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行車變速把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主要揭示一種自行車變速控制器,尤其是指一種容易操控的自行車變速控制器。
背景技術:
變速自行車因為能夠借助變速控制裝置的切換,讓騎乘者在低速檔或高速檔之間選擇,利用上坡調整為低速檔,下坡調整為高速檔,達到上坡省力,下坡加速省時的目的。目前市面上常見的自行車變速控制器的進檔與退檔是分別由兩個不同的操控器來控制,騎乘者操作第一控制器達到進檔控制,操作第二控制器達到退檔控制,這種設有兩個操控器的設計讓自行車的車手把增加了操控器的數量,且自行車車手把除此之外還必須設有剎車的操控器,讓自行車的車手把具有過多的操控器而顯得復雜,且多個操控器考驗著騎乘者的臨場反應,騎乘者必須靈活使用每一手指,并分配好操作操控器的手指,這樣的設計讓騎乘者無法在瞬間判斷變換檔數的同時,同步借助手部操作操控器,而會有延遲的現象產生。當自行車使用在競技場合時,瞬間的延遲都會有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遺憾。有鑒于先前技術的自行車變速控制器存在有操控器數量過多且必須在不同的時機控制不同的操控器的缺失,因此,本發明人乃極力尋求一種單一操控器操控變換檔數的設計,希望能夠滿足騎乘者的需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自行車變速把手提供一種容易操控的自行車變速控制器。本發明首要目的為提供一種容易操控的自行車變速把手,騎乘者能夠借助操作操控件而完成進檔與退檔的操控。本發明次要目的為剎車裝置的剎車柄與檔數控制組的操控件位于同一位置,且剎車柄包覆著操控件,能夠有效精簡車手把的設計。為達成上述的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自行車變速把手,包含有一個檔數控制組, 該檔數控制組包括一個固定座、一個轉動裝置以及一個操控裝置;該固定座具有一個座體、 一個第一棘動組以及一個第二棘動組,該座體具有一個第一連接部以及一個第二連接部, 該第一棘動組組設于該第一連接部,該第二棘動組組設于該第二連接部,該第一棘動組可抵頂該轉動裝置,該第二棘動組可抵頂該轉動裝置;該轉動裝置包括一個變速線固定塊,該轉動裝置套設于該固定座,變速線隨著該變速線固定塊朝向一個第一旋轉方向或一個第二旋轉方向轉動而進檔或退檔;該操控裝置包括一個撥轉件、一個頂掣件以及一個擋止棘動組,該操控裝置套設于該固定座,該撥轉件具有一個擋止部,該擋止棘動組組設于該撥轉件的擋止部并可抵頂該轉動裝置,該頂掣件外緣分別向外形成一個第一耳部以及一個第二耳部,該第一耳部對應該第一棘動組,該第二耳部對應該第二棘動組;沿著該第二旋轉方向轉動該操控裝置達到進擋,沿著該第一旋轉方向轉動該操控裝置達到退檔,該檔數控制組能夠一次升數檔。
本發明具有以下的優點1.本發明自行車變速把手,提供一種容易操控的自行車變速把手,騎乘者能夠藉由借助操作操控件而完成進檔與退檔的操控。2.本發明自行車變速把手,煞車剎車裝置的煞車剎車柄與文件檔數控制組的操控件位于同一位置,且煞車剎車柄包覆著操控件,能夠有效精簡車手把的設計。3.本發明自行車變速把手,第一棘動件的第一棘動部僅于退檔過程會抵頂第一齒部,因此可減小操作阻力并增加第一棘動件的耐用度。
圖1 為本發明自行車變速把手的立體外觀圖。
圖2 為本發明自行車變速把手的立體分解圖。
圖3 為本發明自行車變速把手的檔數控制組的立體分解圖。
圖4 為本發明自行車變速把手的檔數控制組另一個視角的立體分解圖。
圖5 為本發明自行車變速把手的檔數控制組的側視圖。
圖6 為本發明由圖5的6-6剖面線所取的剖視圖。
圖7 為本發明由圖5的7-7剖面線所取的剖視圖。
圖8 為本發明由圖5的8-8剖面線所取的剖視圖。
圖9 為本發明圖6的延續,表自行車變速把手進檔動作圖。
圖10為本發明圖8的延續,表自行車變速把手進檔動作圖。
圖11為本發明圖7的延續,表自行車變速把手進檔動作圖。
圖12為本發明圖10的延續,表擋止棘動組滑進下一個齒根的示意圖。
圖13為本發明圖6的延續,表自行車變速把手單次進三檔的動作圖。
圖14為本發明圖8的延續,表自行車變速把手單次進三檔的動作圖。
圖15為本發明圖7的延續,表自行車變速把手單次進三檔的動作圖。
圖16為本發明圖13的延續,表擋止棘動組滑過三個齒根的示意圖。
圖17為本發明圖15的延續,表自行車變速把手進擋完成的示意圖。
圖18為本發明圖16的延續,表自行車變速把手退擋的動作圖。
圖19為本發明圖17的延續,表該第一棘動件與第一齒部的相對應齒沿著第
