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方向盤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ー種方向盤裝置,能夠提高鎖定時及鎖定解除時的操作桿的操作性。
背景技術:
以往,開發了各種具有傾斜/伸縮功能的方向盤裝置。特別地,在專利文獻I (特開2002-59851號)中公開了ー種具有凸輪機構的方向盤裝置。專利文獻I的具體內容如下所述。在凸輪22的相對于凸輪從動件21的對置面22a上,以夾著凸輪22的中心軸線(支軸15的中心軸線C)相對置的方式,各自設置有一對用于在鎖定解除時定位凸輪從動件21的第I定位部26、和用于在鎖定時定位凸輪從動件21的第2定位部27 [參照專利文獻I的圖 3 (a)]。在第I及第2定位部26、27之間,形成有在傾斜鎖定的解除時凸輪從動件21卡合的平坦面、在傾斜鎖定時凸輪從動件21卡合的平坦面、及連接這些平坦面之間的凸輪面 28。另ー方面,在凸輪從動件21的相對于凸輪22的對置面21a上,形成有滑動接觸凸輪22的各定位部26、27及凸輪面28的梯形狀的ー對突起31 [參照專利文獻I的圖3 (b)]。凸輪面28包含有相對傾斜陡的第I坡度部29、及相對傾斜緩的第2坡度部30,第2坡度部30位于夾緊時的操作桿的行程的后部[參照專利文獻I的圖4 Ca)]。這樣ー來,借助在凸輪面28上設置多個坡度部29、30,操作桿16的操作角度的范圍不用那么大,能夠減輕操作桿16的操作力。特別地,與操作轉矩往往變大的、操作桿16的夾緊方向中的行程的后部對應,在凸輪面28上設置相對坡度緩的第2坡度部30。由此,減輕夾緊行程后部的操作桿16的操作轉矩,提高操作桿16的操作性。在此,將以往廣泛使用的、從起始端到終端單一傾斜的凸輪面的形狀定義為由從凸輪面28的起始端連接終端的單一直線構成的假想傾斜線し在專利文獻I中,形成在凸輪面28上的第I坡度部29及第2坡度部30在與該假想傾斜線L對應的位置,被形成在比上述假想傾斜線L高的位置(區域)上(參照圖4)。假想傾斜線L與專利文獻I的凸輪面28中的凸輪從動件21的轉動量相同,也與操作桿16的操作角度相同。專利文獻I :特開2002-59851號。在專利文獻I中,相對于從以往廣泛使用的從起始端到終端單ー傾斜的假想傾斜線し形成坡度部29、30。作為操作桿16的行程的后部的第2坡度部30是與作為行程的前部的第I坡度部29相比的操作桿16的操作力高的區域。于是,通過在行程后部設置比上述假想傾斜線L坡度緩的第2坡度部30,不用増大對于假想傾斜線L操作桿16的操作角度,而減輕夾緊行程后部的操作桿16的操作力[參照圖4]。但是,形成在凸輪面28上的坡度被形成在比假想傾斜線L在整體區域高的位置(區域)上。在凸輪從動件21的轉動量相同的地點比較時,凸輪面28比假想傾斜線L提升量(凸輪從動件21的軸方向移動量)大,軸カ也變大。在凸輪面28的從起始端至終端的整個區域中,對于假想傾斜線L,操作桿16的操作カ從初期至后期整體地變大[參照圖4]。
并且,傾斜鎖定時,凸輪從動件21在操作初期階段中從平坦面在比上述假想傾斜線L傾斜陡的第I坡度部29上移動,傾斜鎖定初期的操作桿16的操作力變大。在傾斜鎖定解除時,作用要使凸輪從動件21從操作桿16的操作力高的行程的后部向操作桿16的操作力低的前部移動的力。并且,凸輪從動件21從傾斜緩的第2坡度部30在傾斜陡的第I坡度部29、平坦面上移動,因此具有在傾斜鎖定解除時操作桿16勢頭良好而返回過度的擔憂。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要解決的技術課題)在于,在具備凸輪機構的、具有傾斜/伸縮調整功能的方向盤裝置中,不增大桿操作角度,而抑制桿操作載荷,并提高操作性。