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便攜式騎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便攜式騎車
所屬技術領域.該新型便攜式騎車,涉及一種可隨身攜帶的自行車,在人們生活當中出差、旅游、上下公交車總有一段步行的困擾,和帶自行車上下樓梯、入室和存車場地的不便、常有扎 胎、漏氣的不便。
技術背景.眾所周知的傳統自行車,由前叉、車把及立管、鞍座及立管、前后充氣輪胎及軸輥、 衣架、中軸輥結構與車架按平衡和角度位置安裝,閘裝在輪轂或車圈上,減震結構裝在整車 的中間位置。并用腳踏曲柄轉360°由鏈條傳動至后輪的飛輪,驅動車輪轉動。由橫向折 疊,疊后的形狀不規整,體積也不小于整車的1/3、重量也不輕,不便于攜帶和放置。沒有很 好的利用有效作功120°角度,和空駛240°角度的行程時間和高度。在貫力行駛時整車重 心隨減震彈簧起覆,消耗水平向前的貫力,整車的材料多為鋼鐵。
發明內容.要解決的技術問題為了方便攜帶、騎行省力,該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便 攜式騎車,它不僅能隨身攜帶、騎行方便,而且重量輕、騎行省力、車身矮、重心低、上下車方 便、騎行平穩,折疊功續簡單、形狀規整。為克服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便攜式騎車,由前叉、車把及立管、衣架、鞍座及立 管、車輪及軸輥、中軸輥結構與車架按平衡和角度位置設置,并裝有車間和減震,在車架后 下角增設一個可隨車輪鏈條縮至車架的后叉,車架和前后車叉由超硬鋁板7A04組成,在車 架外側上部分安裝一個反驅動飛輪與曲柄鏈輪(26)、驅動飛輪(36)的傳動鏈條背面相接 觸,在曲柄鏈輪和后驅動輪鏈輪中間部分設有組合加速鏈輪,并在曲柄端部設有擋塊、圓柱 和螺紋與腳蹬軸另設的螺母相接觸,前叉和后叉用螺栓軸、銷軸、銅套、彈簧與車架下部分 前后連接,車把及立管、鞍座及立管由螺栓軸、銷軸、彈簧、鋼繩、扣環與車架上部分前后位 置連接,使各軸連接處可以縱向轉動。采取的技術方案整車由前叉、車把及立管、鞍座及立管、衣架、前輪及軸輥、中軸 輥結構按力平衡和角度位置與車架設置。在車架后下角增設一個后叉,在前后叉嘴處固定 7英寸的不充氣凈膠車輪。由曲柄鏈輪往返上下轉120°作功,經鏈條傳動至車架右側的驅 動飛輪、加速鏈輪、反驅動飛輪、驅駛后輪轉動。并用螺栓軸、彈簧、鋼繩、銷軸、扣環、在前后 叉、車把、鞍座處與車架連接成自動伸縮裝置。并在后叉與車架處、前叉嘴處裝有彈簧減震 設置。車架是兩片超硬鋁板,前面與立管襯套、助筋鉚接,中間和后部分由硬鋁拉板鉚固,中 間下部分與車架兩側點焊一厚壁超硬鋁中軸管(因曲柄作上下運動,中軸是向上的力,對 焊接影響不大)。為使壓力和扭力擴散在兩片車架后下角向外壓有凸形部分,在不影響應 力處壓制橢圓形減重孔。由左右兩片鋁板組成牢固的車架,并在兩側制有組合鏈輪軸長孔、 (簡稱為二軸)反正驅動軸孔、三軸孔,在右側車架制有張緊輪軸長孔、鏈條長孔,張緊輪軸 長孔用以調整鏈條。各軸孔角度是二軸孔與中軸孔上下垂直向后斜角30°,三軸與二軸上下垂直向后斜角22° 士2,反驅動軸孔在二軸正下方于鏈條背面咬合的位置,張緊輪在 中軸上方二軸水平向下30°位置。閘結構在車架右側安裝,閘拉桿在兩側車架中間位置, 踏下閘踏板由拉桿拉動搖臂,使另一端搖臂拉緊閘刀抱住反驅動軸上的閘轂,閘轂夾緊閘 刀起到更好的剎車目的,并可減少材料。車架的前立管襯套內裝立管與上下碗、鋼珠、擋連 接,在下部分立管與前叉肩一端由鎖母連接,另一端與車把下立管焊接,為使前叉可以牢固 性的縱向轉動,把前叉與前叉肩、前叉與立管分為三部分,使前叉與前叉肩、前叉立管、車把 下立管互相并連,也對前叉的支撐和穩定更有利。為更好的焊接,車把下主管采用1.5厚鋼 管;為減少增加部件的重量,在各部件非要點處鉆孔減重,和增設優質鋼材。前叉由一片超 硬鋁板壓成U形頂部分與前叉肩內相觸合做支點,前輪與叉肩下的對扭螺栓軸處于拉力現 象。為更牢固而且不影響拉力和扭力,在前叉上下三處鉚固橫向鋁拉板;在兩側制有三角減 重孔。為克服車輪小、顛簸、消失行駛中的貫力,在叉嘴處安裝避震裝置“由左右兩個搖臂 (鍛鋁件)一端與叉嘴活軸連接;另一端與彈簧螺杠活軸連接,螺杠上端固定在彈簧座上, 使螺杠在座孔內可上下滑動。”在搖臂中間位置兩側與前 輪軸輥固定。前叉的斜角確定于前 叉立管軸心向上與車把相平點,至前輪軸輥斜角21-23°為最有效的平衡角度。在前叉上部 分用彈簧與叉肩上部分相接,彈簧下端與拉板車叉以活軸連接,在拉板上設一個掛鉤,(右 側)當前叉從車架下伸向工作位置時,由彈簧自動拉緊,使前叉上部與叉肩內則相支撐,掛 鉤自動與叉肩上的掛鉤孔扣合起到保險作用。左右兩側均設彈簧與拉板,左側的拉板不設 掛鉤,褂鉤也稱保險鉤。