件的弧向方向的第一間距。圖20 為本發明圖19的延續,表該第二棘動組跳過第二齒部一個齒的示意圖。圖21 為本發明圖20的延續,表該第二棘動件與第二齒部的相對應齒沿著第二齒件的弧向方向的第二間距。圖22 為本發明圖21的延續,表該第一棘動組跳過第一齒部一個齒的示意圖。圖23 為本發明圖18的延續,表擋止棘動組滑進下一個齒根的示意圖。圖M 為本發明由圖1的M-M剖面線所取的剖視圖。圖25 為本發明圖M的延續,表操控剎車柄的示意圖。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0自行車變速把手
1殼體101第一端102第二端
U容納空間12穿孔13固定件2檔數控制組20固定座21座體211固定孔212第一面213第二面214第一軸2141第一固定段2142第一空轉段215第一連接部216第二連接部217第二軸2171第二固定段2172第二空轉段218通孔2181限位面219擋部21a卡塊21b止轉部22第一棘動組221第一連接桿222第一棘動件2221第一定位孔2222第一棘動部2223第一壓抵部223第一彈性件23第二棘動組231第二連接桿232第二棘動件2321第二定位孔2322第二棘動部2323第二壓抵部233第二彈性件M第一限位擋塊241固定部242擋部25第二限位擋塊251固定部252擋部30轉動裝置31變速線固定塊311驅動孔312限轉孔313限位部314凹槽315限位槽32第一齒件321驅動孔322限轉孔323擋止齒部33第二齒件331驅動孔332限轉孔333第一齒部334第二齒部34限轉件35卷簧40操控裝置41連接件411套接部4111第一面4112第二面412組設部4121通孔413驅動孔414第一凸塊415第二凸塊42撥轉件421套接部422擋止部4221抵頂面423驅動孔424擋臂43頂掣件431驅動孔432第一耳部4321第一頂掣區4322第二頂掣區433第二耳部4331第一頂掣區4332第二頂掣區434抵頂面435定位部44操控件441限位孔442操作部45組設件46彈性組件47擋止棘動組471擋止連接桿472擋止棘動件4721組裝孔4722擋止棘動部4723卡掣部473擋止彈性件48回復簧49復位簧5剎車裝置51剎車柄511樞部512擋面513操控部A第一間距B第二間距。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有關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手段及其功效,茲舉一較佳實施例并配合圖式詳述如后,此僅供說明之用,在專利申請上并不受此種結構的限制。
參照圖1與圖2,為本發明自行車變速把手的立體外觀圖與立體分解圖。該自行車變速把手100包含有一個殼體1與一個檔數控制組2。該殼體1包括一個第一端101與一個第二端102,該殼體1內部形成一個容納空間11,該殼體1的頂壁設有至少一個穿孔12, 該穿孔12相通該容納空間11,該穿孔12設有一個固定件13穿設,且該固定件13結合于該檔數控制組2,使該檔數控制組2局部位于該容納空間11,操控該檔數控制組2能夠達到進、退檔的目的。該殼體1的前壁以及后壁分別設有一個限位擋部,該限位擋部使該檔數控制組2更加穩定的組設于該容納空間11。該殼體1第二端102樞接一個剎車裝置5,使該剎車裝置5局部位于該容納空間11。同時參照圖3至圖5,為本發明自行車變速控制器的檔數控制組2的立體分解圖。 該檔數控制組2包括一個固定座20、一個轉動裝置30以及一個操控裝置40。該固定座20 固定于該殼體1,該轉動裝置30以及操控裝置40分別樞設于該固定座20。該固定座20具有一個座體21、一個第一棘動組22以及一個第二棘動組23。該第一棘動組22可抵頂該轉動裝置30,該第二棘動組23可抵頂該轉動裝置30。該座體21相對于殼體1穿孔12處設有一個固定孔211用以提供固定件13穿設。該座體21具有一個第一面212以及一個平行該第一面212的第二面213。該第一面212具有一個第一軸214、一個第一連接部215以及一個第二連接部 216,該第一軸214遠離第二面213延伸,該第一連接部215鄰近該第一軸214且該第一連接部215的水平位置高于第一軸214的水平位置。該第一軸214形成一個第一固定段2141 以及一個第一空轉段2142,該第一固定段2141位于該第一軸214端末且具有非圓形橫剖面,該第一空轉段2142位于該第一固定段2141以及該第一面212之間。該第二面213具有一個第二軸217,該第二軸217遠離第一面212延伸,該第二軸217形成一個第二固定段 2171以及一個第二空轉段2172,該第二固定段2171位于該第二軸217端末且具有非圓形橫剖面,該第二空轉段2172位于該第二固定段2171以及該第二面213之間。該第一棘動組22組設于該第一連接部215,該第一棘動組22具有一個第一連接桿 221、一個第一棘動件222以及一個第一彈性件223,該第一連接桿221—端組設于該第一連接部215,該第一連接桿221另一端組設于該第一棘動件222的一個第一定位孔2221,該第一彈性件223套設于該第一連接桿221并位于第一連接部215與第一棘動件222之間。