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液壓驅動的工程機械底盤和工程機械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動力系統及液壓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液壓驅動的工程機械底盤和一種工程機械。
背景技術:
隨著工程機械的發展,超長臂架混凝土泵車、汽車起重機、高空消防車等車載工程機械都需要大量使用工程車輛專用底盤。目前的工程機械底盤大多采取傳動軸驅動差速器,帶動車橋運轉的驅動方式;也有采取液壓馬達或者電機驅動輪邊減速機的方式。但是,由于工程車輛底盤需要布置作業 屬性所屬的發動機、油箱、液壓系統、支撐裝置、作業部件等,且行駛環境較為復雜,對底盤通過性、轉彎半徑等有很高要求,而上述幾種目前常用的底盤形式均需要占用較大的底盤空間,影響對其他部件的布局。同時,工程機械載重量大、慣性大、轉場頻繁,需要底盤上的驅動裝置能夠盡可能地提供低速大扭矩的驅動方式。因此,研制一種結構簡單、體積小、適合低速大扭矩場合的工程機械底盤成為迫切需要。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正是基于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結構簡單、體積小、適合低速大扭矩場合的液壓驅動的工程機械底盤和一種工程機械。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液壓驅動的工程機械底盤,包括至少一個液壓驅動機構,以驅動底盤上至少一個車輪,所述液壓驅動機構包括至少一個液壓油缸和曲軸,其中所述曲軸包括主軸頸和連桿軸頸,所述曲軸通過所述主軸頸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底盤上;所述液壓油缸可擺動地安裝在所述底盤上,且每個所述液壓油缸的活塞桿與所述連桿軸頸連接,所述液壓油缸可驅動所述曲軸轉動;所述曲軸連接至所述車輪,所述液壓油缸通過所述曲軸可驅動所述車輪轉動。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液壓油缸的缸筒端部設置有鉸接座,所述液壓油缸通過所述鉸接座鉸接在所述底盤上,或者,所述液壓油缸的缸筒外壁對稱設置有兩耳座,所述液壓油缸通過所述兩耳座鉸接在所述底盤上。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每個所述液壓驅動機構中包含有多個所述液壓油缸,其中多個所述液壓油缸排成一排,形成直列式結構;或多個所述液壓油缸分為兩組,每組液壓油缸排成一排,兩排液壓油缸之間形成V形結構;或多個所述液壓油缸分為兩組,每組液壓油缸排成一排,兩排液壓油缸之間的角度為180°,形成水平對置結構。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每個所述液壓驅動機構中包含偶數個液壓油缸,每個所述連桿軸頸連接一個所述液壓油缸。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液壓油缸為雙作用油缸,其有桿腔和無桿腔交替進回油,所述活塞桿伸出時,所述無桿腔進油、有桿腔回油;所述活塞桿縮回時,所述有桿腔進油、無桿腔回油。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液壓驅動機構還包括電磁換向閥、檢測元件和控制器,其中所述電磁換向閥用于控制所述液壓油缸的進油或回油;所述檢測元件用于檢測所述液壓油缸和/或液壓回路中液壓 油的壓力,或者用于檢測所述曲軸旋轉運動的角位移;所述控制器與所述電磁換向閥和所述檢測元件相連接,并根據所述檢測元件檢測的所述壓力或所述角位移,判斷所述活塞的運動位置,以控制所述電磁換向閥換向。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液壓驅動機構還包括機械式換向閥、凸輪、連接桿,其中所述機械式換向閥上設置有控制端;所述凸輪安裝在所述曲軸上,并隨所述曲軸進行旋轉;所述連接桿的第一端連接至所述凸輪,且所述連接桿的第二端連接至所述機械式換向閥的控制端,所述凸輪旋轉時推動所述連接桿進行往復運動,以控制所述機械式換向閥換向。