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摩托車擱腳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摩托車配件,具體地講,是一種用在摩托車上的擱腳。
背景技術:
摩托車擱腳分為左擱腳和右擱腳,兩者對稱設置在摩托車的左右兩側。通常將擱腳靠近車體的一端稱為內端,遠離車體的一端稱為外端。擱腳由擱腳桿和擋板構成,擱腳桿為矩形管,擱腳桿的外端被第一斜面切削形成讓位面,以便于擱腳繞內端轉動而收攏時不會與車體上的零件發生干涉,該第一斜面的角度大小根據需要設置。擱腳桿為矩形管,擋板將擱腳桿的外端罩住,實際安裝時,擱腳桿上還套有橡膠套,為避免橡膠套滑出,擋板的邊緣需延伸到擱腳桿外。另外,擱腳桿水平安裝,腳壓在擱腳桿上會使擱腳桿稍稍往后、往下傾斜,感覺很不舒服。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摩托車擱腳,腳壓在擱腳桿上擱腳桿不會往后、往下傾斜,增加使用舒適度。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摩托車擱腳,由擱腳桿(1)和擋板 (2)構成,所述擱腳桿(1)為矩形管,該擱腳桿(1)的外端被第一斜面(3)切削,所述擋板(2) 將擱腳桿(1)的外端罩住且擋板(2 )的邊緣延伸到擱腳桿(1)外,關鍵在于所述擱腳桿(1) 的內端的右上部被第二斜面(4)切削,所述第二斜面(4)的傾角α為30 31°,所述擱腳桿(1)的內端的左下部被第三斜面(5)切削,所述第三斜面(5)的傾角β為2°安裝時,擱腳桿內端的第三斜面與車體平行,安裝后的擱腳桿往前、往上微微翹起,形成往前、往上的一個預置角度;當腳壓在擱腳桿上時,擱腳桿的預置角度能抵消擱腳桿受重力而往后、往下傾斜的角度,使擱腳桿保持水平狀態,不會出現往后、往下傾斜的現象,讓使用者感覺非常舒適;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的設置均是為了讓位,避免與車體零件發生干涉。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左視圖。圖3是圖1中擱腳桿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3的左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2所示的摩托車擱腳,為右擱腳,左擱腳與右擱腳對稱設置。該擱腳由擱腳桿1和擋板2構成。擱腳靠近車體的一端稱為內端,遠離車體的一端稱為外端。[0012]結合圖1一圖4所示,擱腳桿1為矩形管,擱腳桿1的外端被第一斜面3切削形成讓位面,以便于擱腳繞內端轉動而收攏時不會與車體上的零件發生干涉,該第一斜面的角度大小根據需要設置。擱腳桿1的內端的右上部被第二斜面4切削,第二斜面4的傾角α 為30 31°,擱腳桿1的內端的左下部被第三斜面5切削,第三斜面5的傾角β為2°。如圖1,擋板2將擱腳桿1的外端罩住,實際安裝時,擱腳桿1上還套有橡膠套,為避免橡膠套滑出,擋板2的邊緣延伸到擱腳桿1外。
權利要求1. 一種摩托車擱腳,由擱腳桿(1)和擋板(2)構成,所述擱腳桿(1)為矩形管,該擱腳桿(1)的外端被第一斜面(3)切削,所述擋板(2)將擱腳桿(1)的外端罩住且擋板(2)的邊緣延伸到擱腳桿(1)外,其特征在于所述擱腳桿(1)的內端的右上部被第二斜面(4)切削, 所述第二斜面(4)的傾角α為30 31°,所述擱腳桿(1)的內端的左下部被第三斜面(5) 切削,所述第三斜面(5)的傾角β為2°。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摩托車擱腳,由擱腳桿(1)和擋板(2)構成,所述擱腳桿(1)為矩形管,該擱腳桿(1)的外端被第一斜面(3)切削,所述擋板(2)將擱腳桿(1)的外端罩住且擋板(2)的邊緣延伸到擱腳桿(1)外,所述擱腳桿(1)的內端的右上部被第二斜面(4)切削,所述第二斜面(4)的傾角α為30~31°,所述擱腳桿(1)的內端的左下部被第三斜面(5)切削,所述第三斜面(5)的傾角β為2°。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摩托車擱腳,腳壓在擱腳桿上擱腳桿不會往后、往下傾斜,增加使用舒適度。
文檔編號B62J25/00GK202243829SQ20112031237
公開日2012年5月30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24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24日
發明者彭永秋, 徐定倫 申請人:重慶江北區長安產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