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發動機蓋開啟手柄裝置及車輛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發動機蓋開啟手柄裝置及車輛,其中,發動機蓋開啟手柄裝置包括:手柄安裝支架和發動機蓋開啟手柄;發動機蓋開啟手柄包括第一限位結構、第二限位結構和第三限位結構,手柄安裝支架上設有第一手柄安裝孔和第二手柄安裝孔,第一限位結構與第二限位結構均插入第一安裝孔內,且第一限位結構與第二限位結構分別抵頂所述第一手柄安裝孔的相對兩端,第三限位結構插入第二安裝孔內并通過夾槽夾設在手柄安裝支架上。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方案中的發動機蓋開啟手柄通過第一限位結構、第二限位結構與手柄安裝支架的第一手柄安裝孔的卡接,第三限位結構與第二手柄安裝孔的卡接實現了有效連接,卡接牢固性較好,結構強度較高。
【專利說明】一種發動機蓋開啟手柄裝置及車輛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車輛【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發動機蓋開啟手柄裝置及車輛。
【背景技術】
[0002]發動機蓋開啟手柄是汽車必不可少的零件之一,發動機蓋的頻繁開啟加上不小的開啟力,導致發動機蓋開啟手柄需要較高的結構強度和卡接牢固性,否則直接影響客戶對整車的質量印象,而現有的發動機蓋開啟手柄結構強度以及卡接牢固性均不夠高。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發動機蓋開啟手柄裝置及車輛,解決現有技術中發動機蓋開啟手柄結構強度以及卡接牢固性均不夠高的問題。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一種發動機蓋開啟手柄裝置,包括:手柄安裝支架和發動機蓋開啟手柄;其中,所述發動機蓋開啟手柄包括第一限位結構、第二限位結構和第三限位結構,所述手柄安裝支架上設有第一手柄安裝孔和第二手柄安裝孔,所述第一限位結構與所述第二限位結構均插入所述第一手柄安裝孔內,且所述第一限位結構與第二限位結構分別抵頂所述第一手柄安裝孔的相對兩端,所述第三限位結構插入所述第二手柄安裝孔內并通過夾槽夾設在所述手柄安裝支架上。
[0005]上述的發動機蓋開啟手柄裝置,其中,所述發動機蓋開啟手柄包括:
[0006]手柄本體;
[0007]與所述手柄安裝支架配合的限位結構總成,所述限位結構總成與所述手柄本體相連,所述第一限位結構、所述第二限位結構和所述第三限位結構均設置于所述限位結構總成上。
[0008]上述的發動機蓋開啟手柄裝置,其中,所述限位結構總成形成為塊狀,包括第一設置表面、第二設置表面和第三設置表面,其中所述第二設置表面與所述第三設置表面相對,所述第二設置表面和所述第三設置表面分別與所述第一設置表面連接,所述第一限位結構、第二限位結構和第三限位結構均設置于所述第一設置表面上,相對于所述第一設置表面突出。
[0009]上述的發動機蓋開啟手柄裝置,其中,所述第一限位結構設置于靠近所述第二設置表面的一側,包括垂直于所述第一設置表面突出的第一部分和垂直于所述第二設置表面突出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插伸進入所述第一手柄安裝孔中,所述第一限位結構包括能夠相對于所述手柄安裝支架沿第一方向移動的狀態以及移動至所述第一手柄安裝孔的內壁抵壓住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相連接處端面的狀態。
[0010]上述的發動機蓋開啟手柄裝置,其中,所述第三限位結構設置于靠近所述第三設置表面的一側,包括相對于所述第一設置表面突出的第一部分,且所述突出的第一部分與所述第一設置表面之間設置有與所述第一設置表面平行的夾槽;所述突出的第一部分,插設于所述第二手柄安裝孔中,所述第三限位結構包括通過所述夾槽夾設于所述手柄安裝支架上能夠相對于所述手柄安裝支架沿第一方向移動的狀態以及移動至所述夾槽的底端抵壓住所述第二手柄安裝孔的狀態。
[0011]上述的發動機蓋開啟手柄裝置,其中,所述第二限位結構設置于所述第一限位結構與所述第三限位結構之間,包括相對設置的兩個彈性突出件,所述彈性突出件包括被所述手柄安裝支架抵壓的狀態以及通過所述第一手柄安裝孔露出的狀態。
[0012]上述的發動機蓋開啟手柄裝置,其中,所述彈性突出件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其中,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端均與所述第一設置端面相連且存在空間形成鏤空結構。
[0013]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車輛,包括:上述的發動機蓋開啟手柄裝置。
[0014]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5]上述方案中,所述發動機蓋開啟手柄裝置中的發動機蓋開啟手柄通過第一限位結構、第二限位結構與手柄安裝支架的第一手柄安裝孔的卡接,第三限位結構與第二手柄安裝孔的卡接實現了有效連接,卡接牢固性較好,結構強度較高,兩者之間的配合安裝方便,且通用性強、生產工藝簡單、技術成熟、可實現大批量生產,價格低廉。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發動機蓋開啟手柄裝置結構示意圖一;
