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車的座位換向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為一種嬰兒車的座位換向裝置,包括有基座、按壓塊及扶手座,基座、扶手座分別組接座位基桿、扶手桿,扶手座能向下插組于基座,且由扶手座的主插塊、側插塊分別插組于基座的主卡槽、側卡槽,并由按壓塊的卡端納卡于主插塊的卡孔中而組接,據而構成兩個及兩個以上的插組的組接結構,以提升穩固性;另由外向內按壓于按壓塊時,借由按壓塊的勾桿彈性勾掣于主插塊而定位,且卡端移出主插塊的卡孔,即可使扶手座能自基座向上彈性抽出,且使按壓塊向外復位,并在換向后能夠再次插組,而構成組接穩固的嬰兒車的座位換向裝置,且操作也具有方便性。
【專利說明】嬰兒車的座位換向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指關于兒童防護領域,尤其是指一種能兼顧操作容易性及組接穩固性的嬰兒車座位換向裝置。
【背景技術】
[0002]一般的嬰兒車并無法提供在推動嬰兒車時讓推車者(例如爸爸或媽媽)及嬰兒看到彼此,故為使嬰兒在乘坐時可看到推車者而增加安全感,一些相關生產者是以手推桿換向的技術方式而達成嬰兒與推車者可看到彼此的目的,此可如中國臺灣證書號第M268253號的專利前案,另有些是以座位靠背換向的技術方式而達成,如中國臺灣證書號第M290120號、PCT國際公開第WO 2012/089119號的專利前案,另也有將整個座位單元換向的技術方式,此可如中國臺灣證書號第M264189號的專利前案。
[0003]承上,若欲兼顧乘坐的舒適性,應以將整個座位單元換向的技術方式為較佳。然而,所述M264189號的專利前案(如圖1),因其座位部10的一側僅借由提攜位置20的單一延伸片201與折收骨架30的單一接收部301而達成組接關,故組接后的座位部10在每一側邊僅是單一點的卡掣結構,穩固性實在不佳,對嬰兒乘坐時將造成造成危險,且若反復換向實施后更有卡掣不緊掣而更增穩固性不佳的風險。
[0004]由于實際情況中存在的上述些問題,而且目前還沒有解決這些問題的產品或者方法出現,因此確有作出改進的必要。
實用新型內容
[0005]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嬰兒車的座位換向裝置,以對現有技術的座位單元換向結構,因組接后穩固性不佳的缺陷,進而使之得到有效的改善。
[0006]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7]一種嬰兒車的座位換向裝置,包括有:
[0008]一基座,具有一體連接的一上座部及一下座部,所述上座部組接一座位基桿,且所述上座部具有上、下貫穿的一主卡槽及二側卡槽,所述下座部具有一容室及一側壁,所述側壁具有一第一穿孔及一第二穿孔,所述第二穿孔具有一大徑部;
[0009]一按壓塊,具有一體連接的一按壓部、一勾桿及一卡桿,所述按壓塊樞接容置于所述下座部的容室,且所述按壓部與所述下座部的側壁間彈掣有至少一彈性組件,又所述勾桿對應于所述第一穿孔,且所述卡桿對應穿出所述第二穿孔,另所述卡桿的前端具有一卡端,且所述卡端自所述第二穿孔的大徑部穿出;
[0010]一扶手座,具有一體連接的一承接部、一主插塊及二側插塊,所述承接部組接一扶手桿,所述主插塊具有一卡孔,所述卡孔底端具有一開口,而所述扶手座能向下插組于所述基座,且所述主插塊插組于所述主卡槽,所述側插塊分別插組于所述側卡槽,并所述主插塊向下迫過所述卡桿的卡端,且所述開口由所述卡桿穿過而使所述卡端納卡于所述卡孔中而卡掣組接,另由外向內按壓于所述按壓塊時,所述按壓塊的勾桿穿出所述第一穿孔,且彈性勾掣于所述主插塊的一側邊部而定位,且所述卡桿的卡端移出所述主插塊的卡孔,而使所述扶手座能自所述基座向上彈性抽出,且所述扶手座向上抽出后所述按壓塊向外復位。
[0011]上述的嬰兒車的座位換向裝置,所述基座的上座部具有一接槽,且所述接槽組接所述座位基桿。
[0012]上述的嬰兒車的座位換向裝置,所述基座的上座部的側卡槽具有二側寬部,而所述扶手座的側插塊具有二側厚部,且各所述側厚部分別對應插組于各所述側寬部。
[0013]上述的嬰兒車的座位換向裝置,所述按壓塊具有一橫向穿孔,且由一梢桿穿設所述基座的下座部與所述橫向穿孔而使所述按壓塊樞接容置于所述下座部的容室。
