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雙保險聯動剎車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雙保險聯動剎車裝置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剎車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適用于電動車、摩托車、自行車及 兒童車的雙保險聯動剎車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傳統的剎車裝置中,主要是由單側的剎車把通過剎車線連接至單一的前、后制動 器以實現剎車目的;進一步改進的有前、后剎車線通過一機構由一條剎車總線控制實現同 步剎車,所述設備雖然能實現一條剎車總線對前、后輪實施剎車,但此類設備存在安全隱 患后輪剎車線長時間瞬間響應剎車而收緊,因而后輪剎車線磨損程度比前輪剎車線大、較 前輪剎車線容易拉斷,而且剎車總線是剎車的唯一途徑,萬一剎車總線斷裂或者失效時,騎 車人難以進行剎車控制。實用新型內容[0003]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種雙保險聯動剎車裝置,所述裝置 能實現前、后輪聯動剎車,同時所述裝置設有后備剎車線,在剎車總線及后輪剎車線斷裂或 失效時,通過所述后備剎車線能實現剎車的目的。[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0005]一種雙保險聯動剎車裝置,包括裝置主體、與所述主體相連接的剎車總線、前輪剎 車線及后輪剎車線,所述剎車總線與前輪剎車線、后輪剎車線的收緊方向相反,所述主體中 設有內腔室,所述內腔室中設有可沿主體軸線自由滑動的滑塊,所述滑塊中并排設有第一 臺階孔、第二臺階孔及第三臺階孔,所述剎車總線伸進主體后連接第二臺階孔內的第二限 位塊,所述后輪剎車線伸進主體后連接第一臺階孔內的第一限位塊,所述前輪剎車線伸進 主體后連接第三臺階孔內的定位柱,所述主體連接有后備剎車線,后備剎車線伸進主體后 連接一卡扣部件;所述定位柱遠離前輪剎車線的一端連接有第三限位塊,所述定位柱的外 圍穿套有彈性器件,所述第三限位塊遠離定位柱的一端連接有導桿,所述導桿遠離第三限 位塊的一端連接有第四限位塊,所述第四限位塊扣接于所述卡扣部件中。[0006]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主體的一側并排設有第一穿線孔及第二穿線孔,所述 主體遠離第一穿線孔的另一側并排設有第三穿線孔及第四穿線孔;所述剎車總線穿過第一 穿線孔伸進主體內部,所述后備剎車線穿過第二穿線孔伸進主體內部,所述后輪剎車線穿 過第三穿線孔伸進主體內部,所述前輪剎車線穿過第四穿線孔伸進主體內部;所述后備剎 車線與前輪剎車線、后輪剎車線的收緊方向相反。[0007]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臺階孔、第二臺階孔及第三臺階孔中孔徑較大的 一端為容置孔;所述第一臺階孔、第二臺階孔及第三臺階孔中孔徑較小的一端為穿線孔,所 述穿線孔與所述容置孔的連通處形成臺階。[0008]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剎車總線穿過第二臺階孔的穿線孔后連接第二限位 塊,所述第二限位塊定位于所述第二限位塊的容置孔內。[0009]所述后輪剎車線穿過第一臺階孔的穿線孔后連接第一限位塊,所述第一限位塊定 位于所述第一臺階孔的容置孔內。[0010]所述前輪剎車線穿過第三臺階孔的穿線孔后連接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定位于第三 臺階孔的容置孔內,所述定位柱遠離前輪剎車線的一端連接有第三限位塊;所述定位柱的 尺寸與第三臺階孔中穿線孔的尺寸相匹配。[0011]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定位柱的外圍自由穿套有彈性器件,所述彈性器件一 端抵壓著第三限位塊,所述彈性器件遠離第三限位塊的另一端抵壓著第三臺階孔的臺階 處;所述彈性器件的直徑尺寸大于所述第三臺階孔中穿線孔的孔徑;所述第三限位塊的直 徑尺寸大于所述彈性器件的直徑尺寸。[0012]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塊、第二限位塊及第三限位塊的直徑尺寸大 于所述第一臺階孔、第二臺階孔及第三臺階孔中穿線孔的直徑尺寸;所述第一限位塊、第二 限位塊及第三限位塊的直徑尺寸小于所述第一臺階孔、第二臺階孔及第三臺階孔中容置孔 的直徑尺寸。