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車輛的發動機蓋板的移動裝置及車輛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于車輛的發動機蓋板的移動裝置,其中,該移動裝置包括傳動件,該傳動件的一端與所述車輛的前端的碰撞部(1)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發動機蓋板(2)連接,當所述碰撞部(1)向后變形時,所述傳動件帶動所述發動機蓋板(2)向后運動。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車輛。通過上述技術方案,能夠通過傳動件將車輛前端的碰撞部的運動傳遞到發動機蓋板上,從而在車輛發生碰撞時能夠避免發動機蓋板前移而發生故障。尤其是對于發動機蓋板上設置有司機座椅的發動機中置的車輛,傳動件能夠將碰撞部的向后的位移傳遞到發動機蓋板,從而帶動司機座椅向后移動,以避免碰撞時由于發動機蓋板和司機座椅向前移動而對司機的人身安全造成的危害。
【專利說明】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工程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用于車輛的發動機蓋板的移動 裝置以及車輛。 用于車輛的發動機蓋板的移動裝置及車輛
【背景技術】
[0002] 對于發動機中置的車輛,發動機上設置有發動機蓋板以便于發動機維修,該發動 機蓋板通過鉸鏈連接在車身地板的橫梁上,并且在發動機蓋板的上方布置有駕駛室的座 椅,通常為司機的座椅。
[0003] 由于發動機蓋板與車身地板之間的鉸接連接強度較弱,因此當在發動機中置的車 輛的前端發生劇烈的碰撞時,發動機蓋板會發生前移,從而帶動司機座椅和司機向前移動, 給司機的人身安全帶來巨大的傷害。 實用新型內容
[0004]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車輛的發動機蓋板的移動裝置,該移動裝置能 夠帶動發動機蓋板與碰撞部一起向后運動。
[0005]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于車輛的發動機蓋板的移動裝置,其 中,該移動裝置包括傳動件,該傳動件的一端與所述車輛的前端的碰撞部連接,另一端與所 述發動機蓋板連接,當所述碰撞部向后變形時,所述傳動件帶動所述發動機蓋板向后運動。 [0006] 優選地,所述車輛為發動機中置型車輛,所述發動機蓋板上設置有司機座椅。
[0007] 優選地,所述傳動件的另一端與所述發動機蓋板的后端連接。
[0008] 優選地,所述碰撞部為吸能盒。
[0009] 優選地,所述傳動件包括第一推力桿和第二推力桿,
[0010] 所述第一推力桿的第一端與所述碰撞部連接,第二端與所述第二推力桿上的連接 點連接,
[0011] 所述第二推力桿的第一端與所述車輛的車架鉸接,第二端與所述發動機蓋板的后 端連接,
[0012] 其中,所述連接點設置在所述第二推力桿上的兩端之間。
[0013] 優選地,所述第一推力桿和所述第二推力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沿所述車輛的縱梁 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推力桿的一端與所述縱梁鉸接。
[0014] 優選地,所述連接點與所述第二推力桿的第一端之間的距離為L1,所述第二推力 桿的兩端之間距離為L,當所述碰撞部向后運動的位移為a時,所述發動機蓋板向后運動的 位移為a*L/Ll。
[0015]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車輛,其特征在于,該車輛包括上述權利要求1-7中任意 一項所述的用于車輛的發動機蓋板的移動裝置。
[0016]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能夠通過傳動件將車輛前端的碰撞部的運動傳遞到發動機蓋 板上,從而在車輛發生碰撞時能夠避免發動機蓋板前移而發生故障。尤其是對于發動機蓋 板上設置有司機座椅的發動機中置的車輛,傳動件能夠將碰撞部的向后的位移傳遞到發動 機蓋板,從而帶動司機座椅向后移動,以避免碰撞時由于發動機蓋板和司機座椅向前移動 而對司機的人身安全造成的危害。
[0017] 本實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優點將在隨后的【具體實施方式】部分予以詳細說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 附圖是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下面 的【具體實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但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圖中:
[0019] 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方式的安裝在車輛上的發動機蓋板的移動裝置 的示意圖。
[0020] 附圖標記說明