在前叉上部的螺栓軸上和下減震螺栓軸(對扭螺栓)均裝有銅套相 接觸,增強耐磨性。在車架前立管套內的立管與緊固架一端連接固定,緊固架另一端與下立 管連接固定。車把立管下端由管掐與立管連接,管掐與緊固架之間由活軸銷、扣環與緊固架 連接,使車把立管與前叉、車架成為牢固的一體。在車把立管上端由車把架一面連接車把, 另一面與把立管上端連接。在車把架上用銷軸連接著兩段車把,在兩段車把的內端部分,由 鉚釘軸連接兩片拉板,拉板再與鋼繩連接,鋼繩另一端與緊固架連接。車把及立管從工作位 置角度縮回最小體積時“打開扣環由管掐和緊固架之間的銷軸為軸心,向后下方按車把立 管,鋼繩放松了兩段車把的拉力,由兩段車把之間設的小拉簧把兩段車把拉向順于立管的 位置,緊湊的向車架靠攏。”在車把及立管以銷軸為軸心向上抬起時由鋼繩向下拉緊車把, 使車把自然回到工作角度位置,并扣緊扣環。只要搬起、按下把立管車把自然張開和縮回。 鞍座由鞍座管與鞍座插管連接,鞍座插管接襯管、U形支架再與兩側車架后上部分用對扭螺 栓配合雙頭螺柱動配合連接并加銅套。在座管上端加襯管,再焊接一 U形支撐板,支撐板上 邊用銷軸與鞍座下的折板連接,在U形支撐板與折板之間的銷軸上固定一彈簧。鞍座由緊 固掐、雙頭螺柱固定在折板上。在雙頭螺柱的一側接有鋼繩,鋼繩另一端與車架連接。在座 管插管的管掐上連接一彈簧,彈簧另一端與車架左側伸縮時可拉緊的角度位置活軸連接。 由管掐螺栓、鋼繩夾可調整鞍座的合適高度,向后傾斜角度不得大于25°。鞍座及立管由彈 簧、鋼繩確定它的工作角度和位置。當向前下方按下鞍座管時,鋼繩放松了對鞍座的拉力, 鞍座下的U形支撐板和折板之間的彈簧把鞍座彈起折向一側,由插管和車架左側的彈簧向 下拉緊,使鞍座及立管由對扭螺栓為軸心,縱向靠緊在車架上。當折到工作角度時“向上 搬起鞍座管,由插管上的彈簧向后拉緊鞍座立管,鋼繩自然的把鞍座拉向工作位置,只要搬 起和按下鞍座立管鞍座會自動打開和折回。”后叉的上部分與后下方三軸輥兩端的車架凸 形部分,用肩臺銅套和短鋼套與兩片車架外側連接固定,肩臺銅套與后叉靜配合裝配,短鋼套兩側由兩墊片夾緊,肩臺銅套內孔與短鋼套動配合性質裝配。在三軸輥的中間位置裝一組合鏈輪10牙和18牙,兩鏈輪熱壓出凸形部分,外側與軸管焊接,內側裝碗、鋼珠、擋和防 塵蓋、網,并在軸管壁、鏈輪上制有減重孔。為使壓力和扭力的擴散“在后叉上部分制有與 車架兩側相對應的凸形”,為使車叉牢固“上下兩處鉚接橫向硬鋁拉板,”為減少重量“在 兩側車叉上制有三角孔。”在后叉的內側位置與車叉兩側鉚接兩片硬鋁拉板,拉板的另一端 與支拉桿連接,支拉桿上下裝有彈簧、端部用兩螺母鎖緊,中間與軸座連接固定。軸座由肩 臺銅套連接在左右車架上,使拉桿在軸座孔內可以滑動,軸座在兩片車架襠內可以轉動。在 后叉嘴處開有長孔(便于調整鏈條)與車輪軸輥連接固定,后叉的寬度要大于前叉減震搖 臂、彈簧螺杠下端的寬度。輪轂輪輞由尼龍1010材料制成,在后輪轂內預設有銅螺母用以 與螺栓連接固定驅動鏈輪。在外圍部分制有通孔與輪輞通孔相對應,輪輞、輪轂用螺栓連接 夾緊不充氣聚胺脂橡膠輪胎,使輪胎外圍在預應的變化下不受任何影響。在輪轂中間留肩 臺安裝兩口軸承,在軸承的中間、兩側設有尼龍支承套,芯部分裝軸輥,軸輥兩端裝墊圈斜 角放入后叉嘴長孔內并用墊圈、鎖母緊固,使軸承由輪轂肩臺和尼龍支承套固定不會串動, 同時尼支承套又起到軸輥的軸向支承作用。前輪和后輪總裝除后輪轂有預設銅螺母外,其 它零部件通用。在后叉上設有可與后叉伸縮的鏈輪、鏈條“三軸輥中間位置裝的組合鏈輪; 10牙的與右側車架的24牙加速鏈輪由鏈條連接;18牙的鏈輪與后輪上的14牙驅動鏈輪連 接,并隨后叉伸縮。”后叉以三軸輥上的肩臺銅套、短鋼套為軸心,由支拉桿上端的壓力彈簧 作減震作用,當遇到顛覆時后叉拉板向下拉支拉桿,支拉桿上端的壓力彈簧受到壓力向回 收縮,支拉桿在軸座孔內向下滑動,從而起到減震的作用。當后叉向車架縮回時向前擋后 叉,使支拉桿下端的彈簧受到壓力向回收縮,當支拉桿與拉板的軸心位置超過最大壓力轉 角后,又會向另一方向彈起,使鏈條、后輪隨后叉縱向控制在車架檔下。后叉的伸縮只要向 前、向后擋后叉既可,由支拉桿自然控制后叉的工作角度和縮回的位置,支拉桿端部的鎖母 還可調整后叉的工作角度。在驅動和傳動方面由C型中軸輥和另設的曲柄與36牙鏈輪固 定,在曲柄的端部設有擋塊、圓柱、螺紋和肩臺(由40Mn鋼制成)另設一個腳蹬螺母與腳蹬 相螺接,(左右腳蹬均為右旋螺紋)腳蹬螺母橫向設有圓孔和爪塊與曲柄的擋塊、圓柱相接 觸,用平墊、彈簧墊、螺母動配合性質緊固在圓柱上,(使平墊、彈簧墊與肩臺相接觸)使腳 蹬在圓柱上可左右轉90°,在工作位置時曲柄擋塊與腳蹬螺母爪塊相咬合。曲柄鏈輪由鏈 條接至車架右側上部分的二軸16牙驅動飛輪上,16牙飛輪同24牙加速輪、14牙反驅動鏈 輪連接在一個鍛鋁鏈輪座上,并由鎖母鎖緊。鏈輪座孔部分裝兩口尼龍軸承與長鋼軸套接 觸,用MlOXl螺栓穿過兩片車架,用平墊、尼龍支承套、螺母把鏈輪合件固定在車架右側。 