因此,發明人為了解決上述課題,反復進行了專心的研究,結果借助第I發明的方 向盤裝置解決上述課題,該方向盤裝置由以下的部件構成,即固定托架,在寬度方向兩側具有固定側部,支承方向盤柱;夾緊件,具有貫通上述固定側部的鎖定螺栓;主動凸輪,與該夾緊件的轉動操作一同轉動;以及,從動凸輪,不能轉動地安裝在上述固定側部,并且與上述主動凸輪抵接;在上述主動凸輪和上述從動凸輪的基體平坦面上沿著周向等間隔地形成有由斜面部、高位面及抵接突起部構成的凸輪動作部,并且上述斜面部從基體平坦面朝向高位面以低部緩傾斜面、中間急傾斜面、高部緩傾斜面的順序構成。借助第2發明的方向盤裝置解決上述課題,在第I發明中,設置在上述中間急傾斜面的兩端的上述低部緩傾斜面和上述高部緩傾斜面形成為不同的傾斜角度,上述高部緩傾斜面相對地比上述低部緩傾斜面傾斜角度形成得大。借助第3發明的方向盤裝置解決上述課題,在第I或第2發明中,上述斜面部相對于連結最低位置和最高位置的直線狀的假想傾斜線的坡度,上述低部緩傾斜面的傾斜角度形成得小,上述中間急傾斜面與上述假想傾斜線交叉。在第I發明中,主動凸輪及從動凸輪的斜面部從基體平坦面朝向高位面以低部緩傾斜面、中間急傾斜面、高部緩傾斜面的順序形成。在從鎖定解除狀態成為鎖定狀態的過程中,主動凸輪或從動凸輪的抵接突起部與對方側的凸輪抵接,借助相対的轉動,抵接突起部從對方側凸輪的基體平坦面跨越到高位面、通過斜面部而移動。此時在抵接突起部登上斜面部而移動時,從傾斜角度緩的低部緩傾斜面向傾斜角度急的中間急傾斜面移動。抵接突起部不會從基體平坦面突然登上傾斜角度急的中間急傾斜面而移動,而是經過低部緩傾斜面登上中間急傾斜面而移動。由此,在低部緩傾斜面的賦予勢頭的狀態下,抵接突起部在中間急傾斜面上移動,因此抵接突起部的從低部緩傾斜面向中間急傾斜面的移動順利地進行,能夠成為操作桿的操作觸感良好的結構。并且,在從鎖定狀態到達鎖定解除狀態的過程中,低部緩傾斜面起到使抵接突起部的下降移動中的勢頭及沖擊減少的作用。S卩,抵接突起部在斜面部下降移動時,不突然從傾斜角度急的中間急傾斜面向基體平坦面移動,而經過傾斜角度緩的低部緩傾斜面到達基體平坦面。由此,抵接突起部的勢頭在低部緩傾斜面漸漸地減少而到達基體平坦面,能夠防止操作桿勢頭良好而返回過度。這樣ー來,由于斜面部是由低部緩傾斜面、中間急傾斜面、高部緩傾斜面構成的,所以相對于以往那樣的斜面為單ー傾斜面的情況、或在登上傾斜方向中急劇的傾斜面先行的斜面,傾斜伸縮調整中的操作桿的操作觸感變得良好。在第2發明中,低部緩傾斜面與中間急傾斜面、高部緩傾斜面比較傾斜角度是最小的,因此在鎖定時及鎖定解除時,抵接突起部能夠在基體平坦面和中間急傾斜面之間平滑地滑動,操作觸感變得良好。并且,高部緩傾斜面相對地比低部緩傾斜面傾斜角度形成得大,因此在鎖定時,能夠使操作者認識到是緊固的中途,能夠可靠地將操作桿的轉動操作進行到最后。在第3發明中,低部緩傾斜面的整個范圍及中間急傾斜面的一部分范圍形成在比假想傾斜線還低的位置上,由此能夠減少對于假想傾斜線,操作桿的操作力變大的范圍。
圖I (A)是本發明的縱剖主視圖,圖I (B)是圖I (A)的(α )部放大略示圖,圖I(C)是主動凸輪(或從動凸輪)的俯視立體圖。
圖2 (A)是主動凸輪(或從動凸輪)的俯視圖,圖2 (B)是圖2 (A)的(β)部的放大立體圖,圖2 (C)是圖2 (A)的Xl — Xl向視圖、圖2 (D)是圖2 (C)的(Y )部放大圖。圖3 (A)是示出鎖定動作過程的起動的操作桿的動作的方向盤裝置的略示圖,圖3 (B)是圖3 (A)的狀態中的主動凸輪和從動凸輪的動作的狀態圖,圖3 (C)是示出鎖定動作過程的中間的操作桿的動作的方向盤裝置的略示圖,圖3 (D)是圖3 (C)的狀態中的主動凸輪和從動凸輪的動作的狀態圖,圖3 (E)是示出鎖定動作過程的馬上結束前的操作桿的動作的方向盤裝置的略示圖,圖3 (F)是圖3 (E)的狀態中的主動凸輪和從動凸輪的動作的狀態圖。圖4是對于假想傾斜線,比較本發明的主動凸輪及從動凸輪的斜面部和以往技術的凸輪面的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根據
