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交通工具的尺寸對中結構和建立尺寸參考基準的方法
【專利摘要】提供了一種為交通工具前端組件建立尺寸參考基準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將定位和增強結構設置在交通工具底盤的前端附近。還包括:將所述定位和增強結構可操作地聯(lián)接至第一交通工具部件,其中所述定位和增強結構相對于所述第一交通工具部件是可移動的。進一步包括:相對于第二交通工具部件固定地對中所述定位和增強結構。再進一步包括:基于由所述定位和增強結構的固定中心位置提供的尺寸參考基準,來定位和可操作地聯(lián)接多個前端部件。
【專利說明】用于交通工具的尺寸對中結構和建立尺寸參考基準的方法
[0001]相關申請的交叉引用
本申請要求2013年I月14日提交的美國申請N0.13/740, 965以及2012年8月31日提交的美國申請N0.61/695,667的優(yōu)先權和權益,它們都通過引用整體并入本文。
【技術領域】
[0002]本發(fā)明涉及交通工具,并且更特別地涉及用于交通工具的前端組件的尺寸對中結構,以及為前端組件建立尺寸參考基準的方法。
【背景技術】
[0003]比如汽車等交通工具是通過將眾多部件和子組件相對于彼此對齊和緊固來組裝而成的。需要組裝這類部件和子組件的汽車的一個區(qū)域是前端區(qū)域,有時被稱為“前段”。前段一般被定義為交通工具的從A柱延伸至最靠前設置的部件(通常為前部保險杠)的區(qū)域。前段包括結構框體以及共同形成本體的各種部件。
[0004]在沒有使用結構框體的情況下將本體部件直接地或間接地安裝和/或固定至前段彼此以及至交通工具框體的努力包括了依賴用于本體部件的加工本體安裝位置的數(shù)種途徑。依賴于這類本體安裝位置的途徑不合需要地導致了部件相對于彼此對齊和緊固的大波動。與大波動相關的眾多問題可能影響汽車的美觀性,并且可能是功能缺陷的原因,比如開/閉努力、對齊和毀損(mutilation),僅舉幾例,其每個都可能影響消費者滿足度。
【發(fā)明內容】
[0005]在本發(fā)明的一個示例性實施例中,提供了為交通工具前端組件建立尺寸參考基準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將定位和增強結構設置在交通工具底盤的前端附近。所述方法還包括:將所述定位和增強結構可操作地聯(lián)接至第一交通工具部件,其中所述定位和增強結構相對于所述第一交通工具部件是可移動的。所述方法進一步包:括相對于第二交通工具部件固定地對中所述定位和增強結構。所述方法再進一步包括:基于由所述定位和增強結構的固定中心位置提供的尺寸參考基準,來定位和可操作地聯(lián)接多個前端部件。
[0006]在本發(fā)明的另一示例性實施例中,一種用于交通工具的前端組件的尺寸對中結構包括:定位和增強結構,其用于為多個前端組件部件在至少一個方向上提供尺寸基準參考。還包括至少一個對中部件,其用于與可操作地聯(lián)接至前端組件部件的對中工具接合,其中所述至少一個對中部件與所述對中工具的接合將所述定位和增強結構固定地緊固在橫跨汽車方向上。
[0007]本發(fā)明還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1.一種為交通工具前端組件建立尺寸參考基準的方法,包括:
將定位和增強結構設置在交通工具底盤的前端附近;
將所述定位和增強結構可操作地聯(lián)接至第一交通工具部件,其中所述定位和增強結構相對于所述第一交通工具部件是可移動的; 相對于第二交通工具部件固定地對中所述定位和增強結構;以及基于由所述定位和增強結構的固定中心位置提供的尺寸參考基準,來定位和可操作地聯(lián)接多個前端組件部件。