[0013]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卡扣部件中設有凸形凹部,所述凸形凹部包括腔室和 通道,所述第四限位塊定位于所述凸形凹部的腔室內,所述導桿穿過所述凸形凹部的通道 后固定連接所述第四限位塊;所述第四限位塊的直徑尺寸大于所述凸形凹部中通道的尺 寸。[0014]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滑塊3中,第一臺階孔31中的穿線孔與所述主體I設 有的第三穿線孔13位置相對應;第二臺階孔32中的穿線孔與所述主體I設有的第一穿線 孔11位置相對應;第三臺階孔33中的穿線孔與所述主體I設有的第四穿線孔14位置相對應。[0015]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裝置中剎車總線伸進主體后穿過第一臺階孔連 接一第一限位塊,所述后輪剎車線伸進主體后穿過第三臺階孔連接一第三限位塊,所述前 輪剎車線伸進主體后穿過第二臺階孔連接一第二限位塊,而且前輪剎車線穿套一定位柱, 所述定位柱外圍穿套有彈性器件;在剎車過程中,所述剎車總線通過第一限位塊帶動滑塊 移動,從而帶動后輪剎車線實現后輪制動,而前輪剎車線上穿套有彈性器件,因此,前輪緩 沖制動,使剎車平穩,最大限度降低騎車者在剎車過程中向前猛沖的感覺;此外,所述裝置 設有后備剎車線,在剎車總線失效的情況下,騎車人能通過控制后備剎車線來進行剎車。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中滑塊的結構示意圖。[0017]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能更清晰地表示出來,
以下結合附圖及 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0019]請參照圖1、圖2,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雙保險聯動剎車裝置,包括裝置主體1、 與所述主體I相連接的剎車總線21、前輪剎車線23及后輪剎車線22,所述剎車總線21與 前輪剎車線23、后輪剎車線22的收緊方向相反,所述主體I中設有內腔室14,所述內腔室14中設有可沿主體I軸線自由滑動的滑塊3,所述滑塊3中并排設有第一臺階孔31、第二 臺階孔32及第三臺階孔33,所述剎車總線21伸進主體I后連接第二臺階孔32內的第二 限位塊42,所述后輪剎車線22伸進主體I后連接第一臺階孔31內的第一限位塊41,所述 前輪剎車線23伸進主體I后連接第三臺階孔33內的定位柱51,所述主體I連接有后備剎 車線24,后備剎車線24伸進主體I后連接一卡扣部件53 ;所述定位柱51遠離前輪剎車線 23的一端連接有第三限位塊43,所述定位柱52的外圍穿套有彈性器件52,所述第三限位塊 43在遠離定位柱51的一端連接有導桿54,所述導桿54遠離第三限位塊43的另一端連接 有第四限位塊44,所述第四限位塊44扣接于所述卡扣部件53中。[0020]所述主體I的一側并排設有第一穿線孔11及第二穿線孔12,所述主體I遠離第一 穿線孔11的另一側并排設有第三穿線孔13及第四穿線孔14 ;所述剎車總線21穿過第一 穿線孔11伸進主體I內部,所述后備剎車線24穿過第二穿線孔12伸進主體I內部,所述 后輪剎車線22穿過第三穿線孔13伸進主體I內部,所述前輪剎車線23穿過第四穿線孔14 伸進主體I內部;所述后備剎車線24與前輪剎車線23、后輪剎車線22的收緊方向相反。[0021]所述第一臺階孔31、第二臺階孔32及第三臺階孔33中孔徑較大的一端為容置孔; 所述第一臺階孔31、第二臺階孔32及第三臺階孔33中孔徑較小的一端為穿線孔,所述穿線 孔與所述容置孔的連通處形成臺階。[0022]所述剎車總線21穿過第二臺階孔32的穿線孔后連接第二限位塊42,所述第二限 位塊42定位于所述第二限位塊42的容置孔內。[0023]所述后輪剎車線22穿過第一臺階孔31的穿線孔后連接第一限位塊41,所述第一 限位塊41定位于所述第一臺階孔31的容置孔內。[0024]所述前輪剎車線23穿過第三臺階孔33的穿線孔后連接定位柱51,所述定位柱51 定位于第三臺階孔33的容置孔內,所述定位柱51遠離前輪剎車線23的一端連接有第三限 位塊43 ;所述定位柱51的尺寸與第三臺階孔33中穿線孔的尺寸相匹配。[0025]所述定位柱51的外圍自由穿套有彈性器件52,所述彈性器件52 —端抵壓著第三 限位塊43,所述彈性器件52遠離第三限位塊43的另一端抵壓著第三臺階孔33的臺階處; 所述彈性器件52的直徑尺寸大于所述第三臺階孔33中穿線孔的孔徑;所述第三限位塊43 的直徑尺寸大于所述彈性器件52的直徑尺寸。