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防護結構、駕駛室及工程機械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工程機械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防護結構。本實用新型還涉及一種具有上述防護結構的駕駛室以及一種具有上述駕駛室的工程機械。
背景技術:
工程機械的駕駛室通常處于在比較惡劣的工作環境中,因此,一方面需要盡量保證駕駛室的操作舒適性,另一方面則需要盡量避免由于重材落向駕駛室等意外事故而對駕駛員造成傷害。為了避免落物對駕駛員的安全造成威脅,在現有的駕駛室中,通常在駕駛室外部的相應位置安裝一個防護網,該防護網一般由多個橫向圓鋼支撐桿和多個豎向圓鋼支撐桿相互垂直相連形成矩形網孔形狀,但該防護網存在下述兩種缺陷i、防護網中間橫向支撐桿的位置與駕駛員的眼睛方向平齊,影響視野范圍,使得駕駛員在一些情況下不能及時看到落物;ii、對駕駛室包裹較為嚴實,整體重量較大。因此,亟待開發出一種具有良好的視野范圍且具有較輕重量又不降低防護性能的防護結構。
實用新型內容有鑒于此,為了提高透過防護結構的觀察范圍,一方面,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防護結構。該防護結構包括邊框以及平行布置于邊框上的至少兩個橫支撐桿,其中,每兩個相鄰的橫支撐桿之間形成觀察窗口。優選地,所述橫支撐桿為折彎件或者平板件。優選地,所述橫支撐桿的安裝角度成散射狀分布。優選地,所述折彎件為鈑金折彎件。優選地,所述橫支撐桿與所述邊框通過榫卯結構連接。優選地,所述邊框上設有安裝座。另一方面,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駕駛室,該駕駛室具有上述任一項所述的防護結構。優選地,所述防護結構安裝于駕駛室的頂部,每兩個相鄰的橫支撐桿(I)之間形成從駕駛室內到駕駛室外的觀察窗口。優選地,所述邊框包括平行布置的至少兩個豎支撐桿,每個豎支撐桿的形狀與駕駛室頂部的外輪廓形狀相匹配。又一方面,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工程機械,該工程機械具有上述任一項所述的駕駛室。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防護結構、具有該防護結構的駕駛室以及具有該駕駛室的工程機械,通過將相鄰的兩個橫支撐桿之間的空間設置成適于觀察的窗口,提高了透過防、護結構的觀察范圍;在一種優選方案中,采用折彎件作為橫支撐桿并將該折彎件的安裝角度布置成按散射狀分布,以便在防護結構安裝于駕駛室時,駕駛員具有最佳的視野范圍,從而使駕駛員在發生事故時及時作出反應;在另一種優選方案中,采用折彎件作為橫支撐桿并且使該折彎件通過榫卯結構與邊框相連,有效減輕了防護結構的整體重量,并且使防護結構具有較好的強度和剛度。
圖I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防護結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所示防護結構第一視角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I所示防護結構第二視角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駕駛室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圖4所示駕駛室另一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領域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應當指出,本部分中對具體結構的描述及描述順序僅是對具體實施例的說明,不應視為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有任何限制作用。請參考圖I至圖3,圖I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防護結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所示防護結構第一視角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I所示防護結構第二視角的結構示意圖。下面同時結合圖I至圖3對該防護結構進行詳細描述。如圖I和圖2所示,該防護結構包括橫支撐桿I (圖示為7個)、邊框2和安裝座3,其中邊框2包括平行布置的兩個豎支撐桿;橫支撐桿I為鈑金折彎件,橫支撐桿I的兩端與邊框2 (豎支撐桿)均通過榫卯結構連接,并且橫支撐桿I的安裝角度成散射狀分布,即如圖3所示,7個橫支撐桿I的布置方向均指向同一點,亦即7個橫支撐桿I的布置方向與某一點發出的射線相重合。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例如,當該防護結構應用于工程機械駕駛室時,可以以駕駛員頭部位置的某一點作為散射點,橫支撐桿I的布置方向以該散射點成散射狀分布,駕駛員位于駕駛室內透過防護結構觀察時,看到的橫支撐桿I均具有最扁的厚度,即具有最佳的視野范圍,當發生重材落向駕駛室等事故時,駕駛員可以及時觀察并作相應的處理。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實施例中,采用鈑金折彎件作為橫支撐桿,當然還可以采用其他類型的折彎件作為橫支撐桿,另外,采用折彎件作為橫支撐桿有助于增加防護結構的強度和剛度,但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根據需要采用其他類型的橫支撐桿,例如,采用平板件作為橫支撐桿。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實施例中,采用榫卯結構也有助于防護結構的整體強度,但在其他實施例中,橫支撐桿I與邊框2也可以根據需要采用其他類型的連接方式。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實施例中,為了呼應待防護設備(如駕駛室)的整體造型,也便于安裝的方便,邊框2的豎支撐桿可以設置成與待防護設備的外輪廓形狀相匹配的結構,例如弧形結構或者直桿結構。[0030]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實施例中,由于安裝座3的設置,防護結構可通過安裝座3安裝于待防護設備(如駕駛室)上,但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通過焊接或者其他固定連接方式將防護結構安裝于待防護設備上。