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有雙騎行模式的三輪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三輪車,尤其涉及具有前單輪后雙輪和前雙輪后單輪兩種騎行模式的三輪車。
技術背景 現有的適用于小孩騎行的三輪車,常規的騎行模式是前單輪后雙輪,其中,單輪為轉向輪,通過手把可以操控它進行轉向。處于騎行安全等因素的考慮,也有一些三輪車的騎行模式是前雙輪后單輪,比如中國專利CN101830264A所公開的一種新型前置式三輪車,包括新型前置式三輪摩托車、新型前置式三輪電動車、新型前置式三輪自行車,該三輪車設置為兩輪在前、一輪在后的前置式結構,前叉部分包括方向操縱桿、左右偏心轉向機構、前叉固定架、減震裝置、左右車輪,方向操縱桿的中間是支點,由支點軸與前叉固定架聯接,前叉固定架與車體大梁連接成一體,一個后輪設置在車體大梁下,后輪的上方是前、后座椅。又比如中國專利CN1572644公開了一種帶有前部兩輪轉向機構的三輪輪式車輛,其包括一個車架,一個車把,一個相對于車架進行旋轉的后輪,以及一個對兩個前輪進行操作的轉向組,其中,設置有兩根水平橫桿,它們通過鉸鏈連接在側管,并且通過其它鉸鏈連接在車架,側管可旋轉地支撐著轉向管。現有的這些三輪車的機構,其騎行模式均是單一的要么是前單輪后雙輪,要么是前雙輪后單輪,二者之間不能進行切換,不能在同一輛三輪車上實現兩種騎行模式,或者說,要享受兩種騎行模式的樂趣,得配備兩款分別支持不同騎行模式的三輪車,非常的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種三輪車,能夠方便地支持兩種騎行模式的切換,大大增加騎行樂趣。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技術問題而提出的技術方案包括,提出一種具有雙騎行模式的三輪車,包括車架,裝設在該車架縱向的一端的單輪組合與第一手把安裝座,裝設在該車架縱向的另一端的雙輪組合與第二手把安裝座,裝設在該第二手把安裝座與第一手把安裝座之間的傳動機構,及可變化位置地裝設在該第一手把安裝座或第二手把安裝座上的手把組合;該單輪組合包括轉向輪和用以驅動該轉向輪滾動的第一腳踏;該雙輪組合包括橫向間隔排布的兩個車輪和用以驅動該兩個車輪滾動的第二腳踏;該三輪車具有前單輪后雙輪的第一騎行模式和前雙輪后單輪的第二騎行模式。該三輪車還包括座椅,該車架上設有第一座椅安裝座和第二座椅安裝座,在第一騎行模式時該座椅是裝設在該第一座椅安裝座上,在第二騎行模式時該座椅是裝設在該第二座椅安裝座上。該第一座椅安裝座相比第二座椅安裝座要靠近該單輪組合與第一手把安裝座。該車架在用以裝設該雙輪組合與第二手把安裝座的一端包括縱向并且向下傾斜地延伸出的縱梁和由該縱梁的末端反向并且向下傾斜地延伸出的安裝架;該安裝架呈E形,其包括由該縱梁的末端橫向地延伸出的橫梁和由該橫梁縱向并且向下傾斜地延伸出的三條懸臂,其中位于兩側的兩條懸臂的外側各對應裝設該雙輪組合中的兩個車輪中的一個、內側各對應裝設該雙輪組合中的第二腳踏的兩端,位于中間的一條懸臂對應裝設該第二腳踏的中央部位。該單輪組合還包括裝設在該轉向輪中的一個車輪沖擊吸收機構,用以緩沖該轉向輪的彈跳;和/或,該雙輪組合還包括分別裝設在該兩個車輪中的兩個車輪沖擊吸收機構,用以緩沖該兩個車輪的彈跳。該單輪組合還包括裝設在該轉向輪中的一個離合機構,用以控制該轉向輪的水平軸與第一腳踏是否連接到一起;該雙輪組合還包括分別裝設在該兩個車輪處的兩個離合機構,用以分別控制該兩個車輪的水平軸與第二腳踏是否連接到一起。該第一手把安裝座包括豎直地設置的管,裝設在該管中的掌舵機構主體以及與該掌舵機構主體相配合的第一傳動接口機構,該掌舵機構主體與該單輪組合相連,該掌舵 機構主體并能夠直接與該手把組合配合而構成第一騎行模式時的轉向組合。該第二手把安裝座包括豎直地設置的管,裝設在該管中的第二傳動接口機構,該掌舵機構主體能夠經由該第一傳動接口機構、傳動機構及第二傳動接口機構與該手把組合配合而構成第二騎行模式時的轉向組合。該轉向組合包括兩個非連續的凹進件,每個凹進件為具有兩端的弓形,沿管的周緣分布;導向件,其設置成可在該兩個凹進件中旋轉且旋轉運動是受限于每個凹進件的兩端的;支撐結構,用以支持該管;壓力轉移件,其是不可轉動地固定在該支撐結構上,其與該導向件相連,用以推動該導向件進入該兩個凹進件中的一個;該壓力轉移件并設置成能夠響應壓力而將該導向件從該兩個凹進件中的一個退出。該三輪車還包括殼體,其是可拆卸地裝設在該車架上。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具有雙騎行模式的三輪車,可方便地在兩種騎行模式間進行切換,大大增加騎行樂趣。
