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牛流馬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木質運輸裝置,稱作木牛流馬。它包括木牛的外形,木牛的內部框架,木牛的內部結構三部分。木牛的外形具有與真牛相似的外形。木牛的內部框架用以固定木牛內部構造所需的各滑輪和部件。木牛的內部結構分為六部分:木牛的兩前輪和兩后輪,軒,木牛的轉向裝置,木牛的左右制動裝置,木牛的左右抑動裝置,木牛的左右止動裝置。木牛的足實為四只等大的木質實盤圓輪。轉向裝置,可以使木牛靈活地向左向右轉向。制動裝置,可以驅使木牛行走。抑動裝置,可以使快速行走的木牛減速下來。止動裝置,可以使行走的木牛停止走動。
【專利說明】木牛流馬
發明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木質的運輸裝置,名稱為木牛流馬,可以用手牽拉著韁繩馱糧或人騎著行走。
技術背景
[0002]以前發明的木牛流馬,外形均不太相似真牛。或者是行走笨拙,或者只是一種獨輪車。讓人難免心生疑惑,或許都不是軍師諸葛亮發明木牛流馬的本意。
【發明內容】
[0003]我制做的木牛流馬,既可以馱糧,也可以人騎。只須人用手牽拉著木牛流馬的韁繩(即制動索),木牛流馬即可以行走。而且我制做的木牛流馬通過轉動木牛流馬的舌頭,即可以讓木牛流馬停止不動,通過手拍木牛流馬的屁股,就可以讓木牛流馬再次行走起來。
[0004]我發明的木牛流馬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
[0005]我制做的是一種木質結構的運輸工具,稱作木牛流馬。先說木牛,它是由木牛的外形,木牛的內部框架,木牛的內部結構三部分構成。木牛的外形是由裝飾性的木板和結實的木板(指牛背)構成。它具有形似木牛,保護木牛的內部構造和用于馱糧的作用。木牛的內部框架主要依靠兩根軒來支撐和固定。由一系列圓木用鐵釘固定而成的框架。用于固定各種滑輪,橇棍的支點以及其它的各種需要固定的部件的作用。木牛的內部結構由木牛的四個木輪(即兩個前輪,兩個后輪),木牛的軒,裝在兩前輪上的木牛的轉向裝置,裝在兩后輪上的木牛的制動裝置,裝在兩后輪上的木牛的抑動裝置,裝在兩后輪上的木牛的止動裝置六部分組成。木牛的四個木輪既是牛足,用于使木牛行走。木牛的軒用于連接和固定木牛的兩前輪和兩后輪。裝在兩前輪上的木牛的轉向裝置,通過人手拉動左右方向索即可實現木牛的左右轉向。裝在木牛兩后輪上的木牛的制動裝置,通過人用手有力地“拉——松——拉”木牛的制動索即可實現木牛的行走。裝在兩后輪上的抑動裝置,通過人用手扳動木牛后背小門內的木牛的手動抑動操作桿即可使快步行走的木牛減速下來。裝在兩后輪上的木牛的止動裝置,通過人用手扭動牛舌即可以使行走的木牛停止不動。此時即使用力“拉——松——拉”木牛的制動索,木牛也不會行走。只有用手用力拍打木牛后背小門內的厚方木塊后,再用手有力地“拉——松——拉”木牛的制動索木牛才會再次行走起來。這是一種機關,扭動牛舌止動,拍動厚方木塊使止動裝置復位。
[0006]我制做的木牛流馬的優點:木牛流馬的外形,極其像牛像馬。人不大勞,只須人用手有節奏地“拉——松——拉”木牛流馬的韁繩(即木牛的制動索),木牛流馬就會行走起來。本裝置結構比較簡單,運用了杠桿原理,動滑輪原理比較省力。可以用手牽著韁繩人騎或馱糧。可以放置于旅游景點供觀賞,游玩之用,前景廣闊。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圖1:木牛流馬內部結構的俯視圖。[0008]圖2:木牛流馬內部結構的側視圖。