該第二棘動組23組設于第二連接部216,該第二棘動組23具有一個第二連接桿231、一個第二棘動件232以及一個第二彈性件233,該第二連接桿231 —端組設于該第二連接部216, 該第二連接桿231另一端組設于該第二棘動件232的一個第二定位孔2321,該第二彈性件 233套設于該第二連接桿231并位于第二連接部216與第二棘動件232之間。該固定座20具有一個第一限位擋塊M以及一個第二限位擋塊25,該第一限位擋塊M組設于第一軸214的第一固定段2141,該第二限位擋塊25組設于第二軸217的第二固定段2171。該第一限位擋塊M設有一個固定部對1,該第一限位擋塊M的固定部241 套設于第一固定段2141且與第一固定段2141具有相同的橫剖面使該第一限位擋塊M不會相對第一軸214旋轉。該第二限位擋塊25設有一個固定部251,該第二限位擋塊25的固定部251套設于第二固定段2171且與第二固定段2171具有相同的橫剖面使該第二限位擋塊25不會相對第二軸217旋轉。該轉動裝置30包括一個變速線固定塊31、一個第一齒件32以及一個第二齒件33。該變速線固定塊31包括一凹槽314與一限位槽315,且該凹槽314相通該限位槽315, 該限位槽315由該變速線固定塊31的局部外周緣向內凹陷呈弧狀,變速線能夠穿設于該凹槽314并固定,且變速線繞著該變速線固定塊31外周緣并局部收納于該限位槽315而能夠防止脫出該變速線固定塊31,變速線隨著該變速線固定塊31朝向一個第一旋轉方向或一個旋轉第二方向轉動而達到進檔與退檔的目的。該變速線固定塊31、第一齒件32以及第二齒件33于中間部位分別設有一個驅動孔311、321以及331,且該變速線固定塊31、第一齒件32以及第二齒件33于靠近驅動孔311、321以及331處分別設有一個限轉孔312、322 以及332。上述的驅動孔311、321以及331彼此共軸且上述的限轉孔312、322以及332彼此共軸,同時,該驅動孔311、321以及331的直徑皆不小于第一軸214的直徑,該變速線固定塊31、第一齒件32以及第二齒件33的驅動孔311、321以及331皆套設于第一軸214的第一空轉段2142。根據本實施例,該變速線固定塊31靠近該第一限位擋塊M,該第一齒件 32靠近該第一面212,該第二齒件33位于該變速線固定塊31與第一齒件32之間,該轉動裝置30可朝該第一轉動方向或該第二轉動方向樞轉。該轉動裝置30更具有一個限轉件34 以及一個卷簧35,該限轉件34穿設于該變速線固定塊31、第一齒件32以及第二齒件33的限轉孔312、322以及332使該變速線固定塊31、第一齒件32以及第二齒件33不會相對彼此轉動,該卷簧35 —端組設于第一限位擋塊M的一個擋部M2,該卷簧35另一端組設于變速線固定塊31的一個限位部313,該卷簧35提供一個彈力使該轉動裝置30傾向朝該第一轉動方向樞轉,根據本實施例,該第一限位擋塊M的擋部M2以及變速線固定塊31的限位部313皆為孔的形態,提供卷簧35穿設。該第一齒件32外周緣分布有一個擋止齒部323,該擋止齒部323沿著第一旋轉方向形成數個齒,該擋止齒部323的所有齒皆由第一齒件32外周緣徑向向外延伸并略朝第一旋轉方向偏擺而形成一個單向棘齒樣式,其中每兩個齒之間皆形成一個齒根。該第二齒件 33外周緣分布有一個第一齒部333以及一個第二齒部334,該第一齒部333對應該第一棘動件222且沿著第一旋轉方向形成數個齒,該第二齒部334對應該第二棘動件232且沿著第一旋轉方向形成數個齒。上述第一齒部333以及第二齒部334的所有齒皆由第二齒件33 外周緣徑向向外延伸并略朝第一旋轉方向偏擺而形成一個單向棘齒樣式。該第一棘動件222兩端分別具有一個第一棘動部2222以及一個第一壓抵部2223, 該第一壓抵部2223朝向該座體21第二面213延伸,該座體21第一連接部215與第二連接部216之間設有一個通孔218,該第一壓抵部2223穿設于該通孔218且凸出該座體21的第二面213。該第一彈性件223 —端抵頂該座體21,該第一彈性件223另一端抵頂該第一壓抵部2223使該第一棘動件222的第一棘動部2222傾向遠離該第一齒部333。該第二棘動件232遠離第二定位孔2321的一端設有一個第二棘動部2322,該第二棘動件232于第二定位孔2321與第二棘動部2322之間設有一個第二壓抵部2323,該第二壓抵部2323朝向該座體21第二面213延伸并凸出該座體21的第二面213。該第二彈性件233 —端抵頂該座體 21,該第二彈性件233另一端抵頂該第二壓抵部2323使第二棘動件232傾向抵頂該第二齒部334。該第一齒部333與第二齒部334的各齒排列方式相同,該第一齒部333與第二齒部 334具有一個相位差,使該第一棘動件222的第一棘動部2222與第二棘動件232的第二棘動部2322不會同時抵頂相對應的齒。該操控裝置40包括一個連接件41、一個撥轉件42以及一個頂掣件43,該連接件41、撥轉件42以及頂掣件43皆套設于該第二軸217的第二空轉段2172,該撥轉件42靠近該座體21的第二面213,該頂掣件43靠近該第二限位擋塊25,該連接件41位于該撥轉件 42以及該頂掣件43之間。