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還包括驅動控制器,與多個液壓驅動機構相連接,多個液壓驅動機構驅動所述底盤兩側的多個車輪;所述驅動控制器用于根據接收到的行走命令,控制每個所述液壓驅動機構中的曲軸保持相同的轉動速度;或者,所述驅動控制器用于根據接收到的轉向命令,控制轉向側的車輪保持第一轉動速度、非轉向側的車輪保持第二轉動速度,其中,所述第一轉動速度小于所述第二轉動速度。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車輪分為驅動輪和導向輪,所述液壓驅動機構連接至所述驅動輪,通過所述導向輪控制所述底盤的行走方向。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還包括離合器,兩個所述液壓驅動機構對稱設置于所述離合器的兩側,通過所述離合器的離合能夠實現兩個所述曲軸的同軸連接或者分離,其中在所述工程機械底盤直線行走時,控制所述離合器將其兩側相對設置的兩曲軸連接,在所述底盤轉向時,控制所述離合器將其兩側相對設置的兩曲軸分離。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又一方面,還提出了一種工程機械,包括如上述技術方案中任一項所述的液壓驅動的工程機械底盤。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液壓驅動的工程機械底盤通過液壓驅動實現工程機械的行走、轉向等。以液壓力帶動曲軸并實現了旋轉運動的輸出。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驅動力大,能輸出很大的扭矩,尤其適用于低速大扭矩的應用環境;同時能夠去除前橋與后橋之間的傳動軸,從而簡化了底盤結構,便于對底盤部件的優化布局。
圖I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工程機械底盤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所示的實施例的液壓驅動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2所示實施例的液壓驅動機構的受力原理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直列式液壓驅動機構的結構原理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V形液壓驅動機構的結構原理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液壓驅動機構的液壓原理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液壓驅動機構的液壓原理圖;圖8是本實用新型又一實施例的液壓驅動機構的液壓原理圖;圖9是本實用新型又一實施例的液壓驅動機構的液壓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能夠更清楚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的詳細描述。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實用新型,但是,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來實施,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受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例的限制。圖I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工程機械底盤的結構示意圖。如圖I所示,所述工程機械底盤包括至少一個液壓驅動機構100,以驅動安裝在底盤30上的至少一個車輪301,具體地,可以包括使用一個液壓驅動機構100驅動一個或多個車輪301,可以用多個液壓驅動機構100驅動多個車輪301,其中,每個液壓驅動機構100驅動一個或多個車輪301。如圖2所示,圖I中的液壓驅動機構100包括至少一個液壓油缸I和曲軸2,其中 曲軸2包括主軸頸21和連桿軸頸22,曲軸2通過主軸頸21可轉動地安裝在底盤30上;液壓油缸I可擺動地安裝在底盤30上,且每個液壓油缸I的活塞桿12與連桿軸頸22連接,液壓油缸I可驅動曲軸2轉動;曲軸2連接至車輪301,液壓油缸I通過曲軸2可驅動車輪301轉動。