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手柄套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手柄套(handle cover),尤其涉及覆蓋桿狀的手柄兩端的把手的袋狀手柄套。
背景技術:
作為手柄套,以往公開了如下這樣的自行車用手柄套該手柄套具有主體部,該主體部具有插入手柄把手和操作桿等的把手等部件的插入部、以及插入手的手插入部,主體部由上表面部、下表面部、在外側連接這些上表面部與下表面部的外周側面部、以及在內側連接上表面部與下表面部的內周側面部構成(例如專利文獻1)。根據該專利文獻1,上述自行車用手柄套通過在外周側面部的內部設置具有撓性的合成樹脂制薄板,由此,即使有風的壓力作用于套主體部,也能夠保持主體部的外形形狀。專利文獻1日本實用新案登錄第3125440號公報對于上述專利文獻1的自行車用手柄套而言,套主體部的外側端部是下垂的,從而套主體部的上表面始終與駕駛員的手接觸,因此,存在操作性變差的問題。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防止套主體部的外側端部的下垂而提高操作性的手柄套。本發明第1方面的發明是一種手柄套,其具有套主體,該套主體覆蓋對前輪進行操作的手柄的把手,該手柄套的特征在于,該手柄套具有卡定部,該卡定部將所述套主體的外側端部卡定到所述把手的端部上。本發明第2方面的發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套主體的上表面設置有形狀保持部。本發明第3方面的發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形狀保持部具有與保持后視鏡的支柱卡合的卡合部,所述支柱設置在所述手柄上。本發明第4方面的發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套主體具有供所述把手插入的把手插入部;以及供駕駛員的手進出的操作用開口部,所述把手插入部與所述操作用開口部被開閉自如的開閉部連通。本發明第5方面的發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套主體具有使外表面開閉的第2開閉部。根據本發明的第1方面,通過將卡定部卡定到把手的端部,由此,下表面部吊掛在手柄的端部上,能夠防止下表面部的下垂,因此能夠提高操作性。根據本發明的第2方面,設置有形狀保持部,因此能夠防止上表面部的變形而防止上表面部的下垂。根據本發明的第3方面,通過使卡合部與安裝部卡合,由此將形狀保持部保持在預定高度,因此能夠將上表面部保持在把手上方的與把手相離的預定高度處從而防止了上表面的下垂。根據本發明的第4方面,僅通過使開閉部開閉即可針對手柄進行套主體的拆裝,因此與通過系繩來進行固定的現有技術相比,能夠容易地進行拆裝。根據本發明的第5方面,成為僅在前表面中、上表面部與下表面部被外側部連接的狀態,由此能夠使操作用開口部敞開得大,因此能夠更容易地將套主體安裝到手柄上。
圖1是示出本實施方式的套主體的整體結構的立體圖,(A)是從前方觀察的圖, (B)是從后方觀察的圖。圖2是示出本實施方式的套主體的使用狀態的圖。圖3是示出本實施方式的套主體的結構的俯視圖。圖4是沿著示出本實施方式的套主體的結構的圖3中的IV - IV線的剖視圖。圖5是示出本實施方式的套主體的使用狀態的剖視圖。標號說明1 手柄套;3 手柄;4L、4R:套主體;5 把手插入部;7 操作用開口部;14 后視鏡;16 支柱;18 卡合部;22 第1開閉部(開閉部);24 第2開閉部;26 把手;28 卡定部;36 形狀保持部。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整體結構)圖1所示的手柄套1以覆蓋鞍乘型車輛2的手柄3的把手(在本圖中未圖示)的方式安裝在手柄3上,具有左右一對袋狀的套主體4L、4R。套主體4L、4R由合成皮革、例如帶襯布的PVC (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皮革等柔軟材料構成,形成有把手插入部5 和操作用開口部7。在左右結構上,套主體4L與4R沒有特別不同,因此僅對配置于左側的套主體4L進行說明。在本實施方式中,套主體4L具有覆蓋把手的上表面的上表面部6、覆蓋把手的下表面的下表面部8、覆蓋把手的內側面的內側部10、和覆蓋把手的前表面和外側面的外側部12,這些部分分別在外緣處通過縫合而彼此連接,成為一體。所述把手插入部5形成在內側部10與外側部12之間,即形成在內側面的前方端部處。操作用開口部7形成于把手的后側。