[0008]2.如技術方案I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交通工具部件包括散熱器支承件。
[0009]3.如技術方案I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交通工具部件包括機罩。
[0010]4.如技術方案I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個前端組件部件包括擋泥板。
[0011]5.如技術方案I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個前端組件部件包括頭燈組件。
[0012]6.如技術方案I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個前端組件部件包括格柵。
[0013]7.如技術方案I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個前端組件部件包括保險杠。
[0014]8.如技術方案I所述的方法,其中,固定地對中所述定位和增強結構包括:使所述第二交通工具部件的對中工具與所述定位和增強結構的對中托架接合。
[0015]9.如技術方案I所述的方法,其中,固定地對中所述定位和增強結構包括:使從所述定位和增強結構延伸出的對中工具與所述第二交通工具部件的孔眼接合。
[0016]10.一種用于交通工具的前端組件的尺寸對中結構,包括:
定位和增強結構,其用于為多個前端組件部件在至少一個方向上提供尺寸基準參考;
和
至少一個對中部件,其用于與可操作地聯(lián)接至前端組件部件的對中工具接合,其中所述至少一個對中部件與所述對中工具的接合將所述定位和增強結構固定地緊固在橫跨汽車方向上。
[0017]11.如技術方案10所述的尺寸對中結構,其中,在至少一個對中部件與所述對中工具接合之前,所述定位和增強結構被可操作地聯(lián)接至散熱器支承件,并相對于所述散熱器支承件是可移動的。
[0018]12.如技術方案10所述的尺寸對中結構,其中,所述前端組件部件是機罩。
[0019]13.如技術方案12所述的尺寸對中結構,其中,所述機罩向下樞轉,來使所述對中工具與所述定位和增強結構的對中部件接合。
[0020]14.如技術方案10所述的尺寸對中結構,其中,所述多個前端組件部件包括擋泥板。
[0021]15.如技術方案10所述的尺寸對中結構,其中,所述多個前端組件部件包括頭燈組件。
[0022]16.如技術方案10所述的尺寸對中結構,其中,所述多個前端組件部件包括格柵。
[0023]17.如技術方案10所述的尺寸對中結構,其中,所述多個前端組件部件包括保險杠。
[0024]18.如技術方案10所述的尺寸對中結構,其中,所述至少一個對中部件包括附接至所述定位和增強結構的對中托架的孔眼。
[0025]19.如技術方案10所述的尺寸對中結構,其中,所述至少一個對中部件包括附接至所述機罩的機罩增強托架的孔眼。
[0026]從下面對本發(fā)明的詳細描述,在結合附圖理解時,本發(fā)明的上述特征和優(yōu)點及其他特征和優(yōu)點是顯而易見的?!緦@綀D】
【附圖說明】
[0027]其它特征、優(yōu)點和細節(jié)只通過示例方式出現(xiàn)在下面對實施例的詳細描述中,所述詳細描述參考附圖,附圖中:
圖1是交通工具的前端組件的簡化的局部分解透視圖;
圖2是前端組件的定位和增強結構的透視圖;
圖3是定位和增強結構的俯視平面圖;
圖4是定位和增強結構的局部分解透視圖;
圖5是在與定位和增強結構可操作地聯(lián)接之前的散熱器支承件的透視圖;
圖6是可操作地聯(lián)接的定位和增強結構及散熱器支承件的透視圖;
圖7是擋泥板組件的前俯視透視圖;
圖8是可操作地聯(lián)接至散熱器支承件以及定位和增強結構的擋泥板組件的透視圖;
圖9是設置在定位和增強結構附近的機罩的透視圖;
圖10是相對于定位和增強結構設置機罩之前的機罩的透視圖;