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本發明是具備傾斜調整(有時也并設有伸縮調整)功能的方向盤裝置,主要由固定托架I、可動托架2、夾緊件3、主動凸輪Α、及從動凸輪B構成[參照圖I (A)]。并且,與方向盤柱81 —體地構成的可動托架2可傾斜調整地支承在固定托架I上。在該傾斜調整中,可動托架2對于固定托架I的鎖定(夾緊)及鎖定解除(夾緊解除)是借助主動凸輪A和從動凸輪B的伴隨夾緊件3的操作而接近及離開來進行的[參照圖I(Α)、圖 I (B)]。固定托架I由固定側部11、11、連結部12及安裝部13、13形成。固定側部11為大致平板狀的部位,平行地配置且在其上部部位借助焊接方法等連結在連結部12上。在兩固定側部11上,沿著大致上下方向形成有傾斜調整用長孔lla、lla。并且,從兩固定側部11的上端部位朝向外方形成有水平狀的安裝部13、13,在兩安裝部13、13上,固定托架I經由碰撞時用于沖擊吸収的囊狀物而固接在汽車的既定位置上。可動托架2由可動側部21、21及底部22形成,兩可動側部21、21平行地配置,并由底部22連結。兩可動側部21、21是支承方向盤柱的部位,在兩可動側部21、21的上方,用焊接等固接方法固接有方向盤柱。在兩可動側部21、21上形成有傾斜調整用貫通孔21a、21a。并且,上述可動托架2的兩可動側部21、21被夾持在上述固定托架I的兩固定側部11之間而配置,夾緊件3的鎖定螺栓31貫通到傾斜調整用長孔IlaUla和傾斜調整用貫通孔21a、21a中,以夾緊或夾緊解除自如的方式連結固定托架I和可動托架2[參照圖I(A)]。在方向盤柱81上轉動自如地安裝有方向盤軸82,在該方向盤軸82的前端安裝有方向盤輪83 (參照圖3)。夾緊件3主要由鎖定螺栓31和操作桿32構成[參照圖I (A)]。鎖定螺栓31由螺栓軸部31a、螺栓螺紋部31b及螺栓頭部31c構成,在螺栓軸部31a的軸方向一端形成有螺栓螺紋部31b,在軸方向另一端形成有螺栓頭部31c。在螺栓軸部31a上,在靠近螺栓頭部31c側的位置上形成有壓入區域31d,如后所述的主動凸輪A被壓入固定,隨著鎖定螺栓31的軸周向的旋轉,主動凸輪A也一同轉動。接著,說明主動凸輪A和從動凸輪B的構成。如圖I (B)所示,主動凸輪A和從動 凸輪B形成為同一形狀且同一構成。因此,關于主動凸輪A和從動凸輪B的詳細部分,標注了不同的附圖標記[參照圖I (B)、圖I (C)、圖2 (A)、圖2 (B)]。主動凸輪A由凸輪基體部4和多個凸輪動作部5、5……構成。同樣地,關于從動凸輪B也由凸輪基體部6和多個凸輪動作部7、7……構成。主動凸輪A的凸輪基體部4和從動凸輪B的凸輪基體部6是相同形狀,并且主動凸輪A的凸輪動作部5、5……和從動凸輪B的凸輪動作部7、7……是相同形狀。并且,有時從動凸輪B比主動凸輪A直徑形成得大。下面,以主動凸輪A為中心進行說明,但關于從動凸輪B,與主動凸輪A對應的部位全部大致相同,因此主動凸輪A的說明也原樣適合于從動凸輪B。凸輪基體部4形成為大致圓板狀,在其中心位置上形成有安裝孔42。該安裝孔42被壓入上述鎖定螺栓31的壓入區域31d,主動凸輪A與鎖定螺栓31的軸周向一同轉動。凸輪基體部4的一方側的圓形面稱為基體平坦面41。該基體平坦面4是平坦地形成的面。在該基體平坦面41的面上、且靠近外周側的位置上、沿著周向等間隔地形成有多個凸輪動作部 5、5......。具體地,上述基體平坦面41的靠近外周的部分沿著周向被4等分,在該4等分后的各個區域中配置有凸輪動作部5[參照圖I (C)、圖2 (A)]。