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架臂固定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提供一種懸架臂固定結構,利用該懸架臂固定結構能夠在懸架框和懸架臂彼此固定的部分處得到高強度。根據本發明的懸架臂固定結構(100)的構造包括:懸架框(110)、懸架臂(左前臂部114a)、臂固定部(118a)、設置于臂固定部(118a)的前表面的插孔(120a)、用于將懸架框聯接到車體的連接構件(140a)、從前方插入到插孔中的螺栓(160)和配置在連接構件內的螺母(170),連接構件的前表面形成有向前方鼓出的鼓出形狀(142a),螺母的前端部固定于鼓出形狀,螺母的后端部固定于連接構件的后表面(144)。
【專利說明】懸架臂固定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將懸架臂固定到在車輛寬度方向上延伸的懸架框的車輛寬度方向外側的懸架臂固定結構。
【背景技術】
[0002]通常,安裝到車輛的懸架框跨越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左右一對縱梁。懸掛車輪的懸架臂(其也稱為下臂)安裝到懸架框的車輛寬度方向外側(例如,專利文獻I)。
[0003]因為由行駛期間的振動引起的載荷施加到懸架臂,所以在懸架框的固定了懸架臂的部分處尤其需要高剛性。因此,在專利文獻I中,在前側支撐部的軸線方向為前后方向的情況下,左右下臂的前側支撐部在構件本體(懸架框)的前側處由分別安裝到左側和右側的左右本體安裝構件支撐。根據專利文獻1,利用這種配置,易于確保安裝位置的精度和剛性,能夠實現生產性的改善。
[0004][現有技術文獻]
[0005][專利文獻]
[0006][專利文獻I]日本特開2012-192838號公報
【發明內容】
_7] 發明要解決的問題
[0008]利用專利文獻I中的技術,可以想到能夠增加在前后方向上相對于載荷(力矩)的強度。但是,不僅前后方向上的載荷,上下方向上的載荷和左右方向上的載荷也施加到固定懸架臂的部分。在這種情況下,采用如專利文獻I中的在每個本體安裝構件的單面側上的螺母接收螺栓的構造,上下方向上的載荷和左右方向上的載荷僅由螺母的座面接收。因此,不能有效地接收從懸架臂輸入的載荷,可能導致懸架性能的降低。因此,利用專利文獻I中的技術,難以得到相對于從懸架臂輸入的載荷的足夠強度,存在進一步改善的余地。
[0009]鑒于前述問題,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懸架臂固定結構,利用該懸架臂固定結構,能夠在懸架框和懸架臂彼此固定的部分處得到高強度。
[0010]用于解決問題的方案
[0011]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發明的懸架臂固定結構的典型配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在車輛寬度方向上延伸的懸架框;和待固定到所述懸架框的車輛寬度方向外側的懸架臂,所述懸架臂固定結構使所述懸架臂固定到所述懸架框,所述懸架臂固定結構還包括:臂固定部,其配置在所述懸架框的車輛寬度方向外側的端部的前側,所述懸架臂被固定到所述臂固定部;插孔,其設置于所述臂固定部的前表面;連接構件,其配置在所述臂固定部的后方并固定到所述懸架框,并且所述連接構件用于將所述懸架框連接到車體;螺栓,其從前方插入所述插孔;和螺母,其配置在所述連接構件內并且通過接收所述螺栓的后端部將所述懸架臂固定到所述懸架框,其中,當從車輛前方觀察時所述連接構件的前表面的與所述臂固定部重疊的區域中形成有向前方鼓出的鼓出形狀,并且所述螺母的前端部固定于所述鼓出形狀,所述螺母的后端部固定于所述連接構件的后表面。
[0012]利用上述構造,用作螺栓的接收器的螺母的前端部和后端部都固定到連接構件,該螺栓用于將懸架臂固定到懸架框。因此,來自懸架臂的載荷能夠由螺母接收并最終由整個連接構件接收,也就是說,能有利地將載荷傳遞到連接構件。此外,螺母的前端部和后端部都固定到連接構件,換言之,螺母使連接構件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彼此聯接。因此,來自于懸架臂的載荷能夠在壓縮方向和拉伸方向上在連接構件的截面中得到接收。于是,能夠在懸架框和懸架臂彼此固定的部分處得到高強度。此外,由于連接構件的固定了螺母的區域形成為具有鼓出形狀,所以能夠增加該區域的剛性,并最終能增加螺母的安裝剛性。