在右側車架上方和中軸相對應的位置設一個尼龍張緊輪用對扭螺栓、墊圈固定在車架上。 當曲柄鏈輪向前轉時經鏈條傳動至鏈輪座上的16牙飛輪,在鏈輪合件上的24牙加速輪又 由鏈條經張緊輪傳動至三軸上組合鏈輪的10牙鏈輪上,10牙鏈輪經組合鏈輪(18牙)與后 輪連接……。當右側腳蹬從曲柄上止點后30°踏到下止點前30°正是踏曲柄轉角120°, 該角度是最有用作功角度。到右曲柄在下止點前30°時是左曲柄在上止點前30°位置,此 時下踏左曲柄,使左曲柄從上止點前30°轉到下止點前30°,此時是反轉,由反驅動飛輪 再向24牙加速鏈輪傳送動力“反驅動裝置由鏈輪座組裝著間轂、16牙飛輪、反驅動鏈輪, 它們的裝配除二軸鏈輪合件裝有加速輪;反驅動鏈輪合件上裝有間轂(同一位置)外,其 余組裝方法、軸輥連接固定、零部件完全相同。其位置在二軸正下方與鏈條背面相咬合的位置。該反驅動裝置的軸減稱為反驅動軸。”在鏈條反方向轉動時在鏈條背面咬合的反驅動 飛輪此時是正方向轉動,在同一合件上的14牙反驅動鏈輪向順時針方向轉動。反驅動合件 上的14牙反驅動鏈輪由鏈條、與二軸合件上的反驅動鏈輪連接;帶動24牙加速輪……又開 始驅動后輪轉動。只需兩腳往反上下踏曲柄轉角120°,免去空駛240°的無用功角度、上 下止點的高度和時間。車間由后車輪經鏈輪鏈條傳動至反驅動軸的間轂上,由右側車架上 的閘刀和間轂接觸……。傳動部分鏈輪較多,要調好鏈條的松緊度、跳動量和鏈輪的對應角 度。在整車折回(縮回)時首先向前按下鞍座管、向前搬動衣架、打開車把下的扣環向后下 方按下把立管、再向前把后叉擋到車架下方,最后打開前叉褂鉤把前叉及前輪向后擋入車 架下方。使部分后輪折入車架襠內,另一部分在前叉襠內,前輪有一部分折入后叉襠內。使 整車折后由彈簧拉緊縮成為一個牢固、緊湊的扁長方體。該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它保留了傳統的自行車車把與前輪的平衡斜角、鞍座與 前輪后輪力平衡角度,和多種造價低廉的零部件的優點。該便攜式騎車腳踏行程小、車身 矮、重心低、騎行平穩、省力,折疊功續簡單、重量輕、折回時形狀規整、體積小便于攜帶、放 置、可隨時騎行。同時并有抗銹蝕能力,可解除常有扎胎、漏氣的困擾,實用于硬質平整地 面。是人們出差、旅游和生活當中理想的代步工具。
.
以下結合附圖對該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圖1是整車結構圖。圖2是圖1的車架、車閘結構和各工作孔分布圖。圖3是圖1的整車折回(縮回)形狀圖。圖4是圖1的A-A圖。圖5是圖1的B-B圖。圖6是圖1的I放大圖。圖7是圖1的II放大圖。圖8是圖1的III放大圖。圖9是圖1的VI放大圖。圖10是圖1的傳動部分示意圖。圖11是圖1的衣架結構圖。圖中零部件名稱材料續表 圖中零部件名稱材料續表 注“*”標號為標準通用零部件;“Δ”標號為自備零部件。
具體實施方式
.在圖1所示的實施例中該便攜式騎車由前叉(89)、車把(135)、鞍座(142)、鞍 座管(141)、衣架(155)、前輪軸輥(72)、中軸輥結構(24)與車架(1) (18)按平衡和角度 位置設置。并在車架后下角增設一個后叉(64),在后叉、前叉的叉嘴處裝有用軸輥(72)連 接兩個Φ 180mm的不充氣輪胎(74)。由曲柄鏈輪(26)做上下120°往反動作經圖10的 鏈條(28) (29)傳動至車架右側的驅動飛輪(36)、加速鏈輪(37)、反驅動飛輪(36)驅駛后 輪轉動。閘“由后輪傳動至反驅動軸閘轂上,再和右側車架上的閘刀、踏板、‘見圖2(161) (162) (166),接觸”。在前叉、車把、立管(123)、鞍座與鞍座支撐板(149)、鞍座插管(138)、 衣架、后叉上部分別用彈簧(84) (90) (140)、鋼繩(124)、軸和銷軸(76) (55) (117) (103)、扣 環(121)連接成折疊和自動伸縮、鎖緊裝置。并在后叉(64)與車架伸縮裝置連接處;前叉 (89)叉嘴處設有減震。兩片車架、車把立管(123)、前叉、后叉,圖2的“中軸管(3); ”圖4 中的“鏈輪鎖母(40),”為7A04超硬鋁材料部件。圖8中的“車把架(133)、管掐(119)、 緊固架(115); ”圖4中的“鏈輪座(39); ”圖7中的“減震搖臂(99)、彈簧座(102),” 為6A02鍛鋁部件。前后兩輪胎(74)為聚安酯橡膠(UR)材料。圖5的“輪轂(73)、輪輞 (75) ”;圖7的“輪轂(105)和各軸間、軸承間尼龍支承套”,均為尼龍1010材料。圖4的 “滑動軸承(41) ”;圖10的“張緊輪(54) ”,為尼龍(MC)和聚酰胺(PA)材料。圖4的“左右曲柄(25) (27),”為40Mn材料。