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三輪車處于第一騎行模式時的立體圖。圖2和圖3是處于第一騎行模式時的主體的兩個不同視角的立體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三輪車處于第二騎行模式時的立體圖。圖5和圖6是處于第二騎行模式時的主體的兩個不同視角的立體圖。其中,附圖標記說明如下1-車架11-第一座椅安裝座12-第二座椅安裝座13-縱梁14-安裝架,2-單輪組合21-轉向輪22-第一腳踏,3-第一手把安裝座31-管32-掌舵機構主體33-第一傳動接口機構,4-雙輪組合41-車輪42-第二腳踏,5-第二手把安裝座51-管52-第二傳動接口機構,6-手把組合,7-傳動機構,8-座椅,9-殼體。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予以進一步地詳盡闡述。參見圖I、圖2和圖3,本實用新型的三輪車處于第一騎行模式。該三輪車的主體大致包括包括車架I,裝設在該車架縱向的一端的單輪組合2與第一手把安裝座3,裝設在該車架I縱向的另一端的雙輪組合4與第二手把安裝座5,裝設在該第二手把安裝座5與第一手把安裝座3之間的傳動機構7,及裝設在該第一手把安裝座3上的手把組合6 ;該單輪組合2包括轉向輪21和用以驅動該轉向輪21滾動的第一腳踏22 ;該雙輪組合4包括橫向間隔排布的兩個車輪41和用以驅動該兩個車輪41滾動的第二腳踏42。該三輪車還可包括殼體9,其是可拆卸地裝設在該車架I上。通過變換殼體9的造型、顏色等設計,可以令該三輪車具有各種不同外觀款式。該三輪車的主體還可包括座椅8,該車架I上設有第一座椅安裝座11和第二座椅安裝座12,在第一騎行模式,該座椅8裝設在該第一座椅安裝座11上。更具體地,該車架I在用以裝設該雙輪組合4與第二手把安裝座5的一端包括縱向并且向下傾斜地延伸出的縱梁13和由該縱梁13的末端反向并且向下傾斜地延伸出的安裝架14 ;該安裝架14呈E形,其包括由該縱梁的末端橫向地延伸出的橫梁和由該橫梁縱向并且向下傾斜地延伸出的三條懸臂,其中位于兩側的兩條懸臂的外側各對應裝設該雙輪組·合4中的兩個車輪41中的一個、內側各對應裝設該雙輪組合4中的第二腳踏42的兩端,位于中間的一條懸臂對應裝設該第二腳踏42的中央部位。該單輪組合2還可包括裝設在該轉向輪21中的一個車輪沖擊吸收機構,用以緩沖該轉向輪21的彈跳。該單輪組合2還包括裝設在該轉向輪21中的一個離合機構,用以控制該轉向輪21的水平軸與第一腳踏22是否連接到一起。該雙輪組合4還可包括分別裝設在該兩個車輪41中的兩個車輪沖擊吸收機構,用以緩沖該兩個車輪41的彈跳。該雙輪組合4還可包括分別裝設在該兩個車輪41處的兩個離合機構,用以分別控制該兩個車輪41的水平軸與第二腳踏42是否連接到一起。該車輪沖擊吸收機構的一種實現方式可以是在該車輪的水平軸上方裝設連接件,在該連接件上方裝設用以向下抵頂該連接件的彈簧,并在該連接件的下方設置有與該車輪的水平軸相配合的圓柱面的凹槽。該離合機構的現有實現方式有多種多樣,在此不再贅述。在第一騎行模式時,由于需要第一腳踏22驅動轉向輪21滾動,而該雙輪組合4處于被動狀態,這時應當對該單輪組合2中的離合機構進行操作,使該轉向輪21的水平軸與第一腳踏22連接;另外,出于安全考慮,還可以對該雙輪組合4中的兩個離合機構進行操作,使該兩個車輪41的水平軸與第二腳踏42脫離連接,從而該兩個車輪41的滾動不會帶動第二腳踏42旋轉。該第一手把安裝座3包括豎直地設置的管31,裝設在該管31中的掌舵機構主體32以及與該掌舵機構主體32相配合的第一傳動接口機構33。該掌舵機構主體32與該單輪組合2相連,該掌舵機構主體32并直接與該手把組合6配合而構成第一騎行模式時的轉向組合。該轉向組合的一種實現方式可以是設置兩個非連續的凹進件,每個凹進件為具有兩端的弓形,沿管31的周緣分布;設置導向件,其設置成可在該兩個凹進件中旋轉且旋轉運動是受限于每個凹進件的兩端的;設置支撐結構,用以支持該管31 ;設置壓力轉移件,其是不可轉動地固定在該支撐結構上,其與該導向件相連,用以推動該導向件進入該兩個凹進件中的一個;該壓力轉移件并設置成能夠響應壓力而將該導向件從該兩個凹進件中的一個退出。