即,在凸輪基體部4上形成有4個凸輪動作部5、5……。凸輪動作部5的數目是考慮了組裝狀態的穩定性或傾斜調整中的操作性而決定的,并不一定限定于4個,也可以是4個以下或4個以上。各個凸輪動作部5在相對于基體平坦面41的面上正交的方向上突出形成。凸輪動作部5由斜面部51、高位面52及抵接突起部53構成,沿著基體平坦面41的圓周方向,以斜面部51、高位面52、抵接突起部53的順序形成[參照圖I (C)、圖2 (A)、圖2 (B)]。該排列方法的順序在形成在基體平坦面41上的所有的凸輪動作部5、5……中是相同的[參照圖 I (C)、圖 2 (A)J0斜面部51是對于基體平坦面41具有坡度的面,其傾斜最高部與高位面52連續。抵接突起部53是從上述高位面52突出形成的大致正方體狀的結構,其頂面部53a與從動凸輪B側抵接[參照圖I (B)]。上述斜面部51是決定在鎖定或鎖定解除中的操作桿32的操作行程的范圍的部位。斜面部51由低部緩傾斜面51a、中間急傾斜面51b、高部緩傾斜面51c這三個具有不同的傾斜的面構成,在中間急傾斜面51b的兩端形成有低部緩傾斜面51a、及高部緩傾斜面51c。即,成為從基體平坦面41朝向凸輪動作部5的高位面52,以低部緩傾斜面51a、中間急傾斜面5 lb、高部緩傾斜面51c的順序排列的結構[參照圖I (C)、圖2 (A)、圖2 (B)].形成在中間急傾斜面51b的基體平坦面41側的低部緩傾斜面51a的傾斜角度Θ a與中間急傾斜面51b的傾斜角度Θ b及高部緩傾斜面51c的傾斜角度Θ c比較是最小的角度[參照圖2 (D)J0即,低部緩傾斜面51a是傾斜最緩的斜面。在此,低部緩傾斜面51a的傾斜角度Θ a的基準面是基體平坦面41,傾斜角度Θ a、Θ b、Θ c是相對于基體平坦面41的角度。特別地,低部緩傾斜面51a的傾斜角度0a被設定得極小。下面說明低部緩傾斜面51a、中間急傾斜面51b、高部緩傾斜面51c的傾斜角度Θ的設定。首先,將假設斜面部51從斜面部51的起始端(與基體平坦面41的分界線)跨越到終端(與高位面52的分界線)為單ー傾斜面的情況下的傾斜面設定為假想傾斜線L[參照圖2(D)、圖4]。假想傾斜線L和斜面部51中的主動凸輪A及從動凸輪B的轉動量相同,操作桿32的操作角度也相同。低部緩傾斜面51a形成為比假想傾斜線L還要緩的傾斜,成為比假想傾斜線L的傾斜角度QL小的角度。S卩,成為ea< 0し即,低部緩傾斜面51a跨過其整個范圍、設定在比假想傾斜線L所對應的范圍低的位置上。上述中間急傾斜面51b形成為比上述假想傾斜線L大的傾斜,傾斜角度Qb成為比傾斜角度QL大的角度。S卩,成為0b> 0L。上述中間急傾斜面51b在其整個范圍的中間部位與上述假想傾斜線L交叉。并且,中間急傾斜面51b比交叉位置靠近基體平坦面41側的前方區域比假想傾斜線L低,在靠近高位面52側的后方區域比假想傾斜線L高[參照圖 2 (D)]。形成在中間急傾斜面51b的高位面52側的高部緩傾斜面51c的傾斜角度Θ c形成為比假想傾斜線L緩的傾斜,成為比假想傾斜線L的傾斜角度Θ L小的角度。并且,形成為比低部緩傾斜面51a的傾斜角度0a大,比中間急傾斜面51b的傾斜角度0b小。即,成為0a< 0C< 0b。高部緩傾斜面51c跨過其整個范圍,比上述假想傾斜線L所對應的范圍聞。在與凸輪基體部4的形成有凸輪動作部5、5的側面相反側的側面上,形成有與凸輪基體部4的中心成為相同中心的非圓形狀的固定用鼓出部43 [參照圖2 (B)]。該固定用鼓出部43形成為長圓形狀、長方形狀、橢圓形或一部分呈平坦狀的圓形狀等。上述固定用鼓出部43插入形成在操作桿32上的固定孔32a中而被安裝,操作桿32和主動凸輪A —體地轉動[參照圖I (B)]。上述操作桿32的固定孔32a形成為與上述固定用鼓出部43大致相同的形狀。