圖11是對中工具的透視圖;
圖12是插入到對中托架中的對中工具的透視圖;并且 圖13是示出了對齊多個前端組件部件的方法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8]以下描述在本質上僅僅是示例性的,并且并非旨在限制本公開、其應用或者用途。應該明白的是:在全部附圖中,對應的附圖標記指示相似或者對應的零部件和特征。
[0029]參考圖1,依據(jù)本發(fā)明一示例性實施例,交通工具12的前端組件10的局部分解視圖被示出為呈汽車的形式。盡管交通工具12被示為汽車,但是應該理解的是:在本文中公開的實施例可以被采用為與各種替代類型的交通工具組合。相對于汽車,應進一步理解的是:特定類型的汽車與實施以下描述的實施例無關。例如,汽車可以包括小汽車、卡車、運動型多功能車(SUV)或廂式車。前述列表僅僅是例示性的,并不旨在限制可以受益于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眾多汽車類型。
[0030]交通工具12包括框體14,所述框體14由數(shù)個一體地形成的或可操作地聯(lián)接的部件形成,用以提供結構支承件,其被構造成用以直接地或間接地支承用于交通工具12的部件和子組件。被支承的部件和子組件包括多個本體部件,并且交通工具12通常被稱為具有“本體在框體上”的構造,基于各種部件向框體14的直接或間接安裝和固定。前端組件10是交通工具12的由交通工具12的一部分限定出的區(qū)域,從一般被稱為“A柱”的部分延伸至最靠前的部件,比如用于交通工具12的保險杠20。前端組件10可以可互換地被稱為交通工具12的“前段(front clip) ”。
[0031]為了促進前端組件10的組裝,相對于部件彼此之間或與框體14之間,而包括了定位和增強結構30。定位和增強結構30通常是指這樣一種結構,其被構造成用以在前端組件10的所有部件的組裝工藝期間為零部件間的尺寸關系提供基臺,由此緩解對獨自加工的安裝位置的依賴。定位和增強結構30還為被附接的部件提供結構支承。在一個實施例中,定位和增強結構30包括格柵開口增強件(GOR)結構,其發(fā)揮作用來限定和增強格柵開口。由于定位和增強結構30可以形成為組件,所以它在本文中也可以被稱為定位和增強組件30或GOR組件。如以下將詳細描述的,定位和增強結構30包括定位器、緊固特征、和數(shù)個部件和子組件的其它關鍵尺寸關系界面。例如,這類部件和子組件通常包括擋泥板組件、頭燈(headlamp)、格柵(grill)、儀表板、保險杠和保險杠附接特征、機罩(hood)和罩下封閉板、空氣擋板和散熱器支承件。應該明白的是:前述列表僅僅是例示可以被包括在前端組件10中并且可以受益于定位和增強結構30的眾多部件和子組件。以下將詳細描述示例性部件和子組件。如本文中所使用的,軸向方向或前后方向26是指沿著交通工具的軸線向前和后向延伸的方向,橫跨汽車方向27是指延伸橫穿或橫跨交通工具的方向,而垂直方向28是指向上和向下延伸的方向。在一個實施例中,這些方向相對于彼此是相互正交的。
[0032]現(xiàn)在結合圖1參考圖2和3,其中以更詳細的細節(jié)示出了定位和增強結構30。定位和增強結構30包括由頂部支承構件32、底部支承構件34、第一側部構件36和第二側部構件38限定出的直線地定位的幾何結構。頂部支承構件32和底部支承構件34各自沿橫跨汽車方向27相對水平地延伸且彼此相對平行。第一側部構件36和第二側部構件38彼此相對平行地延伸,但是是在相對垂直方向28上。如可以明白的,定位和增強結構30因此是基本上橫跨汽車延伸且垂直地延伸的結構或框體。第一側部構件36在第一側部構件頂部區(qū)域40附近聯(lián)接至頂部支承構件32,并在第一側部構件底部區(qū)域42附近聯(lián)接至底部支承構件34。同樣,第二側部構件38在第二側部構件頂部區(qū)域44附近聯(lián)接至頂部支承構件32,并在第二側部構件底部區(qū)域46附近聯(lián)接至底部支承構件34。