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車的后輪剎車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嬰兒車的后輪剎車裝置,包括后輪,在后輪之間的中軸上設有固定管,在固定管上連接有兩根支撐桿,在支撐桿上方連接有搖桿,支撐桿與搖桿之間為鉸接,搖桿可以繞著支撐桿頂部的鉸接部位旋轉,且搖桿與扶手固定連接;在搖桿和剎車座之間有一套管,在套管的末端設有剎車座,在剎車座的底部設有剎車片,在剎車座與剎車片之間設有彈簧;在剎車片上連接有剎車線,剎車線的另一端固定連接在搖桿上。本實用新型采用在車身上設置剎車裝置的結構,利用扶手沿搖桿的轉動實現剎車線距離的調整,從而控制剎車片與后輪的接觸或分離,能防止了嬰兒車在推車人忘記剎車或者無人看守時,嬰兒車自行行走所造成對嬰兒的人身傷害甚至生命危險。
【專利說明】嬰兒車的后輪剎車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領域,尤其是一種嬰兒車的后輪剎車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市場上的嬰兒車剎車裝置包括:單腳單剎機構、一腳雙剎機構、手動剎車機構。這些剎車機構必須是使用者在想到使用的時候才會派上用處。在多數情況下,如果使用者粗心大意或者遇到緊急情況而忘記剎車,這樣就會給嬰兒帶來人身安全隱患。例如嬰兒車在沒有剎車的情況下,沿坡面自滑行而導致嚴重的后果。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嬰兒車的后輪剎車裝置,它防止了嬰兒車在推車人忘記剎車或者無人看守時,嬰兒車自行行走所造成對嬰兒的人身傷害甚至生命危險,以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
[0004]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嬰兒車的后輪剎車裝置,包括后輪,在后輪之間的中軸上設有固定管,在固定管上連接有兩根支撐桿,在支撐桿上方連接有搖桿,支撐桿與搖桿之間為鉸接,搖桿可以繞著支撐桿頂部的鉸接部位旋轉,且搖桿與扶手固定連接;在搖桿和剎車座之間有一套管,在套管的末端設有剎車座,在剎車座的底部設有剎車片,在剎車座與剎車片之間設有彈簧;在剎車片上連接有剎車線,剎車線的依次穿過彈簧、剎車座及套管,其另一端固定連接在搖桿上。
[0005]在剎車座上部管道內部設有滾輪。剎車座在安裝時直接固定在車身上。
[0006]剎車線處于套管內,套管能起到防塵、保護的作用,能夠延長剎車線的使用壽命。
[0007]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采用在扶手上設置剎車裝置的結構,利用扶手沿搖桿的轉動實現剎車線距離的調整,從而控制剎車片與后輪的接觸或分離,能防止了嬰兒車在推車人忘記剎車或者無人看守時,嬰兒車自行行走所造成對嬰兒的人身傷害甚至生命危險。提高了推車中嬰兒安全系數和使用推車的便捷性。本實用新型設計精巧,操作簡單、實用,成本低廉,使用效果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09]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剎車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0010]附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滾輪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1]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嬰兒車的后輪剎車裝置的結構如圖1所示,包括后輪1,其特征在于:在后輪1之間的中軸上設有固定管2,在固定管2上連接有兩根支撐桿3,在支撐桿3上方連接有搖桿4,支撐桿3與搖桿4之間為鉸接,搖桿4可以繞著支撐桿3頂部的鉸接部位旋轉,且搖桿3與扶手5固定連接;在搖桿3和剎車座6之間有一套管7,在套管7的末端設有剎車座6,在剎車座6的底部設有剎車片9,在剎車座6與剎車片9之間設有彈簧8 ;在剎車片9上連接有剎車線,剎車線的依次穿過彈簧8、剎車座6及套管7,其另一端固定連接在搖桿4上。
[0012]在使用時,若無人推車,則剎車片9在彈簧8恢復力的作用下,被向外頂出,使剎車片9與后輪1接觸,并使剎車線帶動扶手5的把手端向上,形成自鎖。若需要推動時,則向下按下扶手5的把手端,使扶手5沿搖桿3轉動,此時增加了剎車線在管內的行程,從而使剎車線帶動剎車片9壓縮彈簧8,并剎車片9離開后輪。
【權利要求】
1.一種嬰兒車的后輪剎車裝置,包括后輪(1),其特征在于:在后輪(1)之間的中軸上設有固定管(2 ),在固定管(2 )上連接有兩根支撐桿(3 ),在支撐桿(3 )上方連接有搖桿(4 ),支撐桿(3)與搖桿(4)之間為鉸接,搖桿(4)可以繞著支撐桿(3)頂部的鉸接部位旋轉,且搖桿(4)與扶手(5)固定連接;在搖桿(4)和剎車座(6)之間有一套管(7),在套管(7)的末端設有剎車座(6 ),在剎車座(6 )的底部設有剎車片(9 ),在剎車座(6 )與剎車片(9 )之間設有彈簧(8 );在剎車片(9 )上連接有剎車線,剎車線的依次穿過彈簧(8 )、剎車座(6 )及套管(7),其另一端固定連接在搖桿(4)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嬰兒車的后輪剎車裝置,其特征在于:在剎車座(6)上部管道內部設有滾輪(8),剎車座(6)固定在車身上。
【文檔編號】B62B9/08GK203496969SQ201320616124
【公開日】2014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8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8日
【發明者】張向南, 朱三超, 韓恒恒, 王建強 申請人:貴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