[0026]所述第一限位塊41、第二限位塊42及第三限位塊43的直徑尺寸大于所述第一臺 階孔31、第二臺階孔32及第三臺階孔33中穿線孔的直徑尺寸;所述第一限位塊41、第二限 位塊42及第三限位塊43的直徑尺寸小于所述第一臺階孔31、第二臺階孔32及第三臺階孔 33中容置孔的直徑尺寸。[0027]所述卡扣部件53中設有凸形凹部,所述凸形凹部包括腔室和通道,所述第四限位 塊44定位于所述凸形凹部的腔室內,所述導桿54穿過所述凸形凹部的通道后固定連接所 述第四限位塊44 ;所述第四限位塊44的直徑尺寸大于所述凸形凹部中通道的尺寸。[0028]所述滑塊3中,第一臺階孔31中的穿線孔與所述主體I設有的第三穿線孔13位 置相對應;第二臺階孔32中的穿線孔與所述主體I設有的第一穿線孔11位置相對應;第三 臺階孔33中的穿線孔與所述主體I設有的第四穿線孔14位置相對應;[0029]綜上所述,在剎車過程中,騎車人通過剎車手把牽動剎車總線21,剎車總線21帶 動第二限位塊42向主體I的頂部上移,而第二限位塊42抵壓著第二臺階孔32的臺階,從而帶動滑塊3上移。[0030]在滑塊3上移過程中,第一臺階孔31的臺階抵壓著第一限位塊41,從而促使后輪 剎車線22往主體I內部收緊,達到后輪制動的目的;與此同時,所述第三限位塊43與第三 臺階孔33的臺階之間設有一彈性器件52,滑塊3上移,通過第三臺階孔33的臺階擠壓彈性 器件52,使彈性器件52壓縮,從而擠壓第三限位塊43,牽動前輪剎車線23往主體I內部收 緊,達到前輪制動的目的;而前輪的制動過程比后輪的制動過程稍微緩慢,可實現平穩剎車 的效果。[0031]此外,當剎車總線及后輪剎車線失效時,騎車人可通過后備剎車手把牽動后備剎 車線24,后備剎車線24帶動卡扣部件53上移,所述卡扣部件53的腔室中扣合有第四限位 塊44,因此,在卡扣部件53上移過程中,第四限位塊44通過導桿54帶動第三限位塊43上 移,從而使得前輪剎車線23往主體I內部收緊,達到前輪制動的目的。[0032]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 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 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權利要求1.一種雙保險聯動剎車裝置,包括裝置主體(I)、與所述主體(I)相連接的剎車總線(21)、前輪剎車線(23 )及后輪剎車線(22 ),所述剎車總線(21)與前輪剎車線(23 )、后輪剎車線(22 )的收緊方向相反,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體(I)中設有內腔室(14 ),所述內腔室(14 )中設有可沿主體(I)軸線自由滑動的滑塊(3),所述滑塊(3)中并排設有第一臺階孔(31)、第二臺階孔(32)及第三臺階孔(33),所述剎車總線(21)伸進主體(I)后連接第二臺階孔(32)內的第二限位塊(42),所述后輪剎車線(22)伸進主體(I)后連接第一臺階孔(31)內的第一限位塊(41),所述前輪剎車線(23)伸進主體(I)后連接第三臺階孔(33)內的定位柱(51),所述定位柱(51)在遠離前輪剎車線(23)的一端連接有第三限位塊(43),所述定位柱(52)的外圍穿套有彈性器件(52),所述第三限位塊(43)在遠離定位柱(51)的一端連接有導桿(54),所述導桿(54)遠離第三限位塊(43)的另一端連接有第四限位塊(44);所述主體(I)連接有后備剎車線(24),后備剎車線(24)伸進主體(I)后連接一卡扣部件(53),述第四限位塊(44)扣接于所述卡扣部件(53)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保險聯動剎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體(I)的一側并排設有第一穿線孔(11)及第二穿線孔(12),所述主體(I)遠離第一穿線孔(11)的另一側并排設有第三穿線孔(13)及第四穿線孔(14);所述剎車總線(21)穿過第一穿線孔(11)伸進主體(I)內部,所述后備剎車線(24)穿過第二穿線孔(12)伸進主體(I)內部,所述后輪剎車線(22)穿過第三穿線孔(13)伸進主體(I)內部,所述前輪剎車線(23)穿過第四穿線孔(14)伸進主體(I)內部;所述后備剎車線(24)與前輪剎車線(23)、后輪剎車線(22)的收緊方向相反。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保險聯動剎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臺階孔(31)、第二臺階孔(32)及第三臺階孔(33)中孔徑較大的一端為容置孔;所述第一臺階孔(31)、第二臺階孔(32)及第三臺階孔(33)中孔徑較小的一端為穿線孔,所述穿線孔與所述容置孔的連通處形成臺階。