頂部支承構件32、底部支承構件34、第一側部構件36和第二側部構件38之間的聯(lián)接可以為一體形成工藝的形式,以便形成一體的定位和增強結構30,比如通過鑄造、模制或焊接工藝等。替代地,可操作的聯(lián)接可以促進定位和增強結構30形成為組件,比如通過機械緊固件等。頂部支承構件32、底部支承構件34、第一側部構件36和第二側部構件38之間的確切連接的前述示例僅僅是例示性的,并且眾多替代的聯(lián)接構造也是可想到的。此外,以上描述的與定位和增強結構30相關聯(lián)的部件以及以下描述的那些部件可以包括各種材料,比如塑料或金屬。此外,這些部件可以形成為覆模(over-mold),其具有形成部件中的一個或多個的多于一種的材料。這些材料可以包括例如鎂、鋁和復合材料,然而許多替代材料也是可想到的。定位和增強結構30或GOR結構可以具有任何適當?shù)某叽绾托螤?,并且可以被使用來例如限定和增強具有任何適當?shù)某叽绾托螤畹母駯砰_口。
[0033]定位和增強結構30還包括第一支撐件50,其以相對對角線的方式從第一側部構件底部區(qū)域42附近延伸至沿著頂部支承構件32的相對中心位置,第一支撐件50被可操作地聯(lián)接至所述頂部支承構件32。第一支撐件50可以聯(lián)接至第一側部構件36或底部支承構件34或兩者。類似地,第二支撐件52被包括,并以相對對角線的方式從第二側部構件底部區(qū)域46附近延伸至頂部支承構件32,第二支撐件52被附接至所述頂部支承構件32。第二支撐件52可以聯(lián)接至第二側部構件38或底部支承構件34或兩者。第一支撐件50和第二支撐件52可以按相對同軸的方式被可操作地聯(lián)接至頂部支承構件32,使得第一支撐件50和第二支撐件52安裝至頂部支承構件32的單個位置。第一支撐件50和第二支撐件52單個地或組合地為整體定位和增強結構30提供結構支承。此外,第一支撐件50和/或第二支撐件52包括對應于與定位和增強結構30 —體化的或與定位和增強結構30相關聯(lián)的部件的安裝和定位特征。[0034]參考圖2-4,還包括有遮閉器箱(shutter box)47,其被可操作地聯(lián)接至定位和增強結構30,并且遮閉器箱47可以被視為定位和增強結構30的一部分。遮閉器箱47包括基本上覆蓋定位和增強結構30的前部的幾何結構。
[0035]現(xiàn)在參考圖4-6,散熱器支承件60被構造成用以可操作地聯(lián)接至定位和增強結構30的后部。多個孔眼62被沿著定位和增強結構30設置在眾多位置,其對應于設置在散熱器支承件60的正面內的接收結構63。在一個實施例中,多個機械緊固件64被采用并延伸穿過所述多個孔眼62到散熱器支承件60的接收結構63中,用以將定位和增強結構30固定地保持至散熱器支承件60。應該理解的是:盡管定位和增強結構30和散熱器支承件60最終被設置成相對于彼此是固定關系,但是在前端組件10的數(shù)個組件階段中采用定位和增強結構30與散熱器支承件60之間的松配合關系。這通過部分地安裝的機械螺紋緊固件來實現(xiàn)。具體地,雖然散熱器支承件60被固定地緊固至框體14,但是定位和增強結構30相對于散熱器支承件60就位移來說具有至少一個自由度。這種關系允許定位和增強結構30在其它部件向定位和增強結構30的安裝期間發(fā)生移動。如以下將詳細描述的,在前端組件10的各種其它部件被恰當?shù)囟ㄎ缓桶惭b之前,不在定位和增強結構30與散熱器支承件60之間建立緊密的、固定的關系。
