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越野車側后圍結構支架及車輛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部件技術領域,特別是指一種越野車側后圍結構支架及車輛。
背景技術:
汽車車身是由各種骨架件、板件通過焊機拼接而成,而車身的骨架件和板件多用鋼板沖壓而成,所以車身骨架件和板件對車的安全及駕乘舒適性起著很重要作用。越野車車身骨架件和板件主要包括:頂蓋、前圍板、后圍板、側圍板、底板部件等,其中側圍板和后圍板之間設有結構支架,如圖1所示,由7個零件連接而成,以便于側圍板和后圍板的連接。但是該結構支架存在下述缺點:(1)支撐不穩定;(2)對越野車側后圍面罩的有效支撐面積小;(3)組成零件多,結構復雜,裝配困難,成本高。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越野車側后圍結構支架及車輛,通過結構的改進,結構支架對側后圍面罩的支撐強度高、支撐面積大,且結構支架結構簡單、裝配方便、成本低。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的實施例提供一種越野車側后圍結構支架,設于側圍板和后圍板之間,所述結構支架為整體式結構,結構簡單、裝配方便、裝配精度高。其中,所述結構支架為一體注塑成型的L型結構,只需要一套注塑模具即可,大量節省了相關支架的模具制作費用,降低了生產成本。其中,所述L型結構支架的其中一邊上設有用于與側圍板連接的定位結構;所述L型結構支架的另一邊上設有用于與后圍板連接的固定結構。通過上述結構,形成定位與固定互不影響的立體交叉安裝方式,結構支架對側后圍面罩的支撐面積可由現有技術的35%提高到了 82%,支撐強度高。優選的,所述定位結構設于所述L型結構支架的長邊上,所述固定結構設于所述L型結構支架的短邊上。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供一種車輛,包括側圍板和后圍板,還包括上述的越野車側后圍結構支架。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上述方案中,越野車側后圍結構支架為整體式結構,結構簡單、裝配方便、裝配精度高、成本低。
圖1為現有技術中側后圍結構支架的結構分解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實施例一的主視圖;[0015]圖4為實施例一的左視圖;圖5為實施例一的右視圖;圖6為實施例一的仰視圖;圖7為實施例一的俯視圖;附圖標記說明:1、結構支架。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的越野車側后圍結構支架結構復雜、裝配困難、成本高,且不能為側后圍面罩提供足夠支撐強度及支撐面積的問題,提供一種越野車側后圍結構支架及車輛。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提供了一種越野車側后圍結構支架,設于側圍板和后圍板之間,所述結構支架I為整體式結構,結構簡單、裝配方便、裝配精度高。本實施例中,所述結構支架I選用PP玻纖材料,為一體注塑成型的L型結構。只需要一套注塑模具即可,大量節省了相關支架的模具制作費用,降低了生產成本。圖3 圖7提供了該L型結構支架的五面視圖,所述L型結構支架的長邊上設有用于與側圍板連接的定位結構,所述L型結構支架的短邊上設有用于與后圍板連接的固定結構,如圖7所示,通過上述結構,形成定位與固定互不影響的立體交叉安裝方式,結構支架對側后圍面罩的支撐面積可由現有技術的35%提高到了 82%,支撐強度高。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供一種車輛,包括側圍板、后圍板以及上述的越野車側后圍結構支架。以上所述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越野車側后圍結構支架,設于側圍板和后圍板之間,其特征在于,所述結構支架為整體式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越野車側后圍結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結構支架為一體注塑成型的L型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越野車側后圍結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結構支架的其中一邊上設有用于與側圍板連接的定位結構;所述L型結構支架的另一邊上設有用于與后圍板連接的固定結構。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越野車側后圍結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結構設于所述L型結構支架的長邊上,所述固定結構設于所述L型結構支架的短邊上。
5.一種車輛,包括側圍板和后圍板,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如權利要求廣4中任一項所述的越野車側后圍結構支架。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越野車側后圍結構支架及車輛,所述結構支架設于側圍板和后圍板之間,所述結構支架為整體式結構。本實用新型的越野車側后圍結構支架為整體式結構,結構簡單、裝配方便、裝配精度高、成本低。
文檔編號B62D25/08GK202935440SQ20122058790
公開日2013年5月1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8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8日
發明者杜貽帥 申請人: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