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駛室前懸置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駕駛室前懸置系統包括兩端設有翻轉臂的穩定桿以及一對氣囊減振器、上支架、減振器支座和翻轉支架;所述翻轉臂的后端與翻轉支架鉸接,所述上支架通過翻轉軸與翻轉臂鉸接,所述氣囊減振器的上、下兩端分別與上支架和減振器支座鉸接。本實用新型能實現車架豎直方向、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的振動衰減,而且裝配簡單。
【專利說明】駕駛室前懸置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懸掛【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駕駛室前懸置系統。
【背景技術】
[0002]在現有技術中,為了提高卡車駕駛室的乘坐舒適性,國內市場上的高端卡車普遍采用全浮式駕駛室前懸置系統。
[0003]在申請號為CN200620095941.9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說明書中公開了一種駕駛室全浮前懸置裝置,這種裝置由翻轉支架、翻轉臂以及前懸上支架共同將底盤和駕駛室連接在一起,并布置了減振器總成用于衰減來自底盤的振動;由于這種裝置的翻轉軸隨翻轉支架一起固定在車架前端,翻轉軸連接翻轉支架和翻轉臂,因此翻轉臂繞翻轉軸軸線轉動時帶動前懸上支架與車架產生相對運動;當車輛行駛時,雖然來自車架豎直方向的振動被減振器衰減,但是來自車架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的振動沒有減振元件衰減。而且,全浮式駕駛室前懸置系統由于結構復雜以及零件種類偏多,通常需要先分裝成前懸置總成,待整車裝配時再分別連接總成在車架和駕駛室上的固定點,所以導致裝配起來也比較困難。
【發明內容】
[0004]由此可見,現有技術沒有提供能將車架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的振動衰減的方案。
[0005]因此,為了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為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駕駛室前懸置系統,來實現車架豎直方向、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的振動衰減。
[0006]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駕駛室前懸置系統包括兩端設有翻轉臂的穩定桿以及一對氣囊減振器、上支架、減振器支座和翻轉支架;所述翻轉臂的后端與翻轉支架鉸接,所述翻轉臂的前端設有安裝孔,所述安裝孔內設有翻轉軸,所述翻轉臂的后端通過第一螺栓與翻轉支架鉸接,所述翻轉軸與翻轉臂之間設有橡膠套,所述翻轉軸兩端通過第二螺栓與上支架連接,所述氣囊減振器的上、下兩端分別與上支架和減振器支座鉸接。
[0007]作為本實用新型上述駕駛室前懸置系統的優選方案,所述氣囊減振器、上支架和減振器支座三者呈豎直方向布置。
[0008]作為本實用新型上述駕駛室前懸置系統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翻轉支架上設有氣囊沖放氣調節閥,所述氣囊沖放氣調節閥通過氣管與氣囊減振器相連。
[0009]作為本實用新型上述駕駛室前懸置系統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氣囊減振器內側設有限位塊。
[001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由于氣囊減振器的上、下兩端分別與上支架和減振器支座鉸接且氣囊減振器、上支架和減振器支座三者呈豎直方向布置,保證了駕駛室運動過程中氣囊減振器基本處于垂直最佳工作姿態,所以可以直接反映前懸豎直方向位置關系,實現了駕駛室與底盤的柔性連接,使得減振效果更佳。將穩定桿設在翻轉臂的前端,使得穩定桿前置,從而提高了前懸系統的扭轉剛度,更好地發揮駕駛室的抗側傾能力。通過在翻轉軸與翻轉臂之間設置橡膠套,翻轉軸與駕駛室同步運動,振動經由橡膠套衰減,翻轉軸在橡膠套內的軸向方向雙向限位,行車時橡膠套能有效的吸收路面帶來的左右方向的振動,提高舒適性,實現了車架豎直方向、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的振動衰減。此外,翻轉軸與上支架連接方便,在駕駛室與底盤對接時節省了裝配時間。
[0011]結合附圖閱讀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詳細描述后,本實用新型的其他特點和優點將變得更加清楚。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其中: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0014]圖2為本實用新型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0015]圖3為圖1中橡膠套與翻轉軸裝配結構示意圖。