該連接件41具有一個套接部411以及一個組設部412,該套接部411套接于第二軸217的第二空轉段2172,該組設部412用以連接操控裝置40的一個操控件44,該套接部411具有一個第一面4111以及一個第二面4112,該第一面4111靠近該座體21的第二面213,該第二面4112遠離該座體21的第二面213,該套接部411更具有一個驅動孔413由套接部411的第一面4111延伸至套接部411的第二面4112,該驅動孔413 套設于該第二軸217的第二空轉段2172使該連接件41能相對座體21的第二軸217轉動。 該套接部411第一面4111靠近該組設部412處設有一個第一凸塊414,該第一凸塊414朝座體21的第二面213延伸,該套接部411第二面4112靠近該組設部412處設有一個第二凸塊415,該第二凸塊415遠離座體21的第二面213延伸。該操控件44借助一個組設件 45組設于該組設部412,根據本實施例,該組設件45為一個銷,該組設件45穿設于組設部 412的一個通孔4121以及操控件44 一端的一個限位孔441使該操控件44不會相對連接件 41移動,該操控件44遠離該限位孔441的一端具有一個操作部442,使用者可借助撥動該操控件44的操作部442以帶動該操控裝置40進行轉動。該操控裝置40更包括一個彈性組件46,該彈性組件46組設于該操控件44與該組設件45之間。該撥轉件42具有一個套接部421以及一個擋止部422,該套接部421形成一個驅動孔423,該撥轉件42的驅動孔423套接于座體21的第二軸217使該撥轉件42能相對該座體21的第二軸217轉動。該撥轉件42套接部421外緣向外延伸出一個擋臂424。該操控裝置40更具有一個擋止棘動組47,該擋止棘動組47組設于該撥轉件42的擋止部422并可抵頂該轉動裝置30,該擋止棘動組47具有一個擋止連接桿471、一個擋止棘動件472以及一個擋止彈性件473,該擋止連接桿471 —端組設于該撥轉件42的擋止部422,該擋止連接桿471另一端組設于該擋止棘動件472的一個組裝孔4721,該擋止彈性件473套設于該擋止連接桿471并位于撥轉件42的擋止部422與擋止棘動件472之間。該擋止棘動件472 遠離該組裝孔4721的一端形成一個擋止棘動部4722以及一個卡掣部4723,該擋止棘動部 4722對應該第一齒件32的擋止齒部323,該卡掣部4723對應該座體21的一個卡塊21a。 該擋止彈性件473 —端組設于該撥轉件42,該擋止彈性件473另一端組設于該擋止棘動件 472的組裝孔4721與擋止棘動部4722之間,該擋止彈性件473提供一個彈力使該擋止棘動部4722傾向抵頂于該第一齒件32的擋止齒部323。該擋止部422具有一個抵頂面4221, 該抵頂面4221對應該連接件41的第一凸塊414。該操控裝置40包含一個回復簧48,該回復簧48 —端組設于座體21的一個擋部 219,該回復簧48另一端組設于撥轉件42的擋臂424,該回復簧48提供一個彈力使該撥轉件42傾向朝該第一轉動方向樞轉,借助該回復簧48的彈力,使該撥轉件42的抵頂面4221 抵頂于連接件41的第一凸塊414,根據本實施例,該座體21的擋部219為孔的形態,提供回復簧48穿設。該頂掣件43具有一個驅動孔431,該驅動孔431套設于該第二軸217的第二空轉段2172使該頂掣件43能相對座體21的第二軸217轉動。該頂掣件43外緣分別向外形成一個第一耳部432以及一個第二耳部433,該第一耳部432對應該第一棘動組22的第一壓抵部2223,該第二耳部433對應該第二棘動組23的第二壓抵部2323,該第一耳部432具有一個第一頂掣區4321以及一個第二頂掣區4322,該第一耳部432的第一頂掣區4321遠離該第二耳部433,該第一耳部432的第二頂掣區4322靠近該第二耳部433,該第一耳部432 第一頂掣區4321與該頂掣件43驅動孔431中心軸線的距離小于該第一耳部432第二頂掣區4322與該頂掣件43驅動孔431中心軸線的距離。該第二耳部433具有一個第一頂掣區 4331以及一個第二頂掣區4332,該第二耳部433的第一頂掣區4331靠近該第一耳部432, 該第二耳部433的第二頂掣區4332遠離該第一耳部432,該第二耳部433第一頂掣區4331 與該頂掣件43驅動孔431中心軸線的距離小于該第二耳部433第二頂掣區4332與該頂掣件43驅動孔431中心軸線的距離。該頂掣件43具有一個抵頂面434,該抵頂面434對應該連接件41的第二凸塊415。該操控裝置40包含一個復位簧49,該復位簧49 一端組設于第二限位擋塊25的一個擋部252,該復位簧49另一端組設于頂掣件43的一個定位部435,該復位簧49提供一個彈力使該頂掣件43傾向朝該第二轉動方向樞轉,借助該復位簧49的彈力,使該頂掣件43 的抵頂面434抵頂于連接件41的第二凸塊415,根據本實施例,該第二限位擋塊25的擋部 252以及頂掣件43的定位部435皆為孔的形態,提供復位簧49穿設。