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拖車的牽引連接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拖車,特別是涉及一種適宜安裝于車輛上的拖車的牽引連接
直O
背景技術:
如圖1所示,現有的自行車大多會在一個車架1的后上叉2上方安裝一個行李架 3,但是該行李架3能攜帶的物品體積有限,無法滿足使用者的需求,且只利用一個夾制件4 夾制物品,物品的定位性不佳,容易掉落或遺失。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種能穩固連接于車輛且能產生兩個自由度的樞轉 而達到拖行順暢的拖車的牽引連接裝置。本實用新型拖車的牽引連接裝置,適宜將該拖車的一個拖架連接在一臺車輛上, 該牽引連接裝置包含一個樞接件、一個樞設在該樞接件的第一接頭及一個能相對于該第一 接頭產生樞轉的第二接頭。該樞接件沿著一條第一軸線相對于該車輛產生定位,該第一接 頭以該第一軸線為轉動中心相對于該車輛產生樞轉,該第二接頭套設在該第一接頭,且以 一條第二軸線為轉動中心相對于該第一接頭產生樞轉,該第二軸線與該第一軸線交叉設 置,并具有一個供該拖車的拖架安裝定位的定位部。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該樞接件、該第一接頭及該第二接頭的配合, 能使拖車相對于車輛產生兩個方向的自由度的樞轉,不但利用該拖車能攜帶較大體積的物 品,還能達到順暢拖動拖車的目的。
圖1是現有一種安裝在一臺自行車上的行李架的立體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拖車的牽引連接裝置的第一個優選實施例的立體使用示意圖;圖3是該優選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圖4是該優選實施例的本體的立體底視圖;圖5是該優選實施例的組合剖面圖;圖6是沿著圖5中的直線VI-VI所取的剖視示意圖;圖7是沿著圖6中的直線VII-VII所取的剖視示意圖;圖8是本實用新型拖車的牽引連接裝置的第二個優選實施例的組合剖面圖;圖9是本實用新型拖車的牽引連接裝置的第三個優選實施例的組合剖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如圖2、圖3及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拖車的牽引連接裝置的第一個優選實施例,適宜將該拖車100的一個拖架110連接在一個以自行車為例的車輛200的行李架210上,該 拖架110具有一個呈倒U型的拉桿120,該行李架210是由多數支框桿220構成。且該牽引 連接裝置包含一個定位單元10、一個安裝在該定位單元10的樞接件20、一個樞設在該樞接 件20的第一接頭30、一個能相對于該第一接頭30產生樞轉的第二接頭40及一個設置在該 第二接頭40的扣具50。該定位單元10具有一個本體11、一個套設在該本體11內部的滑塊12、一個嵌設 在該本體11內部的螺鎖件16、一支穿過該滑塊12且螺設在該螺鎖件16的操作件13及一 個受該操作件13連動始終使該滑塊12保持朝該本體11內部滑動的彈性元件14。配合參 圖4,該本體11具有一個供該滑塊12穿設的滑孔111、一個與該滑孔111開口端呈相反設 置的第一側板112、兩個設置在該滑孔111內側的間隔板113及一個位于所述間隔板113間 的插槽114,所述間隔板113各具有一個穿孔115。該滑塊12具有一個插設在該滑孔111 中的滑動部121、一個連接在該滑動部121 —側的第二側板122及一個開設于該滑動部121 中的凹孔123,該第一側板112與該第二側板122共同界定出一個設于該本體11底部且開 口朝下的卡槽15,該卡槽15供該行李架210的兩支相對且平行設置的框桿220嵌套定位, 并具有一個鄰近該本體11的槽底部151、一個向下的開口部152及兩個介于該槽底部151 與該開口部152間且寬度小于該槽底部151與該開口部152的限位部153,該開口部152兩 側各具有一個由下朝上逐漸向內傾斜的導斜面154,且利用該第二側板122能相對于該第 一側板112調整的特性,使得該開口部152的寬度呈能調整狀。