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轎車車身前縱梁加強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車零部件,具體涉及一種轎車車身前縱梁加強結構。
背景技術:
在轎車高速正面碰撞過程中,車身前縱梁是重要的傳力和吸能部件,前縱梁本體及其內部的加強板是影響傳力和吸能能力的重要結構件。碰撞發生時,前縱梁受到來自前部的沖擊力發生潰縮變形,同時也將沖擊力沿其·自身結構向后傳遞。根據通常采用的提升傳力和吸能能力的方法,一般會在前縱梁內部布置加強板結構。目前的前縱梁由內外兩塊鈑金件對扣焊接形成閉口梁結構,在梁結構內部布置了一前一后兩塊加強板。由于受其它部件幾何布置的約束,前縱梁外板局部必須設計凹槽結構,此凹槽在正面高速碰撞過程中,會引發前縱梁彎曲失效,這將嚴重影響傳遞碰撞力和前縱梁自身潰縮吸能,不利于提高整車碰撞性能,導致車上乘員傷害加劇,因此設計出一種性能較好的轎車車身前縱梁加強結構是非常有益的。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針對上述缺陷,提供一種能減輕前縱梁彎曲失效現象的轎車車身前縱梁加強結構。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它包括前縱梁內板、前縱梁外板,前縱梁內板與前縱梁外板構成一個盒體,前縱梁外板上設有內凹槽,所述的前縱梁內板上設有加強板,內凹槽下部設有抗彎筋。進一步地,所述的加強板為一塊整體板,貼覆于前縱梁內板上。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制造工藝性好、成本低廉的特點,能抵抗局部彎曲,強化結構強度,有利于減輕車輛碰撞時前縱梁的彎曲程度,優化碰撞力傳遞路徑,減少前圍擋板的侵入量。當正面碰撞發生時,還能有效減輕前縱梁彎曲失效的程度,有利于提升整車碰撞性能,提高對車上乘員的保護水平,進而具有實用性和經濟效益。
圖I為現有前縱梁內板及加強板結構示意圖。圖2為現有前縱梁外板結構示意圖。圖3為現有前縱梁內凹槽處截面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零件爆炸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前縱梁內板及加強板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前縱梁外板結構示意圖。圖8為本實用新型前縱梁內凹槽處截面圖。[0017]其中,I-前縱梁內板;2_現有前加強板;3_現有后加強板;4_加強板;5_現有前縱梁外板;6_前縱梁外板;7_內凹槽;8_抗彎筋。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如圖4和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前縱梁內板I、前縱梁外板6,前縱梁內板I與前縱梁外板6構成一個盒體,前縱梁外板6上設有內凹槽7,前縱梁內板I上設有加強板4,內凹槽7下部設有抗彎筋8。加強板4為一塊整體板,貼覆于前縱梁內板I上。如圖I所示,現有前縱梁內板I內設計了兩塊加強板,分別是現有前加強板2和現有后加強板3 ;如圖6所示,而本實用新型中設計了加強板4。對比圖I所示的現有前加強板2和現有后加強板3,圖6所示的本實用新型加強板4具有是一塊整體板,形成整體抗彎加強結構。如圖3所示,現有前縱梁總成在內凹槽7的截面處于前加強板2和后加強板3的分段處,分段結構不利于強化整體結構的抗彎能力,如圖8所示,本實用新型將分段的現有前加強板2和現有后加強板3改為整體式加強版4,形成整體抗彎加強結構,提高了整體結構的抗彎能力。對比圖2所示現有前縱梁外板5中部的內凹槽7,圖7所示的本實用新型前縱梁外板6在內凹槽7下部增加了一條抗彎筋8結構,提高了此處的抗彎能力。另外,通過調整前縱梁外板材料等級提升其抗彎能力,將前縱梁外板6從原方案的H260YD+Z提升為H420LAD+Z,料厚不變。
權利要求1.一種轎車車身前縱梁加強結構,它包括前縱梁內板、前縱梁外板,前縱梁內板與前縱梁外板構成一個盒體,前縱梁外板上設有內凹槽,其特征是所述的前縱梁內板上設有加強板,內凹槽下部設有抗彎筋。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轎車車身前縱梁加強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的加強板為一塊整體板,貼覆于前縱梁內板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轎車車身前縱梁加強結構,屬于汽車零部件。它包括前縱梁內板、前縱梁外板,前縱梁內板與前縱梁外板構成一個盒體,前縱梁外板上設有內凹槽,前縱梁內板上設有加強板,內凹槽下部設有抗彎筋。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制造工藝性好、成本低廉的特點,能抵抗局部彎曲,強化結構強度,有利于減輕車輛碰撞時前縱梁的彎曲程度,優化碰撞力傳遞路徑,減少前圍擋板的侵入量。當正面碰撞發生時,還能有效減輕前縱梁彎曲失效的程度,有利于提升整車碰撞性能,提高對車上乘員的保護水平,進而具有實用性和經濟效益。
文檔編號B62D21/02GK202728343SQ20122041634
公開日2013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21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21日
發明者韓楊, 秦信武, 詹陽普 申請人:東風汽車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