其中,凹進件可以設置到該管31中,而其他的導向件、支撐結構以及壓力轉移件等可以設置到該掌舵機構主體32中。這種結構,由于凹進件的弧度可以限定導向件的旋轉角度,并且導向件可以與手把組合6連動,因此凹進件的弧度也可以限定手把組合6的旋轉角度,從而一方面可以確保旋轉手把組合6可以帶動轉向論21轉向,另一方面還可以有效保護到騎行者不會被手把組合6的旋動撞到。參見圖4、圖5和圖6,本實用新型的三輪車處于第二騎行模式。該三輪車的主體與上述第一騎行模式時的區別主要在于手把組合6是裝設在該第二手把安裝座5上,而不是之前的第一手把安裝座3上。該座椅8是裝設在該第二座椅安裝座12上。在第二騎行模式時,由于需要第二腳踏42驅動該兩個車輪41滾動,而轉向輪21處于被動狀態,這時應當對該雙輪組合4中的兩個離合機構進行操作,使該兩個車輪41的水平軸與第二腳踏42連接;另外,出于安全考慮,還可以對該單輪組合2中的離合機構進行操作,使該轉向輪21的水平軸與第一腳踏42脫離連接,從而該轉向輪21的滾動不會帶動第一腳踏22旋轉。 該第二手把安裝座5包括豎直地設置的管51,裝設在該管51中的第二傳動接口機構52,該手把組合6能夠經由該第二傳動接口機構52、傳動機構7及第一傳動接口機構33與該掌舵機構主體32配合而構成第二騎行模式時的轉向組合。第二騎行模式時的轉向組合與上述第一騎行模式時的轉向組合在結構和工作原理均類似,只是之前的管31替換為現在的管51而已,在此不再贅述。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座椅安裝座11相比第二座椅安裝座12要靠近該單輪組合2與第一手把安裝座3。在其他一些實施例中,還可以設計成使第二座椅安裝座12相比第一座椅安裝座11要靠近該單輪組合2與第一手把安裝座3。在其他一些實施例中,也可以只設置一個座位安裝座,針對兩種騎行模式,只需要在原地旋轉來實現座椅8的朝向,甚至,可以將該座椅8設計成沒有靠背,可以無須調整朝向地適用于兩種騎行模式。另外,在第二騎行模式時,由于是縱梁13和安裝架14的結構位于騎行的前方,而第二腳踏是設置在它們的后方,因此,縱梁13和安裝架14的結構可以起到很好的防護作用,或者說,出現與外物發生沖撞的情形時,也可以有效地確保騎行者的安全。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具有雙騎行模式的三輪車,通過在車架I上裝設第一手把安裝座3和第二手把安裝座5,只需要簡單地將手把組合6裝設到第一手把安裝座3上,即可進入前單輪后雙輪的第一騎行模式,令騎行者通過控制手把組合6和蹬踏第一腳踏22即享受常規三輪車的騎行樂趣;只需要簡單地將手把組合6裝設到第二手把安裝座3上,即可進入前雙輪后單輪的第二騎行模式,令騎行者通過控制手把組合6和蹬踏第二腳踏42即享受倒置型三輪車的騎行樂趣;兩種騎行方式的轉換,只需要簡單地變換一下手把組合6的安裝部位,非常地方便。上述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案,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主要構思和精神,可以十分方便地進行相應的變通或修改,故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以權利要求書所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
權利要求1.一種具有雙騎行模式的三輪車,其特征在于,包括車架,裝設在該車架縱向的一端的單輪組合與第一手把安裝座,裝設在該車架縱向的另一端的雙輪組合與第二手把安裝座,裝設在該第二手把安裝座與第一手把安裝座之間的傳動機構,及可變化位置地裝設在該第一手把安裝座或第二手把安裝座上的手把組合;該單輪組合包括轉向輪和用以驅動該轉向輪滾動的第一腳踏;該雙輪組合包括橫向間隔排布的兩個車輪和用以驅動該兩個車輪滾動的第二腳踏;該三輪車具有前單輪后雙輪的第一騎行模式和前雙輪后單輪的第二騎行模式。
2.依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三輪車,其特征在于,該三輪車還包括座椅,該車架上設有第一座椅安裝座和第二座椅安裝座,在第一騎行模式時該座椅是裝設在該第一座椅安裝座上,在第二騎行模式時該座椅是裝設在該第二座椅安裝座上。