該螺鎖件16安裝在該插槽 114中,并具有一個對應于所述穿孔115的螺孔161,該操作件13具有一個穿過所述穿孔 115且螺設在該螺孔161中的螺紋部131、一個設于該螺紋部131 —側且位于該操作件131 其中一端的擋部132及一個與該擋部132相反設置位于該滑塊12外側的旋鈕133,該擋部 132位于其中一個間隔板113 —側,且用以限制該操作件13的螺動行程,該彈性元件14為 壓縮彈簧,且彈抵在該滑塊12的凹孔123孔底面與該旋鈕133端面間。本實施例的樞接件 20為螺栓組,且沿著一條第一軸線Ll鎖固在該本體11上,并相對于該車輛200產生定位, 該第一軸線Ll垂直于該本體11。配合參圖6,該第一接頭30以該第一軸線Ll為轉動中心相對于該車輛200及該 定位單元10產生樞轉,并具有一個樞設在該樞接件20的軸樞端部31及一個與該軸樞端部 31垂直設置的連接端部32,該軸樞端部31具有一個垂直于該本體11且供該樞接件20穿 設的樞孔311,該連接端部32沿著一條垂直于該第一軸線Ll的第二軸線L2延伸,并具有一 個圍繞該第二軸線L2的環槽321。該第二接頭40能以該第二軸線L2為轉動中心相對于該第一接頭30產生樞轉,并 具有一個呈中空管狀且沿著該第二軸線L2延伸的套合端部41、一個垂直設置在該套合端 部41頂部一側且呈圓弧凹槽狀的定位部42及一支呈偏心穿設在該套合端部41的銷桿43, 該套合端部41與該連接端部32呈內外套接,該定位部42供該拖車100的拖架110安裝定 位,其中一側設有一個卡勾421,另一側設有一個樞耳422。該銷桿43垂直于第二軸線L2, 且穿設在該環槽321中(見圖7)。該扣具50樞設在該第二接頭40,并具有一個樞設在該樞耳422的把手51及一個 樞接在該把手51上的扣板52,該把手51具有一個與該樞耳422樞接的樞接部511、一個與 該樞接部511相反的扳動部512及一個介于該樞接部511與該扳動部512間的中間部513,該扣板52具有一個樞接在該中間部513的轉動部521及一個設于該轉動部521 —側的扣 孔522,操作該把手51的扳動部512,能使該扣板52的扣孔522與該卡勾421互相嵌扣或 自該卡勾421脫離。再如圖3、圖5及圖6所示,在安裝時,先將該第一接頭30、該樞接件20、該第二接 頭40、該扣具50等安裝定位于該定位單元10的本體11上,再旋退該操作件13的旋鈕133, 且使該旋鈕133朝遠離于該本體11的方向移動,則該滑塊12具有相對于該本體11調整滑 動的能力,能將該第一側板112與該第二側板122所界定而成的卡槽15開口部152寬度變 大,以方便于將該行李架210的兩個相對框桿220順利嵌入于該卡槽15中,再旋進該操作 件13的旋鈕133,且使該旋鈕133朝趨近于該本體11的方向移動時,能推動該滑塊12的第 二側板122相對于該第一側板133趨近,此時該卡槽15的開口部152寬度會變小,且使該 第一側板112該第二側板122共同夾制在所述框桿220的外側,并利用所述限位部153的 設置,防止該定位單元10自該行李架210脫離。此時,因為該螺紋部131螺合定位在該螺 鎖件16的螺孔161中,則利用該彈性元件14的彈力,能使該滑塊12始終保持朝該本體11 內部滑動的趨勢,進一步確保該定位單元10與行李架210不會產生晃動。如圖6所示,扳動該扣具50的把手51,利用該把手51連動該扣板52產生樞轉,使 得扣孔522與該卡勾421互相嵌扣,且使該拖車100的拉桿120在套入該定位部42中后, 利用該扣板52遮蔽該定位部42開口,能使該拉桿120穩固定位在該第二接頭40上,或操 作該把手51連動該扣板52產生樞轉,使得扣孔522與該卡勾421自該卡勾421脫離,使該 拉桿120自該第二接頭40取下。且在使用時,利用該第二接頭40能以該第二軸線L2為 轉動中心相對于該第一接頭30產生轉動,以及利用該第一接頭30能以該第一軸線Ll為轉 動中心相對于該樞接件10產生轉動,使得拖車100能相對于車輛200產生兩個方向的自由 度的樞轉,達到順暢拖動拖車100的目的。與圖1所示的現有自行車的行李架相比較,本實用新型利用該拖車100不但能攜 帶較大體積的物品,且利用該定位單元10設置在該車輛200的行李架210上,以及利用該 樞接件20、該第一接頭30、該第二接頭40與該扣部50的配合,能可使拖車100相對于車輛 200產生兩個方向的自由度的樞轉,達到順暢拖動拖車100的目的。