在上表面部6中,形成有供支柱16貫穿地插入的貫通孔18,該支柱16將后視鏡14 連接到手柄3上。內側部10構成為能夠從外部觀察到設置于手柄3上的未圖示的開關類部件。在本實施方式中,內側部10由透明部件構成。在把手插入部5處設置有固定部20, 該固定部20卷繞于手柄3上且固定在下表面部8上,將套主體4L固定到手柄3上。內側部10設置有作為使內側面開閉的開閉部的第1開閉部22。第1開閉部22設置有扣合件23,在本實施方式中為面扣合件。該第1開閉部22設置于內側部10的末端部分處,且繞至下表面部8而以拆裝自如的方式固定于下表面部8的外表面上。如圖2所示,外側部12設置有使外側面開閉的第2開閉部24。第2開閉部24設置有扣合件25,在本實施方式中為按扣。關于套主體4L,通過打開第1開閉部22和第2開閉部24,從而使內側面和外側面敞開而與操作用開口部7連通。由此,套主體4L成為僅在前表面中、上表面部6與下表面部8被外側部12連接的狀態。在套主體4L的內部,設置有將下表面部8卡定在把手26的端部上的卡定部28。 在本實施方式中,卡定部28由舌狀體30和該舌狀體30上形成的卡定孔32構成。舌狀體 30的一端被固定在作為外側端部的、下表面部8與外側部12之間的連接部分處。卡定孔32 貫穿地設置于舌狀體30的另一端側,與把手26的端部嵌合。順便而言,對于本實施方式的把手26的外側端部而言,與該端部之間隔開間隙33而設置有把手端34。此外,卡定孔32 形成為與把手端34同等大小或比其略小。關于卡定部28,通過將把手端34所穿過的卡定孔32卡定到所述間隙33中,由此將該卡定部28卡定在把手26上。如圖3、圖4所示,上表面部6設置有保持上表面部6的形狀的形狀保持部36。該形狀保持部36由合成樹脂制的板狀部件構成。此外,形狀保持部36設置有卡合部40,該卡合部40與設置于手柄3上的作為安裝部的適配螺栓(adapterb0lt)38(圖2)卡合。在本實施方式中,形狀保持部36架設在內表面與外表面之間。上表面部6由正面部42和在外緣處與該正面部42連接的背面部44這兩層構成,在正面部42與背面部44之間夾持地保持形狀保持部36。此外,形成于上表面部6上的貫通孔18由正面部42中形成的第1孔46和背面部44中形成的第2孔48構成。第1孔46形成為能夠與支柱16嵌合的大小,該支柱16將后視鏡14連接到手柄3上。形狀保持部36中設置的卡合部40由比適配螺栓38小的孔構成。第2孔48形成為與卡合部40大致相同的大小。外側部12由上外側部50和下外側部52構成。上外側部50與上表面部6的外緣連接。下外側部52與下表面部8的外緣連接。該上外側部50與下外側部52在套主體4L 的高度方向的大致中央處重疊地配置,且上外側部50配置于外側,在該重疊的部分處以拆裝自如的方式進行固定。舌狀體30的一端縫合在下外側部52與下表面部8之間的連接部分處。(作用和效果)接著,對如上構成的本實施方式的手柄套1的作用和效果進行說明。首先,說明將手柄套1安裝到手柄3上的方法。首先,從手柄3上拆下后視鏡14。打開第1開閉部22和第2開閉部24的扣合件23、25,從手柄3的前方以覆蓋把手26的方式插上套主體4L(圖 2)。接著,將支柱16貫穿地插入貫通孔18而與適配螺栓38旋合,從而將后視鏡14固定到手柄3上。接著,將卡定部28卡定到把手26的外側端。接著,關閉第1開閉部22和第2開閉部24的扣合件23、25。接著,將固定部20纏繞在手柄3上,并使其固定在下表面部8上。這里,對于手柄套1而言,由于卡定部28卡定于把手26的端部,因此,下表面部8 吊掛在手柄3的端部上,防止了下表面部8的下垂。此外,手柄套1在上表面部6中設置有形狀保持部36,由此,防止了上表面部6的撓曲等變形。此外,如圖5所示,該形狀保持部36在卡合部40處與適配螺栓38卡合。手柄套1利用適配螺栓38將形狀保持部36保持在預定高度,由此,將上表面部6保持在把手 26上方的與該把手26相離的預定高度處而防止了上表面部6的下垂。這樣,手柄套1防止了上表面部6和下表面部8的下垂,由此,在上表面部6與把手26相離的狀態下保持套主體4L的形狀。這樣,當駕駛員從操作用開口部7伸入手時,不需要上提上表面部6,而能夠直接握住把手部26并進行開關類部件的操作,因此能夠提高操作性。此外,本實施方式的手柄套1利用透明部件來構成內側部10,由此,駕駛員能夠從外部觀察確認開關類部件,因此能夠進一步提高操作性。手柄套1在使內側面開閉的第1開閉部22上設置有扣合件23。由此,手柄套1僅通過使扣合件23開閉即可針對手柄3進行套主體4L的拆裝,因此,與通過系繩來進行固定的現有技術相比,能夠容易地進行拆裝。此外,本實施方式的手柄套1具有使外側面開閉的第2開閉部24。由此,通過打開第1開閉部22和第2開閉部24,從而套主體4L成為僅在前表面中、上表面部6與下表面部 8被外側部12連接的狀態。