車把與前叉軸輥極限角度車把后500mm處與軸輥上下 垂直向前斜角21° -23°鞍座調整極限角度上下垂直向后斜角15° -25°后輪減震工作行程極限角度上下垂直向后斜角45° -65°前后輪距900-950mm中軸輥距地面水平距離極限180-220mm質量極限5_8kg 曲柄鏈輪與驅動輪傳動比1 7是28型自行車行速的85-87%用功率和時間是普通自行車的2/3_1/2鏈輪傳動比數學式(36+ 16X24+10X18 + 14) X (180 X π)= 6. 94 轉 X (輪胎 Φ 180mm X 3. 14) 3· 9 米既是曲柄鏈輪轉一周,車輪行駛約等于4米。在圖2中車架右⑴、車架左(18)在中間、前后位置加U型硬鋁板⑵、(22)、(23) 用鉚釘(20)鉚固。在中下部稍后位置點焊中軸套(3),(因中軸輥只擔負向上的力,對其影 響不大)左右側車架后下角部分向外壓出半圓和圓形凸起部分,并在圓形部分中間位置鉆 有三軸孔(9),在右側半圓形凸起的肩臺部分設有兩個長形鏈條孔(11)。在車架后上部分, 鉆有鞍座孔(10)、衣架孔(14)、鞍座拉簧孔(17)、二軸長孔(7)、鋼繩銷孔(16)、反驅動軸孔 (8)、張緊輪長孔(5)、閘拉桿長孔(19)、支拉桿軸座孔(15)和Μ5鏈罩螺孔(12),在左右兩 車架的不承受壓力和扭動位置處,沖成橢圓減重長孔(6),在車架后兩側位置鉚接衣架支撐 板(13),在車架前方位置立管套(4)處,上下用鉚釘(20)鉚接兩件硬鋁襯套(114),兩片車 架在前立管套處,向內收邊,以至和立管襯套(114)靠攏。在反驅動軸上安裝閘轂(161),在 右側車架上安裝閘刀(162)和搖臂(163),閘刀的一端用對扭螺栓(76)與右側車架(1)固 定,閘刀的另一端和搖臂(163) —面連接,搖臂由肩臺螺栓(93)連接在車架上,并由回位彈 簧(164)控制,搖臂的另一面與拉桿(165)的一端連接,拉桿的另一端與踏板(166)連接, 拉桿的位置在兩側車架中間處。間踏板由對扭螺栓(76)與右側車架大梁處連接,在間踏板 的后側,設有螺紋圓柱銷(21),以用調整閘刀間隙。在圖7中前立管套(4)、襯套(114)、上下碗(110)、前叉立管(109)、鋼珠(111)、 擋(112)、前叉肩(97)、鎖母(113)相連接,前叉(89)上部分用對扭螺栓(76)加肩臺銅軸 套(65)與前叉肩(97)連接,對扭螺栓夾緊固定前叉肩部分,前叉與銅軸套外徑為靜配合, 銅套內孔部分與對扭螺栓外徑為動配合性質,在銅軸套沒有肩臺一側加墊圈(42),間隙保 持前叉可上下活動即可。前叉上下三處用鉚釘(20)鉚固三塊橫向硬鋁拉板(96),前叉上下 部分制成彎曲形、以便安裝減震裝置,前叉嘴位置用對扭螺栓(76)與減震搖臂(99) (106) 連接固定,并用肩臺銅軸套(65)、墊圈配合安裝。另在搖臂的下部分用肩臺螺栓(93)與彈 簧固定螺杠(101)方頭圓孔保持有間隙的連接固定。彈簧固定螺杠裝進減震彈簧用螺母 (51)、墊圈(49)、彈簧墊(50)、緊固在螺杠的肩臺上和彈簧座(102)上,保持螺杠在彈簧座 孔內可以上下滑動,彈簧與上彈簧座、下墊圈支撐作功,減震搖臂(99)與前叉嘴處為斜角 設置以便躍障礙,在減震搖臂中間位置左右兩側與前輪軸輥(92) (51)固定。搖臂(99)下端和彈簧螺杠(101)下端處的寬度要小于后叉襠位置的寬度,以便折疊時前輪的下部分置 于后叉襠內。前叉的上部分與叉肩(97)下部分內側上下支撐、左右支擋,它們的接觸間隙 要小。在前叉(89)的鋁板兩側沖壓出不影響應力的三角減重孔(79)。前叉的折疊機關由 左右兩個拉力彈簧(90)、于兩側上下掛鉤(91) (92) (95)連接,掛鉤(94)和拉板(91)是一 體的部件。前叉向前伸開時由對扭螺栓(76)作軸心,拉力彈簧經過一段最大張緊行程,把 前叉拉到工作角度位置、與上叉肩內側相接觸。掛鉤(94)在貫力作用下自然和孔(98)扣 合,同時左側的拉力彈簧也在做同樣的動作,兩彈簧拉板(91) (92)用肩臺螺栓(103)連接 在前叉兩側。前輪和后輪結構除輪轂(105)尼龍支撐套(104)不同之外、其它零部件為前 后輪通用自備件,在圖5-6中介紹前后兩輪結構。在叉肩(97)與車把下立管接觸處用以助 板(108)焊接,并在立管(107)的管壁制出多個減重圓孔(6)。在圖8中首先將緊固架(115)的一端置于車把下立管內,再用另一端與前叉立管 套(4)內的立管襯套(114)、碗(110)、擋(112)、鎖母(113)、立管(109)于下端前叉肩同時 連接,并調整好與前叉的角度后再與緊固架螺栓(116)同時緊固。管掐(119)用螺釘(120) 兩個,掐緊上立管(123)并用銷軸(117)連接在緊固架(115)上,再用扣環(121)緊固在正 上方垂直位置。在圖7的下立管(107)上一端管頭部分,在緊固架(115)上邊稍留出一段 以便和上立管(123)起定位作用。立管(123)的上端與車把架(133)連接,用螺釘(136) 緊固。