曲軸2以主軸頸21軸線為中心進行旋轉運動,連桿軸頸22和主軸頸21之間具有一定的偏心距離。曲軸2 —般選用強度高、耐沖擊韌度和耐磨性能好的優質中碳結構鋼、優質中碳合金鋼或高強度球墨鑄鐵來鍛造或鑄造。應當清楚,圖中示出了一個液壓油缸1,但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液壓驅動機構100可以包括多個液壓油缸1,相應的,曲軸2中連桿軸頸22的數量與液壓油缸I的數量相等,每個連桿軸頸22上連接一個液壓油缸I。如圖3所不,液壓油缸I包括缸筒10、活塞11和活塞桿12,活塞11設直在缸筒10中,活塞桿12的一端與活塞11固定連接,另一端連接至曲軸2的連桿軸頸22。液壓油缸I的缸筒10相對于底盤30擺動設置,作為一種實施方式,可以在缸筒10的端部設置有鉸接座,液壓油缸I通過鉸接座鉸接于底盤30上;作為另一種實施方式,如圖4所示,可以在缸筒10的外壁對稱設置有兩組耳座,液壓油缸I通過耳座鉸接于底盤30上。值得說明的是,與現有技術的動力裝置相比,本實用新型的缸筒10并非固定設置,液壓油缸I整體上為二力桿結構,因此可以避免活塞桿12在進行擺動時,對缸筒10施加的偏載而產生的側向力,改善了受力狀況。此外,本實用新型的活塞11與活塞桿12的第一端之間并非通過活塞銷活動連接,而是固定連接,極大地提高了活塞11和活塞桿12運動的可靠性。進一步地,鑒于曲軸2旋轉的不均勻性,本實用新型在曲軸2的主軸頸21上還可以設置有飛輪(圖中未示出)。飛輪可以為圓盤狀結構。該飛輪可以儲存曲軸2運動過程中的運動能量,它具有較大的轉動慣量,當曲軸2轉速增高時,飛輪的動能增加,可以將能量儲存起來;當曲軸2轉速降低時,飛輪的動能減少,可以將能量釋放出來。飛輪可以減小運轉過程中的速度波動,便于帶動曲軸2平穩運轉。本實用新型在曲軸2上還可以設置有平衡塊(圖中未示出),平衡塊為重量部件,用于平衡曲軸2重心。該平衡塊可以保證曲軸2的平衡性,減小曲軸2運行的振動。該平衡塊設置于曲軸2偏重部分的相對側。應當清楚,還可以在曲軸2上鉆去一部分重量,以達到平衡的目的。本實用新型中,液壓油缸I和曲軸2形成本實用新型的液壓驅動機構100的動力傳遞機構,其可以將活塞11的直線式往復運動轉換為曲軸2的旋轉運動,并對外輸出動力。而在現有技術中,對于四沖程發動機而言,只有燃燒膨脹的沖程時,其中的活塞才對外做功,即其中的曲軸轉720° (兩周)時才做功一次。突出地,本實用新型對于雙作用油缸而言,除了死點外,活塞11都會在液壓力的驅動下對外做功,實現了全沖程做功,顯著提高了輸出功率和輸出扭矩;即使對于單作用油缸而言,曲軸2每轉360° (—周)時也會做功一次,提聞了曲軸2運行的效率。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液壓油缸I包括至少兩個,工作過程中,部分液壓油缸I停缸。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可以根據執行部件的運行及負載狀況,僅控制部分液壓油缸I對外做功,從而能夠調整本實用新型的液壓驅動機構100的輸出功率,提高能量利用率。·圖3是圖2所示實施例的液壓驅動機構100的受力原理圖。由于本實用新型液壓油缸I的缸筒10與底盤30之間采用活動連接,而活塞桿12的第二端與曲軸2的連桿軸頸22也采用活動連接,整體上液壓油缸I為二力桿結構,其兩端受力沿著液壓油缸I的軸線方向,不會發生彎曲和扭轉形變,保證了液壓油缸I整體的平衡,消除了側向力,改善了受力狀況,提升了曲軸2運行的平穩性。本實用新型中液壓驅動機構100中多個液壓油缸可以采用多種布置方式。在一種優選實施例中,本實用新型的液壓油缸I包括至少兩個,各液壓油缸I在曲軸2上可以有多種排列布置方式。圖4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直列式的液壓驅動機構100的結構原理圖,在該圖中各液壓油缸I排成一排,形成直列式結構。各液壓油缸I除了可以如圖4所示豎向排成一排,為了降低高度,也可以布置成傾斜的甚至水平的結構,具有體積緊湊、布局靈活等優點。作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個實施例,如圖5所示,液壓油缸I分為兩組,各組液壓油缸I排成一排,兩排液壓油缸I之間互成角度,形成V形結構,該結構可以降低本實用新型的液壓驅動機構100的整體機體長度和高度,而且油缸成一定角度對向布置,可以抵消一部分振動。