[0009]圖3:木牛流馬的后木輪的內表面圖。
[0010]圖4:木牛流馬的外形圖。
[0011]圖5:木牛流馬的內部框架俯視圖。
圖1,圖2,圖3,圖4,圖5,按照數字標注序號的具體標注名稱依次如下:
1、小門,2、脖頸孔,3、木板,4、小門,5、手動抑動操作桿a,b,6、厚方木塊,7、橫木a,b,c,8、前橫木,9、后橫木,10、長木a,b,11、豎木a~d, 12、短木a,b,13、長木a,b,14、兩前輪a,b,15、橫木,16、前箱體,17、兩后輪a,b,18、橫木,19、后箱體,20、星狀木條,21、凹槽,22、凹凸木塊,23、弧形橫木,24、軒a,b,25、卡銷a,b,26、卡銷a,b,27、凹槽木塊,28、橫梁,29、小凹槽,30、繩索a,1^,31、定滑輪&,b,32、動滑輪組a,b,33、(新)繩索a,b,34、定滑輪組a,b,35、定滑輪,35、定滑輪組,36、支點a,b,37、橇棍a,b,38、小圓木a,b,39、孔a,b,40、短繩索a,b,41、竹片a,b,42、弦木條,43、短木條,44、孔a,b,45、長繩索a,b,46、定滑輪a,b,47、定滑輪a,b,48、定滑輪,49、支點a,b,50、凹凸小木塊a,b,51、偏心輪,52、沙盒a,b,53、沙門a, b, 54、支點a, b, 55、止動橇棍a, b, 56、小厚方木塊,57、孔a, b, 58、孔a, b, 59、繩索a,b,60、牛舌,61、細長圓木,62、繩索a,b,63、定滑輪,64、圓環,65、左細木條a,b,66、右細木條a, b
圖4按照字母標注序號的具體標注名稱依次如下:
a、牛首,b、牛脖,C、牛身,d、牛尾
【具體實施方式】
[0012]木牛的外形:如圖4所示,分為牛首a,牛脖b,牛身C,牛尾d四部分。均由裝飾木板或結實的木板釘在木牛的外形框架而制成。牛首為一木板,在其上刻畫有牛頭的形狀。且牛鼻與牛嘴處開一小門1,向上即可拉開小門。牛首是用鐵釘釘在牛脖上。牛脖為一梯形體,前窄后寬。其左側開有三個脖頸孔2。牛脖是用角鐵釘在牛身上。牛身為一長方體,只有左右上三面。牛背是用結實的木板3釘成,以便馱糧。稍后面即后輪的正上方的木牛背上開一小門4,內設有手動抑動操作桿5b和一厚方木塊6。牛尾其實是牛身的最后端,被鋸去了上面的一對角,再用一塊木板補釘上,再在其上連綴上裝飾性的牛的尾巴而制成。
[0013]木牛的外形是用以罩在木牛的內部結構之上。它具有形似木牛,保護木牛內部構造和用于馱糧的作用。
[0014]木牛的內部框架:如圖5所示,是由木牛前后輪中的三根橫木7a,7b,7c木牛前輪稍前一根橫木8,木牛后輪稍后一根的橫木9均是固定在軒上,另有兩根與軒幾乎等長的長木10a,1Ob構成內部框架的底面。中間豎起四根豎木lla-d其上端再架上四根圓木,左右為短木12a,12b,前后為長木13a,13b。短木與長木交叉處固定。長木一直延伸到牛的前輪和后輪處。
[0015]木牛的內部框架的作用:用于馱糧,支撐木牛的外形,固定木牛的內部結構的各滑輪和各部件。其中用于馱糧部分的木料應該輕而結實。