車把架上連接兩段車把(135)以鉚釘(132)為軸心,由拉板(130)在沉頭鉚釘(131) 軸處向下拉緊“由于把立管從下向上伸開時 ,以銷軸(117)為支點軸心,向上拉緊鎖在銷 軸(118)上的鋼繩(124)順著鋼繩架(125)上的鋼繩套(126)經鋼繩固定螺釘(128)、下拉 板(129)、拉板銷軸(118)兩片上拉板(130),至兩段車把內端沉頭鉚釘軸(131)處”。車把 (135)在車把架內部分為橢圓形,兩外側部分為圓形。鋼繩(124)用調整螺釘(127)固定在 鋼繩架(125)上。前扣環(121)在車把與立管(123)伸開和折疊時打開和扣緊用。車把與 立管、前叉、下立管、前輪的安裝要牢固、間隙合適,不能有搖擺疆呆現象。前立管套(4)與 立管(107)的中間間隔處以便手提合適,向內制有凹形部分。在圖9中鞍座下插管(138)的下部分用內孔合適的短鋼管(154)(稍厚壁)釬 接,再與U形支架(137)焊接,U形支架(137)再與車架左右(1) (18)上部分用對扭螺栓 (76)、配合雙頭螺栓(146)連接,對扭螺栓肩臺部分與車架左右緊固。螺栓(76)外徑部分 與肩臺銅套(65)動配合、肩臺銅套外圓部分與U形支架(137)靜配合接觸,銅套內側放墊 圈(42) (48),并留有合適間隙緊固。鞍座管(141)下端插入插管一部分,用管掐(139)、螺 栓(116)緊固,并在螺栓上接一拉力彈簧(140)與拉板(92)、肩臺螺栓(103)連接固定。鞍 座管(141)上部分用一短管(153)(稍厚壁)釬接、再與U形支撐板(149)焊接,U形支撐板 用銷軸(147)與上鞍座析板(143)連接,在銷軸(147)上安裝一彈簧(148),使鞍座(142) 和U形支撐板有分離彈性作用以便折疊,鞍座下梁(145)與鞍座折板(143)由緊固掐(144) 夾緊,以雙頭螺栓(146)固定。在鞍座的外側,雙頭螺柱位置固定著鋼繩(124),并有掐套 (150)固定,鋼繩的另一端與前下方左右車架用彈性圓柱銷(152)連接、并在鋼繩的中下部 分安裝鋼繩調整夾(151),鋼繩的頭部分由螺釘(128)固定在調整夾(151)上。鞍座部分可 折到前方水平位置。左側拉力彈簧(140)向后拉緊鞍座管,鋼繩拉回被彈簧(148)彈起的 鞍座、使鞍座自然回到工作位置。鞍座的高矮由鋼繩調整夾(151)和管掐(139)調整。在圖5至圖6中后叉的上部分與三軸輥兩端的車架左右(1) (18)后下部分用銅套(65)與短鋼套(66)動配合接觸連接,銅套(65)與后叉(64)靜配合接觸,并在短鋼套兩側夾有兩個墊圈(52)留有銅套的活動間隙。為使預應力的分散、車身平穩和傳動鏈輪 (62)、(63)的放置,車架與后叉接觸部分設計成向外凸起形。為使車叉的牢固,在后叉的上 角和下角靠近后輪位置用鉚釘(20)固定兩塊橫向硬鋁拉板(78)。在不影響應力的情況下 在后叉的兩側中間位置沖制成減重三角孔(79),和在最下方位置安裝后輪(74)。后輪的輪 轂(73)中間位置預埋銅螺母(70)“銅螺母用于螺栓(68)連接并墊彈簧墊(69)固定驅動 鏈輪(67)”。在輪轂和輪胎中間部分設有輪輞(75),輪輞和輪轂中間夾有輪胎(74),用螺 栓(68)在輪轂和輪輞兩側放墊圈(35)緊固,(輪胎的內圍部分留有肩臺和緊固預應力厚 度)。在輪轂的中間部分兩側安裝軸承(71)并加黃油,中間部分留有肩臺,在兩軸承中間部 分放入支撐套(46),軸承外側放兩段支撐套(47),軸承和支撐套孔內安裝軸輥(72),在軸 輥(72)的兩端放上墊圈(52)擋住支撐套(47)趕斜放入后叉叉嘴長孔(77)內,調整好鏈 輪(67)與鏈輪(63)的角度和鏈條(29)的松緊度,在叉嘴外側軸頭處放墊圈(49)用螺母 (51)緊固。后輪的結構除輪轂預埋銅螺母、留有螺栓孔和軸承外尼龍支撐套不同,前輪用圖 7的尼龍支撐套(104),后輪用尼龍支撐套(47)。輪輞(75)、輪胎(74)、連接螺栓(68)、軸 承(71)、軸輥(72)、尼龍支撐套(46)是前后輪結構通用自備零部件。在后叉前下方兩側位 置用鉚釘(20)鉚接兩片硬鋁拉板(80),拉板另一端向中間靠攏,中間空隙部分留有前輪折 回的余地,用對扭螺栓(76)與支拉桿(81)連接,并在連接處用無肩臺銅套(88)內孔與對 扭螺栓動配合接觸,銅套(88)的外徑與支拉桿筒(82)處靜配合接觸,兩側墊有平墊(52), 支拉桿上放平墊(49)、彈簧(84)、平墊(49)插入支拉桿軸座(85)孔內、再放入平墊(49)、 壓力彈簧(83)、平墊(49)用雙螺母(51)鎖緊。支拉桿軸座(85)首先安上平墊(49)放入 車架左右兩孔內,再用肩臺銅套(86)固定,銅套(86)內孔與軸座為動配合,銅套再用穩釘 (87)固定在左右車架上,使支拉桿在軸座孔內上下滑動。下彈簧(84)對后叉起著伸縮彈力 作用。上彈簧(83)起著后叉及后輪的拉緊和減震作用,同時又起到后叉工作位置角度的平 衡控制作用。在折回小體積時下彈簧(84)向后支拉板(80)把后叉控制在車架下方水平位 置。