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可自定位發動機罩撐桿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發動機罩撐桿,具體地指一種可自定位發動機罩撐桿結構。
背景技術:
發動機罩撐桿是實現發動機罩開啟的支撐機構。一般的發動機罩開啟需要雙手操作,人需要直接接觸機罩撐桿才能實現發動機罩開啟。由于撐桿置于發動機艙內部,發動機艙和環境溫度的變化對撐桿影響很大,操作時容易出現危險,會影響人身安全及操作舒適性、方便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要克服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可自定位發動機罩撐桿結構。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設計的可自定位發動機罩撐桿結構,包括第一撐桿和套接在第一撐桿外的第二撐桿,所述第一撐桿內設置有旋轉的棘輪,所述第二撐桿內固定設置有可供棘輪轉動的旋轉軸,所述第一撐桿的側面上設置有供旋轉軸相對第二撐桿移動的導向槽,所述旋轉軸穿過棘輪,且所述旋轉軸的兩端穿過導向槽固定在所述第二撐桿內,所述第一撐桿和第二撐桿上分別設置有便于所述棘輪旋轉和鎖止的內鎖槽和外鎖槽,所述第一撐桿內設置有推動棘輪旋轉的推塊。上述方案中,所述推塊包括第一頂推面和第二頂推面,所述第一頂推面和第二頂推面之間設置有可與棘輪接觸的接觸面。這樣,通過推塊推動棘輪的齒面旋轉,從而實現棘輪的旋轉、自定位和解除自定位。上述方案中,所述棘輪的外緣設置有兩組相対的輪齒,每組輪齒包括兩個齒和兩個齒之間的卡槽。優選地,所述卡槽為“V”型。上述方案中,所述內鎖槽和外鎖槽為長條形,所述內鎖槽設置在第一撐桿的頂部,所述外鎖槽設置在第二撐桿的頂部,所述外鎖槽貼合在內鎖槽的外側,且位于所述導向槽的上方。優選地,所述第一撐桿和第二撐桿的截面形狀為矩形或圓形。這樣,棘輪旋轉吋,可以便于從內鎖槽和外鎖槽頂出,從而實現自定位。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過推塊以實現棘輪的旋轉和自定位,同時可以解除棘輪的自定位,從而實現發動機罩開啟或關閉的目的。本發明的結構簡單可靠,操作安全方便,可實現單手操作。
圖I為可自定位發動機罩撐桿結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的分解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棘輪釋放狀態的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棘輪實現自定位的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棘輪實現關閉過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ー步的詳細描述。圖I所示可自定位發動機罩撐桿結構,包括第一撐桿I和套接在第一撐桿I外的第二撐桿3,截面形狀均為矩形。圖2所示第一撐桿I內設置有旋轉的棘輪2,第二撐桿3內固定設置有可供棘輪2轉動的旋轉軸4,第一撐桿I的側面上設置有供旋轉軸4相對第二撐桿3移動的導向槽I. I。旋轉軸4穿過棘輪2,且旋轉軸4的兩端穿過導向槽I. I固定在第二撐桿3內,第一撐桿I 和第二撐桿3上分別設置有便于棘輪2旋轉的內鎖槽I. 2和外鎖槽3. 1,第一撐桿I內設置有推動棘輪2旋轉的推塊5。內鎖槽I. 2和外鎖槽3. I為長條形,內鎖槽I. 2設置在第一撐桿I的頂部,外鎖槽3. I設置在第二撐桿3的頂部,外鎖槽3. I貼合在內鎖槽I. 2的外側,且位于導向槽I. I的上方。推塊5為包括第一頂推面5. I和第二頂推面5. 3的L形,第一頂推面5. I和第二頂推面5. 3之間設置有可與棘輪2接觸的接觸面5. 2。棘輪2的外緣設置有兩組相對的輪齒,每組輪齒包括兩個齒和兩個齒之間的卡槽,卡槽為“V”型。如圖2所示,右側的ー組輪齒包括上下兩個齒2. 2和2. I以及兩個齒之間的卡槽2. 3,左側的ー組輪齒包括上下兩個齒2. 4和2. 5以及兩個齒之間的卡槽2. 6。兩組輪齒之間為上連接面2. 7和下連接面2. 8。本發明的工作過程將本裝置的第二撐桿3和第一撐桿I組成連桿的兩端與發動機罩的里板和車身相連。如圖3所示,發動機罩開啟時,第一撐桿I相對第二撐桿3向右運動,設置在第一撐桿I內的推塊5隨著第一撐桿I向右運動,第一頂推面5. I向棘輪2移動。當第一撐桿I的內鎖槽I. 2與第二撐桿3的外鎖槽3. I出現重疊,第一頂推面5. I與齒2. 5接觸并推動棘輪2逆時針旋轉。當第一頂推面5. I與棘輪2左側卡槽2. 6的下表面完全貼合時,棘輪2停止旋轉,形成棘輪2預定位,此時,人手可以感覺到無法繼續打開發動機罩,給人信號松開手,松開發動機罩。