[0017]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手柄安裝支架結構示意圖;
[0018]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發動機蓋開啟手柄裝置結構示意圖二 ;
[0019]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發動機蓋開啟手柄結構示意圖;
[0020]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發動機蓋開啟手柄裝置局部結構示意圖一;
[0021]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發動機蓋開啟手柄裝置局部結構示意圖二。
【具體實施方式】
[0022]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
[0023]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的技術中發動機蓋開啟手柄結構強度以及卡接牢固性均不夠高的問題,提供一種發動機蓋開啟手柄裝置,如圖1至圖4所示,包括:手柄安裝支架10和發動機蓋開啟手柄20 ;其中,所述發動機蓋開啟手柄20包括第一限位結構210、第二限位結構220和第三限位結構230,所述手柄安裝支架10上設有第一手柄安裝孔11和第二手柄安裝孔12,所述第一限位結構210與所述第二限位結構220均插入所述第一手柄安裝孔11內,且所述第一限位結構210與第二限位結構220分別抵頂所述第一手柄安裝孔11的相對兩端,所述第三限位結構230插入所述第二手柄安裝孔12內并通過夾槽231夾設在所述手柄安裝支架10上。
[0024]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所述發動機蓋開啟手柄裝置中的發動機蓋開啟手柄通過第一限位結構、第二限位結構與手柄安裝支架的第一手柄安裝孔的卡接,第三限位結構與第二手柄安裝孔的卡接實現了有效連接,卡接牢固性較好,結構強度較高,兩者之間的配合安裝方便,且通用性強、生產工藝簡單、技術成熟、可實現大批量生產,價格低廉。
[0025]具體的,如圖1和圖4所示,所述發動機蓋開啟手柄20包括:手柄本體21 ;與所述手柄安裝支架10配合的限位結構總成200,所述限位結構總成200與所述手柄本體21相連,所述第一限位結構210、所述第二限位結構220和所述第三限位結構230均設置于所述限位結構總成200上。
[0026]其中,如圖5所示,所述限位結構總成200形成為塊狀,包括第一設置表面201、第二設置表面202和第三設置表面203,其中所述第二設置表面202與所述第三設置表面203相對,所述第二設置表面202和所述第三設置表面203分別與所述第一設置表面201連接,所述第一限位結構210、第二限位結構220和第三限位結構230均設置于所述第一設置表面201上,相對于所述第一設置表面201突出。
[0027]如圖4至圖6所示,所述第一限位結構210設置于靠近所述第二設置表面202的一側,包括垂直于所述第一設置表面201突出的第一部分211和垂直于所述第二設置表面202突出的第二部分212 ;所述第一部分211和所述第二部分212插伸進入所述第一手柄安裝孔11中,所述第一限位結構210包括能夠相對于所述手柄安裝支架10沿第一方向A移動的狀態以及移動至所述第一手柄安裝孔11的內壁抵壓住所述第一部分211和所述第二部分212相連接處端面的狀態。
[0028]進一步的,如圖4至圖6所示,所述第三限位結構230設置于靠近所述第三設置表面203的一側,包括相對于所述第一設置表面201突出的第一部分232,且所述突出的第一部分231與所述第一設置表面201之間設置有與所述第一設置表面201平行的夾槽231,所述突出的第一部分232插設于所述第二手柄安裝孔12中,所述第三限位結構230包括通過所述夾槽231夾設于所述手柄安裝支架10上能夠相對于所述手柄安裝支架10沿第一方向A移動的狀態以及移動至所述夾槽231的底端抵壓住所述第二手柄安裝孔12的狀態。
[0029]其中,所述第二限位結構220設置于所述第一限位結構210與所述第三限位結構230之間,包括相對設置的兩個彈性突出件221,所述彈性突出件221包括被所述手柄安裝支架10抵壓的狀態以及通過所述第一手柄安裝孔11露出的狀態,如圖4至圖6所示。所述彈性突出件221包括第一端2211、第二端2212和第三端2213 ;其中,所述第一端2211和所述第三端2213均與所述第一設置端面201相連且存在空間形成鏤空結構。
[0030]下面具體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所述發動機蓋開啟手柄裝置的裝配過程。
[003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涉及到的發動機蓋開啟手柄的卡接牢固性主要由發動機蓋開啟手柄的第一限位結構210、第二限位結構220和第三限位結構230共同來保證。其中第一限位結構210和第二限位結構220控制前后方向的卡接牢固性,第一限位結構210和第三限位結構230控制左右方向的卡接牢固性,如圖4所示。
[0032]如圖5和圖6所示,安裝發動機蓋開啟手柄時,只需將發動機蓋開啟手柄沿著圖5中箭頭方向A推入手柄安裝支架上的兩個手柄安裝孔:第一手柄安裝孔11和第二手柄安裝孔12中。安裝過程中第一限位結構210和第三限位結構230會分別順利進入第一手柄安裝孔11和第二手柄安裝孔12中,此時第二限位結構220會處于壓縮狀態,如圖5所示。當繼續推動手柄時,第二限位結構220會進入第一手柄安裝孔11中,此時第二限位結構220會彈起,起到限位作用,如圖6所示。最終完成發動機蓋開啟手柄的裝配。