在后叉與車架接觸的三軸位置鏈輪總成部分“鏈輪(63)和鏈輪(62)中間部分熱壓成 凹凸形與軸管(59)焊接,并在軸筒壁上鉆減重孔(6),軸筒內設有防塵網(61),兩鏈輪的凹 形部分和軸筒內裝入軸碗(57)、鋼珠(56)、軸輥(55)、軸擋(58)、防塵蓋(60)、軸輥(55)、 銷母(51)、墊片(49)、裝好后”,先由一頭的軸頭放入車架兩側下部分之軸孔內,再慢慢的串 至兩端部分平衡,再調整到鏈輪相對正,在與后叉交接、與車架連接緊固。 在圖4中中軸輥結構(24)安裝在超硬鋁(厚壁)軸管(3)內,在中軸輥兩端相 對平衡角180度安裝曲柄(25) (27),(和鏈輪(26)鉚接后)曲柄為扁圓形,根部分設有助 板(31),前部分設有圓柱、肩臺和擋塊(32)。兩側腳蹬軸(34)與軸鏍母(30)均為右旋螺 紋,軸螺母橫向制圓孔和爪塊和曲柄圓柱部分配合。腳蹬折為工作角度90°時,(水平角 度)腳蹬在曲柄的圓柱上轉到與曲柄擋塊相頂的位置。腳蹬軸螺母(30)套入曲柄頭部圓 柱部分放墊圈(49)彈簧墊(50)用螺母(51)與曲柄鏍紋肩臺處緊固,使腳蹬軸螺母在曲柄 的圓柱上可以有間隙的轉動。曲柄鏈輪(26)與二軸16牙飛輪(36)相接觸,16牙飛輪與 24牙加速鏈輪(37)連接在二軸和反驅動軸鏈輪座(39)上用螺紋連接著24牙加速鏈輪 (37)、16牙飛輪(36)和14牙反驅動鏈輪(38)、閘轂、用鎖母(40)緊固。(24牙(37)和14 牙(38)鏈輪、閘轂(161)中間部分熱壓、翻邊制出和鏈輪座相齒合的螺紋。)鏈輪座外徑部分也制出和16牙相齒合的螺紋,孔部分有軸承臺,安裝兩口尼龍滑動軸承(41)與肩臺部分 靜配合裝配。二軸和反驅動軸、軸部分(53)插入車架左右(1) (18)側,并在插入前在兩片 車架中間位置放尼龍支撐套(45)墊圈(48)。另在車架左右外側放墊圈(48)用螺母(43) 左右緊固,并保持兩片車架的間隔尺寸。在兩片車架的外側軸輥上裝上墊圈(42)、長鋼軸套 (44),再把以預裝好的鏈輪組合件保持尼龍軸承(41)與鋼套外徑有合適的配合間隙,裝入 軸輥的鋼套(44)上。兩軸承中間黃油腔(33)處放入黃油,再裝上墊片(42),保持有合適的 軸向間隙用螺母(43)緊固。反驅動裝置設在二軸的下面,它的軸輥稱為反驅動軸(53),反 驅動軸和鏈輪座總裝零部件除在二軸鏈輪座同一位置上裝有24牙鏈輪(37),反驅動軸鏈 輪座裝間轂之外二軸和反驅動軸總裝零部件是通用標準零部件和自備部件。在圖10中在上止點后30°下踏右側腳蹬(34)向下至曲柄轉到下止點前30°, 該角度是最有用作功角度。曲柄鏈輪(26)由鏈條(28)傳動,驅動二軸鏈輪座上的16牙飛 輪(36),16牙飛輪連接24牙加速輪(37),24牙鏈輪經鏈條(29)傳動,經過張緊輪(54)驅 動三軸10牙鏈輪(62),三軸10牙鏈輪與18牙鏈輪(63)連接,18牙鏈輪由鏈條(29)傳動 至后驅動鏈輪(67)驅駛后輪轉動。在反驅動過程中“在右側曲柄轉至下止點前30°時正 是左側曲柄(27)轉到上止點前30°的角度,在左側腳踏再向相反的方向,從上止點前30° 向后下方踏120°,至下止點前30°,此時曲柄鏈輪向相反的方向轉,二軸的16牙飛輪是空 轉,在反驅動軸上裝的16牙飛輪與曲柄鏈輪(26)和二軸16牙飛輪的鏈條(28)是背面接 觸。因為該飛輪在背面裝的,在曲柄鏈輪正轉時它是空轉,反轉時它是正轉。反驅動軸的16 牙飛輪與同一軸上的14牙鏈輪相連固定,該14牙鏈 輪由鏈條(29)傳動,與二軸上固定的 14牙鏈輪連接,二軸14牙鏈輪帶動24牙鏈輪(37)又重新開始正轉工作……。此時二軸上 的16牙飛輪處于空轉狀態”。在貫力行駛時,除曲柄鏈輪(26)、鏈條(28)、不轉和兩16牙 飛輪的牙部分不轉,其它鏈輪、鏈條、鏈輪座部分都轉。為減少重量和材料,間部分設置在反 驅動軸的鏈輪座上,在急剎車時對鏈條(29)有拉力的影響,盡量減少急剎車。張緊輪(54) 用對扭螺栓(76)平墊(52)連接在右側車架上,并留有軸徑和軸向間隙。為折疊后體積更 小和反向驅動,采用了鏈輪加速、鏈條隨車叉折疊和安裝小直徑車輪的方式。反向驅動“為 更好的運用有用功角度120°,免去無用功角度240°,和時間上的浪費。”因構造復雜鏈輪 比較多,必須保證各鏈輪之間的尺寸、角度和鏈條的合適松緊度和跳動量。在圖11中衣架(155)由Φ6不銹鋼絲焊接,下部分焊接支腿(158)與車架后衣 架支撐板接觸,中間部分焊接三道橫梁(157),后部分制有凹形部分,折疊時與座管扣合,在 衣架前部分鉆孔(156)與車架用螺栓軸(103)連接。在圖3中①在打開的正車上,向前下方按下以對扭螺栓(76)為軸心的鞍座管 (141),由圖9拉力彈簧(140)向前拉緊,放松了拉緊鋼繩(124),鞍座下彈簧(148)以銷軸 (147)為軸心把鞍座彈起,使鞍座(142)和折板(143)置于車架左側。衣架(155)以肩臺 螺栓(103)為軸心折向前方,衣架的后凹形部分與座管(141)靠攏。