[0016]木牛的內部結構:如圖1 ,如圖2,如圖3所不,最為關鍵最復雜。是由兩如輪和兩后輪,軒,前輪上的轉向裝置,后輪上的制動裝置,后輪上的抑動裝置,后輪上的止動裝置六部分組成。[0017]I——兩前輪14a,14b為木質實盤狀輪。兩只前輪的輪心處穿在一結實的橫木15兩頭。兩只前輪的內外側均用堅固的卡銷固定,兩前木輪與前橫木之間可以靈活地轉動。前橫木上穿一前箱體16,前橫木與前箱體固定牢固,前橫木不可以與前箱體相互靈活地滑動。前箱體窄而高。兩后輪17a,17b也為木質實盤狀輪,與兩前輪大小相等。用一結實的后橫木18將兩后木輪牢固固定在兩頭。兩個后木輪與后橫木之間不可以發生相對轉動。后橫木上也穿一后箱體19,后橫木卻可以與后箱體相互靈活地滑動。后箱體扁而長。兩只后木輪與兩只前木輪不同之處是:兩只后木輪的內表面上先空出一繞圓心的圓然后裝上六根呈星狀輻射的結實木條20。是先在后輪內表面相應位置上刻上凹槽21,然后裝上木條釘好。此木條的橫截面為長方形,木條長為五厘米左右。在輪上木條的外圍留少量的空隙后再裝釘上四塊凹凸不平的木塊22。再留少量的空隙后再釘上四塊較長的弧形的橫木23,橫木的橫截面為長方形。弧形的橫木間的空間分別留在四塊凹凸不平的木塊的正上方。而兩只前木輪的內表面無一此結構。
[0018]四個等大的木輪,就是木牛的四足,用于行走。兩只后木輪與后橫木固定連接,是為了達到橇棍在撬動木輪時能夠做到同步致動。
[0019]2——軒24a,24b是由兩根結實的長木,穿在前箱體和后箱體上,用卡銷(分前后卡銷)25a, 25b, 26a, 26b固定而成。軒與后箱體固定牢固。軒與前箱體可以相對滑動,轉動,以方便轉向。卡銷是用以固定軒與前后輪的相對位置。并且達到不使二者分離的目的。
[0020]軒是用以連接木牛的前輪和后輪使木牛成為一體。軒并且支撐木牛的內部框架,木牛的外形,以及馱糧的作用。
[0021]3——前輪上的轉向裝置是將一帶凹槽的木塊27固定在前箱體的上表面,再裝釘上一根較長的橫梁28,橫梁的兩端上翹有小凹槽29a,29b,左右各固定一繩索30a,30b,分另繞過左右各一個定滑輪31a,31b,系在一動滑輪組32a,32b的掛鉤上。再分別取兩根繩索33a,33b,分別系于左右各一定滑輪組34a34b的掛鉤上,繞一動滑輪,繞一定滑輪,再繞一動滑輪,再繞一定滑輪,再沿垂直于牛首與牛尾的水平中線(即L) 一直向左,合并后繞過木牛左邊內壁上一定滑輪35',再繞過木牛左脖頸孔附近一定滑輪組35的上端的兩個定滑輪,再從上面的兩個牛的脖頸孔分別穿出,輕輕拉緊繩索,貼緊孔外分別作一永久的標志。并依據其在木牛內部相應的連接位置,標志為左方向索或右方向索。此左,右方向索應在木牛的體外延伸較長一段的距離,以便于木牛實現轉向。各滑輪需要固定的,均是固定在木牛的內部框架上,必要時可以先釘一些木板后,再固定各滑輪和部件。凡是本文所用到的定滑輪,動滑輪上均須安裝上滑輪卡銷,以防止繩索變松時從各滑輪上脫落下來。
[0022]通過人手牽拉左,右方向索,即可拉動相應的左,右動滑輪組,牽引前箱體上所裝釘的橫梁的左,右一端,即可以實現木牛的左,右轉向的動作。因為使用了杠桿和動滑輪,本裝置操作起來比較省力。