[003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所述發動機蓋開啟手柄裝置在保證發動機蓋開啟手柄安裝方便的前提下,保證了結構強度以及卡接牢固性。
[003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車輛,包括:上述的發動機蓋開啟手柄裝置。
[0035]其中,上述發動機蓋開啟手柄裝置的所述實現實施例均適用于該車輛的實施例中,也能達到相同的技術效果。
[0036]以上所述的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原理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發動機蓋開啟手柄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安裝支架和發動機蓋開啟手柄;其中,所述發動機蓋開啟手柄包括第一限位結構、第二限位結構和第三限位結構,所述手柄安裝支架上設有第一手柄安裝孔和第二手柄安裝孔,所述第一限位結構與所述第二限位結構均插入所述第一手柄安裝孔內,且所述第一限位結構與第二限位結構分別抵頂所述第一手柄安裝孔的相對兩端,所述第三限位結構插入所述第二手柄安裝孔內并通過夾槽夾設在所述手柄安裝支架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動機蓋開啟手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發動機蓋開啟手柄包括: 手柄本體; 與所述手柄安裝支架配合的限位結構總成,所述限位結構總成與所述手柄本體相連,所述第一限位結構、所述第二限位結構和所述第三限位結構均設置于所述限位結構總成上。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發動機蓋開啟手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結構總成形成為塊狀,包括第一設置表面、第二設置表面和第三設置表面,其中所述第二設置表面與所述第三設置表面相對,所述第二設置表面和所述第三設置表面分別與所述第一設置表面連接,所述第一限位結構、第二限位結構和第三限位結構均設置于所述第一設置表面上,相對于所述第一設置表面突出。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發動機蓋開啟手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結構設置于靠近所述第二設置表面的一側,包括垂直于所述第一設置表面突出的第一部分和垂直于所述第二設置表面突出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插伸進入所述第一手柄安裝孔中,所述第一限位結構包括能夠相對于所述手柄安裝支架沿第一方向移動的狀態以及移動至所述第一手柄安裝孔的內壁抵壓住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相連接處端面的狀態。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發動機蓋開啟手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限位結構設置于靠近所述第三設置表面的一側,包括相對于所述第一設置表面突出的第一部分,且所述突出的第一部分與所述第一設置表面之間設置有與所述第一設置表面平行的夾槽;所述突出的第一部分插設于所述第二手柄安裝孔中,所述第三限位結構包括通過所述夾槽夾設于所述手柄安裝支架上能夠相對于所述手柄安裝支架沿第一方向移動的狀態以及移動至所述夾槽的底端抵壓住所述第二手柄安裝孔的狀態。
6.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發動機蓋開啟手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結構設置于所述第一限位結構與所述第三限位結構之間,包括相對設置的兩個彈性突出件,所述彈性突出件包括被所述手柄安裝支架抵壓的狀態以及通過所述第一手柄安裝孔露出的狀態。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發動機蓋開啟手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突出件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其中,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端均與所述第一設置端面相連且存在空間形成鏤空結構。
8.—種車輛,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1至7任一項所述的發動機蓋開啟手柄裝置。
【文檔編號】B62D25/12GK204021008SQ201420291260
【公開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3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3日
【發明者】許淳富, 施維嘉 申請人: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