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摩托車尾燈與車邊蓋組合構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摩托車尾燈與車邊蓋組合構件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關于一種摩托車尾燈與車邊蓋組合構件,特別是關于一 種應用于摩托車部品組件結合領域,使摩托車尾燈與車邊蓋易于密合組裝 而無縫隙,而能確保其組合外觀具有良好平整性的新型設計。
背景技術:
目前摩托車的車邊蓋與摩托車尾燈的組合構件,是如圖6及圖7所示, 其中,摩托車尾燈60設置于摩托車的車架(圖中未示)上,該摩托車尾燈60 具有一車燈殼61,車邊蓋70是設置于摩托車尾燈60上方,該車邊蓋70是 形成左右二片對合的蓋板,于二片車邊蓋70對合部位形成一穿孔71,其組 合構件是于摩托車的后把手桿80中設置一穿孔81,且于后把手桿80底端 設置一橡皮墊圈72,而可以螺絲82穿過穿孔81及穿過橡皮墊圈72及穿孔 71,而鎖固于摩托車的車架上。
上述二片車邊蓋70與摩托車尾燈60的組合構件,雖可借由螺絲82穿 過橡皮墊圈72加以鎖固組合,使橡皮墊圈72可抵壓住二片車邊蓋70對合 部位,并以二片車邊蓋70下側抵壓車燈殼61,然而,該螺絲82螺設的抵 壓鎖固,易造成二片車邊蓋70對合部位產生間隙,甚致會因鎖緊螺絲82 的施力不當造成二片車邊蓋70變形破裂,以及,該螺絲82的鎖固點離車 邊蓋70末端的距離A太長,而容易造成鎖固點壓迫向下及車邊蓋70末端 向上翹起,使車邊蓋70末端無法與車燈殼61表面形成良好貼合。
上述現有摩托車尾燈60與車邊蓋70的組合構件,仍存在容易產生間 隙、易因鎖固而變形、破裂,以及車邊蓋70末端翹起的缺點,且其利用橡 皮墊圈72的抵壓設計,亦造成零件成本增加,以及,在組裝上,必須浪費 橡皮墊圈72的物料,及浪費螺絲82螺設的人力及時間成本,因此,現有 摩托車尾燈60與車邊蓋70組合構件仍未盡理想,而有待業界創新設計加 以克服改善。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設計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摩托車尾燈與車邊蓋組合構件」, 使車邊蓋的組合不會產生間隙,且無螺設螺絲而容易造成變形破裂等問題, 使車邊蓋易于對合組裝在摩托車尾燈上方,且使組合部位的外表面能形成 良好平整性。
為達成上述目的的結構特征及技術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摩托 車尾燈與車邊蓋組合構件」,其是設置于摩托車尾端的摩托車尾燈與二片
左右對合的車邊蓋之間,其特征在于
該摩托車尾燈上表面設置一定位部,于定位部中設置一定位孔,并于 該二片車邊蓋底面分別形成一卡鉤,該卡鉤插設于該摩托車尾燈的定位部 的定位孔中。
借此設計,使車邊蓋底端的卡鉤可并列一起,并插入摩托車尾端的定 位部的定位孔中,使二片左右對合的車邊蓋能密致對合而無間隙,使摩托 車外表面形成良好平整性,
本實用新型設計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節省人力、時間及物料 成本的「摩托車尾燈與車邊蓋組合構件」,其借由卡鉤與定位部的卡接組 合,使摩托車尾燈與車邊蓋可迅速完成組裝,而不需螺設螺絲的施力鎖固, 故能達到節省人力及時間成本,并且,借由卡鉤與定位部的卡接組合,不 需額外設置橡皮墊圈,故能同時達到節省橡皮墊圈物料成本的功效。
圖1: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車邊蓋與摩托車尾燈組合外觀示意圖。
圖2: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摩托車尾燈外觀示意圖。
圖3: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左右車邊蓋并合及翻轉180度,使其內
表面向上的外觀示意圖。
圖4: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摩托車尾燈與車邊蓋組合剖視圖。
圖5: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摩托車尾燈車燈座的定位座與車邊蓋卡
鉤組合的剖視俯視圖。
圖6:現有摩托車尾燈與車邊蓋組合的外觀示意圖。圖7:現有摩托車尾燈與車邊蓋組合構件的剖視圖。
(io)摩托車尾燈(20)車燈座
(21)固定片(22)定位部
(23)定位孔(24)扣部
(30)車燈殼(31)嵌槽
(40)螺絲(50)車邊蓋
(51)卡鉤(60)摩托車尾燈
(61)車燈殼(70)車邊蓋
(71)穿孔(72)橡皮墊圈
(80)后把手桿(81)穿孔
(82)螺絲(A)距離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設計,是以卡接組合方式,使摩托車的左右二片對合的車 邊蓋,能緊密的并攏靠合一起,且穩定的固設在摩托車尾燈上方,使二片 車邊蓋的組合設置不會產生間隙,而讓摩托車外表面形成良好平整性。