松開發動機罩后,隨著發動機罩自身的重力,第一撐桿I會隨著發動機罩一起由于重力的作用向左運動,該方向運動的距離很小,當棘輪2右側的卡槽2. 3與第一撐桿I的內部上壁和內鎖槽1.2的內壁接觸,棘輪2鎖止,形成棘輪2自定位,實現發動機罩開啟定位,如圖4所示。需要關閉發動機罩時,將發動機罩繼續向上開啟很小的角度,推塊5的第二頂推面5. 3推動棘輪2左側卡槽2. 6的下表面使棘輪2逆時針旋轉,當內鎖槽I. 2與外鎖槽3. I形成重疊孔,棘輪2右側的齒2. I旋轉到位于所形成的重疊孔中,此時棘輪2的自定位解除。如圖5所示,自定位解除后,繼續向上開啟發動機罩,當棘輪2的齒2. 4與推塊5的接觸面5. 2接觸時,棘輪2停止旋轉,實現預定位,此時,人手可以感覺到無法繼續打開發動機罩,給人信號松開手,松開發動機罩。第一撐桿I向左運動,第一撐桿I的內部上壁和內鎖槽I. 2推動棘輪2的下連接面2. 8使棘輪2逆時針旋轉,棘輪2完全進入第一撐桿I內部吋,實現發動機罩 關閉。
權利要求
1.ー種可自定位發動機罩撐桿結構,包括第一撐桿(I)和套接在第一撐桿(I)外的第ニ撐桿(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撐桿(I)內設置有旋轉的棘輪(2),所述第二撐桿(3)內固定設置有可供棘輪(2)轉動的旋轉軸(4),所述第一撐桿(I)的側面上設置有供旋轉軸(4)相對第二撐桿(3)移動的導向槽(I. 1),所述旋轉軸(4)穿過棘輪(2),且所述旋轉軸(4)的兩端穿過導向槽(1.1)固定在所述第二撐桿(3)內,所述第一撐桿(I)和第二撐桿(3)上分別設置有便于所述棘輪(2)旋轉和鎖止的內鎖槽(I. 2)和外鎖槽(3. 1),所述第一撐桿(I)內設置有推動棘輪(2 )旋轉的推塊(5 )。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可自定位發動機罩撐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塊(5)包括第一頂推面(5. I)和第二頂推面(5. 3),所述第一頂推面(5. I)和第二頂推面(5. 3)之間設置有可與棘輪(2)接觸的接觸面(5. 2)。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可自定位發動機罩撐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輪(2)的外緣設置有兩組相対的輪齒,每組輪齒包括兩個齒和兩個齒之間的卡槽。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可自定位發動機罩撐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為“V”型。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可自定位發動機罩撐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內鎖槽(I.2)和外鎖槽(3. I)為長條形,所述內鎖槽(I. 2)設置在第一撐桿(I)的頂部,所述外鎖槽(3. I)設置在第二撐桿(3)的頂部,所述外鎖槽(3. I)貼合在內鎖槽(I. 2)的外側,且位于所述導向槽(I. O的上方。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可自定位發動機罩撐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撐桿(I)和第二撐桿(3)的截面形狀為矩形或圓形。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可自定位發動機罩撐桿結構,包括第一撐桿和套接在第一撐桿外的第二撐桿,第一撐桿內設置有旋轉的棘輪,第二撐桿內固定設置有可供棘輪轉動的旋轉軸,第一撐桿的側面上設置有供旋轉軸相對第二撐桿移動的導向槽,旋轉軸穿過棘輪,且旋轉軸的兩端穿過導向槽固定在第二撐桿內,第一撐桿和第二撐桿上分別設置有便于棘輪旋轉和鎖止的內鎖槽和外鎖槽,第一撐桿內設置有推動棘輪旋轉的推塊。本發明通過推塊以實現棘輪的旋轉和自定位,同時可以解除棘輪的自定位,從而實現發動機罩開啟或關閉的目的。本發明的結構簡單可靠,操作安全方便,可實現單手操作。
文檔編號B62D25/12GK102658837SQ20121016788
公開日2012年9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8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28日
發明者左軍鋒, 楊建柱 申請人:東風汽車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