因此,手柄套1能夠使操作用開口部7敞開得大,因此,能夠更容易地將套主體4L安裝到手柄3上。由于手柄套1構成為支柱16與形成在上表面部6的正面部42中的第1孔46嵌合,因此能夠防止雨水從貫通孔18浸入到套主體4L內,從而能夠更舒適地進行使用。(變形例)本發明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可在本發明的主旨范圍內適當進行變更。例如,雖然對第1開閉部22的扣合件23是面扣合件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扣合件23也可以是按扣或拉鏈等。同樣,雖然對第2開閉部24的扣合件25是按扣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扣合件25 也可以是面扣合件或拉鏈等。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雖然對在套主體4L上設置將下表面部8卡定到把手26上的卡定部28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不限于此,也可以不在安裝于尤其具有制動器等的桿部的把手26上的右側的套主體4R上設置卡定部28。此外,雖然對套主體4L、4R由PVC皮革形成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不限于此,也可以是發泡氯丁橡膠或厚的布材等。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雖然對形狀保持部36由板狀部件構成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不限于此,也可以由合成樹脂、金屬的線狀部件或網狀部件等構成。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雖然對卡定部28由舌狀體30和該舌狀體30中形成的卡定孔32構成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不限于此,也可以是這樣的結構卡定部28的一端固定于下表面部8,另一端具有與把手26的端部卡定的鉤。
權利要求
1.一種手柄套,其具有套主體,該套主體覆蓋對前輪進行操作的手柄的把手,該手柄套的特征在于,該手柄套具有卡定部,該卡定部將所述套主體的外側端部卡定到所述把手的端部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柄套,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套主體的上表面設置有形狀保持部。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手柄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形狀保持部具有與保持后視鏡的支柱卡合的卡合部,所述支柱設置在所述手柄上。
4.根據權利要求1 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手柄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主體具有供所述把手插入的把手插入部;以及供駕駛員的手進出的操作用開口部,所述把手插入部與所述操作用開口部被開閉自如的開閉部連通。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手柄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主體具有使外表面開閉的第2開閉部。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手柄套,能夠防止套主體部的外側端部下垂而提高操作性。手柄套(1)具有套主體(4L),該套主體(4L)覆蓋對前輪進行操作的手柄(3)的把手(26),該手柄套(1)的特征在于,該手柄套(1)具有卡定部(28),該卡定部(28)將所述套主體(4L)的外側端部卡定到所述把手(26)上。
文檔編號B62J23/00GK102398652SQ20111005671
公開日2012年4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9日 優先權日2010年9月16日
發明者巖田孝二, 楫泰枝 申請人: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