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載式車身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承載式車身結構,其包括車架、與車架連接成一整體的前懸架總成、與車架連接成一整體的后懸架總成、及與車架相結合的車身,所述車架與車身之間設有固定的螺栓,所述車身設有卡槽與車架貼合卡緊。
【專利說明】承載式車身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動車,尤其涉及一種多功能電動車的車身結構。
【背景技術】
[0002]多功能電動車正在越來越多地使用,多功能電動車包括車架、前懸掛總成、后懸掛總成、車身、電源等結構。所述多功能電動汽車一車架采用鐵質(zhì)材料,質(zhì)量較重,從而影響電池的使用里程。車身結構使用塑料材料,質(zhì)量較重、韌性差,結構強度也較差,比較容易損壞。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承載式車身結構,其車身強度大。
[0004]為實現(xiàn)以上實用新型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承載式車身結構,其包括車架、與車架連接成一整體的前懸架總成、與車架連接成一整體的后懸架總成、及與車架相結合的車身,所述車架與車身之間設有固定的螺栓,所述車身設有卡槽與車架貼合卡緊。
[0005]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車身包括前底座及后底座,所述前、后底座都設有與車架固定的螺栓及前述卡緊連接的卡槽。
[0006]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前底座與后底座分離設置。
[0007]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前底座上的卡槽與前懸架總成貼合卡緊,所述后底座上的卡槽與后懸架總成貼合卡緊。
[0008]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車架包括左大梁及與左大梁間隔設置的右大梁,所述螺栓將前底座與左、右大梁中的一個固定,使得車身上的卡槽正好與該大梁貼合卡緊。
[0009]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車架包括連接左、右大梁并位于中部位置的中橫梁總成。
[0010]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車架包括連接左、右大梁并位于后部位置的后橫梁總成。
[0011]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車架采用強化鋁合金擠壓成型制造。
[0012]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車身使用PP加玻璃纖維材料制造。
[0013]相較于現(xiàn)有技術,本實用新型承載式車身結構,車身與車架互相結合,能夠有效且大幅度的提高整體車身的強度。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本實用新型承載式車身結構的立體圖。
[0015]圖2是圖1所示的承載式車身結構的車架與前、后懸架總成的分解圖。
[0016]圖3是圖1所示的承載式車身結構的車架與前底座配合后的立體圖。[0017]圖4是圖3中圓圈部分的局部放大圖。
[0018]圖5是圖3所示的承載式車身結構的車架與前底座配合后的另一視角的立體圖。
[0019]圖6是圖5中圓圈部分的局部放大圖。
[0020]圖7是圖1所示的承載式車身結構的車架與后底座配合后的立體圖。
[0021]圖8是圖7中圓圈部分的局部放大圖。
[0022]圖9是圖7所示的承載式車身結構的車架與前底座配合后的另一視角的立體圖。
[0023]圖10是圖9中圓圈部分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4]如圖1-10所示,本實用新型承載式車身結構100,其包括車架10、與車架10連接成一整體的前懸架總成20、與車架10連接成一整體的后懸架總成30、及與車架相結合的車身40。所述車架10與車身40之間設有固定的螺栓50,所述車身40設有卡槽401與車架10貼合卡緊。
[0025]如圖2所示,所述車架10包括左大梁11、與左大梁11間隔設置的右大梁12、連接左、右大梁11,12并位于中部位置的中橫梁總成13、及連接左、右大梁11,12并位于后部位置的后橫梁總成14。所述車架10材料使用強化鋁合金材料,并采用擠壓型制造,從而使得車架10的結構強化,使得車架10的左、右大梁11、12強度更加優(yōu)異,鋁合金本身材料輕的特征,減小了車輛本身的自重,爬坡能力更強,續(xù)駛里程更長。
[0026]所述車架10上與前懸架總成20、后懸架總成30的連接,不僅是零部件本身的連接方式,同時也是將車架10與前懸架總成20、后懸架總成30形成一個整體,結構更加牢固。
[0027]所述車身40使用PP加玻璃纖維材料制造。與傳統(tǒng)塑料材料性質(zhì)比較,PP加玻纖的結合使車身具備了塑料件的材質(zhì)輕,韌度好等特征,同時也具備玻璃鋼材料上結構強等特征。所述車身40包括前底座41及后底座42。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前底座41與后底座42分離設置。所述螺栓50包括一對,其中一個螺栓50將所述前底座41設有與車架10固定,另一個螺栓50將所述后底座42與車架固定。所述前底座41上設有前述卡緊連接的卡槽401。所述后底座42上設有述卡緊連接的卡槽401。所述其中一個螺栓50將前底座41車身與左大梁11固定,使得前底座41上的卡槽401正好與左大梁12貼合卡緊,形成牢固的整體,保證將原本的兩個件強度結合,同時使得所述前底座41上的卡槽401與前懸架總成20貼合卡緊。所述另一個螺栓50將后底座42與車架10固定,使得后底座42上的卡槽401正好與左大梁12貼合卡緊,形成牢固的整體,保證將原本的兩個件強度結合,同時使得所述后底座42上的卡槽401與后懸架總成30貼合卡緊。當然也可以根據(jù)需要,前述螺栓50及卡槽401也可以同樣的方式與右大梁12配合。
[0028]從而,本實用新型承載式車身設計,車身40與車架10互相結合,能夠有效且大幅度的提高整體車身的強度。
[0029]綜上所述,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不應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即凡是依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書及實用新型說明書內(nèi)容所作的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實用新型專利涵蓋的范圍內(nèi)。
【權利要求】
1.一種承載式車身結構,其包括車架、與車架連接成一整體的前懸架總成、與車架連接成一整體的后懸架總成、及與車架相結合的車身,其特征在于:所述車架與車身之間設有固定的螺栓,所述車身設有卡槽與車架貼合卡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承載式車身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車身包括前底座及后底座,所述前、后底座都設有與車架固定的螺栓及前述卡緊連接的卡槽。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承載式車身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底座與后底座分離設置。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承載式車身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底座上的卡槽與前懸架總成貼合卡緊,所述后底座上的卡槽與后懸架總成貼合卡緊。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承載式車身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車架包括左大梁及與左大梁間隔設置的右大梁,所述螺栓將前底座與左、右大梁中的一個固定,使得車身上的卡槽正好與該大梁貼合卡緊。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承載式車身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車架包括連接左、右大梁并位于中部位置的中橫梁總成。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承載式車身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車架包括連接左、右大梁并位于后部位置的后橫梁總成。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承載式車身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車架采用強化鋁合金擠壓成型制造。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承載式車身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車身使用PP加玻璃纖維材料制造。
【文檔編號】B62D23/00GK203419176SQ201320518357
【公開日】2014年2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8月23日
【發(fā)明者】張學清, 譚川鄂 申請人:蘇州益高電動車輛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