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機動二輪車車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機動二輪車構造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涉及機動二輪車的車架構造。
背景技術:
目前,對于有些跑車型機動二輪車,為了體現跑車的整體粗誑造型,減少車身覆蓋件并 增加整車強度,其車架的主梁由左右兩塊扁管形大板代替,左右中管也做成為扁管形板狀結 構,整車裝配好以后,在車的兩側,這兩個部件大部分都顯露在外,不被塑料覆蓋件所遮擋 ,因而這兩個部件的形狀不僅對整車的強度產生影響,而且還會影響到整車的外觀性。
現有此類跑車型機動二輪車的車架,其左右大板(相當于普通機動二輪車車架上的主梁 )和左右大板本體(相當于普通機動二輪車車架上的左右中管)橫截面均呈矩形,強度不夠 高,外側面是單調的平面形狀,與整車流線型的外形不配。左右大板本體上端之間的距離較 大,裝配座墊后,座墊的橫向寬度大,駕駛人員乘坐時感覺不舒適。
另外,在現有此類跑車型機動二輪車的車架上,發動機懸掛上端連接于發動機斜撐管上 ,發動機斜撐管是一根上端相連于立管的管狀件,發動機斜撐管下端比較靠下,使發動機裝 配空間狹窄,裝配發動機時,發動機只能從一側按某個方位角才能裝入,很費力;由于發動 機斜撐管處于左右方向的中間位置,從發動機引出的排氣管也正好經過此位置,因而實際裝 配中不得不在發動機斜撐管和排氣管上相應的部位敲打出凹坑,以彼此讓位,但這樣會降低 它們的強度,甚至會影響到發動機排氣管的正常通氣功能。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整體強度高,乘坐舒適性好的機動二輪車的車架。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機動二輪車的車架,該車架包含有立管、 左右大板、左右大板本體、左右上管、左右支撐管和發動機斜撐管,左右大板前端與立管相 連,后端分別對應的連接于左右大板本體的中部;左右上管與左右支撐管在后端相連,前端 與左右大板本體的上部連接;左右大板及左右大板本體的外側面具有沿左右大板縱向延伸的 凸棱,凸棱兩側的表面在凸棱處為平滑過渡;左右大板本體的上部向內弧線形彎折。
左右大板及左右大板本體外側面的凸棱不僅使它們的外側面外觀更生動,與整車流線型 的風格相協調,有助于提高整車的外觀性,還能增加整個車架的強度。左右大板本體的上部 向內弧線形彎折,形成為逐漸收攏狀,使左右大板本體上端之間的距離縮短,所裝配的座墊橫向寬度減小,乘坐時感覺更為舒適,同時,左右大板本體的上部采用上述結構,它們之間 的連接強度更高,從而有助于提高整個車架的強度。
所述凸棱最好是左右大板及左右大板本體的外側板經彎折而形成,也就是左右大板及左 右大板本體的橫截面各處厚度均勻一致,以確保強度。
所述發動機斜撐管具有左右兩根,它們上端對應的與左右大板相連,下端與發動機懸掛 相連。發動機懸掛由左右兩根懸臂組成,左右兩根懸臂的下部對稱的向內彎折,左右兩根懸 臂的下端內側連接有發動機掛耳。發動機斜撐管和發動機懸掛均采用左右對稱但獨立的兩根 來構成,它們之間的橫向空間讓了出來,可以等發動機裝配到位后再最后從兩側安裝連接左 右兩根懸臂,因而發動機可從兩側或前方裝入,安裝方便、省力。發動機排氣管從左右兩發 動機斜撐管之間引出,不用擔心發生干涉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同類跑車型機動二輪車的車架相比,具有如下優點
(1) 車架整體上的強度更好;
(2) 所裝配的機動二輪車乘坐舒適性好;
(3) 發動機的裝配更為方便、省力;
(4) 發動機排氣管的布置更容易,不會出現與發動機斜撐管產生干涉的問題;
(5) 與整車流線型的風格相協調,有助于提高整車的外觀性。
圖l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2是圖1的俯視圖3是圖1的A-A剖視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5是圖1的B-B剖視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配裝的機動二輪車示意圖中l.立管;2.左大板;3.右大板;4.左大板本體;5.右大板本體;6.左上管;7.右 上管;8.左支撐管;9.右支撐管;10.凸棱;ll.左懸臂;12.右懸臂;13.發動機掛耳;14. 左發動機斜撐管;15.右發動機斜撐管;16.連接件;17.加強筋。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l、圖2及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車架具有立管l、左大板2、右大板3、左大 板本體4、右大板本體5、左上管6、右上管7、左支撐管8、右支撐管9和發動機斜撐管,立管1、左右大板2和3、左右大板本體4和5及發動機斜撐管構成車架的前部框架,左、右大板2和 3前端與立管1相連,后端分別對應的連接于左、右大板本體4、 5的中部。左右大板本體4和 5、左右上管6和7、左右支撐管8和9構成車架的后部框架,左右上管6、 7與左右支撐管8、 9 在后端相連,前端與左右大板本體4、 5的上部連接。