[0021] 1碰撞部 2發動機蓋板
[0022] 31第一推力桿 32第二推力桿
[0023] 33連接點
【具體實施方式】
[0024]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 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
[0025] 在本實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說明的情況下,使用的方位詞應當結合附圖和說明 書中的上下文來進行適當理解。
[0026]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于車輛的發動機蓋板的移動裝置,其中,該移動裝置包括 傳動件,該傳動件的一端與所述車輛的前端的碰撞部1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發動機蓋板2連 接,當所述碰撞部1向后變形時,所述傳動件帶動所述發動機蓋板2向后運動。
[0027]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通過傳動件連接車輛前端的碰撞部1和發動機蓋板 2,從而將碰撞部1的位移傳遞到發動機蓋板2。
[0028] 當碰撞部1向后變形時,帶動傳動件的一端向后移動,并通過傳動件將該位移傳 遞到傳動件的另一端,以帶動發動機蓋板2向后移動。
[0029] 對于發動機前置和后置的車輛來說,發動機蓋板2并不設置在駕駛室的下方,因 此在車輛的前方發生碰撞的時候,向后移動發動機蓋板2并不能夠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0030] 優選地,所述車輛為發動機中置型車輛,在發動機中置的車輛中,所述發動機蓋板 2上設置有司機座椅。因此,也就通過發動機蓋板2帶動司機座椅向后移動,而避免了因車 輛前端發生碰撞給司機帶來的危害。
[0031]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能夠通過傳動件將車輛前端的碰撞部的運動傳遞到發動機蓋 板上,從而在車輛發生碰撞時能夠避免發動機蓋板前移而發生故障。尤其是對于發動機蓋 板上設置有司機座椅的發動機中置的車輛,傳動件能夠將碰撞部的向后的位移傳遞到發動 機蓋板,從而帶動司機座椅向后移動,以避免碰撞時由于發動機蓋板和司機座椅向前移動 而對司機的人身安全造成的危害。
[0032] 優選地,所述傳動件的另一端與所述發動機蓋板2的后端連接。
[0033] 根據本優選實施方式,傳動件的另一端優選地連接在發動機蓋板2的后端,從而 能夠通過傳動件的另一端向后牽引發動機蓋板2,以避免發動機蓋板2向后運動過程中出 現不平順的現象,也能夠更好地保護設置在發動機蓋板2上的駕駛員座椅,提高安全性。 [0034] 優選地,所述碰撞部1為吸能盒。
[0035] 為了提高車輛的安全性能,在車輛的前端設置的碰撞部1通常具有防撞和吸能的 功能,該碰撞部1優選為吸能盒。該吸能盒在受到撞擊時能夠發生變形,從而吸收能量以緩 沖碰撞產生的沖擊。
[0036] 優選地,所述傳動件包括第一推力桿31和第二推力桿32,
[0037] 所述第一推力桿31的第一端與所述碰撞部連接,第二端與所述第二推力桿32上 的連接點33連接,
[0038] 所述第二推力桿32的第一端與所述車輛的車架鉸接,第二端與所述發動機蓋板2 的后端連接,
[0039] 其中,所述連接點33設置在所述第二推力桿32上的兩端之間。
[0040] 在本優選實施方式中,該傳動件包括相互連接的第一推力桿31和第二推力桿32。 當碰撞部1向后運動時,通過第一推力桿31將該碰撞部1的運動傳遞到第二推力桿32上 的連接點33。由于第二推力桿32的第一端與車輛的車架鉸接,因此第一推力桿31通過連 接點33推動第二推力桿32繞該第二推力桿32的第一端旋轉。
[0041] 優選地,所述第一推力桿31和所述第二推力桿32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沿所述車輛 的縱梁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推力桿32的一端與所述縱梁鉸接。
[0042] 通常地,該第一推力桿31和第二推力桿32傾斜地延伸,即與水平面和堅直面之間 都成角度。優選地,該第一推力桿31和第二推力桿32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沿車輛的縱梁延 伸,即沿車輛的縱向軸線延伸。
[0043] 具體地,該第一推力桿31和第二推力桿32可以根據車架的實際布置情況來設置, 合理地利用車架的空間,并且不與其他部件發生干涉。
[0044] 并且,根據上述的優選實施方式,該第一推力桿31和第二推力桿32之間連接形成 杠桿結構。優選地,所述連接點33與所述第二推力桿32的第一端之間的距離為L1,所述第 二推力桿32的兩端之間距離為L,根據幾何原理和杠桿的傳動原理,當所述碰撞部1向后運 動的位移為a時,所述發動機蓋板2向后運動的位移為a*L/Ll,從而通過該第一推力桿31 和第二推力桿32相互連接形成的杠桿結構將碰撞部1向后運動的距離放大。
