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騎式摩托車的擱腳總成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騎式摩托車的擱腳總成,包括安裝有第一擱腳踏桿和第二擱腳踏桿的后搖架,在所述后搖架的尾部通過軸穿裝有減震器,所述軸上還穿接安裝有擱腳支架,擱腳支架上安裝有第三擱腳踏桿;本設計具有結構簡單,對量產車型零件的改動小,通用性好,不會對整車外觀造成影響,而且滿足后乘人員對腳踏的舒適性要求,從而可以廣泛應用于騎式摩托車上。
【專利說明】一種騎式摩托車的擱腳總成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摩托車構件,特別是一種騎式摩托車的擱腳總成。
【背景技術】
[0002]摩托車由于具有簡單輕便的優點,因而得到較為廣泛的應用;但是目前傳統的騎式摩托車一般只有兩排擱腳踏桿,前擱腳踏桿供駕駛員使用,后擱腳踏桿供后乘人員使用,而后擱腳踏桿一般是由車身兩側向外伸出的管件,該管件與后乘人員的腳接觸面積很小,只能對后乘人員的腳起到單一的支撐作用,其使用舒適感低;另外,由于只有一個后擱腳,導致后乘人員長期坐車時也無法調整坐姿,特別對于腿腳長度有差異的乘客,單一位置的后擱腳踏桿也無法提供給乘客多樣的選擇。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能滿足后乘人員舒適性要求的騎式摩托車的擱腳總成。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5]一種騎式摩托車的擱腳總成,包括安裝有第一擱腳踏桿和第二擱腳踏桿的后搖架,在所述后搖架的尾部通過軸穿裝有減震器,所述軸上還穿接安裝有擱腳支架,擱腳支架上安裝有第三擱腳踏桿;由于本實用新型增加了第三擱腳踏桿,加上原有的第二擱腳踏桿,使得后乘人員在乘坐的時候腳有了兩個支撐點,從而具有更多的腳踏面積,提高后乘人員腳踏的舒適性;而且后乘人員根據需要可以選用其中一個擱腳踏桿進行腳踏從而調整坐姿,避免長期坐車的疲勞;特別對于腿腳長度有差異的乘客,兩個腳踏桿也提供給乘客多樣的選擇;另外,根據摩托車使用者的需求,由于增加了第三擱腳踏桿,該摩托車甚至可以方便乘坐3個人。
[0006]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后搖架上設置有用于固定擱腳支架位置的定位桿;該設計使得擱腳支架擁有兩個安裝點,從而可以形成較好的穩固性,從而能夠承受較大的踩踏力,因而利于擱腳的長時間使用。
[0007]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定位桿為帶螺紋孔的圓形襯套,通過螺栓將擱腳支架固定在襯套上;所述擱腳支架上與定位桿配合安裝的位置為條型槽。條型槽的使用不單便于擱腳支架與定位桿之間的安裝,還有效對兩者之間的裝配公差進行調整。
[0008]所述擱腳支架的截面為“]”型,擱腳支架的尾端設置有縱向孔,所述第三擱腳踏桿由穿過縱向孔的插銷鉸接在擱腳支架上。所述插銷的尾部設置有銷孔,該銷孔上穿接有開口銷進行位置定位。該設計使得第三擱腳踏桿可以折疊收納在擱腳支架內,從而減少第三擱腳踏桿布置所需的空間。
[0009]所述第三擱腳踏桿與擱腳支架之間設置有墊片,從而減少兩者之間的硬性碰撞。
[0010]所述軸的頂端設置有螺紋,并通過螺母將減震器及擱腳支架固定在軸上。所述螺母與擱腳支架之間設置有墊圈;該設計便于減震器及擱腳支架的安裝固定,而且所述螺母為球頭螺母,避免了雨水從軸的端部滲入,保證了產品的使用壽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012]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安裝示意圖;
[0013]圖2是圖1中A處的放大示意圖;
[0014]圖3是圖1中A處的結構拆分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騎式摩托車的擱腳總成分為左擱腳總成和右擱腳總成,左、右擱腳總成結構相同,參照圖1至圖3,圖1至3示出的是右擱腳總成。本實用新型的騎式摩托車擱腳總成包括安裝有第一擱腳踏桿I和第二擱腳踏桿2的后搖架3,在所述后搖架3的尾部通過軸4穿裝有減震器5,所述軸4上還穿接安裝有擱腳支架6,擱腳支架6上安裝有第三擱腳踏桿7。該設計對量產車型零件的改動小,僅需在后搖架3上加長軸4的長度即可。由于本實用新型增加了第三擱腳踏桿7,加上原有的第二擱腳踏桿2,使得后乘人員在乘坐的時候腳有了兩個支撐點,從而具有更多的腳踏面積,提高后乘人員腳踏的舒適性;而且后乘人員根據需要可以選用其中一個擱腳踏桿進行腳踏從而調整坐姿,避免長期坐車的疲勞;特別對于腿腳長度有差異的乘客,兩個腳踏桿也提供給乘客多樣的選擇;另外,根據摩托車使用者的需求,由于增加了第三擱腳踏桿,該摩托車甚至可以方便乘坐3個人。
[0016]本實施例中,為了使擱腳支架6可以承受較大的踩踏力,所述后搖架3上設置有用于固定擱腳支架6位置的定位桿9。該設計使得擱腳支架6擁有兩個安裝點,從而利于擱腳的長時間使用。
[0017]為了方便擱腳支架6的安裝,所述定位桿9為帶螺紋孔的圓形襯套,通過螺栓91將擱腳支架6固定在襯套上。另外,所述擱腳支架6上與定位桿9配合安裝的位置為條型槽62。條型槽62的設計不單便于擱腳支架6與定位桿9之間的安裝,還有效對兩者之間的裝配公差進行調整。