②再把前立管處與管 掐(119)緊固的扣環(121)打開,向后按下以銷軸(117)為軸心的車把立管(123),兩段車 把(135)在車把架(133)上以鉚釘(132)為軸心,放松了鋼繩(124)、拉板(129)的拉力,由 圖8的伸縮彈簧(134)向下把兩段車把拉向順于立管(123)的位置,使車把、立管置于衣架 的支腿襠內。③把兩側曲柄搬至水平位置,右側曲柄(25)在前,兩腳蹬(34)向上搬90°。 (因曲柄此時有阻力,自己不會亂動。)④向前方位置擋后叉(64),使后叉以三軸輥(55)為軸心,和圖6支拉桿(81)彈簧(84)的作用折于車架下,后輪(74) —少部分折于車架檔內。 ⑤搬開掛鉤(94)向后擋前叉(89),使前叉在拉簧(90)、軸(103)的作用下以螺栓軸(76) 為軸心靠向車架下已折回的后叉下面,車輪(74)和減震的下部分折入后叉檔內。整車折回 的(縮的)形狀為扁長方形,可用手提把手(122),還可將車架下角和拉板(130)車把處向 下放置,還可以左側向下隨意放置。折回最小體積極限不大于500X450X 170mm。注對扭螺栓(76)六角法蘭面螺釘與另六角法蘭面螺栓帶有內孔螺紋(M8X1) 部分對扭,使兩件螺栓的肩臺夾緊被緊固件,也可與雙頭螺柱(146)配合使用,帶有內孔螺 紋的螺栓外徑與軸套內孔動配合接觸。肩臺螺栓(93):六角法蘭面頭部,和開槽沉頭頭部兩種,螺桿的螺紋處 (M6X0. 75)設有肩臺用六角法蘭面螺母夾緊被緊固件,螺桿徑部分與另一部件動配合接 觸。以上兩件均為40Mn材料。
權利要求一種便攜式騎車,由前叉、車把及立管、衣架、鞍座及立管、車輪及軸輥、中軸輥結構與車架按平衡和角度位置設置,并裝有車閘和減震,其特征是在車架后下角增設一個可隨車輪鏈條縮至車架的后叉,車架和前后車叉由超硬鋁板組成,在車架外側上部分安裝一個反驅動飛輪與曲柄鏈輪(26)、驅動飛輪(36)的傳動鏈條背面相接觸,在曲柄鏈輪和后驅動輪鏈輪中間部分設有組合加速鏈輪,并在曲柄端部設有擋塊、圓柱和螺紋與腳蹬軸另設的螺母相接觸,前叉和后叉用螺栓軸、銷軸、銅套、彈簧與車架下部分前后連接,車把及立管、鞍座及立管由螺栓軸、銷軸、彈簧、鋼繩、扣環與車架上部分前后位置連接,使各軸連接處可以縱向轉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騎車,其特征是所說的車架和前、后叉由超硬鋁板組 成,其中車架由兩片鋁板(1、18)制成,前后中間鉚接三塊硬鋁拉板,下部分中軸套(3)由厚 壁超硬鋁管與車架點焊,前部分位置立管套處上下鉚接兩個U形硬鋁襯套(114),并在前部 分立管套處兩片車架向內側收邊,與立管襯套觸合,在兩片車架后下角向外壓制成一處凸 形部分。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攜式騎車,其特征是所說的后叉由兩片超硬鋁板和 二塊橫向硬鋁拉板(78)、二片超硬鋁后叉伸縮、定位、減震支撐拉板鉚固,在兩側鋁板上制 有三角孔、叉嘴處制有長形軸輥孔,在上部分壓制出與車架的凸形相對應的凸形部分,內側 大于車架凸形外側,并在凸形中心位置鉆有三軸孔。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攜式騎車,其特征是所說的前車叉由一片鋁板壓制 而成,中間壓制三角孔,上下三處鉚接硬鋁橫向拉板(96),前叉加上兩側減震的寬度不得大 于后叉襠的寬度。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騎車,其特征是所說的反驅動飛輪它與曲柄鏈輪鏈 條背面咬合,與驅動飛輪是同一型號飛輪(36),與設有螺紋的閘轂、反驅動鏈輪(38)裝在 一個鏈輪座上(39),鏈輪座設有外螺紋,端部用鎖母(40)緊固,鏈輪內孔裝兩個滑動軸承 (41),用長鋼軸套(44)與軸輥(53)接觸,用螺母(43)、墊圈(42)連接固定在車架外側二軸 的正下方位置,該軸稱為反驅動軸。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騎車,其特征是所說的曲柄鏈輪與后驅動鏈輪中 間部分設有加速組合鏈輪,組合鏈輪有24牙鏈輪(37)、16牙飛輪(36)、14牙反驅動鏈輪 (38),按順序安裝在帶有外螺紋的鏈輪座上(39),并用螺母(40)鎖緊,孔部分部件安裝與 反驅動鏈輪座相似,該14牙反驅動鏈輪與反驅動軸上的14牙鏈輪(40)用鏈條(29)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1或6所述的便攜式騎車,其特征是所說的曲柄鏈輪與后輪驅動鏈 輪中間部分設有加速鏈輪合件,在二軸加速鏈輪的24牙鏈輪又接至三軸的組合10牙鏈輪 (62),10牙鏈輪與18牙鏈輪固定,18牙鏈輪(63)由鏈條(29)傳動至后輪驅動鏈輪(67)。