[0016]圖4為橡膠套與翻轉軸裝配結構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附圖及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駕駛室前懸置系統作以下說明。
[0018]實施例:本實用新型包括兩端設有翻轉臂3的穩定桿5,翻轉臂3的前端設有安裝孔,翻轉軸2位于翻轉臂3前端的安裝孔內,翻轉臂3的后端通過第一螺栓10與翻轉支架7鉸接,翻轉軸2與翻轉臂3之間設有橡膠套4,翻轉軸2兩端通過第二螺栓12與上支架I鉸接,翻轉軸2在橡膠套4內的軸向方向雙向限位,行車時橡膠套4能有效的吸收路面帶來的左右方向的振動,提高舒適性。氣囊減振器6通過上、下兩端的吊耳分別與上支架I和減振器支座8鉸接,可以將氣囊減振器6、上支架I和減振器支座8三者呈豎直方向布置,保證了駕駛室運動過程中減振器基本處于垂直最佳工作姿態,可以直接反映前懸豎直方向位置關系,減振效果好。氣囊減振器6內側設有限位塊11。
[0019]安裝時,上支架I與駕駛室剛性連接,減振器支座8與車架剛性連接,氣囊減振器6垂直連接上支架I與減振器支座8,從而實現了駕駛室與底盤的柔性連接。氣囊沖放氣調節閥9安裝在翻轉支架7上,在駕駛室上下運動時調節氣囊減振器6的充放氣,使氣囊減振器6始終處于平衡位置,從而達到使駕駛室姿態穩定的效果。翻轉支架7與車架剛性連接,翻轉臂3的后端通過第一螺栓10鉸接在翻轉支架上,翻轉臂3的后端可以繞第一螺栓10旋轉。上支架I上、下方向上的運動帶動翻轉臂3繞翻轉支架7轉動。穩定桿5通過焊接將一對翻轉臂3連接成一體,駕駛室側傾時,上支架I帶動翻轉臂3旋轉,旋轉角度的差異程度與駕駛室的側傾角度大小相關。
[0020]上述實施例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實質與原理下所作的改變、修飾、替代、組合、簡化,均應為等效的置換方式,都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駕駛室前懸置系統,包括兩端設有翻轉臂(3)的穩定桿(5)以及一對氣囊減振器(6)、上支架⑴、減振器支座⑶和翻轉支架(7);所述翻轉臂(3)的后端與翻轉支架(7)鉸接,所述翻轉臂(3)的前端設有安裝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孔內設有翻轉軸(2),所述翻轉臂(3)的后端通過第一螺栓(10)與翻轉支架(7)鉸接,所述翻轉軸(2)與翻轉臂(3)之間設有橡膠套(4),所述翻轉軸(2)兩端通過第二螺栓(12)與上支架(I)連接,所述氣囊減振器¢)的上、下兩端分別與上支架(I)和減振器支座(8)鉸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駕駛室前懸置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氣囊減振器(6)、上支架(I)和減振器支座(8)三者呈豎直方向布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駕駛室前懸置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轉支架(7)上設有氣囊沖放氣調節閥(9),所述氣囊沖放氣調節閥(9)通過氣管(13)與氣囊減振器(6)相連。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駕駛室前懸置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氣囊減振器(6)內側設有限位塊(11)。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駕駛室前懸置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轉支架(7)上設有氣囊沖放氣調節閥(9),所述氣囊沖放氣調節閥(9)通過氣管(13)與氣囊減振器(6)相連。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駕駛室前懸置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氣囊減振器(6)內側設有限位塊(11)。
【文檔編號】B62D33/10GK203920939SQ201420190858
【公開日】2014年11月5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18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18日
【發明者】石光勇, 譚川, 王慶, 邱福銘, 周菊紅, 魏銘, 陳玲莉, 郭凱 申請人: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