[0036]再次參考圖2和3以及圖7和8,定位和增強結構30包括第一翼部結構70和第二翼部結構72,且第一翼部結構70被可拆卸地聯(lián)接至第一側部構件36,而第二翼部結構72被可拆卸地聯(lián)接至第二側部構件38。第一翼部結構70包括第一側部凸緣74,其位于第一翼部結構70的最靠外位置附近,用于將定位和增強結構30固定至第一擋泥板組件76。如后面將描述的,第二擋泥板組件98也被包括,并包括與第一擋泥板組件76的部件基本上類似(即,鏡像)的部件,使得共用附圖標記被采用。此外,對所示實施例的提及可以可互換地表示第一擋泥板組件76和第二擋泥板組件98的部件,來達到論述的目的。第一擋泥板組件76和第二擋泥板組件各自包括擋泥板80,其具有后端部82和前端部84,且后端部82可固定至與交通工具門開口的前邊緣86緊密相鄰的區(qū)域。
[0037]擋泥板80的前端部84包括擋泥板凸緣92,其具有一個或多個孔眼94,用于接收從第一翼部結構70的第一側部凸緣74向前延伸的一個或多個銷97,由此在第一擋泥板組件76與定位和增強結構30之間建立可位移的關系,并在垂直方向28 (圖1)上設定定位和增強結構30。
[0038]第二翼部結構72包括第二側部凸緣96,其位于第二翼部結構72的最靠外位置附近,用于將定位和增強結構30固定至第二擋泥板組件98。如以上指出的,第二擋泥板組件98是第一擋泥板組件76的鏡像,并被設置在交通工具12的相對的橫跨汽車位置處,使得第二擋泥板組件98的詳細描述是不必要的,相關聯(lián)的附圖標記也如此。類似于第一擋泥板組件76,第二擋泥板組件98安裝至與交通工具門開口的前邊緣86相鄰的區(qū)域,并通過將擋泥板凸緣92設置在第二側部凸緣96的至少一個銷97之上,來在第二擋泥板組件98與定位和增強結構30之間建立可位移的關系。
[0039]第一擋泥板組件76和第二擋泥板組件98各自以一個或多個機械緊固件比如肩部螺栓附接至散熱器支承件60,所述一個或多個機械緊固件延伸穿過分別與第一翼部結構70和第二翼部結構72的第一側部凸緣74和第二側部凸緣96相鄰的至少一個位置,所述機械緊固件進一步延伸穿過設置在散熱器支承件60中的相應接收孔眼73。機械緊固件可以包括螺紋緊固件,比如肩部螺栓,其將散熱器支承件60向前拉至定位和增強結構30的后表面,由此建立散熱器支承件60以及定位和增強結構30都位于其中的前后向平面。具體地,在第一擋泥板組件76和第二擋泥板組件98與定位和增強結構30和散熱器支承件60接合時,第一擋泥板組件76和第二擋泥板組件98確定散熱器支承件60和定位和增強結構30的前后向位置。如以上所描述的,散熱器支承件60在組裝的至少一部分中與定位和增強結構30具有松配合關系,并且散熱器支承件60與定位和增強結構30在橫跨汽車方向27 (圖1)和上下方向28上的滑移關系在建立前后向位置之后被維持。
[0040]現(xiàn)在參考圖9-12,機罩118在A柱附近可樞轉地連接至交通工具12。對中工具114被安裝在保持凹部121內與機罩118的下側116的前部區(qū)域鄰近。保持凹部121形成在機罩閂鎖撞銷增強板140內,其被可操作地聯(lián)接至機罩118的下側116。機罩閂鎖撞銷增強板140被采用來促進一個或多個閂鎖組件部件(未示出)的定位和固定,同時還具有被構造成用以接收對中工具114的一部分的保持凹部121。
[0041]對中工具114包括基部150和銷部152,其可以被可操作地聯(lián)接或一體地形成?;?50由一個或多個部分形成,并且在示例性實施例中包括第一部分154和第二部分156。第一部分154和第二部分156可以一體地形成,或者可以是分離的可操作地聯(lián)接的部分。此夕卜,第一部分154和第二部分156可以由不同的或類似的材料形成。與基部150的確切構造無關,銷部152向下延伸遠離基部150,并且在示例性實施例中銷部152居中地延伸穿過基部150,從而從第一部分154的頂側158向外伸出。
[0042]為了促進對中工具114向保持凹部121中的安裝,基部150的頂側158,且在示例性實施例中更具體地為第一部分154,可以包括一個或多個輪廓和或凹部,來輔助安裝操作者相對于保持凹部121定位對中工具114。在對中工具114插入到保持凹部121中時,對中工具114的旋轉將對中工具114鎖定就位。眾多的旋轉程度可被想到,并且可以基于對中工具114的形狀和幾何結構被修改,但是在一個實施例中,例如采用90°旋轉。在對中工具114鎖定在保持凹部121中時,銷部152從機罩118的下側116剛性地向下延伸。