4.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種雙保險聯動剎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剎車總線(21)穿過第二臺階孔(32)的穿線孔后連接第二限位塊(42),所述第二限位塊(42)定位于所述第二限位塊(42)的容置孔內;所述后輪剎車線(22)穿過第一臺階孔(31)的穿線孔后連接第一限位塊(41),所述第一限位塊(41)定位于所述第一臺階孔(31)的容置孔內;所述前輪剎車線(23)穿過第三臺階孔(33)的穿線孔后連接定位柱(51),所述定位柱(51)定位于第三臺階孔(33)的容置孔內,所述定位柱(51)遠離前輪剎車線(23)的一端連接有第三限位塊(43);所述定位柱(51)的尺寸與第三臺階孔(33)中穿線孔的尺寸相匹配。
5.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種雙保險聯動剎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51)的外圍自由穿套有彈性器件(52),所述彈性器件(52) —端抵壓著第三限位塊(43),所述彈性器件(52)遠離第三限位塊(43)的另一端抵壓著第三臺階孔(33)的臺階處;所述彈性器件(52)的直徑尺寸大于所述第三臺階孔(33)中穿線孔的孔徑;所述第三限位塊(43)的直徑尺寸大于所述彈性器件(52)的直徑尺寸。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保險聯動剎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塊(41)、第二限位塊(42)及第三限位塊(43)的直徑尺寸大于所述第一臺階孔(31)、第二臺階孔(32)及第三臺階孔(33)中穿線孔的直徑尺寸;所述第一限位塊(41)、第二限位塊(42)及第三限位塊(43)的直徑尺寸小于所述第一臺階孔(31)、第二臺階孔(32)及第三臺階孔(33)中容置孔的直徑尺寸。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保險聯動剎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部件(53)中設有凸形凹部,所述凸形凹部包括腔室和通道,所述第四限位塊(44)定位于所述凸形凹部的腔室內,所述導桿(54)穿過所述凸形凹部的通道后固定連接所述第四限位塊(44);所述第四限位塊(44)的直徑尺寸大于所述凸形凹部中通道的尺寸。
8.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種雙保險聯動剎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塊(3)中,第一臺階孔(31)中的穿線孔與所述主體(I)設有的第三穿線孔(13)位置相對應;第二臺階孔(32)中的穿線孔與所述主體(I)設有的第一穿線孔(11)位置相對應;第三臺階孔(33)中的穿線孔與所述主體(I)設有的第四穿線孔(14)位置相對應。
專利摘要一種雙保險聯動剎車裝置,包括裝置主體、與所述主體相連接的剎車總線、前輪剎車線及后輪剎車線,所述主體中設有內腔室,內腔室中設有可沿主體軸線自由滑動的滑塊,所述滑塊中并排設有第一臺階孔、第二臺階孔及第三臺階孔,所述剎車總線連接第二臺階孔內的第二限位塊,所述后輪剎車線連接第一臺階孔內的第一限位塊,所述前輪剎車線連接第三臺階孔內的定位柱,主體連接有后備剎車線,后備剎車線伸進主體后連接一卡扣部件;定位柱在遠離前輪剎車線的一端連接有第三限位塊,所述定位柱的外圍穿套有彈性器件,所述第三限位塊在遠離定位柱的一端連接有導桿,所述導桿遠離第三限位塊的另一端連接有第四限位塊,所述第四限位塊扣接于卡扣部件中。
文檔編號B62L3/08GK202847940SQ20122033697
公開日2013年4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12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12日
發明者劉歆 申請人:東莞市雙和機車拉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