前述V形結構的夾角可以為60°或者其它角度。此外,在前述V形結構的基礎上,還可以將兩排液壓油缸I之間的角度調整為180°,形成水平對置結構。由于相鄰兩個液壓油缸I之間水平對置,可以相互抵消振動,從而使得曲軸2運轉更加平穩。作為一種優選實施例,每個液壓驅動機構100中包含偶數個液壓油缸1,每個連桿軸頸22連接一個液壓油缸1,從而對曲軸2的受力狀態進行平衡,以避免曲軸2受到過大損耗。當然,若不考慮對于曲軸2的磨損情況,通過在每個連桿軸頸22上設置多個液壓油缸1,顯然可以得到更大的輸出動力和扭矩。需要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在液壓油缸I為多個時,液壓油缸I之間需要相互協同作業,方能保證曲軸2運動的一致性。各液壓油缸I的進出油動作可以通過電控技術控制,也可以采用機械結構控制,本實用新型并不受限于此。[0047]在圖6所示的實施例中,液壓油缸I為雙作用油缸,其有桿腔和無桿腔交替進回油,并且當活塞桿12伸出時,無桿腔進油、有桿腔回油;當活塞桿12縮回時,有桿腔進油、無桿腔回油。圖6所示包括多個液壓油缸1,各液壓油缸I的動作可以分別通過包括電磁換向閥41、壓力傳感器5和控制器61的系統來控制。電磁換向閥41用于控制液壓油缸I的進回油方向,在圖6所示的雙作用油缸中,該電磁換向閥41為三位四通電磁閥,第一工作油口、第二工作油口、第一進油口和第一回油口。其中,第一工作油口和第二工作油口分別連接液壓油缸I的有桿腔和無桿腔,第一進油口連接液壓泵40,第一回油口連接油箱。在第一狀態,第一工作油口進油、第二工作油口回油;在第二狀態,第一工作油口回油、第二工作油口進油;在第三狀態,第一工作油口和第二工作油口均為截止狀態。應當清楚,在該電磁換向閥41為二位四通電磁閥(包括同樣 的油口)時,同樣能夠實現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壓力傳感器5設置于液壓油缸I的有桿腔和/或無桿腔,用于檢測活塞11運動至相應位置時的液壓油壓力。該壓力傳感器5可以設置于緩沖套上,當該處緩沖壓力大于預設值時,則可以判斷活塞11已經完全伸出或縮回,并需要立刻進行換向運動,從而保證活塞11在上止點(活塞頂離曲軸中心最大距離時的位置)和下止點(活塞頂離曲軸中心最小距離時的位置)之間的準確定位。需要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也可以采用接近開關、行程開關等裝置來實現對上止點和/或下止點的定位。控制器61連接電磁換向閥41和壓力傳感器5,并根據壓力傳感器5的壓力信號,控制電磁換向閥41換向。電磁換向閥41換向后,活塞11在缸筒10內變向運動,從而達到往復式運動的目的。在圖7所示的實施例中,液壓油缸I為單作用油缸,僅有其無桿腔進回油,活塞桿12伸出時,無桿腔進油;活塞桿12縮回時,無桿腔回油。通過設置多個單作用油缸,同樣可以得到低速大扭矩的使用效果。此外,圖7所示包括多個液壓油缸1,各液壓油缸I分別可以通過包括電磁換向閥41、壓力傳感器5和控制器61的系統來控制。在圖7所示的單作用油缸中,該電磁換向閥41為二位三通電磁閥,包括第三工作油口、第二進油口和第二回油口。第三工作油口連接液壓油缸I的無桿腔,第二進油口連接液壓泵40,第二回油口連接油箱。在第一狀態,液壓油經過第二進油口和第三工作油口進入液壓油缸I的無桿腔;在第二狀態,液壓油經過第三工作油口和第二回油口回入油箱。圖7的壓力傳感器5僅設置于液壓油缸I的無桿腔,其結構和作用與圖6相似,此外控制器61的結構和作用也與圖6相似,本文在此不再贅述。此外,在圖6、圖7所示的技術方案中,還可以通過在液壓油缸的液壓回路上設置壓力傳感器,以檢測液壓回路中的液壓油的油壓,從而判斷活塞的實時運動位置,進而控制電磁換向閥41進行換向。圖8是本實用新型又一實施例的液壓驅動機構100的液壓原理圖,其通過包括電磁換向閥41、角位移傳感器8和控制器61的系統來控制液壓油缸I的動作。其中,電磁換向閥41用于控制液壓油缸I的進回油方向;角位移傳感器8用于檢測曲軸2旋轉運動的角位移;控制器61連接電磁換向閥41和角位移傳感器8,并根據角位移傳感器8的角位移信號,控制電磁換向閥41換向。[0057]由于液壓油缸I在曲軸2的連桿軸頸22上安裝完成后,各液壓油缸I之間具有固定的角度關系,因而根據角度測量可以精確地控制液壓油缸I上止點和下止點的定位。