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汽車后背門牌照板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后背門牌照板結構。
背景技術:
在現有技術領域,牌照板一般都布置在后保險杠上,在保險杠上設置凹下的結構, 作為牌照的布置空間,但這樣的結構,縮小了后保險杠發生碰撞時的緩沖空間,在內部還無法設計更強的防撞結構,這給整車的安全性帶來一定的隱患。而且,牌照板布置在后保險杠上,在汽車快速行駛過程中,還很容易使牌照板上玷污泥土、灰塵等等。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增加了后保險杠碰撞區域的緩沖空間的汽車后背門牌照板結構。要解決以上所述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為本實用新型為一種汽車后背門牌照板結構,包括后保險杠,后背門,牌照板,所述的牌照板設置在后背門上,所述的牌照板設置為凹下的結構。所述的后保險杠設置為向汽車后側突起的截面呈弧形的結構。所述的牌照板上的凹下的結構設置為方框形的凹槽結構。所述的牌照板設置為位置高于后保險杠的結構。采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能得到以下的有益效果將牌照板從原來布置在后保險杠上設計成在后背門(后保險杠的上方)上,既增加了后保險杠的緩沖空間,與此同時,還減輕了后牌照比較容易受玷污,提升了后牌照的醒目程度。
[0011]下面對本說明書各附圖所表達的內容及圖中的標記作出簡要的說明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汽車后背門牌照板結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所示的汽車后背門牌照板結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中標記為1、后保險杠;2、后背門;3、牌照板;4、凹槽結構;5、緩沖區域。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照附圖,通過對實施例的描述,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如所涉及的各構件的形狀、構造、各部分之間的相互位置及連接關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如附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為一種汽車后背門牌照板結構,包括后保險杠1,后背門2,牌照板3,所述的牌照板3設置在后背門2上,所述的牌照板3設置為凹下的結構。所述的后保險杠1設置為向汽車后側突起的截面呈弧形的結構。[0018]所述的牌照板3上的凹下的結構設置為方框形的凹槽結構4。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后保險杠位置增大了的結構為緩沖區域5(圖2中的方框內),同時可以在該區域內重新設計后防撞結構,極大的改善了后保險杠的防撞保護功能。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后保險發生碰撞時汽車尾部容易破壞,行駛時后牌照比較容易受玷污,后牌照不夠醒目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將原設計在后保險杠上的牌照板布置在后背門上,取消了牌照布置的后保險杠,設置為向外突出的弧形結構,更加飽滿,從而增大了后保險杠內部的緩沖空間,有利于在后保險杠內部設計更強的防撞結構。與此同時,將取消后的牌照板布置在后背門上,位置比原先上移了,既減輕了后牌照比較容易受玷污的現象,還提升了后牌照的醒目程度。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示例性的描述,顯然本實用新型具體的實現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實用新型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改進,或未經改進將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于其他場合的,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汽車后背門牌照板結構,包括后保險杠(1),后背門0),牌照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牌照板(3)設置在后背門(2)上,所述的牌照板(3)設置為凹下的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后背門牌照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保險杠(1) 設置為向汽車后側突起的截面呈弧形的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車后背門牌照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牌照板(3) 上的凹下的結構設置為方框形的凹槽結構G)。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汽車后背門牌照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牌照板(3)設置為位置高于后保險杠(1)的結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應用于汽車領域的汽車后背門牌照板結構。所述的汽車后背門牌照板結構包括后保險杠(1),后背門(2),牌照板(3),所述的牌照板(3)設置在后背門(2)上,所述的牌照板(3)設置為凹下的結構,所述的后保險杠(1)設置為向汽車后側突起的截面呈弧形的結構。采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將牌照板從原來布置在后保險杠上設計成在后背門(后保險杠的上方)上,既增加了后保險杠的緩沖空間,還減輕了后牌照比較容易受玷污,提升了后牌照的醒目程度。
文檔編號B62D25/00GK201941847SQ20102063939
公開日2011年8月24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2日 優先權日2010年12月2日
發明者孫瑋, 李世明, 楊明令, 潘玉華 申請人:眾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