3.依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三輪車,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座椅安裝座相比第二座椅安裝座要靠近該單輪組合與第一手把安裝座。
4.依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三輪車,其特征在于,該車架在用以裝設該雙輪組合與第二 手把安裝座的一端包括縱向并且向下傾斜地延伸出的縱梁和由該縱梁的末端反向并且向下傾斜地延伸出的安裝架;該安裝架呈E形,其包括由該縱梁的末端橫向地延伸出的橫梁和由該橫梁縱向并且向下傾斜地延伸出的三條懸臂,其中位于兩側的兩條懸臂的外側各對應裝設該雙輪組合中的兩個車輪中的一個、內側各對應裝設該雙輪組合中的第二腳踏的兩端,位于中間的一條懸臂對應裝設該第二腳踏的中央部位。
5.依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三輪車,其特征在于,該單輪組合還包括裝設在該轉向輪中的一個車輪沖擊吸收機構,用以緩沖該轉向輪的彈跳;和/或,該雙輪組合還包括分別裝設在該兩個車輪中的兩個車輪沖擊吸收機構,用以緩沖該兩個車輪的彈跳。
6.依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三輪車,其特征在于,該單輪組合還包括裝設在該轉向輪中的一個離合機構,用以控制該轉向輪的水平軸與第一腳踏是否連接到一起;該雙輪組合還包括分別裝設在該兩個車輪處的兩個離合機構,用以分別控制該兩個車輪的水平軸與第二腳踏是否連接到一起。
7.依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三輪車,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手把安裝座包括豎直地設置的管,裝設在該管中的掌舵機構主體以及與該掌舵機構主體相配合的第一傳動接口機構,該掌舵機構主體與該單輪組合相連,該掌舵機構主體并能夠直接與該手把組合配合而構成第一騎行模式時的轉向組合。
8.依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三輪車,其特征在于,該第二手把安裝座包括豎直地設置的管,裝設在該管中的第二傳動接口機構,該掌舵機構主體能夠經由該第一傳動接口機構、傳動機構及第二傳動接口機構與該手把組合配合而構成第二騎行模式時的轉向組合。
9.依據權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三輪車,其特征在于,該轉向組合包括兩個非連續的凹進件,每個凹進件為具有兩端的弓形,沿管的周緣分布;導向件,其設置成可在該兩個凹進件中旋轉且旋轉運動是受限于每個凹進件的兩端的;支撐結構,用以支持該管;壓力轉移件,其是不可轉動地固定在該支撐結構上,其與該導向件相連,用以推動該導向件進入該兩個凹進件中的一個;該壓力轉移件并設置成能夠響應壓力而將該導向件從該兩個凹進件中的一個退出。
10.依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三輪車,其特征在于,該三輪車還包括殼體,其是可拆卸地裝設在該 車架上。
專利摘要一種具有雙騎行模式的三輪車,包括車架,裝設在該車架縱向的一端的單輪組合與第一手把安裝座,裝設在該車架縱向的另一端的雙輪組合與第二手把安裝座,裝設在該第二手把安裝座與第一手把安裝座之間的傳動機構,及可變化位置地裝設在該第一手把安裝座或第二手把安裝座上的手把組合;該單輪組合包括轉向輪和用以驅動該轉向輪滾動的第一腳踏;該雙輪組合包括橫向間隔排布的兩個車輪和用以驅動該兩個車輪滾動的第二腳踏;該三輪車具有前單輪后雙輪的第一騎行模式和前雙輪后單輪的第二騎行模式。本實用新型可方便地在兩種騎行模式間進行切換,大大增加騎行樂趣。
文檔編號B62K5/02GK202641973SQ20122026039
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4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4日
發明者伊瀾 申請人:泰特樂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