該角位移傳感器8可以是設置于曲軸2的主軸頸21上的編碼器。圖9是本實用新型又一實施例的動力裝置的液壓原理圖,與前述圖6-8中采用的計算機技術不同,圖9采用的是一種機械控制的結構,各液壓油缸I可以通過包括機械式換向閥42、凸輪20、連接桿7的系統來控制。其中,機械式換向閥42上設置有控制端42a。該控制端42a可以是和閥芯連接的閥桿,該閥桿可以位于機械式換向閥42的端部。該控制端42a相對于閥體位于不同位置時,機械式換向閥42具有不同的換向狀態。凸輪20連接曲軸2的主軸頸21,并隨主軸頸21進行相應的旋轉。該凸輪20可以固定于主軸頸21上并與其同步旋轉,也可以通過傳動部件連接主軸頸21,凸輪20的轉速可以與主軸頸21相同,也可以具有一定的差速比,本實用新型并不受限于此。 連接桿7可以包括第一桿件71和第二桿件72,其中第一桿件71的第一端設置于凸輪20的周面上并在凸輪20作用下進行往復運動,第一桿件71可以套裝在一套筒內,以限制其徑向移動。第二桿件72相對于固定部件可擺動地設置,第二桿件72的第一端連接機械式換向閥42的控制端42a,第二桿件72的第二端連接第一桿件71的第二端。第二桿件72與固定部件之間的鉸接點位于其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間。第二桿件72可以為圖9所示的倒V形結構,也可以是弧形結構或其它可能的結構。在圖9所示的方位中,假如曲軸2進行順時針轉動,當活塞桿12下行時,第一桿件71向下移動,相應地帶動第二桿件72以鉸接點為中心逆時針擺動,并向左拉動機械式換向閥42的控制端42a ;當活塞桿12下行至下止點時,第二桿件72拉動換向閥實現換向,此時液壓油進回油方向改變,在液壓油的作用下,活塞桿12上行,第一桿件71向上移動,相應地第二桿件72順時針擺動,并向右推動換向閥的控制端42a,直至活塞桿12上行至上止點后,再次實現換向。如此反復,從而實現活塞桿12的直線式往復運動和曲軸2連續的旋轉運動。以上對于本實用新型的液壓驅動機構100的具體結構進行了詳細說明,而對于設置有該液壓驅動機構100的工程機械底盤而言,可以為每個車輪301配置一個液壓驅動機構100,或是由每個液壓驅動機構100驅動多個車輪301,從而對該車輪301是否轉動、轉動速度等進行控制。具體地,對于包含有多個液壓驅動機構100的工程機械底盤而言,還需要設置有驅動控制器,該驅動控制器連接至所有的液壓驅動機構100,其中,當驅動控制器接收到行走命令時,控制每個液壓驅動機構100中的曲軸2保持相同的轉動速度,從而使得相應的車輪301也具有相同的轉動速度,以及當驅動控制器接收到轉向命令時,控制轉向側的車輪301保持第一轉動速度、非轉向側的車輪301保持第二轉動速度,其中,第一轉動速度小于第二轉動速度。當然,除了單獨通過轉動速度進行轉向控制,還可以添加至少一組導向輪,從而實現導向轉向。例如,車輪301分為驅動輪301a和導向輪301b,液壓驅動機構100連接至所述驅動輪301a,通過導向輪301b控制底盤30的行走方向。在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中,導向輪301b連接至導向機構,導向機構包括轉向橋、橫拉桿、轉向器、轉向軸和方向盤,方向盤連接至轉向器,轉向器通過轉向軸連接至橫拉桿,橫拉桿連接至轉向橋,導向輪301b連接至該轉向橋,通過方向盤改變導向輪301b的方向,從而實現對底盤30的方向控制。底盤30上還可以設置離合器,該離合器連接至對稱設置在其兩側的兩個液壓驅動機構100中的曲軸2,以實現兩個曲軸2的同軸連接或者分離,其中在工程機械底盤30直線行走時,控制離合器將其兩側相對設置的兩曲軸2連接,在工程機械底盤30轉向時,控制離合器將其兩側相對設置的兩曲軸2分離。綜上所述,在本實用新型的液壓驅動的工程機械底盤中,液壓驅動機構100的活塞桿12和曲軸2之間進行能量傳遞,通過液壓力帶動曲軸2并實現了旋轉運動的輸出。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優點I)輸出扭矩大本實用新型采用液壓油缸I驅動,與柴油、汽油發動機等動力裝置相比,驅動力大,輸出的扭矩大,尤其適用于低速大扭矩的應用環境。 2)運行平穩、無偏載本實用新型液壓油缸I的缸筒10與底盤30之間采用活動連接,而活塞桿12的第二端與曲軸2的連桿軸頸22也采用活動連接,整體上液壓油缸I為二力桿結構,不會產生現有技術中由于缸筒10位置固定而形成的偏載,消除了側向力,改善了受力狀況,提升了曲軸2運行的平穩性。