[0018]本實施例中,所述擱腳支架6的截面為“]”型,擱腳支架6的尾端設置有縱向孔61,所述第三擱腳踏桿7由穿過縱向孔61的插銷8鉸接在擱腳支架6上;所述插銷8的尾部設置有銷孔81,該銷孔81上穿接有開口銷82進行位置定位。該設計使得第三擱腳踏桿7可以折疊收納在擱腳支架6內,從而減少第三擱腳踏桿7布置所需的空間。而且,所述第三擱腳踏桿7與擱腳支架6之間設置有墊片71,從而減少兩者之間的硬性碰撞。
[0019]所述軸4的頂端設置有螺紋,并通過螺母41將減震器5及擱腳支架6固定在軸4上,所述螺母41與擱腳支架6之間設置有墊圈42,該設計便于減震器5及擱腳支架6的安裝固定,而且所述螺母41為球頭螺母,避免了雨水從軸的端部滲入,保證了產品的使用壽命O
[0020]本設計具有結構簡單,對量產車型零件的改動小,通用性好,不會對整車外觀造成影響,而且滿足后乘人員對腳踏的舒適性要求,從而可以廣泛應用于騎式摩托車上。
[0021]顯然,上述實施例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當改進或變化的技術方案是以基本相同的技術手段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都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騎式摩托車的擱腳總成,包括安裝有第一擱腳踏桿⑴和第二擱腳踏桿⑵的后搖架(3),在所述后搖架(3)的尾部通過軸(4)穿裝有減震器(5),其特征在于:所述軸(4)上還穿接安裝有擱腳支架(6),擱腳支架(6)上安裝有第三擱腳踏桿(7)。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騎式摩托車的擱腳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搖架(3)上設置有用于固定擱腳支架(6)位置的定位桿(9)。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騎式摩托車的擱腳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桿(9)為帶螺紋孔的圓形襯套,通過螺栓(91)將擱腳支架(6)固定在襯套上。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種騎式摩托車的擱腳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擱腳支架(6)上與定位桿(9)配合安裝的位置為條型槽(62)。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騎式摩托車的擱腳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擱腳支架(6)的截面為“]”型,擱腳支 架出)的尾端設置有縱向孔出1),所述第三擱腳踏桿(7)由穿過縱向孔(61)的插銷⑶鉸接在擱腳支架(6)上。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騎式摩托車的擱腳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銷(8)的尾部設置有銷孔(81),該銷孔(81)上穿接有開口銷(82)進行位置定位。
7.根據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種騎式摩托車的擱腳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擱腳踏桿(7)與擱腳支架(6)之間設置有墊片(71)。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騎式摩托車的擱腳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軸(4)的頂端設置有螺紋,并通過螺母(41)將減震器(5)及擱腳支架(6)固定在軸(4)上。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騎式摩托車的擱腳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41)與擱腳支架(6)之間設置有墊圈(42)。
10.根據權利要求8或9所述的一種騎式摩托車的擱腳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41)為球頭螺母。
【文檔編號】B62J25/00GK203854791SQ201420269480
【公開日】2014年10月1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23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23日
【發明者】胡偉 申請人:江門市大長江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