從動凸輪B在凸輪基體部6的中心形成有安裝孔62。雖然有上述鎖定螺栓31的螺栓軸部31a貫通該安裝孔62,但螺栓軸部31a和安裝孔62并不被壓入,而是相互可空轉的結構。凸輪基體部6的一方側的圓形面稱為基體平坦面61。在該基體平坦面61的面上且靠近外周側部位、沿著周向等間隔地形成有多個凸輪動作部7、7……。并且,在與凸輪基體部6的形成有凸輪動作部7、7……的側面相反側的側面上,形成有與凸輪基體部6的中心成為相同中心的非圓形狀的固定用鼓出部63。 各個凸輪動作部7由斜面部71、高位面72及抵接突起部73構成。凸輪動作部7的數目與上述主動凸輪A的凸輪動作部5的數目相同,其排列也相同。即,若主動凸輪A的凸輪動作部5、5的數目為4個,則從動凸輪B的凸輪動作部7、7的數目也為4個。并且,在上述斜面部71中也具有低部緩傾斜面71a、中間急傾斜面71b、高部緩傾斜面71c,它們以與主動凸輪A的低部緩傾斜面51a、中間急傾斜面51b及高部緩傾斜面51c傾斜角度等相同的條件而構成。接著,說明裝置整體的結構。在上述固定托架I的兩固定側部11之間配置有可動托架2的兩可動側部21、21,以形成在上述固定側部11上的傾斜調整用長孔lla、lla、與形成在可動側部21、21上的傾斜調整用貫通孔21a、21a的位置一致的方式配合。以夾緊件3的鎖定螺栓31的螺栓軸部31a貫通到兩固定側部11及可動側部21、21的傾斜調整用長孔IlaUla及傾斜調整用貫通孔21a、21a中的方式設置[參照圖I (A)]。上述從動凸輪B以不能轉動的狀態安裝在固定托架I的一方的固定側部11的傾 斜調整用長孔Ila中。此時通過將該從動凸輪B的固定用鼓出部63插入上述傾斜調整用長孔Ila中,能夠對于固定托架I以非轉動狀態設置從動凸輪B[參照圖I (B)]。并且,上述鎖定螺栓31的螺栓軸部31a以松動插入的狀態貫通到上述從動凸輪B的安裝孔62中。上述主動凸輪A被壓入固定在該鎖定螺栓31的壓入區域30d中。并且,將操作桿32安裝在該主動凸輪A上,借助該操作桿32的轉動操作,上述主動凸輪A能夠在軸周向上轉動操作鎖定螺栓31。通過將該鎖定螺栓31適當地安裝在固定托架I及可動托架2上,以上述主動凸輪A的形成有凸輪動作部5、5的面與從動凸輪B的形成有凸輪動作部7、7的面相對置的方式設置。即,各凸輪動作部5和凸輪動作部7以重合的方式抵接[參照圖I (B)]。并且,在上述鎖定螺栓31的與螺栓頭部31c形成側相反側,從固定托架I的固定側部11的外側安裝有墊圈、推力軸承、推力墊圈及鎖定螺母等固接件,將鎖定螺栓31對于固定托架I及可動托架2轉動自如地固定[參照圖I (A)]。借助夾緊件3的操作桿32的轉動操作,鎖定螺栓31及主動凸輪A —同轉動。通過使上述操作桿32從下方向上方、即向逆時針方向在上述鎖定螺栓31的軸周向上轉動,上述主動凸輪A轉動,主動凸輪A和從動凸輪B成為相對地轉動的狀態,凸輪動作部5、5、……及凸輪動作部7、7、……相互地移動。說明在主動凸輪A和從動凸輪B的相対的轉動動作中,從鎖定解除狀態到達鎖定狀態的過程。操作桿32在鎖定解除狀態中位于下方,若使操作桿32向上方轉動則成為鎖定狀態。若主動凸輪A借助操作桿32的操作而向鎖定方向轉動,則凸輪動作部5的抵接突起部53的頂面部53a —邊與從動凸輪B的基體平坦面61抵接、一邊通過凸輪動作部7的斜面部71到達高位面72的位置上。并且,借助主動凸輪A的轉動,凸輪動作部7的抵接突起部73的頂面部73a —邊與主動凸輪A的基體平坦面41抵接、一邊通過凸輪動作部5的斜面部51到達高位面52的位置上。由此,主動凸輪A與從動凸輪B離開。這樣ー來,借助使上述主動凸輪A和從動凸輪B沿著鎖定螺栓31的軸方向離開,上述固定托架I的固定側部11和上述可動托架2的可動側部21、21相互按壓,能夠成為鎖定狀態。接著,說明從鎖定狀態到達鎖定解除狀態的過程。