[0014]上述的嬰兒車的座位換向裝置,所述按壓塊的卡端具有二內斜面,而所述扶手座的主插塊底端在所述開口兩側具有二底斜面,且所述主插塊插組于所述主卡槽時,由各所述主插塊的底斜面分別對應向下壓迫各所述卡端的內斜面,而使所述開口由所述卡桿穿過,并使所述卡端納卡于所述卡孔中。
[0015]上述的嬰兒車的座位換向裝置,所述扶手座的承接部增設一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組接所述扶手桿。
[0016]上述的嬰兒車的座位換向裝置,所述扶手座的承接部向上承接一背桿。
[0017]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座位單元的一側邊均借助扶手座的主插塊、側插塊分別插組于基座的主卡槽、側卡槽,并由按壓塊的卡端納卡于主插塊的卡孔中而組接,使其在座位單元的單一側邊均具有兩個及兩個以上的插組的組接結構,以提升穩固性;且操作于按壓塊,即可使按壓塊的卡端移出主插塊的卡孔,而使扶手座能自基座向上抽出,且座位單元在換向后可再次插組,而構成組接穩固、方便操作的嬰兒車的座位換向裝置。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為現有技術中中國臺灣證書號第M264189號專利的立體示意圖。
[0019]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實施例圖。
[0020]圖3為圖2的右側視圖。
[0021 ]圖4為圖2的左側的座位換向裝置的立體分解圖。
[0022]圖5為圖2的右側的座位換向裝置的立體分解圖。
[0023]圖6為圖5的組合結構縱剖視參考圖。
[0024]圖7為圖6按壓于按壓塊時的結構動作示意圖。
[0025]圖8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要部分的組合結構橫剖視參考圖。
[0026]圖9為圖8按壓于按壓塊時的結構示意圖。
[0027]圖10為本實用新型的扶手座向下插組時的側視結構參考圖。
[0028]圖11為本實用新型的扶手座向下插組后的側視結構參考圖。
[0029]圖12為本實用新型的扶手座向下插組后的橫剖視結構參考圖。
[0030]圖13 —圖15為本實用新型的扶手座向下插組的縱剖視連續動作參考圖。
[0031]圖16為圖2的座位單元換向后的參考圖。
[0032]其中:
[0033](現有技術實施例)[0034]10....座位部
[0035]20....提攜位置 201....延伸片
[0036]30....收收骨架 301....接收部
[0037](本實用新型實施例)
[0038]A....座位換向裝置
[0039]S....座位單元S1....座位基桿
[0040]S2....扶手桿S3....背桿
[0041]S4....交叉樞轉桿件
[0042]1....基座1A....上座部
[0043]1B....下座部11....接槽
[0044]12....主卡槽13....側卡槽
[0045]131....側寬部 14....容室
[0046]15....側壁16....第一穿孔
[0047]17....第二穿孔171....大徑部
[0048]2....按壓塊21....按壓部
[0049]22____勾桿23____卡桿
[0050]231____卡端232____內斜面
[0051]24....橫向穿孔25....彈性組件
[0052]26____梢桿
[0053]3....扶手座31....承接部
[0054]311....容置槽32....主插塊
[0055]321....卡孔322....開口
[0056]323....底斜面 324....側邊部
[0057]33....側插塊331....側厚部。
【具體實施方式】
[0058]請參閱圖2所示的具體實施例,嬰兒車在二側邊分別設有一座位換向裝置A、一座位基桿S1、一扶手桿S2及一背桿S3,且在二側的背桿S3間連設一交叉樞轉桿件S4,而嬰兒車的座位單元S包括二側的座位換向裝置A的扶手座3(另如圖3)、二側的扶手桿S2、背桿S3,以及交叉樞轉桿件S4,且座位單元S可被向上提起、向下插組。而圖3所示為圖2的右側視圖。
[0059]本實用新型的改良在于座位換向裝置A,其包括有一基座1、一按壓塊2及一扶手座3 (如圖4、圖5),其中:
[0060]基座1,具有一體連接的一上座部IA及一下座部1B,上座部IA具有一接槽11、一主卡槽12及二側卡槽13,接槽11用以組接座位基桿SI (另如圖6),而主卡槽12及二側卡槽13為上、下貫穿狀,且側卡槽13具有二側寬部131,另外,下座部IB具有一容室14及一側壁15,側壁15具有一第一穿孔16及一第二穿孔17,且第二穿孔17具有一大徑部171(另見圖10)。 [0061]按壓塊2,具有一體連接的一按壓部21、一勾桿22及一卡桿23,且按壓塊2另設有一橫向穿孔24 (另如圖6、圖7),且按壓塊2容置于下座部IB的容室14,且按壓部21與下座部IB的側壁15間彈掣有至少一彈性組件25 (如圖5、圖8,圖中以二彈性組件為例),并由一梢桿26穿設基座I的下座部IB與按壓塊3的橫向穿孔24,使按壓塊2樞接容置于下座部IB的容室14,且使按壓塊2在橫向穿孔24內可彈性向內或向外移位(另如圖6、圖7)。且,所述勾桿22對應于第一穿孔16,而卡桿23對應穿出第二穿孔17 (如圖8),另,卡桿23的前端上方具有一卡端231,卡端231自第二穿孔17的大徑部171穿出(另如圖10),且卡端231于內側另具有二內斜面232,二內斜面232分別位于卡桿23的兩側。
[0062]扶手座3,具有一體連接的一承接部31、一主插塊32及二側插塊33,承接部31增設一容置槽311而用以組接扶手桿S2(如圖4、圖5),且承接部31向上接設背桿S3,而主插塊32具有一^^孔321,且卡孔321的底端具有一開口 322,又主插塊32底端在開口 322的兩側另具有二底斜面323(另如圖6、圖7),而側插塊33具有二側厚部331,且扶手座3適可向下插組于基座I,以及可自基座I向上抽拔,扶手座3向下插組時,主插塊32插組于主卡槽12,側插塊33分別插組于側卡槽13 (另如圖12),且主插塊32由二底斜面323向下迫過卡桿23的卡端231的二內斜面232 (連續動作如圖13、14、15),且開口 322適由卡桿23穿過而使卡端231納卡于卡孔321中而卡掣組接(連續動作如圖10、11),且側插塊33利用二偵部331分別插入側卡槽13的側寬部131中(如圖12);另由外向內按壓于按壓塊2時,按壓塊2的勾桿22即穿出第一穿孔16而彈性勾掣于主插塊32的一側邊部324 (如圖9),使按壓塊2被彈性定位,且卡桿23的卡端231移出主插塊32的卡孔321 (請比較圖8與圖9),此時操作者即可放開按壓的手,接著操作者手持扶手座3,而使扶手座3能自基座I被向上彈性抽出(另如圖7)。
[0063]承上,按壓塊2的勾桿22彈性勾掣于主插塊32時,只是使按壓塊2被暫時彈性定位而已,并不影響扶手座3向上抽出的操作,意即可選用適當彈性力的彈性組件25,使其不致于影響扶手座3向上抽出的操作。
[0064]再者,扶手座3向上抽出后,按壓塊2即因彈性組件25的彈性回復力作用而向外復位,此時即可將座位單元S前、后轉向,且轉向后可再次借由扶手座3插組于另一側邊的基座I中,而完成座位單元S換向插組的操作(請比較第二、十六圖)。
[0065]承上構件組成及結構實施說明,可知座位單元S在每一側邊均借由主插塊32插組于主卡槽12, 二側插塊33分別插組于二側卡槽13中,意即在每一側邊均至少有三處的插組結構,故可大大增進其插組的穩定性,且側插塊33的側厚部331分別插入側卡槽13的側寬部131中,使組接更穩固,且卡桿23的卡端231又卡掣于主插塊32的卡孔321中,故使得座位單元S的每一側邊均具有兩個及兩個以上的插組的組接結構,而較習用者大大提升其穩固性,增加嬰兒乘坐時的安全性,且解扣時也僅須操作于按壓塊2即可達成,也極為方便。因此,實已有效排除現有的缺點。另外,本實用新型的座位單元S在兩側的背桿S3間連設交叉樞轉桿件S4,故無論是座位換向后有無換回原來的方向,本實用新型都可以進行車架的收合動作,以排除現有者必須要將座位換回正面才能將車架收合的缺點。
[0066]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創造所作的舉例,而并非對本實用新型創造【具體實施方式】的限定。為了清楚地說明各部件的組合關系,上面對各種說明性的部件及其連接關系圍繞其功能進行了一般地描述,至于這種部件的組合是實現哪種功能,取決于特定的應用和對整個裝置所施加的設計約束條件。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引伸出的任何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中。