同時參照圖6至圖8,當使用者未撥動該操控件44時,該第一棘動件222的第一壓抵部2223位于該頂掣件43第一耳部432的第一頂掣區4321,該第一棘動件222的第一棘動部2222脫離該第二齒件33的第一齒部333,該第二棘動件232的第二壓抵部2323位于該頂掣件43第二耳部433的第一頂掣區4331,該第二棘動件232的第二棘動部2322抵頂該第二齒件33第二齒部334的相對應的齒。由于第二棘動件232抵頂于該第二齒件33的第二齒部334,該轉動裝置30不會相對該座體21第一軸214第一旋轉方向轉動,且借助該卷簧35的彈力作用,該轉動裝置30不會相對該座體21第一軸214第二方向轉動,該變速線固定塊31因而保持于一個固定位置使變速線不會進行進檔或退檔的動作而保持在一個基準檔位,此時該連接件41位于一個初始狀態。同時參照圖9至圖11,當使用者扳轉該操控件44的操作部442使該操控件44由初始狀態沿著第二旋轉方向轉動時,該連接件41受到操控件44的帶動而沿著第二旋轉方向轉動,此時該連接件41的第一凸塊414抵推該撥轉件42的抵頂面4221使該撥轉件42沿著第二旋轉方向轉動,該擋止棘動組47的擋止棘動件472受到該撥轉件42的帶動使得該擋止棘動部4722抵推該第一齒件32擋止齒部323的相對應的齒根進而帶動該轉動裝置30 朝向第二旋轉方向轉動,該轉動裝置30朝向第二旋轉方向轉動時,該變速線固定塊31的限位槽315卷收變速線使變速線進行升檔的動作。抵頂于連接件41第二凸塊415的頂掣件 43隨著連接件41沿著第二旋轉方向轉動,該第一棘動件222的第一壓抵部2223脫離該抵掣件43的第一耳部432并抵頂于該通孔218的一個限位面2181,該通孔218限位面2181 與該頂掣件43驅動孔431中心軸線的距離小于該第一耳部432第一頂掣區4321與該頂掣件43驅動孔431中心軸線的距離,因此該第一棘動部2222更加遠離該第二齒件33的第一齒部333,防止該第二齒件33于轉動過程中與該第一棘動部2222發生干涉。根據本實施例,當變速線升一檔至一個第一檔位時,該第二棘動件232于第二齒件33朝第二旋轉方向跳一齒并抵頂于該齒,此時該轉動裝置30受到該第二棘動件232的抵頂而無法相對該座體 21第一軸214的第一旋轉方向轉動,同時該轉動裝置30受到卷簧35的彈力作用而不會相對該座體21第一軸214的第二旋轉方向轉動,該變速線固定塊31因而保持于一個固定位置使變速線不會進行進檔或退檔的動作而保持在該第一檔位。參照圖12,當使用者放開該操控件44,該回復簧48的彈力頂推該擋臂4M使該撥轉件42沿著第一旋轉方向轉動,該撥轉件42的抵頂面4221頂推該連接件41的第一凸塊 414使該連接件41沿著第一旋轉方向轉動,該擋止棘動組47受到該撥轉件42的帶動使得該擋止棘動部4722沿著該第一齒件32的擋止齒部323的第一旋轉方向滑進下一個齒根。 該連接件41的第二凸塊415抵推該頂掣件43的抵頂面434使該頂掣件43沿著第一旋轉方向轉動直至該連接件41回復至該初始狀態,此時該第一耳部432的第一頂掣區4321抵頂該第一棘動件222的第一壓抵部2223,該第二耳部433的第一頂掣區4331抵頂該第二棘動件232的第二壓抵部2323。同時參照圖13至圖15,本發明自行車變速把手的檔數控制組2可借助控制操控件44的扳轉角度而達到一次升數擋的功效,根據本實施例,該自行車變速把手100可以一次升三擋。該座體21于靠近卡塊21a處設有一個止轉部21b,當使用者扳轉該操控件44的操作部442使該操控件44由初始狀態沿著第二旋轉方向轉動直至該擋止棘動件472的擋止棘動部4722抵頂于該座體21的止轉部21b時,該止轉部21b限制該擋止棘動件472的擋止棘動部4722使該操控件44無法繼續朝向第二旋轉方向轉動,此時該操控件44達到一個最大扳轉角度,于扳轉過程中,該連接件41受到操控件44的帶動而沿著第二旋轉方向轉動,此時該連接件41的第一凸塊414抵推該撥轉件42的抵頂面4221使該撥轉件42沿著第二旋轉方向轉動,該擋止棘動組47的擋止棘動件472受到該撥轉件42的帶動使得該擋止棘動部4722抵推該第一齒件32擋止齒部323的相對應的齒根進而帶動該轉動裝置30 朝向第二旋轉方向轉動,該轉動裝置30朝向第二旋轉方向轉動時,該變速線固定塊31的限位槽315卷收變速線使變速線進行升檔的動作。根據本實施例,當操控件44達到該最大扳轉角度時,變速線升三檔至一個第二檔位,該第二棘動件232于第二齒件33朝第二旋轉方向跳三齒并抵頂于最后一齒,此時該轉動裝置30受到該第二棘動件232的抵頂而無法相對該座體21第一軸214的第一旋轉方向轉動,同時該轉動裝置30受到卷簧35的彈力作用而不會相對該座體21第一軸214的第二旋轉方向轉動,該變速線固定塊31因而保持于一個固定位置使變速線不會進行進檔或退檔的動作而保持在該第三檔位。