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方向盤的吸振器及具有該吸振器的車輛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方向盤的吸振器及具有該吸振器的車輛。該吸振器包括:安裝板,安裝板的前端設置有第一板且后端設置有第二板;減振組件,減振組件連接在第一板與第二板之間,減振組件包括:減振部、彈性部和調節部,彈性部的前端與調節部固定且彈性部的后端與減振部的前側固定,減振部的后側與第二板固定,調節部可前后移動地設在第一板上。本發明的吸振器可以很好地吸收方向盤的振動能量,并將振動能量轉化為其它形式能量例如熱能散發掉,從而起到吸能減振的作用。且本發明的吸振器可以根據不同方向盤振動頻率和整車使用損耗引起的方向盤頻率變化而重新調整匹配吸振器的頻率,由此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吸振器可以適應不同的方向盤。
【專利說明】用于方向盤的吸振器及具有該吸振器的車輛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汽車構造【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用于方向盤的吸振器及具有該吸振器的車輛。
【背景技術】
[0002]方向盤是駕駛者對汽車品質最直接的感知部件,受轉向輪反饋的路面激勵和動力總成振動激勵的影響,極容易引起方向盤旋轉、上下和左右振動,甚至引起整個儀表板的振動,直接影響駕駛舒適性甚至駕駛安全性。目前一般采用添加吸振器吸收方向盤振動,以保證汽車NVH性能。但是,現有吸振器結構復雜,加工制造困難,且調整頻率單一,不可針對各種方向盤振動頻率進行匹配,實用性差。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上述技術問題之一。
[0004]為此,本發明的一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用于方向盤的吸振器,該吸振器結構簡單,安裝方便,且可調節頻率以適應不同的方向盤,提高吸振效果。
[0005]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具有上述吸振器的車輛。
[0006]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用于方向盤的吸振器,包括:安裝板,所述安裝板適于固定在所述方向盤的輪轂的外周面上,所述安裝板的前端設置有第一板且后端設置有第二板,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朝向同一側延伸;和減振組件,所述減振組件連接在所述第一板與所述第二板之間,所述減振組件包括:減振部、彈性部和調節部,所述彈性部的前端與所述調節部固定且所述彈性部的后端與所述減振部的前側固定,所述減振部的后側與所述第二板固定,所述調節部可前后移動地設在所述第一板上。
[0007]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吸振器,可以很好地吸收方向盤的振動能量,并將振動能量轉化為其它形式能量例如熱能散發掉,從而起到吸能減振的作用。且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吸振器可以根據不同方向盤振動頻率和整車使用損耗引起的方向盤頻率變化而重新調整匹配吸振器的頻率,由此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吸振器可以適應不同的方向盤。
[0008]另外,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用于方向盤的吸振器,還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術特征:
[0009]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所述減振部包括:
[0010]兩個橡膠體和夾設在所述兩個橡膠體之間的質量塊,其中位于所述質量塊后側的橡膠體與所述第二板固定,位于所述質量塊前側的橡膠體與所述彈性部固定。
[0011]采用雙橡膠塊和單塊質量塊的減振部結構可以更好地減振,充分吸收方向盤的振動能量,提高駕駛舒適性。
[0012]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所述吸振器還包括:調節板,位于所述質量塊前側的橡膠體通過所述調節板與所述彈性部固定。
[0013]通過設置調節板,方便將減振部和彈性部固定。[0014]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所述彈性部為多個且沿所述調節板的長度方向均勻分布,所述調節部為多個且與所述多個彈性部一一對應。由此通過多套彈性部和調節部可以更好地調整吸振器的頻率。
[0015]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所述調節板上設置有容納槽,所述彈性部的后端固定在所述容納槽內。
[0016]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所述彈性部為彈簧。
[0017]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所述調節部為螺栓,所述第一板上設置有螺紋孔,所述螺栓螺紋連接至所述螺紋孔。由此,調節方便。
[0018]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所述安裝板朝向所述輪轂的側面為弧形面。由此,方便吸振器的安裝固定。
[0019]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所述兩個橡膠體、所述質量塊、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彼此平行且正交于所述安裝板。
[0020]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車輛,包括:方向盤,所述方向盤包括輪轂、輪緣和連接在所述輪轂與所述輪緣之間的輪輻,所述車輛還包括至少一個吸振器,所述至少一個吸振器通過各自的安裝板固定在所述輪轂的外周面上,所述吸振器為根據本發明上述實施例中的用于方向盤的吸振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圖1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吸振器的主視圖;