[0023]4——后輪的制動裝置是通過左右各一固定在木牛的內部框架的支點36a,36b上可以靈活前后轉動的橇棍37a,37b來實現木牛的驅動的。左右橇棍相同。均撬端短小五厘米左右,橇棍的長端(即繩索的牽引端)很長約五六十厘米。橇棍的短端末有一向外側突出的結實的小圓木38a,38b。橇棍就是通過此處與后輪的星狀輻射木條接觸,施力以帶動左右兩木輪同步轉動使木牛開始走動的。橇棍的支點裝在兩后輪的前下方。橇棍在未撬動時的初始位置,橇棍的短端末有孔39a,39b,系一短繩索40a,40b,此繩索的另一頭系在短端末的正下方的一水平固定的竹片41a,41b的正中央。當人手在拉制動索時,橇棍撬動木牛行走,此竹片也一起跟著變形。當人手在松制動索其間,借助竹片回復形變的彈力繩索拉動橇棍一起及時復位。當人手再拉制動索時,橇棍又是從初始位置開始制動,跟人手第一次拉制動索時的情況完全相同。這樣,人手通過拉——松——拉木牛的制動索,木牛就可以不斷地行走。橇棍的短端以正好撬動木輪的下方豎直向下(指地面水平時)的一根星狀輻射木條完成驅動為最佳。橇棍在剛開始撬動星狀木條時,以其與此被撬動的星狀木條的夾角是30度為宜。為防止橇棍的不準時撬動,保護后木輪。可以在星狀輻射木條的外端固定一短弦木條42,緊接前根星狀輻射的木條。近后根星狀輻射的木條處固定一斜向前下方的短木條43。此木條的前與弦木條后端相接,后與后面根星狀輻射木條相接。撬點落在斜木條處為不是最佳驅動區,撬不動處即為弦木條處屬于無效區。橇棍的長端末有一小孔44a,44b。左右橇棍各通過此孔系上一長繩索45a,45b,繞過橇棍長端末前下方左右各一定滑輪46a,46b再繞過左右上方各一定滑輪47a,47b再一起垂直于L到達木牛的左內壁的一定滑輪48繞過后即已合并。此合并的繩索即是左右制動索。制動索一起繞過木牛左脖頸孔附近的定滑輪組35的最下端的一定滑輪后從木牛的最下面的脖頸孔穿出,輕輕拉緊,貼緊孔外處打一結點,此結點應該比木牛的脖頸孔更大一些。此左右制動索需要在木牛的體外延伸較長一段的距離。
[0024]人手通過有節奏地用力拉一松一拉動作以牽拉木牛的制動索,此制動繩索拉動橇棍的長端,使橇棍的短端撬動兩后木輪上安裝固定的星狀輻射木條從而帶動兩后木輪轉動,以實現木牛的行走。
[0025]5——后輪的抑動裝置是通過左右各一固定在木牛的內部框架上的支點49a,49b,左右各固定一根橇棍即手動抑動操作桿5a,5b,橇棍的撬端短,短端末裝一可以轉動的凹凸不平的木塊50a, 50b。人只須用手扳動右手動抑動操作桿5b,即可撬動左右手動抑動操作桿的短端末的木塊使其凹凸面均與輪上的凹凸面正好緊密接觸來完成抑動目的。左手動抑動操作桿5a的長端近端末處系在右手動抑動操作桿上所固定的一個偏心輪51的左邊,如圖所示2。此偏心輪上刻有用以固定左手動抑動操作桿的凹槽。當人手扳動右手動抑動操作桿時,其上固定的偏心輪即可下壓左手動抑動操作桿,從而實現左木輪也一起抑動的目的。即一桿二用。在其正上方各裝有一沙盒52a,52b。在抑動前,先打開沙門53a,53b使沙子流下再開始抑動以增大摩擦力。沙盒是左右各一,不用時關好沙門。沙子可以制成可以循環使用。手動抑動操作桿的支點是固定在木牛的內部框架之上。
[0026]抑動時,首先打開木牛后背上的小門,在小門內的右手動抑動操作桿上安裝上放置在小門內的手柄后,再打開左右沙門漏沙,再扳動右手動抑動操作桿手柄,即可實現抑動。使快步行走的木牛減速下來。終止抑動行為時,先使右手動抑動操作桿手柄復位,然后摘下手柄,放置于小門內存好,關上左右沙門,關上木牛后背上的小門。
[0027]6——后輪的止動裝置也是通過左右各一固定在木牛的內部框架上的支點54a,54b,左右各固定一根橇棍55a, 55b,橇棍的撬端短,短端末裝一可以轉動的較小的厚方木塊56a, 56b,橇棍的長端末有兩孔57a, 57b, 58a, 58b,下孔系一繩索59a, 59b。牽拉此繩索(即用手轉動牛舌60)撬動較小的厚方木塊沒入后木輪的弧形木塊間,以完成止動的動作。