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實施例中,橫支撐桿I的數目為7個,但在其他實施例中,可以根據需要增加或者減少橫支撐桿I的數目。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防護結構,通過采用鈑金折彎件作為橫支撐桿,并將橫支撐桿的布置方向設置成按散射狀分布,當防護結構應用于駕駛室時,可使駕駛員具有最佳的視覺范圍,從而降低落物等對駕駛員的危害,另外,采用鈑金折彎件并使其通過榫卯結構與邊框連接,有效減輕了防護結構的整體重量,并且使防護結構具有較好的強度和剛度。請參考圖4和圖5,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駕駛室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圖4所示駕駛室另一視角的結構示意圖。下面結合圖4和圖5對該駕駛室進行描述。如圖4所示,該駕駛室具有上述實施例的防護結構,即該防護結構包括橫支撐桿I、邊框2和安裝座3,該防護結構通過安裝座3安裝于駕駛室的頂部,每兩個相鄰的橫支撐桿I之間形成從駕駛室內到駕駛室外的觀察窗口,邊框2的豎支撐桿的形狀與駕駛室頂部的外輪廓形狀相匹配(本實施例中豎支撐桿與駕駛室頂部外輪廓均為弧形結構),其安裝位置一般開有天窗或者為透明結構,以便于駕駛員透過防護結構觀察外部變化。如圖5所示,該防護結構的橫支撐桿I的布置方向以駕駛員頭部位置的某一點(優選眼睛附近的位置)為散射點作散射狀分布,即駕駛員位于駕駛室內透過防護結構觀察時,看到的橫支撐桿I均具有最扁的厚度,即具有最佳的視野范圍,當發生重材落向駕駛室等事故時,駕駛員可以及時觀察并作相應的處理。需要說明的是,為了使安裝防護結構后的駕駛室的造型更加協調,曲線更加流暢,防護結構可以內嵌于駕駛室的頂部,邊框2與車頂邊沿平齊。需要說明的是,該駕駛室的頂部可以同時安裝兩個防護結構(如圖4所示),也可以根據需要采用其他數目的防護結構。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的駕駛室還可以使用上述防護結構的其他變型,其具體實施方式
與上述類似,茲不贅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駕駛室,具有上述的防護結構,由于上述的防護結構具有上述技術效果,因此,具有該防護結構的駕駛室也應具備相應的技術效果,茲不贅述。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工程機械,該工程機械具有上述的駕駛室,由于上述的駕駛室具有上述技術效果,因此,具有該駕駛室的工程機械也應具備相應的技術效果,其具體實施過程與上述實施例類似,茲不贅述。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ー種防護結構,包括邊框(2)以及平行布置于邊框上的至少兩個橫支撐桿(1),其特征在于,每兩個相鄰的橫支撐桿(I)之間形成觀察窗ロ。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防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橫支撐桿(I)為折彎件或者平板件。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防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橫支撐桿(I)的安裝角度成散射狀分布。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防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彎件為鈑金折彎件。
5.如權利要求I至4任一項所述的防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橫支撐桿(I)與所述邊框(2)通過榫卯結構連接。
6.如權利要求I至4任一項所述的防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邊框(2)上設有安裝座⑶。
7.一種駕駛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駕駛室具有權利要求I至6任一項所述的防護結構。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駕駛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護結構安裝于駕駛室的頂部,每兩個相鄰的橫支撐桿(I)之間形成從駕駛室內到駕駛室外的觀察窗ロ。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駕駛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邊框(2)包括平行布置的至少兩個豎支撐桿,每個豎支撐桿的形狀與駕駛室頂部的外輪廓形狀相匹配。
10.ー種工程機械,其特征在于,該工程機械具有權利要求7、8或9所述的駕駛室。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工程機械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防護結構、駕駛室及工程機械。該防護結構包括邊框以及平行設置于邊框上的至少兩個橫支撐桿,其中,每兩個相鄰的橫支撐桿之間形成觀察窗口。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防護結構,通過采用鈑金折彎件作為橫支撐桿,并將橫支撐桿的布置方向設置成按散射狀分布,當防護結構應用于駕駛室時,可使駕駛員具有最佳的視覺范圍,從而降低落物等對駕駛員的危害,另外,采用鈑金折彎件并使其通過榫卯結構與邊框連接,有效減輕了防護結構的整體重量,并且使防護結構具有較好的強度和剛度。
文檔編號B62D25/06GK202413935SQ201120361220
公開日2012年9月5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25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25日
發明者歐鵬程, 汪壯, 陳敏 申請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