再如圖8所示,本實用新型拖車的牽引連接裝置第二個優選實施例,也包含一個 定位單元10’、一個安裝在該定位單元10’的樞接件20’、一個樞設在該樞接件20’的第一 接頭30’、一個能相對于該第一接頭30’產生樞轉的第二接頭40’及一個設置在該第二接 頭40’的扣具50’,且與第一個實施例的差異處在于該定位單元10’具有一個本體11’及 一體成型連接于該本體11’的一個第一側板112’與一個第二側板122’,該本體11’與該 第一側板112’、該第二側板122’共同界定出該卡槽15’,且該第一側板112’、該第二側板 122’與該卡槽15’的形狀與第一個實施例的第一側板112、該第二側板122、該卡槽15大致 相同,但是該卡槽15’的寬度呈固定,利用該卡槽15’開口部152’兩側的導斜面154’及該 第一側板112’、該第二側板122’能產生彈性偏動的彈性,使該卡槽15’順利扣設在該行李 架210上。因此,該第二個實施例能達成與第一個實施例相同的目的及功效。再如圖9所示,本實用新型拖車的牽引連接裝置第三個優選實施例,與上述第一 個實施例、該第二個實施例的差別在于該定位單元10”呈塊狀,并具有一個頂面11”、一個 由該頂面11”凹設且供該行李架210位于后側的一支框桿220嵌套定位的下卡槽12”及一個設于該下卡槽12” 一側的鎖孔13”,該第一接頭30”具有一個與該頂面11”相對的軸樞 端部31”、一個設于該軸樞端部31”且與該鎖孔13”相對的樞孔311”及一個凹設于該軸樞 端部31”底部且能與該下卡槽12”對合而將該框桿220束固定位的上凹槽312”及一個與 該軸樞端部31”垂直設置的連接端部32”,該樞接件20”穿過該樞孔311”且鎖固在該鎖孔 13”中。因此,利用該定位單元10”、該第一接頭30”與該樞接件20”的配合,能使該牽引連 接裝置定位于行李架210上,且該連接端部34”與一個第二接頭40”、該第二接頭40”與一 個扣具50”的連接結構與第一個實施例完全相同。
權利要求一種拖車的牽引連接裝置,適宜將所述拖車的一拖架連接在一車輛上,所述牽引連接裝置包含一個樞接件、一個第一接頭及一個第二接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樞接件,沿著一條第一軸線相對于所述車輛產生定位;所述第一接頭,樞設在所述樞接件,且以所述第一軸線為轉動中心相對于所述車輛產生樞轉;所述第二接頭,套設在所述第一接頭,且以一條第二軸線為轉動中心相對于所述第一接頭產生樞轉,所述第二軸線與所述第一軸線交叉設置,并具有一個供所述拖車的拖架安裝定位的定位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拖車的牽引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適宜將所述拖車的拖架 連接在所述車輛的一個行李架上,所述牽引連接裝置還包含一個供所述樞接件樞接在所述 行李架上的定位單元。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拖車的牽引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單元具有一個 設于底部且供所述行李架的兩支框桿嵌套定位的卡槽,所述卡槽具有一個鄰近所述本體的 槽底部、一個向下的開口部及兩個介于所述槽底部與所述開口部間且寬度小于所述槽底部 與所述開口部的限位部。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拖車的牽引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單元具有一個 本體及一體成型連接于所述本體的一個第一側板與一個第二側板,所述本體與所述第一側 板、所述第二側板共同界定出所述卡槽。