此外,本實用新型曲軸2上還可以設置飛輪和平衡重,進一步提高了曲軸2的平衡性能。3)全沖程做功對于雙作用油缸而言,其有桿腔和無桿腔可以交替進回油,在活塞11從上止點到下止點、以及從下止點到上止點的各沖程中,除死點外,活塞11都會在液壓力的驅動下對外做功,因此能提升曲軸2運行的效率,提高輸出功率和輸出扭矩。4)控制方便本實用新型可以采用壓力傳感器5感應液壓油的緩沖壓力,進而實現活塞11在上止點和下止點的定位。通過引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來實現對本實用新型液壓油缸I的協同動作控制,可以提高裝置的控制性能,保證系統的良好運行。5)結構簡單、易于實施相比于柴油、汽油發動機,本實用新型不需要設置復雜的冷卻系統、進排氣系統、凸輪配氣系統等結構,只要通過液壓泵和液壓管路等形成液壓系統即可,具有結構簡單、易于實施等優點。此外,本實用新型的液壓驅動的工程機械底盤相比于現有技術還具有結構緊湊、體積小、重量輕、適用性廣等顯著的優點。本實用新型還提出了一種工程機械,包括如上述技術方案中任一項所述的液壓驅動的工程機械底盤。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液壓驅動的工程機械底盤,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個液壓驅動機構(100),以驅動底盤(30)上至少一個車輪(301 ),所述液壓驅動機構(100)包括至少一個液壓油缸(I)和曲軸(2),其中 所述曲軸(2)包括主軸頸(21)和連桿軸頸(22),所述曲軸(2)通過所述主軸頸(21)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底盤(30)上; 所述液壓油缸(I)可擺動地安裝在所述底盤(30)上,且每個所述液壓油缸(I)的活塞桿(12 )與所述連桿軸頸(22 )連接,所述液壓油缸(I)可驅動所述曲軸(2 )轉動; 所述曲軸(2 )連接至所述車輪(301),所述液壓油缸(I)通過所述曲軸(2 )可驅動所述車輪(301)轉動。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液壓驅動的工程機械底盤,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壓油缸(I)的缸筒(10 )端部設置有鉸接座,所述液壓油缸(I)通過所述鉸接座鉸接在所述底盤(30 )上,或者,所述液壓油缸(I)的缸筒(10 )外壁對稱設置有兩耳座,所述液壓油缸(I)通過所述兩耳座鉸接在所述底盤(30)上。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液壓驅動的工程機械底盤,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液壓驅動機構(100)中包含有多個所述液壓油缸(I ),其中 多個所述液壓油缸(I)排成一排,形成直列式結構;或 多個所述液壓油缸(I)分為兩組,每組液壓油缸(I)排成一排,兩排液壓油缸(I)之間形成V形結構;或 多個所述液壓油缸(I)分為兩組,每組液壓油缸(I)排成一排,兩排液壓油缸(I)之間的角度為180°,形成水平對置結構。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液壓驅動的工程機械底盤,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液壓驅動機構(100)中包含偶數個液壓油缸(1),每個所述連桿軸頸(22)連接一個所述液壓油缸(I)。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液壓驅動的工程機械底盤,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壓油缸(I)為雙作用油缸,其有桿腔和無桿腔交替進回油,所述活塞桿(12 )伸出時,所述無桿腔進油、有桿腔回油;所述活塞桿(12)縮回時,所述有桿腔進油、無桿腔回油。