柱體83固定連接,柱芯50的上下運動帶動第二柱體83隨之上下運動。
[0023]前輪60通過轉軸設置在前叉70的下方,所述轉軸上設置有齒輪61,所述齒輪61上繞設有前置鏈條62,所述前置鏈條62的一端設置有彈簧63,另一端設置有鋼線64,所述彈簧63和鋼線64的上端固定設置在前叉70的三角連接塊上,彈簧63和鋼線64的兩端均為彎鉤狀,彈簧63和鋼線64的下端分別卡固于前置鏈條62的第一鏈節處和末端鏈節處,彈簧63與鋼線64的上端分別固定設置在三角連接塊的同一側面上。其中,當車座30受到人體的壓力時,利用座桿20與連接桿40之間的作用力,通過柱芯50帶動減震部分80上提,當受到顛簸人體離開車座時,利用座桿20與連接桿40之間的作用力,通過柱芯50帶動減震部分80下壓。
[0024]工作原理:見圖2至圖4所示,當車座30受壓后,座桿20受到一個向下的壓力,產生一個向下的位移,由于連接桿40與座桿20鉸接,連接桿40在座桿20的作用下,也存在一個向下的壓力,連接桿40架設在固定塊41上,固定塊41起一個支撐點的作用,連接桿40通過固定塊41將通過前叉70的柱芯50提起,柱芯50通過叉橋71將減震部分80的第二柱體83提起,這時減震部分80內的減震彈簧81受壓收攏,前輪60軸心與前叉70三角連接塊的距離也會縮短,前置鏈條62在彈簧63的作用下,會向與減震部分80連接的一端滑動,此時,齒輪61逆時針旋轉,前輪60空轉;當人體離開車座時,座桿20恢復原位,連接桿40帶動柱芯50下壓,柱芯50通過叉橋71將減震部分80下壓,這時減震部分80內的減震彈簧81彈起復位,前輪軸心與前叉70三角連接塊的距離增大,前置鏈條62會牽引彈簧63拉伸,帶動齒輪61順時針轉動,此時,前輪60會向前驅動,這樣人體坐在車座30上,將自身顛簸的動作轉換為驅動前輪的動力,達到助力的效果。
[0025]以上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權利要求】
1.一種新型助力自行車,包括車體框架、前輪(60)、后輪、腳蹬、鏈輪、鏈條和車座(30),其特征在于:所述車體框架的橫梁(10)上固定設置有座桿(20),所述座桿(20)的一端固定設置有車座(30),另一端固定設置有固定塊(41),連接桿(40)可轉動的設置在座桿(20)上并架設在所述固定塊(41)上,所述連接桿(40)的一端連接有柱芯(50),所述柱芯(50)的上端與所述連接桿(40)固定連接,下端通過前叉(70)的叉橋(71)與前叉(70)的減震部分(80)連接,所述前輪¢0)通過轉軸設置在前叉(70)的下方,所述轉軸上設置有齒輪(61),所述齒輪¢1)上繞設有前置鏈條(62),所述前置鏈條¢2)的一端設置有彈簧(63),另一端設置有鋼線(64),所述彈簧(63)和鋼線(64)的上端固定設置在前叉(70)的三角連接塊上,其中,當車座(30)受到人體的壓力時,利用座桿(20)與連接桿(40)之間的作用力,通過柱芯(50)帶動減震部分(80)上提,當受到顛簸人體離開車座時,利用座桿(20)與連接桿(40)之間的作用力,通過柱芯(50)帶動減震部分(80)下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助力自行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桿(20)通過第一焊接塊(11)和第二焊接塊(22)與橫梁(10)固定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新型助力自行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接塊(11)焊接在橫梁(10)上,第二焊接塊(22)焊接在座桿(20)上,所述第一焊接塊(11)與第二焊接塊(22)之間通過螺栓與螺母鎖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助力自行車,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桿(40)通過連接塊(21)和銷軸(23)鉸接在座桿(20)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助力自行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塊(41)的一端焊接在座桿(20)上,另一端與連接桿(40)相接觸。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助力自行車,其特征在于:所述減震部分(80)包括減震彈簧(81)、第一柱體(82)和第二柱體(83),所述第一柱體(82)與減震彈簧(81)固定連接,所述減震彈簧(81)設置在第二柱體(83)的腔體內,所述第一柱體(82)在減震彈簧(81)的作用下沿第二柱體(83)的腔體內上下運動。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助力自行車,其特征在于:所述柱芯(50)的外圈設置有外螺紋,柱芯(50)的上端通過墊片和螺母與連接桿(40)相連,下端通過螺母與叉橋(71)的頂端相連,所述叉橋(71)的下端與減震部分(80)的第二柱體(83)固定連接,其中,所述柱芯(50)的上下運動帶動第二柱體(83)隨之上下運動。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助力自行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彈簧(63)和鋼線(64)的兩端均為彎鉤狀。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新型助力自行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彈簧(63)和鋼線(64)的下端分別卡固于前置鏈條(62)的第一鏈節處和末端鏈節處,所述彈簧(63)與鋼線(64)的上端分別固定設置在三角連接塊的同一側面上。
【文檔編號】B62M1/20GK204236726SQ201420499990
【公開日】2015年4月1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1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1日
【發明者】吳書湧 申請人:吳書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