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騎車,其特征是所說的曲柄部分設有檔塊、圓柱、肩 臺和螺紋,另設一個螺母(30),在螺母上橫向設有爪塊和圓孔,圓孔與曲柄圓柱部分動配合 連接,并用墊圈、彈簧墊、螺母(51)緊固在曲柄端部的肩臺處螺紋上,使腳蹬在工作角度時 螺母爪塊與曲柄檔塊(32)相觸合,腳蹬螺母在曲柄圓柱軸上轉角90°,左右腳蹬均為右旋 螺紋。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騎車,其特征是所說的前叉和后叉用螺栓軸、銅套、 彈簧與車架下部分前后連接,前叉的上部分用對扭螺栓(76)和銅套(65)與前叉肩(97)動配合連接,前叉的上部分與前叉肩內側支撐,并用彈簧(90)、掛鉤(94)拉緊扣合,叉肩上部 分一端與立管套內的立管(109)用鎖母(113)緊固,另一端與車把下立管(107)焊接,前叉 下部分與減震搖臂動配合連接,左右兩個搖臂(99) (106)下端與彈簧螺杠用肩臺螺栓動配 合連接,螺杠套入彈簧(100)用螺母(51)緊固在彈簧座上(102),螺杠在座孔內可以滑動, 螺杠的螺紋處設有肩臺與平墊(52)接觸,搖臂的中間位置兩側設有軸輥孔。
10.根據權利要求1或9所述的便攜式騎車,其特征是所說的后叉用螺栓軸、銅套、彈 簧與車架后下部 分連接,在上部分凸形處用對杻螺栓軸(76)、銅套(65)、短鋼軸套(66)、由 三軸輥(55)、墊圈(52)、彈簧墊(50)、螺母(51)連接固定在凸形部分 車架外側,并保持后叉 在銅套和短鋼套之間可以轉動,在后叉鉚接的拉板(80)上用螺栓軸(76)與支拉桿(81)連 接,支拉桿下部裝彈簧(84)、上部裝彈簧(83)、中間與支拉桿軸座有間隙的連接,支拉桿軸 座(85)與車架兩側動配合連接。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騎車,其特征是所說的車把及立管、鞍座及立管,由 螺栓軸、銷軸、彈簧、鋼繩、扣環與車架上部分前后位置連接,車把由車把架(133)固定在立 管(123)上端,立管下端由管掐(119)銷軸、扣環與緊固架(115)連接,緊固架一端與立管 (109)連接,另一端與車把下立管連接,車把由二段組成,由活軸與車把架連接,兩段車把 (135)的內側,由活軸連接兩塊拉板(130),另設二根拉力彈簧(134),兩塊拉板接至鋼繩, 鋼繩的另一端與緊固架連接,在鋼繩的中間位置設有鋼繩套。
12.根據權利要求1或11所述的便攜式騎車,其特征是所說的鞍座及立管用對扭螺 栓軸(76)與雙頭螺柱(146)配合和銅套(65)動配合性質與車架后上部分連接,插管(138) 內插有鞍座管(141)用管掐緊固,在管掐的螺栓上裝一彈簧(140),彈簧的另一端用拉板和 肩臺螺栓與車架左側連接,鞍座管的上端鑲有襯管、與U型支撐板(149)焊接,U型支撐板 與鞍座折板(143)用銷軸連接,在U型支撐板和折板之間設一彈簧固定在銷軸上,鞍座由雙 頭螺柱、緊固掐、固定在鞍座折板上,雙頭螺柱的一端連接鋼繩,鋼繩另一端與車架連接。
1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騎車,其特征是所說的衣架(155)由Φ6不銹鋼絲 焊接,并設有三道橫梁。
1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騎車,其特征是所說的車輪、輪胎由彈性好、耐磨、 抗氧化橡膠(74)制成,輪胎的內圍厚度要大于安裝工作的厚度并留有肩臺,輪轂和輪輞是 尼龍材料(73)的兩體部件,由螺栓夾緊輪胎緊固,中心部分留有肩臺安裝兩口軸承(71), 中間和外圍由尼龍套支撐,與前后車叉軸輥(72)孔處連接,在后輪轂上裝有預設銅螺母 (70)其余部分前后輪合件相同。
專利摘要該新型便攜式騎車,涉及一種自行車,由前叉、車把、鞍座、衣架、輪胎及軸輥、中軸結構與車架按平衡和角度位置安裝,在車架下角增設一個可縮至車架的后叉,在前叉嘴處、后叉拉板與車架連接處裝有減震彈簧。前叉、車把、后叉、鞍座,由活軸、彈簧、鋼繩、扣環與車架連接成自動伸縮鎖緊裝置。曲柄端部擋塊與腳蹬螺母咬合上下往返踏120度;由曲柄鏈輪經鏈條傳動至車架右側的驅動飛輪;背面接觸的反驅動飛輪;經加速鏈輪、后驅動鏈輪驅駛車輪轉動。后叉嘴處、前減震搖臂處與7時車輪軸輥連接。整車多為鋁合金;尼龍;優質鋼材;耐磨抗氧化橡膠材料,和自行車零部件組成。車身矮、重心低、騎行平穩、折疊功續簡單形狀規整不大于50×45×17扁長方形、質量不大于8kg便于攜帶、放置、隨時騎行。
文檔編號B62K15/00GK201587488SQ20092014790
公開日2010年9月22日 申請日期2009年3月31日 優先權日2009年3月31日
發明者丁敏學 申請人:丁懷鑫;丁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