左右大板2、 3及左右大板本體4、 5的外側面具有沿左右大板2、 3縱向延伸的凸棱10,凸 棱10兩側的表面在凸棱處為平滑過渡,凸棱10不僅使左右大板2、 3及左右大板本體4、 5的外 側面外觀更生動,與整車流線型的風格相協調,有助于提高整車的外觀性,還能增加整個車 架的強度。
左右大板本體4、 5的上部向內弧線形彎折,形成為逐漸收攏狀,使左右大板本體4、 5上 端之間的距離縮短,所裝配的座墊橫向寬度減小,乘坐時感覺更為舒適,同時,左右大板本 體4、 5的上部采用上述結構,它們之間的連接強度更高,從而也有助于提高整個車架的強度
凸棱10是左右大板2、 3及左右大板本體4、 5的外側板經彎折而形成,也就是左右大板2 、3及左右大板本體4、 5的橫截面各處厚度均勻一致,以確保強度,如圖3所示。
參見圖4,發動機斜撐管具有左右兩根,左右發動機斜撐管14、 15上端對應的與左右大 板2、 3相連,下端與發動機懸掛相連。發動機懸掛由左右兩根懸臂ll、 12組成,左右兩根懸 臂ll、 12的下部對稱的向內彎折,左右兩根懸臂ll、 12的下端內側連接有發動機掛耳13。發 動機斜撐管和發動機懸掛均采用左右對稱但獨立的兩根來構成,它們之間的橫向空間讓了出 來,可以等發動機裝配到位后再最后從兩側安裝連接左右兩根懸ll、 12臂,因而發動機可從 兩側或前方裝入,安裝方便、省力。發動機排氣管從左右兩發動機斜撐管之間引出,不用擔 心發生干涉的問題。
如圖3、圖5所示,左大板2與左大板本體4之間采用的是插接后再焊接的固定連接方式; 左發動機斜撐管14與左大板2之間通過橫截面呈U形的連接件16進行焊接固定。右大板3與右 大板本體5之間也采用的是插接后再焊接的固定連接方式;右發動機斜撐管15與右大板3之間 也是通過橫截面呈U形的連接件16進行焊接固定。采用上述結構均是為了增加焊接強度。
如圖2所示,左右大板2、 3橫向之間連接有兩加強筋17,兩加強筋17之間交叉并焊接。 兩加強筋17可提高左右大板2、 3之間的抗扭能力,提高整個車架的牢固性。
圖6是裝配有本實用新型所述車架的跑車型騎式機動二輪車的示意圖,從圖上可以看出 ,左大板2與左大板本體4這兩個部件大部分都顯露在外,不被塑料覆蓋件所遮擋,因而左大 板2與左大板本體4側面上的凸棱使它們的外側面外觀更生動,與整車流線型的風格相協調,有助于提高整車的外觀性。
權利要求1.機動二輪車的車架,包括立管、左右大板、左右大板本體、左右上管、左右支撐管和發動機斜撐管,左右大板前端與立管相連,后端分別對應的連接于左右大板本體的中部;左右上管與左右支撐管在后端相連,前端與左右大板本體的上部連接,其特征在于左右大板及左右大板本體的外側面具有沿左右大板縱向延伸的凸棱,凸棱兩側的表面在凸棱處為平滑過渡;左右大板本體的上部向內弧線形彎折。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機動二輪車的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棱 是左右大板及左右大板本體的外側板經彎折而形成。
3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機動二輪車的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發動機斜撐管具有左右兩根,它們上端對應的與左右大板相連,下端與發動機懸掛相連。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機動二輪車的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發動機懸掛由左右兩根懸臂組成,左右兩根懸臂的下部對稱的向內彎折,左右兩根懸臂的下端內側 連接有發動機掛耳。
5 如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機動二輪車的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大板與左右大板本體之間采用的是插接后再焊接的固定連接方式,左右發動機斜撐管與左右大板之間通過橫截面呈u形的連接件進行焊接固定。
6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一種機動二輪車的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大板橫向之間連接有兩加強筋,兩加強筋之間交叉并焊接。
專利摘要機動二輪車的車架,包括立管、左右大板、左右大板本體、左右上管、左右支撐管和發動機斜撐管,左右大板前端與立管相連,后端分別對應的連接于左右大板本體的中部;左右上管與左右支撐管在后端相連,前端與左右大板本體的上部連接;左右大板及左右大板本體的外側面具有沿左右大板縱向延伸的凸棱,凸棱兩側的表面在凸棱處為平滑過渡;左右大板本體的上部向內弧線形彎折。本實用新型與現有同類跑車型騎式機動二輪車的車架相比,強度更高,乘坐舒適性好,發動機的裝配更為方便、省力,與整車流線型的風格相協調,有助于提高整車的外觀性。
文檔編號B62K11/04GK201395207SQ200920302229
公開日2010年2月3日 申請日期2009年4月16日 優先權日2009年4月16日
發明者王松柏 申請人:重慶隆鑫機車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