同時參照圖16以及圖17,當使用者放開該操控件44,該回復簧48的彈力頂推該擋臂4M使該撥轉件42沿著第一旋轉方向轉動,該撥轉件42的抵頂面4221頂推該連接件 41的第一凸塊414使該連接件41沿著第一旋轉方向轉動,該擋止棘動組47受到該撥轉件 42的帶動使得該擋止棘動部4722沿著該第一齒件32的擋止齒部323的第一旋轉方向滑過三個齒根。當該連接件41的第二凸塊415抵頂于該頂掣件43的抵頂面434,該連接件41 回復至該初始狀態。同時參照圖18至圖20,當使用者扳轉該操控件44的操作部442使該操控件44由初始狀態沿著第一旋轉方向轉動時,該連接件41受到操控件44的帶動而沿著第一旋轉方向轉動,該撥轉件42受到該回復簧48的彈力作用而沿著第一旋轉方向轉動,此時該擋止棘動件472的卡掣部4723受到座體21卡塊21a的抵頂,該擋止棘動件472的擋止棘動部4722 脫離該第一齒件32的擋止齒部323。同時,該連接件41的第二凸塊415抵推該頂掣件43 的抵頂面434使該頂掣件43沿著第一旋轉方向轉動,該頂掣件43第一耳部432相對該第一棘動件222的第一壓抵部2223滑動直至該第一耳部432的第二頂掣區4322抵推該第一壓抵部2223,該頂掣件43第二耳部433相對該第二棘動件232的第二壓抵部2323滑動直至該第二耳部433的第二頂掣區4332抵推該第二壓抵部2323,由于該第二壓抵部2323受到第二耳部433的第二頂掣區4332的抵推,該第二棘動部2322脫離該第二齒件33的第二齒部334,該第一壓抵部2223受到第一耳部432的第二頂掣區4322的抵推,該第一棘動件 222產生樞轉使該第一棘動部2222進入該第二齒件33的第一齒部333,由于該第二齒件33 的第一齒部333與第二齒部334具有相位差,該第二棘動部2322脫離該第二齒件33的第二齒部334時,該第一棘動件222與第一齒部333的相對應齒沿著第二齒件33的弧向方向具有一個第一間距A (如圖19所示)。同時參照圖20,該第二棘動部2322脫離該第二齒件 33的第二齒部334后,該第二齒件33受到卷簧35的彈力作用而朝向第一旋轉方向轉動直至該第一棘動件222的第一棘動部2222抵頂于該第二齒件33第一齒部333的相對應齒進而帶動該轉動裝置30朝向第一旋轉方向轉動,該轉動裝置30朝向第一旋轉方向轉動時,該變速線固定塊31的限位槽315釋放變速線使變速線進行降檔的動作。根據本實施例,該第一間距A使得該第二齒件33轉動半個齒的弧長,該第二棘動件232的第二棘動部2322對應該第二齒件33第二齒部334的下一個齒。同時參照圖21至圖23,當使用者放開該操控件44,該回復簧48的彈力頂推該頂掣件43的定位部435使該頂掣件43沿著第二旋轉方向轉動,當該連接件41的第一凸塊 414抵頂于該撥轉件42的抵頂面4221,該連接件41回復至該初始狀態。回復過程中,該頂掣件43的抵頂面434頂推該連接件41的第二凸塊415使該連接件41沿著第二旋轉方向轉動,該頂掣件43第一耳部432相對該第一棘動件222的第一壓抵部2223滑動直至該第一耳部432的第一頂掣區4321抵推該第一壓抵部2223,該頂掣件43第二耳部433相對該第二棘動件232的第二壓抵部2323滑動直至該第二耳部433的第一頂掣區4331抵推該第二壓抵部2323,由于該第一壓抵部2223受到該第一耳部432的第一頂掣區4321的抵推,該第一棘動件222產生樞轉使該第一棘動部2222脫離該第二齒件33的第一齒部333,該第二壓抵部2323受到第二耳部433的第一頂掣區4321的抵推,該第二棘動部2322進入該第二齒件33的第二齒部334,由于該第二齒件33的第一齒部333與第二齒部334具有相位差, 該第一棘動部2222脫離該第二齒件33的第一齒部333時,該第二棘動件232與第二齒部 334的相對應齒沿著第二齒件33的弧向方向具有一個第二間距B (如圖21所示)。該第一棘動部2222脫離該第二齒件33的第一齒部333后,該第二齒件33受到卷簧35的彈力作用而朝向第一旋轉方向轉動直至該第二棘動件232的第二棘動部2322抵頂于該第二齒件 33第二齒部334的相對應齒,根據本實施例,該第二間距B使得該第二齒件33轉動半個齒的弧長。由于該第一齒件32與第二齒件33為連動,該第一齒件32連同該第二齒件33朝第一旋轉方向總共轉動一個齒的弧長。該撥轉件42的抵頂面4221受到該連接件41的第一凸塊414的抵推朝向第二旋轉方向轉動回復至初始位置,該擋止棘動件472的卡掣部4723 未受該座體21的卡塊21a的抵頂,該擋止棘動件472的擋止棘動部4722進入該第二齒件 33的第一齒部333。參照圖M以及圖25,該彈性組件46為扭轉彈簧,該彈性組件46套置該組設件45, 該彈性組件46 —端固定于連接件41的組設部412,該彈性組件46的另一端抵設于該操控件44使該操控件44的操作部442傾向遠離該連接件41。該剎車裝置5包括一個剎車柄 51,該剎車柄51包括一個樞部511、一個擋面512以及一個操控部513。該樞部511樞設于該殼體1,該擋面512朝向該操控件44,該操控部513位于該剎車柄51遠離樞部511的一端。當剎車裝置5在一般狀態時,該剎車柄51的擋面512與該操控件44保持一個間隙。當使用者按壓該剎車裝置5時,該剎車柄51的操控部513受到按壓進而帶動該擋面512抵壓該操控件44使該操控件44的操作部442朝向該連接件41樞轉。當使用者釋放開剎車裝置5時,該剎車柄51受到剎車線的帶動使剎車裝置5回復至一般狀態,該操控件44受到彈性組件46的抵頂回復至初始狀態。該操控件44不會影響剎車裝置5的運作。就以上所述可以歸納出本發明具有以下的優點