[0028]此裝置的特征:人手打開牛嘴可以轉動牛舌60,牛舌固定在一細長圓木61上。圓木的另一頭固定一繩索59,此繩索的另一頭系在木牛后輪的止動裝置的橇棍的長端的下孔上。轉動牛舌即可以纏繞橇棍另一端的繩索59,繩索59變短即可以拉動止動橇棍完成木牛的止動行為。此時若再牽拉木牛的制動索,木牛也不會走動。只有人手打開木牛后背上的小門4,然后用力拍打小門內較大的厚方木塊6后,木牛的止動動作才能終止。此時再用人手有力地拉——松——拉木牛的制動索,木牛才會繼續行走。原理簡單:就是木牛的止動橇棍的長端的上孔上系一繩索62,繩索62繞過牛背上一定滑輪63后,便系在木牛后背上小門內的厚方木塊的下端圓環64上。當用力拍打厚木塊時,厚木塊下降,牽動繩索62的一頭下降,繩索62的另一頭上升,拉動橇棍,使橇棍短端的止動木塊快速回復到人手轉動牛舌之前的位置。并且拉動繩索59使細圓木轉動之后帶動牛舌回復到轉動以前的位置。即可以解除先前的止動操作。
[0029]木牛轉向裝置的動滑輪組和定滑輪組的特征是:動滑輪組32a,32b是一小長方形的木板,一面上裝置兩個滑輪a,b,其反面正中稍微偏左處有一掛鉤C。掛鉤c的位置是稍微正中偏左,是為了防止在人用手牽拉方向索時,動滑輪組的向前方運動不平穩。掛鉤c稍微偏左的程度應該以實際的實驗為依據。小長方形木板的兩端的中部各裝一個小寬輪山e,用以將小長木板水平靈活地固定在與L平行的位置固定的左右兩根木條65a,65b,66a,66b上。此木條固定在木牛的內部框架上。保證在人手拉動方向索時,能夠牽拉動滑輪組沿L方向水平平穩地向前方運動。從而拉動此木板反面的掛鉤上所系的繩索的這頭一起運動。此繩索繞過一相同高度的定滑輪31a,31b后另一頭系在木牛前箱體上面固定的橫梁的同側一端末。因而此繩索便會拉動木牛同側的橫梁向后轉動,帶動兩前輪向同側轉動,實現木牛向同側的轉向。前方與其相應的定滑輪組也是一塊小長方形的木板,在其正面的右邊均為一掛鉤,中間為一定滑輪,左邊也為一定滑輪。此動滑輪組和前方與其相對應的定滑輪組都是左右各一。從而一起來實現木牛的向左或向右的轉向。
[0030]須要注意以下幾點:
[0031]1:本文所用到的定滑輪,動滑輪上均須安裝上滑輪卡銷,以防止繩索在松時從各滑輪上脫落下來。本文的各定滑輪,各動滑輪的安裝位置方向,均依繩索的繞向方向而定。以能夠配合著順利地完成各種動作為最佳。本文中各滑輪的方向(實指滑輪面的方向)分為三種情況(指地面水平時):1)滑輪面水平,2)滑輪面豎直向下,垂直于L。3)滑輪面豎直向下,平行于L。
[0032]2:木牛體內的各滑輪和各部件均是固定在木牛的內部框架之上,或者在木牛的內部框架上先釘上一些木板之后再固定各滑輪和各部件。
[0033]3:既有木牛就有流馬。我認為:流馬與木牛的制做原理基本一致。只不過流馬的四只木輪更大一些,流馬的抑動作用,止動作用更強一些。
【權利要求】