[0022]圖2是圖1中所示的吸振器的俯視圖;
[0023]圖3是圖1中所示的吸振器的左視圖。
[0024]附圖標記:
[0025]第一板11,第二板12,安裝板13 ;
[0026]減振部2,質量塊21,橡膠塊22 ;
[0027]彈性部3 ;
[0028]調節部4 ;
[0029]調節板5。
【具體實施方式】
[0030]下面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發明,而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0031]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長度”、“寬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 “內”、“外”、“順時針”、“逆時針”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0032]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發明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0033]在本發明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等術語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系。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0034]在本發明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觸,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觸而是通過它們之間的另外的特征接觸。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5]下面參考圖1-圖3詳細描述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用于方向盤的吸振器。
[0036]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吸振器可以包括第一板11、第二板12、安裝板13和減振組件。其中,方向盤可以包括位于中心的輪轂、與輪轂同心布置的輪緣以及連接在輪轂與輪緣之間的輪輻。安裝板13適于固定在方向盤的輪轂的外周面上,例如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安裝板13朝向輪轂的側面為弧形面,由此,安裝板13可緊貼在輪轂的外周面上,便于安裝板13與輪轂外周面膠裝固定,提高了安裝效率。
[0037]如圖2所示,安裝板13的前端設置有第一板11且后端設置有第二板12,第一板11和第二板12朝向同一側延伸,例如,第一板11和第二板12均沿背離輪轂的方向延伸。減振組件連接在第一板11和第二板12之間,減振組件包括減振部2、彈性部3和調節部4,彈性部3的前端與調節部4固定,彈性部3的后端與減振部2的前側固定,減振部2的后側與第二板12固定,調節部4設在第一板11上且相對于第一板11可前后移動。
[0038]換言之,如圖2和圖3所示,從后向前,依次為第二板12、減振部2、彈性部3,調節部4和第一板11位于最前面。
[0039]減振部2可以吸收振動能量,衰減振動頻率,調節部4和彈性部3可以調節頻率,使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吸振器可以根據不同的方向盤調整匹配頻率,從而更好地吸收方向盤的振動能量,大大提高行車舒適性。
[0040]由此,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吸振器,可以很好地吸收方向盤的振動能量,并將振動能量轉化為其它形式能量例如熱能散發掉,從而起到吸能減振的作用。且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吸振器可以根據不同方向盤振動頻率和整車使用損耗引起的方向盤頻率變化而重新調整匹配吸振器的頻率,由此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吸振器可以適應不同的方向盤。
[0041 ]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減振部2可以包括兩個橡膠體22和夾設在該兩個橡膠體22之間的質量塊21,其中位于質量塊21后側的橡膠體22與第二板12固定,位于質量塊21前側的橡膠體22與彈性部3固定。這里,應當理解的是,位于質量塊21前側的橡膠體22與彈性部3可以是直接固定的,但本發明并不限于此。例如優選地,位于質量塊21前側的橡膠體22與彈性部3是通過下面將會提到的調節板5而間接固定的。
[0042]質量塊21可以是金屬塊,例如鐵塊或鋁塊等,但不限于此。采用雙橡膠塊和單塊質量塊21的減振部結構可以更好地減振,充分吸收方向盤的振動能量,提高駕駛舒適性。
[0043]進一步,吸振器可以包括調節板5,其中位于質量塊21前側的橡膠體22通過調節板5與彈性部3固定。通過設置調節板5,方便將減振部2和彈性部3固定。
[0044]參照圖1和圖2所示,彈性部3為多個且沿調節板5的長度方向(圖1和圖2的左右方向)均勻分布,調節部4對應為多個且與多個彈性部3——對應。例如在圖1和圖2的示例中,彈性部3和調節部4均為兩個,且在圖1和圖2中的左右方向彼此間隔開,由此通過兩套彈性部3和調節部4可以更好地調整吸振器的頻率。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彈性部3和調節部4也可以均為三個或更多個。
[0045]調節板5上可以設置有容納槽,彈性部3的后端可以固定在容納槽內,容納槽不僅可以實現固定彈性部3的目的,同時還可以對彈性部3起到一定的導向作用。
[0046]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彈性部3可以是彈簧,調節部4可以是螺栓,第一板11上可以設置有螺紋孔,螺栓可以螺紋連接至螺紋孔。由此,在旋轉螺栓時,例如向第一板11內旋如螺栓時,彈簧被拉伸的程度將變小,而在向外旋出螺栓時,彈簧被拉伸的程度將變大,彈簧拉伸程度的改變直接體現在作用在調節板5以及減振部2上的彈力,拉伸程度小,施加給減振部2的彈力小,拉伸程度大,施加給減振部2的彈力大,由此只需調整螺栓即可方便地調整吸振器的頻率,使得吸振器可以更好地適應不同的方向盤。