1.本發明自行車變速把手,提供一種容易操控的自行車變速把手,騎乘者能夠借助操作操控件而完成進檔與退檔的操控。2.本發明自行車變速把手,剎車裝置的剎車柄與檔數控制組的操控件位于同一位置,且剎車柄包覆著操控件,能夠有效精簡車手把的設計。3.本發明自行車變速把手,第一棘動件的第一棘動部僅于退檔過程會抵頂第一齒部,因此可減小操作阻力并增加第一棘動件的耐用度。
權利要求
1.一種自行車變速把手,其特征是包含有一個檔數控制組,該檔數控制組包括一個固定座、一個轉動裝置以及一個操控裝置;該固定座具有一個座體、一個第一棘動組以及一個第二棘動組,該座體具有一個第一連接部以及一個第二連接部,該第一棘動組組設于該第一連接部,該第二棘動組組設于該第二連接部,該第一棘動組可抵頂該轉動裝置,該第二棘動組可抵頂該轉動裝置;該轉動裝置包括一個變速線固定塊,該轉動裝置套設于該固定座,變速線隨著該變速線固定塊朝向一個第一旋轉方向或一個第二旋轉方向轉動而進檔或退檔;該操控裝置包括一個撥轉件、一個頂掣件以及一個擋止棘動組,該操控裝置套設于該固定座,該撥轉件具有一個擋止部,該擋止棘動組組設于該撥轉件的擋止部并可抵頂該轉動裝置,該頂掣件外緣分別向外形成一個第一耳部以及一個第二耳部,該第一耳部對應該第一棘動組,該第二耳部對應該第二棘動組;沿著該第二旋轉方向轉動該操控裝置達到進擋,沿著該第一旋轉方向轉動該操控裝置達到退檔,該檔數控制組能夠一次升數檔。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變速把手,其特征在于該轉動裝置具有一個第一齒部以及一個第二齒部,該第一棘動組具有一個第一棘動部以及一個第一壓抵部,該第二棘動組具有一個第二棘動部以及一個第二壓抵部,該第一耳部推抵該第一壓抵部,該第二耳部推抵該第二壓抵部,當未撥動該操控裝置時,該第一棘動部遠離該第一齒部,該第二棘動部進入該第二齒部。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車變速把手,其特征在于該第一耳部具有一個第一頂掣區以及一個第二頂掣區,該第一耳部第一頂掣區距離該頂掣件驅動孔中心位置的距離小于該第一耳部第二頂掣區距離該頂掣件驅動孔中心位置的距離,當該第一棘動組的第一壓抵部位于該第一耳部的第一頂掣區時,該第一棘動部遠離該第一齒部,當第一棘動組的第一壓抵部位于該第一耳部的第二頂掣區時,該第一棘動部進入該第一齒部。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車變速把手,其特征在于該第二耳部具有一個第一頂掣區以及一個第二頂掣區,該第二耳部第一頂掣區距離該頂掣件驅動孔中心位置的距離小于該第二耳部第二頂掣區距離該頂掣件驅動孔中心位置的距離,當該第二棘動組的第二壓抵部位于該第二耳部的第一頂掣區時,該第二棘動部進入該第二齒部,當第二棘動組的第二壓抵部位于該第二耳部的第二頂掣區時,該第二棘動部遠離該第二齒部。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車變速把手,其特征在于該第一齒部沿著第一旋轉方向形成數個齒且所有齒皆由該轉動裝置外周緣徑向向外延伸并朝該第一旋轉方向偏擺而形成一個單向棘齒樣式,該第二齒部沿著第一旋轉方向形成數個齒且所有齒皆由該轉動裝置外周緣徑向向外延伸并朝該第一旋轉方向偏擺而形成一個單向棘齒樣式。
6.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車變速把手,其特征在于該轉動裝置具有一個擋止齒部, 該擋止棘動組具有一個擋止棘動部,當該操控裝置朝向該第二旋轉方向轉動,該擋止棘動部帶動該轉動裝置朝向該第二旋轉方向轉動,該變速線固定塊卷收變速線使變速線進行升檔的動作。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自行車變速把手,其特征在于該擋止齒部沿著該第一旋轉方向形成數個齒,該擋止齒部的所有齒皆由該轉向裝置外周緣徑向向外延伸并朝該第一旋轉方向偏擺而行成一個單向棘齒樣式。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自行車變速把手,其特征在于該擋止棘動組具有一個卡掣部, 該卡掣部對應該座體的一個卡塊,當該操控裝置沿著該第一旋轉方向轉動時,該擋止棘動組的卡掣部受到該座體卡塊的抵頂,該擋止棘動組的擋止棘動部脫離該第一齒件的擋止齒部。