[0043]以牢固地固定的方式設置在定位和增強結構30的頂部支承構件32附近的是對中托架110,其包括機罩定位孔眼112,所述機罩定位孔眼112被構造成用以接收被可操作地連接至機罩118的下側116并從機罩118的下側116向下延伸的對中工具114,更具體地說為對中工具114的銷部152。在一個實施例中,對中托架110的機罩定位孔眼112在前后方向26 (圖1)上是長形的,以便相對于在前后方向26上接收銷部152來說獲得靈活性。通過提供長形尺寸的機罩定位孔眼112,對中工具114可以被采用在特別是在機罩118的前后方向26上具有不同尺寸的眾多交通工具中。這樣,對中托架110的機罩定位孔眼112被構造成用以容納定位在眾多交通工具上的對中工具114。銷部152包括錐形區(qū)域153,其包括朝銷部152的最靠下位置變窄的角狀幾何結構。在對中工具114被下降到與機罩定位孔眼112緊鄰時,錐形區(qū)域153有助于對中工具114向機罩定位孔眼112中的插入,由此避免部件的急劇偏移或撞擊。在對中工具114插入到機罩定位孔眼112中時,機罩118與定位和增強結構30之間的固定關系在橫跨汽車方向27(圖1)上得以建立,使得定位和增強結構30或機罩118任一者橫跨汽車移動導致其它部件的相應的橫跨汽車移動。盡管對中工具114在以上被示出和描述為可操作地連接至機罩118,但是可想到的是:對中銷114聯(lián)接至對中托架110并從對中托架110向上延伸,而機罩定位孔眼112被設置在機罩118的下側116內。繼定位和增強結構30固定在所需位置即相對于機罩118居中之后,可以從保持凹部121移除對中工具114。還可想到的是:可以僅僅從基部150以可拆卸方式移除銷部152。
[0044]如以上指出的,并且如將從以下描述更加清楚明了的,對中托架110被采用來使一個或多個部件相對于彼此定位和緊固,用以提供所需的尺寸和結構配置。在一個實施例中,對中托架110提供基準參考位置,前端組件10的數(shù)個部件相對于該基準參考位置直接地或間接地定位。這種實施例提供單個共用的定位特征,由此降低公差疊加,其常見于需要彼此獨立制造的多個定位特征的前端組件中。
[0045]盡管可想到的是:可以在前端組件10的組裝期間的各點處建立定位和增強結構30與散熱器支承件60之間的最終緊配合固定,但是一示例性實施例包括繼在機罩118與定位和增強結構30之間建立固定橫跨汽車關系之后進行最終機械緊固。定位和增強結構30與散熱器支承件60之間的緊配合關系在機罩118與第一擋泥板組件76和第二擋泥板組件98之間設定所需的縫隙間隔。
[0046]如在圖13中且參考圖1-12示出的,還提供了為交通工具前端組件200建立尺寸參考基準的方法。交通工具12更具體地前端組件10已經(jīng)在前面被描述,從而不必更詳細地描述具體的結構部件。為交通工具前端組件100建立尺寸參考基準的方法包括將定位和增強結構30設置在交通工具12的前端附近(202)。將定位和增強結構30可操作地聯(lián)接至第一交通工具部件(204),其中定位和增強結構30相對于第一交通工具部件是可移動的。定位和增強結構30可以在橫跨汽車方向27和上下方向28上是可移動的。在一個實施例中,將定位和增強結構30可操作地聯(lián)接至散熱器支承件60。相對于第二交通工具部件將定位和增強結構30固定地居中(206),并基于由定位和增強結構30的固定中心位置提供的尺寸參考基準,來定位和可操作地聯(lián)接多個前端組件部件。多個前端部件的例示性但并非窮舉性的示例列表包括擋泥板、頭燈組件、格柵和保險杠。將多個前端組件部件定位和可操作地聯(lián)接至定位和增強結構30的操作在2012年8月31日提交的美國專利申請61,695,695中有詳細描述,其在這里通過引用整體并入本文。