[0045] 并且,發動機蓋板2相對碰撞部1的位移的放大比例可以通過調整該第一推力桿 31和第二推力桿32的連接結構來實現,即調整連接點33與第二推力桿32的第一端之間 的距離L1。也就是說,如圖1所示,當連接點33沿第二推力桿32向下移動時,該第一推力 桿31和第二推力桿32對位移的傳動比較大,該發動機蓋板2的位移較大;當連接點33沿 第二推力桿32向上移動時,該第一推力桿31和第二推力桿32對位移的傳動比較小,該發 動機蓋板2的位移較小。
[0046]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車輛,其中,該車輛包括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用于車輛的發 動機蓋板的移動裝置。
[0047] 以上結合附圖詳細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限 于上述實施方式中的具體細節,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范圍內,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 術方案進行多種簡單變型,這些簡單變型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0048]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在上述【具體實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個具體技術特征,在不矛 盾的情況下,可以通過任何合適的方式進行組合,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本實用新型對各 種可能的組合方式不再另行說明。
[0049] 此外,本實用新型的各種不同的實施方式之間也可以進行任意組合,只要其不違 背本實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樣應當視為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內容。
【權利要求】
1. 一種用于車輛的發動機蓋板的移動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移動裝置包括傳動件,該傳 動件的一端與所述車輛的前端的碰撞部(1)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發動機蓋板(2)連接,當所 述碰撞部(1)向后變形時,所述傳動件帶動所述發動機蓋板(2)向后運動。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車輛為發動機中置型車輛,所述 發動機蓋板(2)上設置有司機座椅。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件的另一端與所述發動機 蓋板(2)的后端連接。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部⑴為吸能盒。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件包括第一推力桿(31)和 第二推力桿(32), 所述第一推力桿(31)的第一端與所述碰撞部(1)連接,第二端與所述第二推力桿(32) 上的連接點(33)連接, 所述第二推力桿(32)的第一端與所述車輛的車架鉸接,第二端與所述發動機蓋板(2) 的后端連接, 其中,所述連接點(33)設置在所述第二推力桿(32)上的兩端之間。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移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力桿(31)和所述第二推 力桿(32)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沿所述車輛的縱梁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推力桿(32)的一端與 所述縱梁鉸接。
7.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移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點(33)與所述第二推力桿 (32)的第一端之間的距離為L1,所述第二推力桿(32)的兩端之間距離為L,當所述碰撞部 (1)向后運動的位移為a時,所述發動機蓋板(2)向后運動的位移為a*L/Ll。
8. -種車輛,其特征在于,該車輛包括上述權利要求1-7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用于車輛 的發動機蓋板的移動裝置。
【文檔編號】B62D25/08GK203902688SQ201420222747
【公開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30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30日
【發明者】張向千, 李維增, 張志亮 申請人: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