9.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自行車變速把手,其特征在于該固定座設有一個止轉部,該止轉部限制該擋止棘動件的擋止棘動部使該操控裝置無法繼續朝向第二旋轉方向轉動而達到一個最大扳轉角度。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變速把手,其特征在于該操控裝置包括一個連接件, 該連接件具有一個第一凸塊,該撥轉件具有一個抵頂面,該撥轉件抵頂面對應該連接件的第一凸塊,當該連接件沿著第二旋轉方向轉動時,該連接件的第一凸塊抵推該撥轉件的抵頂面使該撥轉件沿著該第二旋轉方向轉動。
11.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變速把手,其特征在于該操控裝置包括一個連接件, 該連接件具有一個凸塊,該頂掣件具有一個抵頂面,該頂掣件抵頂面對應該連接件的凸塊, 當該連接件沿著該第一旋轉方向轉動時,該連接件的凸塊抵推該頂掣件的抵頂面使該頂掣件沿著該第一旋轉方向轉動。
1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變速把手,其特征在于該轉動裝置具有一個第一齒部,該第一棘動組具有一個第一棘動件以及一個第一彈性件,該第一棘動件兩端分別具有一個第一棘動部以及一個第一壓抵部,該第一彈性件一端抵頂該座體,該第一彈性件另一端抵頂該第一壓抵部使該第一棘動件的第一棘動部傾向遠離該第一齒部。
1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變速把手,其特征在于該轉動裝置具有一個第二齒部,該第二棘動組具有一個第二棘動件以及一個第二彈性件,該第二棘動件兩端分別具有一個第二棘動部以及一個第二壓抵部,該第二彈性件一端抵頂該座體,該第二彈性件另一端抵頂該第二壓抵部使該第二棘動件的第二棘動部傾向抵頂該第二齒部。
1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變速把手,其特征在于該固定座具有一個第一限位擋塊,該第一限位擋塊組設于該座體,該轉動裝置具有一個卷簧,該卷簧一端組設于該第一限位擋塊,該卷簧另一端組設于該轉動裝置使該轉動裝置傾向朝該第一旋轉方向轉動。
1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變速把手,其特征在于該操控裝置具有一個回復簧, 該回復簧一端組設于該座體,該回復簧另一端組設于該撥轉件使該撥轉件傾向朝該第一旋轉方向轉動。
1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變速把手,其特征在于該固定座具有一個第二限位擋塊,該操控裝置具有一個復位簧,該復位簧一端組設于該第二限位擋塊,該復位簧另一端組設于該頂掣件使該頂掣件傾向朝該第二旋轉方向轉動。
1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變速把手,其特征在于該操控裝置具有一個操控件以及一個彈性組件,該操控件樞設于該座體,該彈性組件組設于該操控件。
18.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車變速把手,其特征在于該第一齒部與該第二齒部的各齒排列方式相同,該第一齒部與該第二齒部具有一個相位差,使該第一棘動部與該第二棘動部不會同時抵頂相對應的齒。
1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變速把手,其特征在于該座體具有一個限位面,該限位面與該頂掣件中心軸線的距離小于該第一耳部與該頂掣件中心軸線的距離,該操控裝置包括一個連接件,該連接件具有一個凸塊,該頂掣件具有一個抵頂面,該頂掣件抵頂面對應該連接件的凸塊,當該連接件沿著該第二旋轉方向轉動時,抵頂于該連接件凸塊的該頂掣件隨著該連接件沿著該第二旋轉方向轉動,該第一棘動組的第一壓抵部脫離該第一耳部并抵頂于該座體的限位面。
全文摘要
一種自行車變速把手,其包含有一個檔數控制組,該檔數控制組包括一個固定座、一個轉動裝置以及一個操控裝置,該固定座具有一個第一棘動組以及一個第二棘動組,該第一棘動組可抵頂該轉動裝置,該第二棘動組可抵頂該轉動裝置;該轉動裝置包括一個變速線固定塊,該轉動裝置套設于該固定座,變速線隨著該變速線固定塊朝向一個第一旋轉方向或一個第二旋轉方向轉動而達到進檔與退檔的目的;使用者沿著第二旋轉方向轉動該操控裝置達到進擋,使用者沿著第一旋轉方向轉動該操控裝置達到退檔,該檔數控制組可達到一次升數檔的功效。
文檔編號B62M25/04GK102530186SQ201010598429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21日 優先權日2010年12月21日
發明者廖嘉偉 申請人:天心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