通過使操作桿32從上方向下方、即向順時針方向轉動,上述主動凸輪A向與上次相反方向轉動,在該主動凸輪A和從動凸輪B的相互轉動動作中,在凸輪動作部5和凸輪動作部7之間,凸輪動作部5的抵接突起部53的頂面部53a從凸輪動作部7的高位面72的位置通過斜面部71而到達基體平坦面61的位置上,由此主動凸輪A和從動凸輪B接近。并且,借助主動凸輪A的轉動,凸輪動作部7的抵接突起部73的頂面部73a從凸輪動作部5的高位面52的位置通過斜面部51到達基體平坦面41的位置上。這樣ー來,借助使上述主動凸輪A和從動凸輪B沿著鎖定螺栓31的軸方向而接近,上述固定托架I的固定側部11和上述可動托架2的可動側部21、21相互松動而能夠成為鎖定解除狀態,對于上述固定托架1,能夠使可動托架2可傾斜/伸縮。在借助主動凸輪A和從動凸輪B的鎖定及解除中的相互的轉動動作之中,凸輪動作部5的抵接突起部53和凸輪動作部7的抵接突起部73在任一個的轉動動作中,抵接突起部53和抵接突起部73都抵接而相互起到作為止動件的作用,能夠準確地限制鎖定位置、解除位置。由此,能夠以便宜的結構、確保穩定的性能。
·
接著,基于圖3及圖4來說明主動凸輪A的凸輪動作部5的斜面部51及從動凸輪B的凸輪動作部7的斜面部71的各自的作用。該作用的說明是從鎖定解除狀態成為鎖定狀態的過程。并且,在下面的說明中,說明了從動凸輪B的抵接突起部73對于主動凸輪A的基體平坦面41及凸輪動作部5的動作,但其相反的情況、即主動凸輪A的抵接突起部53對于從動凸輪B的基體平坦面61和凸輪動作部7的動作也是進行同樣的動作。主動凸輪A借助操作桿32的轉動操作而轉動。在進行鎖定及鎖定解除時的從動凸輪B的抵接突起部73 (抵接突起部53)相對地在主動凸輪A (從動凸輪B)的基體平坦面41 (基體平坦面61)、斜面部51 (斜面部71)及高位面52 (高位面72)上移動(參照圖3)。首先,基于圖3說明在進行鎖定及鎖定解除時的主動凸輪A及從動凸輪B與操作桿32的位置關系。設在從動凸輪B的抵接突起部73 (抵接突起部53)相對地在主動凸輪A (從動凸輪B)的斜面部51 (斜面部71)上移動時的操作桿32的操作角度為α (參照圖3)。設操作桿32的起動的轉動角度為α 1,此時的抵接突起部73的斜面部51中的位置是低部緩傾斜面51a的上端[參照圖3 (A)、圖3 (B)J0并且,中間急傾斜面51b中的操作桿32的轉動角度為α 2,此時的抵接突起部73的斜面部51中的位置是中間急傾斜面51b的上端[參照圖3 (C)、圖3 (D)J0并且,高部緩傾斜面51c中的操作桿32的轉動角度為α 3,此時的抵接突起部73的斜面部51中的位置是高部緩傾斜面51c的上端[參照圖3 (E)、圖 3 (F)J0在斜面部51中,低部緩傾斜面51a形成在比假想傾斜線L還低的位置(區域)上,主動凸輪A的轉動量在相同的地點與假想傾斜線L的情況相比較,提升從動凸輪B的抵接突起部73的量少[參照圖2 (D)]。在此,提升量是主動凸輪A的軸方向移動量,S卩,主動凸輪A和從動凸輪B離開的距離。并且,所謂提升量少,是指主動凸輪A和從動凸輪B離開的距離少。并且,中間急傾斜面51b在其整個范圍的中間部位與上述假想傾斜線L交叉,比交叉位置靠近低部緩傾斜面51a側的范圍形成在比假想傾斜線L低的位置上。由此,在鎖定時的操作桿32的起動中,在低部緩傾斜面51a及中間急傾斜面51b的前方區域的范圍中,與主動凸輪A的轉動量相同的假想傾斜線L的情況相比較,能夠減少要使主動凸輪A轉動的力,能夠減少操作桿32的操作力。由此,能夠使操作桿32的操作力與假想傾斜線L的情況相比較、在保持小的狀態下使其從低部緩傾斜面51a轉動至中間急傾斜面51b的前方區域[參照圖2 (D)、圖4]。
