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可伸縮半掛車及雙滾輪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半掛車,尤其涉及可伸縮半掛車。
背景技術:
半掛車主要用于裝載較大尺寸的貨物和運輸集裝箱,在運輸不同規格的集裝箱時就需要配備對應規格的半掛車,造成了運輸的不便,同時增加了成本。特別是在ー些特殊運輸領域運輸ー些較長的特殊貨物時,就需要采用ー種可以適應這種特殊貨物的半掛車。應運輸這種特殊貨物的需要,本領域的相關技術人員設計出來ー種可伸縮的半掛車,這種半掛車包括由主車架和副車架所組成的車架、安裝在車架下方的行走機構等。副車架前端套接在主車架的后端,在主車架的后端設置有滾輪裝置,滾輪裝置包括支撐板和安裝在支撐板上的單個滾輪,支撐板安裝在主車架上,滾輪接觸在副車架的上翼板上,車架伸縮時依靠固定在主車架上的滾輪裝置來減小主車架縱梁和副車架縱梁之間的摩擦力。這種單滾輪結構的滾輪裝置雖然結構簡單,但是缺陷是很明顯的,整個車架受カ通過ー個滾輪傳遞,使滾輪裝置與車架翼板之間的受力很大。工作一段時間后,滾輪軸承出現磨損、車架翼板變形,在極端エ況下更有可能使整車受損嚴重。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而提出一種可伸縮半掛車及雙滾輪機構,該可伸縮半掛車通過其上自平衡式雙滾輪機構,使整車結構受カ更加均勻,結構更加穩定。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ー種半掛車的雙滾輪機構,包括相對間隔并固定在一起的兩滾輪支撐板,在兩滾輪支撐板之間連接有滾輪總成,其中,所述滾輪總成的數量為兩個,每個滾輪總成包括一滾輪軸、ー套裝在所述滾輪軸外部的軸套和一套裝在所述軸套外部的滾輪,各滾輪總成通過其滾輪軸安裝在所述兩滾輪支撐板上,各兩滾輪支撐板上均設置有供各滾輪軸穿設于其中的通孔。優選地,每個滾輪支撐板整體大致呈三角形,且三角形的每個角部外輪廓均為平滑的弧形倒角,兩個滾輪總成分別位于滾輪支撐板的兩側。優選地,所述雙滾輪機構還包括ー自平衡裝置,所述自平衡裝置包括ー轉軸、一套筒和ー支撐座,所述套筒固定在所述兩滾輪支撐板之間的上部,各滾輪支撐板對應連接所述套筒的位置設置有開孔,所述轉軸穿設在所述開孔和所述套筒中且所述轉軸的兩端分別伸出兩滾輪支撐板,所述轉軸伸出其中一滾輪支撐板的端部連接在所述支撐座上。優選地,所述雙滾輪機構還包括一自平衡裝置,所述自平衡裝置為ー導向塊,所述導向塊上設置一容納槽,所述雙滾輪機構的頂部容納在所述容納槽中,所述容納槽包括一個底壁和合圍在所述底壁四周的四個豎直方向的側壁,所述底壁呈弧形。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還提出一種可伸縮半掛車,包括一第一車架和一第二車架,所述第一車架和所述第二車架均包括兩縱向設置的縱梁,所述縱梁包括一上翼板、一下翼板以及垂直連接在所述上翼板和所述下翼板之間的腹板,所述第一車架的兩縱梁與所述第二車架的兩縱梁首位套裝在一起形成兩組伸縮縱梁,其中,在每組伸縮縱梁上均設置有所述雙滾輪機構,所述雙滾輪機構的上部安裝在所述第一車架縱梁的尾部,所述雙滾輪機構的兩滾輪位于所述第二車架的上翼板或下翼板之上并可沿所述第二車架的上翼板或下翼板滾動。 優選地,所述雙滾輪機構還包括一自平衡裝置,其通過所述自平衡裝置與所述第一車架縱梁的尾部相連。優選地,所述自平衡裝置包括ー轉軸和連接在所述兩滾輪支撐板之間的套筒,所述套筒位于兩滾輪總成的上部,各滾輪支撐板對應連接所述套筒的位置設置有開孔,所述轉軸穿設在所述開孔和所述套筒中,且所述轉軸的兩端分別固定在所述第一車架上。優選地,所述自平衡裝置還包括ー支撐座,所述第一車架還包括連接在其自身的兩縱梁尾端的后端梁以及連接在兩縱梁之間的橫梁,所述支撐座的兩端分別固定在所述橫梁和所述后端梁之間,所述轉軸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車架的縱梁腹板上,所述轉軸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撐座上。優選地,所述支撐座包括連接成L形的一上翼板和一腹板,所述支撐座的腹板上設置有供所述轉軸穿設于其中的安裝孔,所述支撐座腹板的對應安裝孔的位置還設置有用以固定轉軸端部的固定環,所述轉軸端部還套設有限位環。優選地,所述自平衡裝置包括ー導向塊,所述導向塊上設置一容納槽,所述容納槽包括ー個呈弧形的底壁和合圍在所述底壁四周的四個豎直方向的側壁,所述雙滾輪機構的頂部容納在所述容納槽中,所述第一車架還包括連接在其自身的兩縱梁尾端的后端梁以及連接在兩縱梁之間的橫梁,所述導向塊的兩端連接在所述橫梁與所述后端梁之間。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能夠有效解決現行單滾輪機構存在的缺陷,把受力點由一個增加到兩個,大大改善結構受カ情況,使整車結構受カ更加均勻,結構更加穩定;雙滾輪機構上的自平衡裝置能自動調整行走曲線,以適應不同傾斜角度的半掛車車架,確保半掛車收縮順暢。