1.一種木質結構的動輸裝置,稱作木牛流馬,它有四只木輪,分別由前橫木和后橫木固定,前橫木上穿一前箱體,后橫木上穿一后箱體,前后木輪的連接是通過在前箱體和后箱體上左和右穿兩根軒來連接,其特征在于:四只木輪均為木質實盤輪,在前橫木的兩頭裝上兩只前木輪,每只前輪的內外側均用卡銷牢固地固定,前橫木與兩前木輪之間可以靈活地轉動,在后橫木的兩頭固定連接上兩只后木輪,后橫木與兩后木輪之間務必固定牢固,不可以相對轉動,木牛的前橫木上穿一前箱體,后橫木上穿一后箱體,前后箱體均是通過在箱體上鑿出一對稍大于各自橫木的橫截面的圓,允許各自橫木穿過,前箱體與前橫木間固定牢固,不可以相對地滑動,后箱體與后橫木間可以靈活滑動,前箱體和后箱體的左右兩邊均用卡銷固定,前箱體與后箱體通過左右兩根軒相連接固定,前箱體是通過在其前后面的左邊和右邊分別鑿出兩對稍大一點軒的橫截面的圓,讓左右軒穿出,留出一定空隙,并且前后用卡銷固定,前箱體與左右軒間可以靈活地滑動,以利于實現木牛的轉向,后箱體是通過在其前后面的左邊和右邊分別鑿出兩對與軒幾乎等大的圓,讓左右軒穿出,幾乎不留空隙,并且前后用卡銷固定,兩只后木輪與后橫木的固定連接,是為了實現木牛流馬的同步致動,兩只前木輪的致動是被動的,是通過左右軒的推動力來實現它們的轉動的,此木牛在設計空載時,木牛后輪上的重量不宜太輕,以防止在人用手牽拉木牛的制動索時,木牛的兩只后木輪只是打滑卻不前進,此現象類似于人手握自行車車把時,手太松打滑一樣。
2.木牛的前箱體上裝有木牛在行走時的轉向裝置,其特征在于:木牛的轉向裝置的動滑輪組32a,32b是一小長方形的木板,一面上裝置兩個滑輪a,b,其反面正中稍微偏左處有一掛鉤C,小長方形木板的兩端的中部各裝一個小寬輪d,e,用以將小長木板水平靈活地固定在與L(牛首與牛尾的水平中線)平行的位置固定的左右兩根木條65a,65b,66a,66b上,木條固定在木牛的內部框架上,在人手牽拉左方向索或右方向索時,能夠牽拉相同一邊的動滑輪組沿L方向水平向前運動,而拉動此木板反面的掛鉤上所系的繩索的這頭一起運動,此繩索繞過一相同高度的定滑輪31a,31b后另一頭系在木牛前箱體上面所固定的橫梁的同一側的端末翹起處的凹槽,此時木牛就會向左或向右轉向,與動滑輪組相對應的定滑輪組,是在一小長方形的木板上同一面的右邊有一掛鉤,中間固定一個定滑輪,左邊固定一個定滑輪而制成,此動滑輪組和定滑輪組是左右各有一對,每個滑輪組都是有兩個滑輪和一個掛鉤,本文所用到的定滑輪,動滑輪上均安裝有滑輪卡銷,防止繩索變松時從滑輪上脫落下來。
3.后木輪的制動裝置是通過固定在木牛的內部框架的支點36a,36b,左右各固定一根可以靈活前后轉動的橇棍37a,37b來實現木牛的驅動的,其特征在于:左右橇棍相同,均撬端短小五厘米左右,橇棍的長端(即繩索的牽引端)很長約五六十厘米,橇棍的長端末有一小孔44a,44b,左右橇棍各通過此孔系上一長繩索45a,45b,此左,右繩索繞過橇棍長端末前下方左,右各自的一定滑輪46a,46b再繞過左,右上方各自的一定滑輪47a,47b再一起垂直于L到達木牛的左內壁的一定滑輪48繞過后即已合并,此合并的繩索即是左右制動索,制動索一起繞過木牛左脖頸孔附近的定滑輪組35的最下端的一定滑輪后從木牛的最下面的脖頸孔穿出,輕輕拉緊打一個結 ,此結比木牛的脖頸孔大一些,橇棍的短端末有一向外側突出的結實的小圓木38a,38b,橇棍就是通過此處與后輪的星狀輻射木條接觸,橇棍的支點裝在兩后輪的前下方的后箱體上,橇棍在未撬動時的初始位置,左右橇棍的短端末還有孔39a,39b,分別系一短繩索40a,40b,此短繩索的另一頭分別系在左右短端末的正下方的一水平固定的竹片41a,41b的正中央,當人用手牽拉木牛的制動索時,橇棍撬動木牛行走,此竹片也一起跟著變形,當人手在放松制動索時,借助竹片會及時復位的形變彈力,使橇棍得以及時復位,橇棍的短端以正好撬動木輪下方正好豎直向下(指地面水平時)的木條完成驅動為最佳。