[0047]參照圖2所示,兩個橡膠體22、質量塊21、第一板11和第二板12彼此平行且均正交于安裝板13。
[0048]由此,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吸振器,適于安裝在方向盤的輪轂上,在方向盤振動時,輪轂將振動通過安裝板13和第一板11以及第二板12傳遞給減振部2和彈簧,減振部2和彈簧可以衰減震動頻率,同時將振動能量轉換為熱能散出,結構簡單,安裝方便,有效提高了車輛的NVH性能。
[0049]下面簡單描述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車輛。
[0050]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車輛可以包括方向盤和吸振器。方向盤可以包括輪轂、輪緣和連接在輪轂與輪緣之間的輪輻,輪輻可以是三根、四根,但不限于此。吸振器至少為一個,在吸振器為多個時,多個吸振器可以通過各自的安裝板13而固定在輪轂的外周面上,從而充分吸收方向盤的振動能量,提高行車安全性和舒適性。
[0051]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示例”、“具體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于本發明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須針對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此外,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將本說明書中描述的不同實施例或示例進行接合和組合。
[0052]盡管上面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實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發明的范圍內可以對上述實施例進行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方向盤的吸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裝板,所述安裝板適于固定在所述方向盤的輪轂的外周面上,所述安裝板的前端設置有第一板且后端設置有第二板,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朝向同一側延伸;和減振組件,所述減振組件連接在所述第一板與所述第二板之間,所述減振組件包括:減振部、彈性部和調節部,所述彈性部的前端與所述調節部固定且所述彈性部的后端與所述減振部的前側固定,所述減振部的后側與所述第二板固定,所述調節部可前后移動地設在所述第一板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方向盤的吸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減振部包括:兩個橡膠體和夾設在所述兩個橡膠體之間的質量塊,其中位于所述質量塊后側的橡膠體與所述第二板固定,位于所述質量塊前側的橡膠體與所述彈性部固定。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方向盤的吸振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調節板,位于所述質量塊前側的橡膠體通過所述調節板與所述彈性部固定。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方向盤的吸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部為多個且沿所述調節板的長度方向均勻分布,所述調節部為多個且與所述多個彈性部一一對應。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方向盤的吸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板上設置有容納槽,所述彈性部的后端固定在所述容納槽內。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方向盤的吸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部為彈簧。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方向盤的吸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部為螺栓,所述第一板上設置有螺紋孔,所述螺栓螺紋連接至所述螺紋孔。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方向盤的吸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板朝向所述輪轂的側面為弧形面。
9.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方向盤的吸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橡膠體、所述質量塊、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彼此平行且正交于所述安裝板。
10.一種車輛,其特征在于,包括:方向盤,所述方向盤包括輪轂、輪緣和連接在所述輪轂與所述輪緣之間的輪輻,所述車輛還包括至少一個吸振器,所述至少一個吸振器通過各自的安裝板固定在所述輪轂的外周面上,所述吸振器為根據權利要求1-9中任一項所述的用于方向盤的吸振器。
【文檔編號】B62D1/04GK103523074SQ201310521940
【公開日】2014年1月2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29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29日
【發明者】黃勇, 石宇鵬, 劉偉, 楊少鵬, 杜曉艷, 趙世亮, 楊啟光, 馮海濤 申請人: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