圖1為雙滾輪機構第一實施例的結構分解圖。圖2為雙輪滾機構第一實施例的組裝圖。圖3為第一實施例的雙滾輪機構安裝在可伸縮半掛車上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3中A部的放大圖。圖5為雙滾輪機構第二實施例的結構分解圖。圖6為第二實施例的雙滾輪機構安裝在可伸縮半掛車上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圖6中B部的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結構,現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雙滾輪機構第一實施例[0026]參閱圖1和圖2,該雙滾輪機構包括相對間隔并固定在一起的兩滾輪支撐板31和兩個連接在兩滾輪支撐板31之間的滾輪總成32。每個滾輪支撐板31整體大致呈三角形結構,且三角形的每個角部外輪廓均為平滑的弧形倒角,兩個滾輪總成32分別位于滾輪支撐板31的兩側。每個滾輪總成32包括一滾輪軸321、一套裝在滾輪軸321外部的軸套322和一套裝在軸套322外部的滾輪323。滾輪軸321的一端固定有擋圈3211,滾輪軸的另一端套設有可拆卸的墊圈324和擋圈325。軸套322可為軸承或銅套,各兩滾輪支撐板31上均設置有供每個滾輪軸321穿設于其中的通孔311。滾輪總成32組裝時,先將滾輪323套裝在軸套322外部,然后將套裝在一起的滾輪323和軸套322置于兩滾輪支撐板31的通孔311之間,最后將滾輪軸321穿設于滾輪支撐板31的通孔311和軸套322中,并使滾輪軸321固定有擋圈3211的一端留在其中一個滾輪支撐板31的外部,將滾輪軸321的另一端套上墊圈324和擋圈325,至此便完成ー個滾輪總成32的安裝,另ー個滾輪總成32按相同方法安裝。更優選的實施方式,該雙滾輪機構3還包括ー自平衡裝置33,該自平衡裝置33包括ー轉軸331、ー套筒332和一支撐座333,套筒332固定在兩滾輪支撐板31之間并位于兩滾輪支撐板31的上部,各滾輪支撐板31對應連接套筒322的位置設置有開孔313,轉軸331穿設在該開孔313和套筒332中,且轉軸331的兩端分別伸出兩滾輪支撐板31。支撐座333包括連接成L形的一上翼板3332和一腹板3331,支撐座333的腹板3331上設置有供轉軸331穿設于其中的安裝孔,支撐座腹板3331對應安裝孔的位置還設置有固定環3333。轉軸331伸出其中ー滾輪支撐板31的一端穿過支撐座腹板3331上的安裝孔而插入固定環3333中,轉軸331端部與固定環3333之間可通過螺栓或螺釘等固定在一起。為了使轉軸331端部與固定環3333配合更緊密,可在轉軸331端部與固定環3333之間加設一限位環3311。以下將詳細說明上述雙滾輪機構3在伸縮半掛車上的應用。參閱圖3和圖4,該伸縮半掛車的車架包括首尾套裝連接在一起的一第一車架I和一第二車架2。第一車架I包括兩縱向設置的縱梁12、連接在兩縱梁12之間的至少ー橫梁11以及連接在兩縱梁12尾端的后端梁13。縱梁12包括一上翼板122、一下翼板123以及垂直連接在上翼板122和下翼板123之間的腹板121。第二車架2也包括兩縱向設置的縱梁22、連接在兩縱梁22之間的至少ー橫梁21。第二車架2的兩縱梁22也包括一上翼板222、一下翼板223以及垂直連接在上翼板222和下翼板223之間的腹板221。第一車架I的兩縱梁12與第二車架2的兩縱梁22首位套裝在一起形成兩組伸縮縱梁。兩車架的縱梁套裝時,可將其中一車架的縱梁整體套裝在另ー車架的縱梁之間(即其中一車架的縱梁上翼板和下翼板均位于另ー車架的縱梁上翼板和下翼板之間),也可將其中一車架的部分縱梁套裝在另ー車架的縱梁之間(即兩車架縱梁高低交錯套裝在一起,其中一車架縱梁的上翼板位于另ー車架縱梁的上、下翼板之間,但下翼板位于另ー車架縱梁的下翼板之下)。本實施例中,第二車架2的上翼板222位于第一車架I的上翼板122和下翼板123之間,第二車架2的下翼板222可位于第一車架I的上、下翼板122、123之間,也可位于第一車架I的下翼板123之下。該半掛車通使第一車架I和第二車架2的相對運動來伸長和縮短整個車架的長度,預伸長車架時,可將第一車架I和第二車架2以相對遠離的方向運動,預縮短車架時,可將第一車架I和第二車架2以相對靠近的方向運動。結合參閱圖2、圖3和圖4,上述雙滾輪機構3設置在第一車架I和第二車架2套接而形成的兩組伸縮縱梁上,以使第一車架I和第二車架2相對運動更順暢。