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液壓驅動的工程機械底盤,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壓驅動機構(100)還包括電磁換向閥(41)、檢測元件和控制器(61),其中 所述電磁換向閥(41)用于控制所述液壓油缸(I)的進油或回油; 所述檢測元件用于檢測所述液壓油缸(I)和/或液壓回路中液壓油的壓力,或者用于檢測所述曲軸(2)旋轉運動的角位移; 所述控制器(61)與所述電磁換向閥(41)和所述檢測元件相連接,并根據所述檢測元件檢測的所述壓力或所述角位移,判斷所述活塞(11)的運動位置,以控制所述電磁換向閥(41)換向。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液壓驅動的工程機械底盤,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壓驅動機構(100)還包括機械式換向閥(42 )、凸輪(20 )、連接桿(7 ),其中 所述機械式換向閥(42)上設置有控制端(42a); 所述凸輪(20)安裝在所述曲軸(2)上,并隨所述曲軸(2)進行旋轉; 所述連接桿(7)的第一端連接至所述凸輪(20),且所述連接桿(7)的第二端連接至所述機械式換向閥(42)的控制端(42a),所述凸輪(20)旋轉時推動所述連接桿(7)進行往復運動,以控制所述機械式換向閥(42)換向。
8.根據權利要求I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液壓驅動的工程機械底盤,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驅動控制器,與多個液壓驅動機構(100)相連接,多個液壓驅動機構(100)驅動所述底盤(30)兩側的多個車輪(301); 所述驅動控制器用于根據接收到的行走命令,控制每個所述液壓驅動機構(100)中的曲軸(2)保持相同的轉動速度;或者,所述驅動控制器用于根據接收到的轉向命令,控制轉向側的車輪(301)保持第一轉動速度、非轉向側的車輪(301)保持第二轉動速度,其中,所述第一轉動速度小于所述第二轉動速度。
9.根據權利要求I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液壓驅動的工程機械底盤,其特征在于,所述車輪(301)分為驅動輪(301a)和導向輪(301b),所述液壓驅動機構(100)連接至所述驅動輪(301a),通過所述導向輪(301b)控制所述底盤(30)的行走方向。
10.根據權利要求I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液壓驅動的工程機械底盤,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離合器,兩個所述液壓驅動機構(100)對稱設置于所述離合器的兩側,通過所述離合器的離合能夠實現兩個所述曲軸(2)的同軸連接或者分離,其中 在所述工程機械底盤(30)直線行走時,控制所述離合器將其兩側相對設置的兩曲軸(2 )連接,在所述底盤(30 )轉向時,控制所述離合器將其兩側相對設置的兩曲軸(2 )分離。
11.一種工程機械,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I至10中任一項所述的液壓驅動的工程機械底盤。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液壓驅動的工程機械底盤,包括至少一個液壓驅動機構,以驅動底盤上的至少一個車輪,液壓驅動機構包括液壓油缸和曲軸,其中曲軸包括主軸頸和連桿軸頸,曲軸通過主軸頸可轉動地安裝在底盤上;液壓油缸可擺動地安裝在底盤上,且每個液壓油缸的活塞桿與連桿軸頸連接,液壓油缸可驅動曲軸轉動;曲軸連接至車輪,液壓油缸通過曲軸可驅動車輪轉動。相應地,本實用新型還提出了一種工程機械。通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可以簡化工程機械的底盤結構,優化底盤布局,滿足低速大扭矩的工況需求。
文檔編號B62D5/06GK202703259SQ20122029735
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5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25日
發明者易小剛, 李 東, 張作良 申請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