4.為防止橇棍的不準時撬動,保護后木輪,可以在星狀輻射木條的外端固定一短弦木條42,其特征在于:此短弦木條緊接前根星狀輻射的木條,近后根星狀輻射的木條處固定一斜向前下方的短木條43,此木條的前與弦木條后端相接,后與后面根星狀輻射木條相接,撬點落在斜木條處為不是最佳驅動區,撬不動處即為弦木條處屬于無效區。
5.安裝在后兩木輪的抑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兩后木輪的抑動裝置是通過支點49a,49b,左右各固定一根橇棍即手動抑動操作桿5a, 5b,橇棍的撬端短,短端末裝一可以轉動的凹凸不平的木塊50a,50b,人只須用手扳動右手動抑動操作桿5b,即可撬動左右手動抑動操作桿的短端末的木塊使其凹凸面均與輪上的凹凸面正好緊密接觸來完成抑動目的,左手動抑動操作桿5a的長端近端末處系在右手動抑動操作桿上所固定的一個偏心輪51的左邊,偏心輪上刻有用以固定左手動抑動操作桿的凹槽,當人用手扳動右手動抑動操作桿時,其上固定的偏心輪即可下壓左手動抑動操作桿,從而實現左木輪也一起抑動的目的,即一桿二用,其正上方各裝有一沙盒52a,52b,抑動前先打開沙門53a,53b使沙子流下再開始抑動以增大摩擦力,沙盒是左右各一,不用時關好沙門,沙子可以制成可以循環使用,左右手動抑動操作桿的支點是固定在木牛的內部框架之上。
6.安裝在后兩木輪的止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它是通過支點54a,54b,左右各固定一根橇棍55a, 55b,橇棍的撬端短,短端末裝一可以轉動的較小的厚方木塊56a, 56b,橇棍的長端末有兩孔57a,57b,58a,58b,下孔系一繩索59a,59b,拉此繩索(即用手轉動牛舌60)撬動止動撬棍短端末的小厚方木塊沒入后木輪的弧形木塊間,以完成止動的動作,此裝置的特征在于:人手打開牛嘴可以轉動牛舌60,牛舌固定在一細長圓木61上,圓木的另一頭固定一繩索59,此繩索的另一頭系在木牛后輪的止動裝置的橇棍的長端的下孔上,轉動牛舌即可以纏繞橇棍另一端的繩索59,繩索59變短拉動橇棍,木牛的止動橇棍的長端的上孔上系另一繩索62,繩索62繞過牛背上一定滑輪63后,便系在木牛后背上小門內的厚方木塊的下端圓環64上,當用力拍打厚木塊時,厚木塊下降,牽動繩索62的一頭下降,繩索62的另一頭上升,拉動橇棍,使橇棍短端的止動木塊快速回復到人手轉動牛舌之前的位置,并且拉動繩索59使細圓木轉動后帶動牛舌回復到轉動以前的位置,即可以解除先前的止動操作。
7.兩個后木輪的內表面的構造,其特征在于:兩個后木輪的輪心處留出一個小圓的空白,接著裝上六根呈星輻射狀的木條均勻地繞成一個圓,每根星狀木條的外端向后先連接一小段弦木條,弦木條再連接一小段斜木條,斜木條的后端連接在后一根星狀輻射木條上,星狀木條的外側間隔很小一段距離是四塊繞圓均勻分布的凹凸不平的木塊固定安裝在兩個后木輪上,在凹凸不平的木塊外側間隔一小段距離是四塊繞圓均勻分布的較大較厚的弧形木塊固定安裝在兩個后木輪上。
【文檔編號】B62B11/00GK103895686SQ201210574705
【公開日】2014年7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7日
【發明者】王永壽 申請人:王永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