[0013]優選地,所述懸架臂固定結構還包括:加強構件,其配置在所述連接構件的后方并在車輛前后方向上沿著所述懸架臂的形狀延伸,其中,當從上下方向觀察時,所述螺母的后端部位于所述加強構件的棱線上。利用該配置,施加到臂固定部的載荷能夠從配置在臂固定部后方的連接構件傳遞到配置在臂固定部的更后方的加強構件,能夠更有利地分散載荷。特別地,由于螺母的后端部位于加強構件的棱線上,所以能夠增強該效果,能夠實現臂固定部的靜態剛性和動態剛性的增加。
[0014]發明的效果
[0015]根據本發明,能夠提供一種懸架臂固定結構,利用該懸架臂固定結構能在懸架框和懸架臂彼此固定的部分處得到高強度。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示出根據本實施方式的懸架臂固定結構的立體圖。
[0017]圖2A和圖2B是圖1的截面圖。
[0018]圖3是從上下方向觀察的圖1所示的固定結構的左側前部的放大圖。
[0019]附圖標記說明
[0020]100…固定結構;110…懸架框;112…中央部;112a…發動機座安裝部;114a…左前臂部;114b…右前臂部;116a…左后臂部;116b…右后臂部;118a…臂固定部;118b…臂固定部;120…前表面;120a…插孔;130a…左側懸架臂;130b…右側懸架臂;140a…連接構件;140b…連接構件;142…前表面;142a…鼓出形狀;144…后表面;150a…加強構件;150b…加強構件;160…螺栓;162…后端部;170…螺母;172…前端部;174…后端部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以下將參照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中說明的尺寸、材料、其他具體數值等僅是便于理解本發明的示例,除非另有聲明,否則不意欲限制本發明。應當注意,在本說明書以及附圖中,功能和構造實質上相同的元件由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以省略重復說明,并省略了與本發明不直接相關的元件的圖示。
[0022]圖1是說明了根據本實施方式的懸架臂固定結構的立體圖。如圖1所示,根據本實施方式的懸架臂固定結構(以下稱為固定結構100)構造成包括懸架框110、左側懸架臂130a和右側懸架臂130b,懸架框110在車輛寬度方向上延伸,左側懸架臂130a和右側懸架臂130b是固定到懸架框110的車輛寬度方向外側的懸架臂。
[0023]如圖1所示,懸架框110的中央部112位于懸架框110的車輛寬度方向的中央處,安裝發動機座(未不出)的發動機座安裝部112a設置在中央部112的中央處。在中央部112的車輛寬度方向兩端處,設置了向外側且向前方延伸的左臂部和右臂部(以下分別稱為左前臂部114a和右前臂部114b)。左側懸架臂130a和右側懸架臂130b分別固定到左前臂部114a的車輛寬度方向外側的端部和右前臂部114b的車輛寬度方向外側的端部。在中央部112的車輛寬度方向兩端處,設置了向外側延伸的左后臂部116a和右后臂部116b。
[0024]如圖1所示,分別固定左側懸架臂130a和右側懸架臂130b的臂固定部118a和118b設置在懸架框110的車輛寬度方向外側的端部的前側,也就是說,臂固定部118a和118b分別設置到左前臂部114a的端部和右前臂部114b的端部的車輛寬度方向外側。固定于懸架框110并將懸架框110連接到車體(未示出)的連接構件140a和140b分別配置在臂固定部118a和118b的后方。在車輛前后方向上沿著左側懸架臂130a和右側懸架臂130b的形狀延伸的加強構件150a和150b配置在連接構件140a和140b的后方。
[0025]圖2A和圖2B是圖1的截面圖。圖2A是沿圖1中的線A_A截取的截面圖,圖2B是圖2A的放大圖。注意,因為固定結構100具有左右對稱的構造,所以以下說明中以將左側懸架臂130a固定到懸架框110的情況作為示例。
[0026]如圖2A所示,插孔120a形成于臂固定部118a的前表面120,螺栓160從前方插入該插孔120a。如圖2B所示,插入的螺栓160的后端部162由配置在連接構件140a內的螺母170接收,從而左側懸架臂130a固定在懸架框110的臂固定部118a處。
[0027]作為本實施方式的特征,如圖2B所示,當從車輛前方觀察時連接構件140a的前表面142的與臂固定部118a重疊的區域中形成有向前方鼓出的鼓出形狀142a,螺母170的前端部172固定于該鼓出形狀142a的區域中。另一方面,螺母170的后端部174貫穿連接構件140a的后表面144并固定到后表面144。用于將螺母固定到連接構件140a的前表面142和后表面144的一種可能的示例方法是焊接,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諸如膠合等的其它方法。