在從鎖定時的起動動作到中間動作的過程中,從動凸輪B的抵接突起部73從主動凸輪A的基體平坦面41經過低部緩傾斜面51a進入傾斜角度最陡的中間急傾斜面51b [參照圖3 (D)]。由此,與抵接突起部73從基體平坦面41突然進入陡的中間急傾斜面51b的情況相比,操作阻力少,能夠進行順利的操作。S卩,低部緩傾斜面51a成為從動凸輪B的抵接突起部73到達急傾斜的中間急傾斜面51b的導入部。從低部緩傾斜面51a至中間急傾斜面51b的前方區域形成在比假想傾斜線L低的位置(區域),在轉動量相同的地點與假想傾斜線L相比較的情況下,比假想傾斜線L提升量少[參照圖2 (D)、圖4]。即,從低部緩傾斜面51a至中間急傾斜面51b的前方區域中,與假想傾斜線L相比較,軸カ變小,操作桿32的操作カ變小。由此,能夠使操作桿32的操作力與假想傾斜線L相比較保持得小地、從低部緩傾斜面51a移動至中間急傾斜面51b的前方區域。中間急傾斜面51b的后方區域及高部緩傾斜面51c形成在比假想傾斜線L還高的位置(區域),在轉動量相同的地點與假想傾斜線L相比較的情況下,比假想傾斜線L提升量多。即,從中間急傾斜面51b的后方區域至高部緩傾斜面51c中,與假想傾斜線L比較,軸カ變大,操作桿32的操作力變大。但是,從動凸輪B的抵接突起部73在與假想傾斜線L相比較操作桿32的操作力小的期間中移動至低部緩傾斜面51a及中間急傾斜面51b的前方區域,因此能夠在賦予使操作桿32轉動的勢頭的狀態下向中間急傾斜面51b的后方區域及高部緩傾斜面51c移動。并且,登上了中間急傾斜面51b的抵接突起部73能夠容易地在高部緩傾斜面51c上移動[參照圖3 (F)J0由此,斜面部51中的操作桿32的操作性整體地提高。并且,高部緩傾斜面51c的傾斜角度形成得比低部緩傾斜面51a的傾斜角度大,因此能夠使抵接突起部73可靠地移動至高位面52。若高部緩傾斜面51c的傾斜角度形成得與低部緩傾斜面51a的傾斜角度相同或小,則高部緩傾斜面51c與作為平坦面的高位面52的傾斜角度的差變少。于是,抵接突起部73在高部緩傾斜面51c上移動的動作中途,就變成緊固結束了的感覺,具有操作者在中途停止操作桿32的轉動操作的擔憂。借助將高部緩傾斜面51c的傾斜角度形成得比低部緩傾斜面51a的傾斜角度大、増大與高位面52的傾斜角度的差,操作者能夠認識到是緊固的中途,能夠將操作桿32的轉動操作可靠地進行至最后。在本發明中,在斜面部51中,在中間急傾斜面51b的兩端形成低部緩傾斜面51a和高部緩傾斜面51c,通過將低部緩傾斜面51a的傾斜角度形成得最小,低部緩傾斜面51a及中間急傾斜面51b的前方區域對于相同的轉動量及相同的操作桿角度的假想傾斜線L形成在低的位置(區域)。將對于假想傾斜線L、操作桿32的操作カ變大的范圍設為從中間急傾斜面51b的后方區域至高部緩傾斜面51c,由此使夾緊感重的區域狹窄而變小,能夠整體地減小操作桿32的操作力。這樣ー來,在抵接突起部73對于斜面部51的移動中,在本發明中,能夠減少對于假想傾斜線L夾緊感重的區域,因此不増大操作桿32的操作角度,而提高操作桿32的操作性。與此相對,在專利文獻I中,對于相同的轉動量及相同的操作桿角度的假想傾斜線L,整個區域形成在高的位置(區域)上,傾斜/伸縮調整中的操作感覺變重(參照圖4)。接著,說明從鎖定狀態跨越到鎖定解除狀態的過程。從動凸輪B的抵接突起部73由高位面52、從主動凸輪A的傾斜角度最陡的中間急傾斜面51b經過傾斜角度最緩的低部緩傾斜面51a到達基體平坦面41。即,從中間急傾斜面51b至基體平坦面41之間存在有低部緩傾斜面51a,在從動凸輪B的抵接突起部73到達基體平坦面41時,低部緩傾斜面51a起到作為緩沖面的作用,能夠防止在操作桿32的操作中因急劇的勢頭而過度返回。上面,舉例說明了鎖定螺栓3貫通到固定托架I的兩固定側部11、11及可動托架2的可動側部21、21中的方向盤裝置,但本發明也可以應用于鎖定螺栓3貫通到鋁合金制的外柱和兩固定側部11、11中的方向盤裝置。
