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全地形車輛的后座構造的制作方法
全地形車輛的后座構造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于一種全地形車輛座墊組件,特別是有關于一種增設于全地形車輛座墊后方的后座構造。
背景技術:
一般單人座全地形車輛(all-terrain vehicle, ATV)改成雙人座的式樣,目前至少有二種修改方式,一種是將軸距加長150 200mm,這種作法將使原單人座的相關配件無法使用,使得后座相關配件必需全部重新設計,相對使得成本高、量產即是雙人座式樣而無法在單人座與雙人座之間彈性變更。另一種作法是維持軸距不變,而后座相關配件以加掛或模具小幅修改方式,成本較低,可依顧客需求彈性變化。以不改變軸距的修改方法而言,目前較常面臨的問題是維修性不佳以及乘坐舒適性因加裝后座墊相關配件后使前座墊不易開啟,如圖1所示,其全地形車輛10的后座墊 11與后靠背12—體式的,導致原先配置于座墊下的空氣濾清器、電池、其他電裝部品等維修性不佳的問題;另外,此種修改法本質上僅是將單人座墊改雙人座墊,故易因原座墊長度本來就不足以變更為雙人乘坐,會嚴重影響乘坐舒適性,如圖2所示,其全地形車輛10’追加的后座墊11’是由前座墊13所分出的。
發明內容本發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全地形車輛可快速拆卸的后座構造。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所提供的一種全地形車輛的后座構造,包含一座墊鎖固機構以及一副座墊。座墊鎖固機構設置于后置物架,其具有一鎖扣件及一釋放件,釋放件以一拉動元件連接該鎖扣件。副座墊下方設置有一勾件,是于組裝定位時勾入鎖扣件而形成扣接狀態,且此定位狀態時,副座墊固定在后置物架前方的主座墊上。上述一實施方式中,后靠背的形成方式可由副座墊后端一體成形一后靠背,或組設一后靠背于后置物架上。上述一實施方式中,更可于該副座墊組裝定位后,位于該副座墊兩側的該后置物架上,分別組設一后扶手。所述的全地形車輛的后座構造,其特征在于該后置物架包含有一承載部、一位于該承載部前方的左承載部及一位于該承載部前方的右承載部,該左、右承載部之間具有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其中該第一支架上設有該鎖扣件,該承載部上設置該釋放件。所述的全地形車輛的后座構造,其特征在于該第二支架是低于第一支架,供副座墊抵靠于第二支架。所述的全地形車輛的后座構造,其特征在于該第二支架上設有凹部,該凹部供副
座墊抵靠。所述的全地形車輛的后座構造,其特征在于該后靠背具有一凹陷部,該凹陷部可供副座墊抵靠。
所述的全地形車輛的后座構造,其特征在于該副座墊下方具有一扣合部,該扣合部扣接于該第一支架上。所述的全地形車輛的后座構造,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支架具有一下凹部,該下凹部供扣合部扣接。本發明的上述技術方案可提供之優點為1.維修性不變相對于先前技術,本發明原先就由單人座座墊額外附加副座墊,應用座墊鎖(seat-lock)除了可牢固地組裝副座墊以外,也可快速拆除,使主座墊仍可輕易開啟達到原單人座的維修性。2.乘坐舒適性佳 由于本發明設計專用后置物架使副座墊坐落范圍可涵蓋主座墊后端與后置物架前端,進而延伸整體乘坐空間避免影響乘坐舒適性。
圖1繪示先前技術的后座墊與后靠背一體式的全地形車輛;圖2繪示先前技術的追加后座墊的全地形車輛;圖3繪示本發明的全地形車輛后座構造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圖4繪示圖3的立體組合圖;圖5繪示本發明的全地形車輛后座構造實施例的座墊鎖固機構的立體圖;圖6繪示本發明的全地形車輛后座構造實施例的副座墊組裝前的剖視圖;圖7繪示本發明的全地形車輛后座構造實施例的副座墊組裝后的剖視圖;以及圖8繪示本發明的全地形車輛后座構造實施例的副座墊另一實施例的立體圖。10,10’全地形車輛11,11,后座墊12后靠背13 前座墊20全地形車輛21 主座墊22后置物架221 承載部2211 左承載部2212 右承載部222 第一支架2221 下凹部223 第二支架2231 凹部23后座構造231 座墊鎖固機構2311 鎖扣件2312 釋放件2313 拉動元件232 副座墊
4
2321副座墊下方2322勾件2323后靠背2324扣合部233后靠背2331凹陷部234后扶手
具體實施方式
茲配合圖式將本發明實施例詳細說明如下,其所附圖式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發明的基本結構。因此在該等圖示中僅標示與本發明有關的元件,且所顯示的元件并非以實施時之數目、形狀、尺寸比例等加以繪制,其實際實施時的規格尺寸實為一種選擇性的設計,且其元件布局形態有可能更為復雜,合先述明。請參照圖3所繪示的本發明的全地形車輛后座構造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圖4所繪示的圖3的立體組合圖。本實施例中的全地形車輛20是指包含但不限于標準軸距的單人座的全地形車輛20,其具有一主座墊21以及該主座墊21后方的后置物架22。在未安裝后述的副座墊232之前,該主座墊21是可無阻礙地自由開啟,以便進行維修(一般的全地形車輛的維修口大多設置在主座墊21下方)。該后座構造23包含一設置在后置物架22的座墊鎖固機構231以及一可拆卸地(removable)裝設于該主座墊21后段上的副座墊232。請同時參照圖5、圖6以及圖7所示,該座墊鎖固機構231具有一鎖扣件2311以及一釋放件2312,該釋放件2312并以一拉動元件2313連接該鎖扣件2311,以進行該鎖固件 2311的釋放遭勾鎖物件的動作,副座墊下方2321設置有一勾件2322,該勾件2322可于組裝定位該副座墊232時與該鎖扣件2311扣接,此時,該副座墊232前端跨置于該主座墊21 一部分的后段(較佳的跨距為不超過主座墊21的一半)區域,該副座墊232后端延伸至該后置物架22的前端,換言之,即是該副座墊232是固定于后置物架22前方的主座墊21上。 