[0028]如本實施方式中螺母170的前端部172和后端部174 二者都固定到連接構件140a的結果是,來自左側懸架臂130a(懸架臂)的載荷能夠經由螺母170有利地傳遞到整個連接構件140a。此外,螺母170使連接構件140a的前表面142和后表面144彼此聯接的結果是,由振動引起的來自左側懸架臂130a的載荷能夠在壓縮方向和拉伸方向上在連接構件140a的橫截面中得到接收。因此,能夠在懸架框110和左側懸架臂130a彼此固定的部分處得到高強度,確保了良好的懸掛性能。
[0029]此外,固定螺母170的前端的部分具有鼓出形狀142a的結果是,能夠增加連接構件140a的前表面142的固定了螺母170的前端的部分處的剛性,能夠增加螺母170的安裝剛性。而且,因為鼓出形狀142a的形成方便了固定螺母170時的定位,所以能減少螺母170
的安裝誤差。
[0030]圖3是從上下方向觀察的圖1所示的固定結構的左側前部的放大圖。如圖3所示,在本實施方式的固定結構100中,當從上下方向觀察時,螺母170的后端部174設定成位于加強構件150a的棱線B上。
[0031]如本實施方式中將加強構件150a配置在連接構件140a的后方的結果是,施加到臂固定部118a的載荷經由螺母170和連接構件140a傳遞到加強構件150a。因而,來自于左側懸架臂130a的載荷,特別是前后方向上的載荷能被更好地分散。此外,螺母170的后端部174位于加強構件150a的棱線B上的結果是,從左側懸架臂130a施加的前后方向上的載荷能更有效地傳遞到加強構件150a,能夠實現臂固定部118a的靜態剛性和動態剛性的改善。注意,盡管在本實施方式中采用分體的連接構件140a和加強構件150a作為示例,但本發明不限于此,它們也可以構造成一體。
[0032]盡管已經參照【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了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但是,自不必言,本發明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明白,在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內可以作出各種變型和改變,并且所有這些變型和改變應該理解為當然包括在本發明的技術范圍內。
[0033]產業h的可利用件
[0034]本發明可以用作將懸架臂固定到在車輛寬度方向上延伸的懸架框的車輛寬度方向外側的懸架臂固定結構。
【權利要求】
1.一種懸架臂固定結構,其包括:在車輛寬度方向上延伸的懸架框;和待固定到所述懸架框的車輛寬度方向外側的懸架臂,所述懸架臂固定結構使所述懸架臂固定到所述懸架框, 所述懸架臂固定結構還包括: 臂固定部,其配置在所述懸架框的車輛寬度方向外側的端部的前側,所述懸架臂被固定到所述臂固定部; 插孔,其設置于所述臂固定部的前表面; 連接構件,其配置在所述臂固定部的后方并固定到所述懸架框,并且所述連接構件用于將所述懸架框連接到車體; 螺栓,其從前方插入所述插孔;和 螺母,其配置在所述連接構件內并且通過接收所述螺栓的后端部將所述懸架臂固定到所述懸架框, 其中,當從車輛前方觀察時所述連接構件的前表面的與所述臂固定部重疊的區域中形成有向前方鼓出的鼓出形狀,并且 所述螺母的前端部固定于所述鼓出形狀,所述螺母的后端部固定于所述連接構件的后表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懸架臂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懸架臂固定結構還包括: 加強構件,其配置在所述連接構件的后方并在車輛前后方向上沿著所述懸架臂的形狀延伸, 其中,當從上下方向觀察時,所述螺母的后端部位于所述加強構件的棱線上。
【文檔編號】B62D21/11GK104340003SQ201410373655
【公開日】2015年2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31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1日
【發明者】東海林岳大, 望月晉榮, 金津文彥 申請人:鈴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