并且,舉例說明了通過使操作桿32從下方向上方、即向逆時針方向轉動而成為鎖定狀態的方向盤裝置,但也可以應用于通過變更主動凸輪A及從動凸輪B的配置、而使操作桿32從上方向下方、即向順時針方向轉動從而成為鎖定狀態的方向盤裝置。并且,也可以將低部緩傾斜面51a、中間急傾斜面51b、高部緩傾斜面51c的傾斜面形成為鼓起成凸狀的扁平凸狀面。所謂扁平凸狀面,指的是曲率半徑極大的弧狀面。本發明并不應解釋為僅限定于上述的實施方式,而能夠對于實施方式進行適當的變更、改良。附圖標記說明
I固定托架
11固定側部 2可動托架 21可動側部 3夾緊件 A主動凸輪 B從動凸輪 31鎖定螺栓 41,61基體平坦面 5、7凸輪動作部
51、71斜面部
5la、7Ia低部緩傾斜面 5lb、7Ib中間急傾斜面 5lc、7Ic高部緩傾斜面
52、72高位面。
權利要求
1.一種方向盤裝置,其特征在于,由以下的部件構成,即固定托架,在寬度方向兩側具有固定側部,支承方向盤柱;夾緊件,具有貫通上述固定側部的鎖定螺栓;主動凸輪,與該夾緊件的轉動操作一同轉動;以及,從動凸輪,不能轉動地安裝在上述固定側部,并且與上述主動凸輪抵接;在上述主動凸輪和上述從動凸輪的基體平坦面上沿著周向等間隔地形成有由斜面部、高位面及抵接突起部構成的凸輪動作部,并且上述斜面部從基體平坦面朝向高位面以低部緩傾斜面、中間急傾斜面、高部緩傾斜面的順序構成。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方向盤裝置,其特征在于,設置在上述中間急傾斜面的兩端的上述低部緩傾斜面和上述高部緩傾斜面形成為不同的傾斜角度,上述高部緩傾斜面相對地比上述低部緩傾斜面傾斜角度形成得大。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方向盤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斜面部相對于連結最低位置和最高位置的直線狀的假想傾斜線的坡度,上述低部緩傾斜面的傾斜角度形成得小,上述中間急傾斜面與上述假想傾斜線交叉。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向盤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斜面部相對于連結最低位置和最高位置的直線狀的假想傾斜線的坡度,上述低部緩傾斜面的傾斜角度形成得小,上述中間急傾斜面與上述假想傾斜線交叉。
全文摘要
本發明的方向盤裝置由固定托架(1)、夾緊件(3)、與該夾緊件(3)的轉動操作一同轉動的主動凸輪(A)、及不能轉動地安裝在固定側部(11)上并且與主動凸輪(A)抵接的從動凸輪(B)構成,在主動凸輪(A)和從動凸輪(B)的基體平坦面(41、61)上沿著周向等間隔地形成有由斜面部(51、71)、高位面(52、72)及抵接突起部(53、73)構成的凸輪動作部(5、7),并且斜面部(51、71)從基體平坦面(41、61)朝向高位面(52、72)以低部緩傾斜面(51a、71a)、中間急傾斜面(51b、71b)、高部緩傾斜面(51c、71c)的順序構成。由此,鎖定時及鎖定解除時的操作桿的操作性提高。
文檔編號B62D1/18GK102700597SQ20121007765
公開日2012年10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2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26日
發明者廣岡幸治, 杉下杰 申請人:株式會社山田制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