【權利要求】
1.一種嬰兒車的座位換向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基座,具有一體連接的一上座部及一下座部,所述上座部組接一座位基桿,且所述上座部具有上、下貫穿的一主卡槽及二側卡槽,所述下座部具有一容室及一側壁,所述側壁具有一第一穿孔及一第二穿孔,所述第二穿孔具有一大徑部; 一按壓塊,具有一體連接的一按壓部、一勾桿及一卡桿,所述按壓塊樞接容置于所述下座部的容室,且所述按壓部與所述下座部的側壁間彈掣有至少一彈性組件,又所述勾桿對應于所述第一穿孔,且所述卡桿對應穿出所述第二穿孔,另所述卡桿的前端具有一卡端,且所述卡端自所述第二穿孔的大徑部穿出; 一扶手座,具有一體連接的一承接部、一主插塊及二側插塊,所述承接部組接一扶手桿,所述主插塊具有一卡孔,所述卡孔底端具有一開口,而所述扶手座能向下插組于所述基座,且所述主插塊插組于所述主卡槽,所述側插塊分別插組于所述側卡槽,并所述主插塊向下迫過所述卡桿的卡端,且所述開口由所述卡桿穿過而使所述卡端納卡于所述卡孔中而卡掣組接,另由外向內按壓于所述按壓塊時,所述按壓塊的勾桿穿出所述第一穿孔,且彈性勾掣于所述主插塊的一側邊部而定位,且所述卡桿的卡端移出所述主插塊的卡孔,而使所述扶手座能自所述基座向上彈性抽出,且所述扶手座向上抽出后所述按壓塊向外復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嬰兒車的座位換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上座部具有一接槽,且所述接槽組接所述座位基桿。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嬰兒車的座位換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上座部的側卡槽具有二側寬部,而所述扶手座的側插塊具有二側厚部,且各所述側厚部分別對應插組于各所述側寬部。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嬰兒車的座位換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壓塊具有一橫向穿孔,且由一梢桿穿設所述基座的下座部與所述橫向穿孔而使所述按壓塊樞接容置于所述下座部的容室。
5.根據權利要求1、2、3或4任一所述的嬰兒車的座位換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壓塊的卡端具有二內斜面,而所述扶手座的主插塊底端在所述開口兩側具有二底斜面,且所述主插塊插組于所述主卡槽時,由各所述主插塊的底斜面分別對應向下壓迫各所述卡端的內斜面,而使所述開口由所述卡桿穿過,并使所述卡端納卡于所述卡孔中。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嬰兒車的座位換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座的承接部增設一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組接所述扶手桿。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嬰兒車的座位換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座的承接部向上承接一背桿。
【文檔編號】B62B9/10GK203793404SQ201420215826
【公開日】2014年8月27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30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30日
【發明者】李雪梨 申請人:李雪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