配合參看圖1、圖2及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摩托車尾燈與車邊蓋組 合構件」,其是設置在摩托車尾端的摩托車尾燈10與二片左右對合的車邊 蓋50之間,該摩托車尾燈10包括一車燈座20及一車燈殼30。
如圖1所示,該車燈座20可依車款需求,而在內壁面上成型出數個固 定片21,且于車邊蓋50內壁面上形成數個與固定片21相對的肋片,而可 以螺絲40穿入固定片21及螺入車邊蓋50相對的肋片中加以固結定位。
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結構,是于摩托車尾燈10的車燈 座20上設置一定位部22,并于定位部22中設置一定位孔23,該定位部22 可由模造成型方式而與車燈座20 —體成型,該定位部22呈n形狀(門字 形狀),于定位部22的內部空間形成一橫向貫穿的定位孔23。
如圖3所示,該二片左右對合的車邊蓋50底面分別形成一可并列一起 的卡鉤51,該并列一起的卡鉤51呈L形狀,該卡鉤51的設置位置,正對 于車燈座20的定位部22上方。配合參看圖4及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設計的組合操作,是將二片左 右對合的車邊蓋50組合于摩托車尾燈10的車燈座20上方,其可借由并列 一起的卡鉤51直接插入定位部22的定位孔23中,而能方便迅速的完成車 邊蓋50與摩托車尾燈10組裝。
如圖4所示,該車燈座20后端上方設置一扣部24,以及,該車燈殼 30前緣形成嵌槽31,使車燈殼30與車燈座20的組合,可借由扣部24扣 結嵌槽31加以定位。
如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設計的卡接組合,是以車邊蓋50的卡鉤51 插入定位部22的定位孔23中,且卡鉤51及定位部22的成型設計,是朝 向后方移位,使該處卡接部位距車邊蓋50末端的距離縮短,而讓車邊蓋50 末端能與摩托車尾燈10密致貼合,以防止車邊蓋50末端于組合時向上翹 起,故能確保車邊蓋50與摩托車尾燈10組合的貼合性,使車邊蓋50與摩 托車尾燈10的組合外觀亦能達到良好平整效果。
如圖5所示,該二片左右對合的車邊蓋50的底面的卡鉤51設計,可 設計成卡鉤51并列一起時的寬度與定位部22定位孔23的寬度相等,使左 右對合的車邊蓋50能密致的對合一起,而不會產生分開的間隙,使摩托車 后端的外觀能呈現出平整順暢的精致質感。
本實用新型設計可直接卡接組合二片車邊蓋50,使二片對合的車邊蓋 50能密致組合無間隙,使車邊蓋50能穩定的組合在摩托車尾燈10上方, 其直接卡接組合的設計,不需利用外力螺設螺絲,而不會造成鎖固點的強 壓組合,故能避免組合部位部品破裂,并且,其易于組裝設置,可節省橡 皮墊圈的物料成本,及螺設螺絲的人力及時間成本,而能克服現有螺絲螺 設及橡板墊圈抵壓的缺點。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設計,可直接卡接組合,使工作人員可方便迅 速的完成該項組合工作,且使二片左右對合的車邊蓋能密致對合無間隙, 及防止車邊蓋末端翹起,而使摩托車后端的組合外觀具有良好平整性,并 且,組合操作有別于螺絲及橡皮墊圈的鎖固抵壓,可避免組合部品破裂損 壞,且能節省物料、人力及組接時間,達到更理想的組接功效。
權利要求1.一種摩托車尾燈與車邊蓋組合構件,其是設置于摩托車尾端的摩托車尾燈與二片左右對合的車邊蓋之間,其特征在于該摩托車尾燈上表面設置一定位部,于定位部中設置一定位孔,并于該二片車邊蓋底面分別形成一卡鉤,該二卡鉤并列的插設于該摩托車尾燈的定位部的定位孔中。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車尾燈與車邊蓋組合構件,其特征在于摩 托車尾燈包括組合一起的車燈座及車燈殼,該定位部設置于車燈座上表面。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車尾燈與車邊蓋組合構件,其特征在于定位部呈n形狀。
4. 如權利要求1、 2或3所述的摩托車尾燈與車邊蓋組合構件,其特征在 于卡鉤呈L形狀。
專利摘要一種摩托車尾燈與車邊蓋組合構件,其是設置于摩托車尾端的摩托車尾燈與二片左右對合的車邊蓋之間,該摩托車尾燈上表面設置一定位部,于定位部中設置一定位孔,并于該二片車邊蓋底面分別形成一卡鉤,該卡鉤插設于該摩托車尾燈的定位部的定位孔中,借此設計,可直接卡接組合,而能迅速完成該項組合工作,且使二片左右對合的車邊蓋能密致對合無間隙,及防止車邊蓋末端翹起,使摩托車后端的組合外觀具有良好平整性,故本實用新型設計,有別于螺設螺絲及橡皮墊圈的抵壓定位,而能避免組合部品破裂損壞,及達到節省物料、人力及時間成本的功效。
文檔編號B62J6/04GK201343089SQ20092000350
公開日2009年11月11日 申請日期2009年1月15日 優先權日2009年1月15日
發明者李新祥 申請人: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