藉由上述機構,該副座墊232要拆卸時,僅需應用釋放件2312操作拉動元件2313將扣于鎖扣件2311的副座墊232勾件2322釋放,即可快速地將副座墊232移除,而移除副座墊232 后,主座墊21又可自由無礙地開啟維修口。如圖5及圖6所示,進一步言,該后置物架22是包含有一承載部221、一左承載部 2211及一右承載部2212。左承載部2211及右承載部2212是分別位于承載部221前方的左、右側,該左、右承載部2211,2212之間具有第一支架222及第二支架223,其中該第一支架222上設有上述提及的鎖扣件2311,而該承載部221上設置有上述提及的釋放件2312。上述實施例中,第二支架223是低于第一支架222,以供副座墊232抵靠于第二支架223。再者,該第二支架223上亦可設有凹部2231,該凹部2231供副座墊232抵靠。上述實施例中,副座墊232后端一體成形一后靠背2323 (如圖8所示),當然,本實施方式在實務配套上,在該副座墊232組裝定位之后,可使之抵靠于后置物架22,以提高后靠背2323的支撐力。上述實施例中,后座構造23可再組設一后靠背233,該后靠背233是位于該副座墊232組裝定位后的副座墊232后端的后置物架22上,該后靠背233較佳是具有一凹陷部2331,該凹陷部2331可供副座墊232抵靠之用。另外,后座構造23也可再組設一對后扶手 234,該對后扶手234是分別組設于該后置物架22上,且該后扶手234位于副座墊232兩側, 以供副座墊232上的乘客利用。另外,該副座墊232下方可具有一扣合部23 ,該扣合部23 扣接于該第一支架 222上。該第一支架222具有一下凹部2221,該下凹部2221供扣合部23M扣接。值得一提的是,本發明實施例的座墊鎖固機構231是以常使用于摩托車座墊上的座墊鎖為之,以提供鎖固性及快速拆裝性。基于相同構件功能之,本發明的座墊鎖固機構 231也可使用常見的快拆(locking quickrelease)機構,也可達成相同功能。本發明的特點在于首先,本發明原先就由單人座座墊額外附加副座墊,應用座墊鎖(seat-lock)除了可牢固地組裝副座墊以外,也可快速拆除,使主座墊仍可輕易開啟達到原單人座的維修性。再者,由于本發明設計專用后置物架使副座墊坐落范圍可涵蓋主座墊后端與后置物架前端,進而延伸整體乘坐空間避免影響乘坐舒適性。綜上所述,乃僅記載本發明為呈現解決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手段的較佳實施方式或實施例而已,并非用來限定本發明專利實施的范圍。即凡與本發明專利申請范圍文義相符, 或依本發明專利范圍所做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為本發明專利范圍所涵蓋。
權利要求
1.一種全地形車輛的后座構造,該全地形車輛具有一主座墊及一位于主座墊后方的后置物架,其特征在于該后座構造包含一設置于該后置物架上的座墊鎖固機構及一可拆卸地設置于該主座墊后部上方與后置物架前方的副座墊,該座墊鎖固機構具有一鎖扣件及一釋放件,該釋放件并以一拉動元件連接該鎖扣件,該副座墊下方設置一勾件,該勾件于組裝時與該鎖扣件扣接,以令該副座墊固定于后置物架前方的主座墊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車輛的后座構造,其特征在于該副座墊后端一體成形一后靠背。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車輛的后座構造,其特征在于該后置物架上更設有一后靠背。
4.如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全地形車輛的后座構造,其特征在于該后置物架上,分別設有一后扶手,且該后扶手位于副座墊兩側。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車輛的后座構造,其特征在于該后置物架包含有一承載部、一位于該承載部前方的左承載部及一位于該承載部前方的右承載部,該左、右承載部之間具有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其中該第一支架上設有該鎖扣件,該承載部上設置該釋放件。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全地形車輛的后座構造,其特征在于該第二支架是低于第一支架,供副座墊抵靠于第二支架。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全地形車輛的后座構造,其特征在于該第二支架上設有凹部, 該凹部供副座墊抵靠。
8.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全地形車輛的后座構造,其特征在于該后靠背具有一凹陷部, 該凹陷部可供副座墊抵靠。
9.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全地形車輛的后座構造,其特征在于該副座墊下方具有一扣合部,該扣合部扣接于該第一支架上。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全地形車輛的后座構造,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支架具有一下凹部,該下凹部供扣合部扣接。
全文摘要
一種全地形車輛的后座構造,包含一座墊鎖固機構、一副座墊。座墊鎖固機構設置于后置物架,其具有一鎖扣件及一釋放件,釋放件以一拉動元件連接至鎖扣件,副座墊下方設置一勾件,副座墊組裝定位時,其勾件與鎖扣件扣接,且副座墊固定于后置物架前方的主座墊上。此外,后座構造更可包含一設置在后置物架之后靠背以及后扶手,藉由后座構造擴展為一可快速拆裝的雙人座全地形車輛。
文檔編號B62J1/14GK102464042SQ201010547518
公開日2012年5月23日 申請日期2010年11月12日 優先權日2010年11月12日
發明者藍子榮 申請人: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