雙滾輪機構3的上部通過自平衡裝置33安裝在第一車架I縱梁12的尾部,自平衡裝置33的轉軸331的一端通過焊接或其他固定方式固定在第一車架I的縱梁12腹板121上,自平衡裝置33的轉軸331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撐座333上,支撐座333的兩端分別與第一車架I的后端梁13和靠近后端梁13的橫梁11連接,雙滾輪機構3的兩滾輪32位于第二車架2的上翼板222之上并可沿第二車架2的上翼板222滾動。當第一車架I和第二車架2相對伸縮時,雙滾輪機構3的滾輪32沿著第二車架2的上翼板222滾動,從而減少第一車架I和第二車架2相對運動的摩擦力,又由于第一車架I和第二車架2之間的每個雙滾輪機構3都包括兩個滾輪32,所以在第一車架I和第二車架2的每側伸縮縱梁上都形成兩個受力點,從而大大改善結構受力,使整車結構受カ更加均勻,結構更加穩定。此外,由于該雙滾輪機構3的滾輪支撐板31可繞轉軸331轉動而調整高度,所以當雙滾輪機構3在第二車架2的上翼板222上行走時,可根據第二車架2上翼板222的傾斜度而相應調整行走曲線,從而適應各種傾斜度的車架,使車架伸縮更順暢。需要說明的是,在其他實施中,雙滾輪機構3也可固定在第一車架I的下翼板123上,而使雙滾輪機構3的滾輪32沿著第二車架2的下翼板223滾動。還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實施例中的自平衡裝置33主要用于限制雙滾輪機構3的前、后、左、右方位,并使雙滾輪機構的上、下方位有適當的活動空間,現有技術中任何能實現該功能的結構或元件均可替代上述自平衡裝置33。雙滾輪機構的第二實施例圖5、圖6和圖7,本實施例中的雙滾輪機構與上一實施例的雙滾輪機構的差別在于自平衡裝置,其他結構均相同。本實施例的自平衡裝置為ー導向塊33',導向塊33'上設置一容納槽331',雙滾輪機構3的頂部容納在容納槽331'中,容納槽331'包括一個底壁和合圍在底壁四周的四個豎直方向的側壁,底壁呈弧形,以匹配雙滾輪機構3頂部的弧形結構。容納槽331'的尺寸應略大于雙滾輪機構3頂部的尺寸,以使雙滾輪機構3頂部可在容納槽331'中上下活動。導向塊33'固定在第一車架I的后端梁13和靠近后端梁13的橫梁11之間,且導向塊33'的容納槽331'朝下,雙滾輪機構3的頂部位于導向塊33'的容納槽331'中,雙滾輪機構3的底部位于第二車架2的上翼板222上。當第一車架I相對于第二車架2伸縮時,雙滾輪機構3的左、右、前、后被容納槽331'的四個側壁限定,使其不會偏離第二車架2上翼板222,雙滾輪機構3的頂部與導向塊33'之間具有適當間隙,當第二車架2的上翼板222具有傾斜角度時,雙滾輪機構3可隨上翼板222的傾斜角在高度方位適度調整行走曲線,從而適應各種傾斜度的車架,使車架伸縮更順暢。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可行實施例,并非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運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出的等效結構變化,均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ー種 半掛車的雙滾輪機構,包括相對間隔并固定在一起的兩滾輪支撐板,在兩滾輪支撐板之間連接有滾輪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滾輪總成的數量為兩個,每個滾輪總成包括:一滾輪軸、ー套裝在所述滾輪軸外部的軸套和ー套裝在所述軸套外部的滾輪,各滾輪總成通過其滾輪軸安裝在所述兩滾輪支撐板上,各兩滾輪支撐板上均設置有供各滾輪軸穿設于其中的通孔。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半掛車的雙滾輪機構,其特征在干,每個滾輪支撐板整體大致呈三角形,且三角形的每個角部外輪廓均為平滑的弧形倒角,兩個滾輪總成分別位于滾輪支撐板的兩側。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半掛車的雙滾輪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雙滾輪機構還包括一自平衡裝置,所述自平衡裝置包括:ー轉軸、一套筒和ー支撐座,所述套筒固定在所述兩滾輪支撐板之間的上部,各滾輪支撐板對應連接所述套筒的位置設置有開孔,所述轉軸穿設在所述開孔和所述套筒中且所述轉軸的兩端分別伸出兩滾輪支撐板,所述轉軸伸出其中一滾輪支撐板的端部連接在所述支撐座上。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半掛車的雙滾輪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雙滾輪機構還包括一自平衡裝置,所述自平衡裝置為ー導向塊,所述導向塊上設置一容納槽,所述雙滾輪機構的頂部容納在所述容納槽中,所述容納槽包括一個底壁和合圍在所述底壁四周的四個豎直方向的側壁,所述底壁呈弧形。