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拖車的牽引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單元具有一個 本體、一個套設在所述本體內部的滑塊、一個嵌設在所述本體內部的螺鎖件、一支穿過所述 滑塊且螺設在所述螺鎖件的操作件及一個受所述操作件連動始終使所述滑塊保持朝所述 本體內部滑動的彈性元件,所述本體具有一個第一側板,所述滑塊具有一個第二側板,所述 本體的第一側板與所述滑塊的第二側板共同界定出所述卡槽。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拖車的牽引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具有一個供所 述滑塊穿設的滑孔、一個設于所述滑孔一側的螺孔,所述操作件具有一個螺設在所述螺孔 中的螺紋部、一個設于所述螺紋部一側的擋部及一個與所述擋部相反設置的旋鈕,所述彈 性元件彈抵在所述滑塊與所述旋鈕間。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拖車的牽引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頭具有一個 軸樞端部及一個與所述軸樞端部彎折延伸的連接端部,所述軸樞端部具有一個供所述樞接 件穿設的樞孔,所述第二接頭具有一個與所述連接端部呈內外套接且沿著所述第二軸線延 伸的套合端部,所述定位部呈凹槽狀且設置在所述套合端部頂部一側,所述連接端部與所 述套合端部二者其中一者具有一個環槽,另一者穿設有一支偏心設置的銷桿,所述銷桿垂 直于第二軸線,且穿設在所述環槽中。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拖車的牽引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頭還具有一 個設于所述定位部一側的卡勾,所述牽引連接裝置還包含有一個樞設在所述第二接頭的扣 具,所述扣具具有一個樞設在所述定位部另一側的把手及一個樞接在所述把手上的扣板, 所述扣板具有一個扣孔,操作所述把手能使所述扣板的扣孔與所述卡勾互相嵌扣或自所述 卡勾脫離。
9.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拖車的牽引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頭具有一個軸樞端部及一個與所述軸樞端部彎折延伸的連接端部,所述軸樞端部具有一個供所述樞接 件穿設的樞孔,所述第二接頭具有一個與所述連接端部呈內外套接且沿著所述第二軸線延 伸的套合端部,所述定位部呈凹槽狀且設置在所述套合端部頂部一側,所述連接端部與所 述套合端部二者其中一者具有一個環槽,另一者穿設有一支偏心設置的銷桿,所述銷桿垂 直于第二軸線,且穿設在所述環槽中。
10.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拖車的牽引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單元呈塊狀, 并具有一個頂面、一個由所述頂面凹設且供所述行李架的一支框桿嵌套定位的下卡槽及一 個設于所述下卡槽一側的鎖孔,所述第一接頭具有一個與所述頂面相對的軸樞端部、一個 設于所述軸樞端部且與所述鎖孔相對的樞孔、一個凹設于所述軸樞端部底部且能與所述 下卡槽對合而將所述框桿束固定位的上凹槽及一個與所述軸樞端部垂直設置的連接端部, 所述樞接件穿過所述樞孔且鎖固在所述鎖孔中。
專利摘要一種拖車的牽引連接裝置,包含一個相對于一臺車輛產生定位的樞接件、一個樞設在該樞接件的第一接頭及一個能相對于該第一接頭產生樞轉的第二接頭,該第二接頭具有一個供該拖車的拖架安裝定位的定位部。借此,利用該樞接件、該第一接頭及該第二接頭的配合,能使拖車相對于車輛產生兩個方向的自由度的樞轉,能達到順暢拖動拖車的目的。
文檔編號B62K27/12GK201647037SQ20102014866
公開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請日期2010年3月15日 優先權日2010年3月15日
發明者邱平然 申請人:環瑋企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