[0047]在一個實施例中,固定地對中定位和增強結構包括使第二交通工具部件的對中工具114與定位和增強結構30的對中托架110接合。在該實施例中,對中工具114被操作地緊固至第二交通工具部件,比如機罩118等,并朝對中托架110的機罩定位孔眼112移動且進入其中。
[0048]在另一實施例中,固定地對中定位和增強結構包括使從定位和增強結構30延伸出的對中工具114與比如機罩118等第二交通工具部件的孔眼121接合。在該實施例中,對中工具114被操作地緊固至第二交通工具部件。
[0049]雖然已經(jīng)參考示例性實施例描述了本發(fā)明,但是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該明白的是:在不背離本發(fā)明的范圍的情況下,可以做出各種變化,并且等同方案可以被用來替代其構成要素。另外,可以進行多種修改以將特定情形或者材料適應于本發(fā)明的教導,而不背離本發(fā)明的實質范圍。因此,希望的是本發(fā)明不受限于所公開的特定實施例,而是本發(fā)明將包括落入本申請范圍內的所有實施例。
【權利要求】
1.一種為交通工具前端組件建立尺寸參考基準的方法,包括: 將定位和增強結構設置在交通工具底盤的前端附近; 將所述定位和增強結構可操作地聯(lián)接至第一交通工具部件,其中所述定位和增強結構相對于所述第一交通工具部件是可移動的; 相對于第二交通工具部件固定地對中所述定位和增強結構;以及基于由所述定位和增強結構的固定中心位置提供的尺寸參考基準,來定位和可操作地聯(lián)接多個前端組件部件。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交通工具部件包括散熱器支承件。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交通工具部件包括機罩。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個前端組件部件包括擋泥板。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個前端組件部件包括頭燈組件。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個前端組件部件包括格柵。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個前端組件部件包括保險杠。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固定地對中所述定位和增強結構包括:使所述第二交通工具部件的對中工具與所述定位和增強結構的對中托架接合。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固定地對中所述定位和增強結構包括:使從所述定位和增強結構延伸出的對中工具與所述第二交通工具部件的孔眼接合。
10.一種用于交通工具的前端組件的尺寸對中結構,包括: 定位和增強結構,其用于為多個前端組件部件在至少一個方向上提供尺寸基準參考;和 至少一個對中部件,其用于與可操作地聯(lián)接至前端組件部件的對中工具接合,其中所述至少一個對中部件與所述對中工具的接合將所述定位和增強結構固定地緊固在橫跨汽車方向上。
【文檔編號】B62D65/02GK103963874SQ201410043111
【公開日】2014年8月6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月29日
【發(fā)明者】J.M.湯森, M.L.費爾齊恩, D.T.范帕梅爾, D.L.帕特森 申請人:通用汽車環(huán)球科技運作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