5.ー種可伸縮半掛車,包括:一第一車架和一第二車架,所述第一車架和所述第二車架均包括:兩縱向設置的縱梁,所述縱梁包括一上翼板、一下翼板以及垂直連接在所述上翼板和所述下翼板之間的腹板,所述第一車架的兩縱梁與所述第二車架的兩縱梁首位套裝在一起形成兩組伸縮縱梁,其特征在于,在每組伸縮縱梁上均設置有如權利要求1-2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雙滾輪機構,所述雙滾輪機構的上部安裝在所述第一車架縱梁的尾部,所述雙滾輪機構的兩滾輪位于所述第二車架的上翼板或下翼板之上并可沿所述第二車架的上翼板或下翼板滾動。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可伸縮半掛車,其特征在干,所述雙滾輪機構還包括一自平衡裝置,其通過所述自平衡裝置與所述第一車架縱梁的尾部相連。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可伸縮半掛車,其特征在干,所述自平衡裝置包括ー轉軸和連接在所述兩滾輪支撐板之間的套筒,所述套筒位于兩滾輪總成的上部,各滾輪支撐板對應連接所述套筒的位置設置有開孔,所述轉軸穿設在所述開孔和所述套筒中,且所述轉軸的兩端分別固定在所述第一車架上。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可伸縮半掛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平衡裝置還包括一支撐座,所述第一車架還包括連接在其自身的兩縱梁尾端的后端梁以及連接在兩縱梁之間的橫梁,所述支撐座的兩端分別固定在所述橫梁和所述后端梁之間,所述轉軸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車架的縱梁腹板上,所述轉軸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撐座上。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可伸縮半掛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座包括連接成L形的一上翼板和一腹板,所述支撐座的腹板上設置有供所述轉軸穿設于其中的安裝孔,所述支撐座腹板的對應安裝孔的位置還設置有用以固定轉軸端部的固定環,所述轉軸端部還套設有限位環。
10.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可伸縮半掛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平衡裝置包括ー導向塊,所述導向塊上設置一容納槽,所述容納槽包括ー個呈弧形的底壁和合圍在所述底壁四周的四個豎直方向的側壁,所述雙滾輪機構的頂部容納在所述容納槽中,所述第一車架還包括連接在其自身的兩縱梁尾端的后端梁以及連接在兩縱梁之間的橫梁,所述導向塊的兩端連接在所述橫梁與所述后端梁之`間。
專利摘要一種可伸縮半掛車及雙滾輪機構,包括套接在一起的一第一車架和一第二車架,在第一車架和第二車架套接的部門設置有雙滾輪機構,該雙滾輪機構包括相對間隔并固定在一起的兩滾輪支撐板,在兩滾輪支撐板之間連接有滾輪總成,其中,所述滾輪總成的數量為兩個,每個滾輪總成包括一滾輪軸、一套裝在所述滾輪軸外部的軸套和一套裝在所述軸套外部的滾輪,各滾輪總成通過其滾輪軸安裝在所述兩滾輪支撐板上,各兩滾輪支撐板上均設置有供各滾輪軸穿設于其中的通孔。該雙滾輪機構能夠有效解決現行單滾輪機構存在的缺陷,把受力點由一個增加到兩個,大大改善結構受力情況,使整車結構受力更加均勻,結構更加穩定。
文檔編號B62D21/14GK202911805SQ201220609468
公開日2013年5月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16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16日
發明者宋作偉, 彭燕華, 邱旭森, 伍卓安 申請人:中集車輛(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