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工程機械車身骨架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各類工程機械車身,如挖掘機車身、裝載機車身等的結構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工程機械車駕駛室整車骨架總拼焊接時,由于部分骨架結構焊接部位較少, 焊接角度較大,實際焊接截面偏小。焊接后剛性差,易變形,應力比較集中。對駕駛室的整車結構強度和安全性能有一定影響。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強度高的工程機械車身骨架結構。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工程機械車身骨架結構, 包括頂后橫梁、左側立柱、右側立柱和后側橫梁,左側立柱的上端與頂后橫梁的左端焊接, 右側立柱的上端與頂后橫梁的右端焊接,后側橫梁設置在頂后橫梁的下方,后側橫梁的左端與左側立柱焊接,后側橫梁的右端與右側立柱焊接,所述左側立柱的上端與頂后橫梁的左端之間焊接三角形第一加強塊,右側立柱的上端與頂后橫梁的右端之間焊接三角形第二加強塊,后側橫梁的左端與左側立柱之間焊接三角形第三加強塊,后側橫梁的右端與右側立柱之間焊接三角形第四加強塊。本實用新型通過增加相應的三角形焊接加強塊,加長各骨架型材間的焊接截面長度,減小應力集中,保證了骨架型材間的焊接強度,達到提高了駕駛室車身整體的強度的目的。減少翻車時或遭遇落物時對駕駛員的傷害,安全性得到提高。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中,1頂后橫梁,2左側立柱,3右側立柱,4后側橫梁,5第一加強塊,6第二加強塊,7第四加強塊,8第三加強塊。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為一種工程機械車身骨架結構,包括頂后橫梁1、左側立柱2、右側立柱3和后側橫梁4,左側立柱2的上端與頂后橫梁1的左端焊接,左側立柱2的上端與頂后橫梁1的左端之間焊接兩塊三角形第一加強塊5,兩塊第一加強塊5分別設置在骨架的內外兩側。右側立柱3的上端與頂后橫梁1的右端焊接,右側立柱3的上端與頂后橫梁1的右端之間焊接兩塊三角形第二加強塊6,兩塊第二加強塊6分別設置在骨架的內外兩側。后側橫梁4設置在頂后橫梁1的下方,后側橫梁4的左端與左側立柱2焊接,后側橫梁4的左端與左側立柱2之間焊接兩塊三角形第三加強塊8,兩塊第三加強塊8分別設置在骨架的內外兩側。后側橫梁4的右端與右側立柱3焊接,后側橫梁4的右端與右側立柱3之間焊接兩塊三角形第四加強塊7,兩塊第四加強塊7分別設置在骨架的內外兩側。
權利要求1. 一種工程機械車身骨架結構,包括頂后橫梁、左側立柱、右側立柱和后側橫梁,左側立柱的上端與頂后橫梁的左端焊接,右側立柱的上端與頂后橫梁的右端焊接,后側橫梁設置在頂后橫梁的下方,后側橫梁的左端與左側立柱焊接,后側橫梁的右端與右側立柱焊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側立柱的上端與頂后橫梁的左端之間焊接三角形第一加強塊,右側立柱的上端與頂后橫梁的右端之間焊接三角形第二加強塊,后側橫梁的左端與左側立柱之間焊接三角形第三加強塊,后側橫梁的右端與右側立柱之間焊接三角形第四加強塊。
專利摘要一種工程機械車身骨架結構,涉及各類工程機械車身,包括頂后橫梁、左側立柱、右側立柱和后側橫梁,左側立柱的上端與頂后橫梁的左端焊接,右側立柱的上端與頂后橫梁的右端焊接,后側橫梁設置在頂后橫梁的下方,后側橫梁的左端與左側立柱焊接,后側橫梁的右端與右側立柱焊接,所述左側立柱的上端與頂后橫梁的左端之間焊接三角形第一加強塊,右側立柱的上端與頂后橫梁的右端之間焊接三角形第二加強塊,后側橫梁的左端與左側立柱之間焊接三角形第三加強塊,后側橫梁的右端與右側立柱之間焊接三角形第四加強塊。本實用新型通過增加相應的三角形焊接加強塊,保證了骨架型材間的焊接強度,達到提高了駕駛室車身整體的強度的目的。
文檔編號B62D25/00GK201999069SQ20112007036
公開日2011年10月5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17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17日
發明者孫立明, 戚雪東 申請人:江蘇奔宇車身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