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鞍座型車輛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機動二輪車等鞍座型車輛。
背景技術:
以往,在鞍座型車輛中,具備配置于乘坐人員乘坐的鞍座型座椅的前方且下方的 燃料箱;將該燃料箱內的燃料向化油器供給的燃料泵;貯存散熱器用冷卻水的貯水箱。在 燃料箱的一側配置燃料泵和貯水箱,并且,將燃料箱的供油口及貯水箱的供水口左右并列 配置,通過單一的蓋來開閉供油口和供水口的配置部位(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專利文獻1 :日本專利第3489805號公報。 然而,上述現有的結構通常適用于將鞍座型座椅和轉向手柄之間作為跨腿部而開 放的踏板型車輛。另一方面,近年來,鞍座型車輛的化油器有被燃料噴射閥及節流閥體取代 的傾向,隨之,燃料泵高輸出化而其工作噪聲也容易變大。這些工作噪聲通過所述跨腿部容 易傳遞給乘坐人員,因此,希望能夠改善這種情況。另外,此時優選能夠將有限的部件配置 空間有效地利用的結構。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在鞍座型座椅的前方且下方具備燃料箱、燃料泵及貯水 箱的鞍座型車輛中,在考慮有效利用部件配置空間的同時實現提高對燃料泵的工作噪聲的 隔音性能。 作為上述課題的解決方法,技術方案1所述的發明提供一種鞍座型車輛(例如實 施例的機動二輪車1),其具備燃料箱(例如實施例的燃料箱45),其配置在乘坐人員乘坐 的鞍座型座椅(例如實施例的鞍座型座椅5)的前方且下方;燃料泵(例如實施例的燃料泵 69),其將該燃料箱內的燃料向燃料噴射裝置(例如實施例的噴射器27b)供給;貯水箱(例 如實施例的貯水箱46),其貯存散熱器用冷卻水,所述鞍座型車輛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燃料 箱的后部上壁(例如實施例的后部上壁66b)設置供油口 (例如實施例的供油口45b),并且 使所述燃料箱的前部上壁(例如實施例的前部上壁66a)位移至比所述后部上壁靠下方的 位置,貫通該前部上壁而將所述燃料泵(例如實施例的燃料泵69)插入安裝在所述燃料箱 內,并且在該前部上壁的上方配置有所述貯水箱。 另外,所述鞍座型車輛是包括所有跨過車體而乘車的車輛的概念,是不僅包括機 動二輪車(包括帶原動機的自行車),也包括三輪或四輪的車輛,還包括具有低板的踏板部 的踏板型車輛的概念。 技術方案2所述的發明的特征在于,使所述燃料箱的前部上壁及后部上壁向前下 方傾斜。 技術方案3所述的發明的特征在于,在轉向手柄(例如實施例的操縱手柄2)和配 置于車體后部的所述鞍座型座椅之間設置有左右底踏板(例如實施例的底踏板6),在該左 右底踏板之間設置有向上方構成凸的鼓出形狀并向前后延伸的中心隧道部(例如實施例的中心隧道部CT),在該中心隧道部的內部配置所述燃料箱和所述貯水箱。
技術方案4所述的發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中心隧道部的上壁面設置能夠開閉的蓋(例如實施例的蓋47),在利用該蓋開閉的凹狀空間內配置所述燃料箱的供油口和所述貯水箱的供水口 (例如實施例的供水口 46b)。 技術方案5所述的發明的特征在于,形成所述凹狀空間的托盤(例如實施例的托盤48)設置為閉塞所述中心隧道部的開口 ,該托盤具有向后上方傾斜并使所述供油口貫通的后部底壁(例如實施例的后部底壁48a);向前上方傾斜并使所述供水口貫通的前部底壁(例如實施例的前部底壁48c)。 根據技術方案l所述的發明,相對于設有燃料箱的供油口的后部上壁,使該燃料箱的前部上壁向下方位移,從該前部上壁將燃料泵插入安裝在燃料箱內,從而使燃料泵遠離乘坐在配置于燃料箱的后方且上方的鞍座型座椅的乘坐人員,并且,通過配置在燃料泵的后方且上方的供油口 ,可以使燃料泵的工作噪聲不易傳遞到乘坐人員。進而,在燃料泵的上方(乘坐人員側)配置貯水箱,從而使燃料泵的工作噪聲更難傳遞到乘坐人員,實現對燃料泵的工作噪聲的隔音性能的提高。而且,能夠在有限的部件配置空間內有效地配置燃料箱、燃料泵及貯水箱。 根據技術方案2所述的發明,燃料箱的上壁整體向前下方傾斜,可以使安裝在該
燃料箱的前部上壁的燃料泵遠離乘坐在鞍座型座椅的乘坐人員,也可以進一步提高對燃料
泵的工作噪聲的隔音性能。另外,能夠進一步有效配置燃料箱、燃料泵及貯水箱。 根據技術方案3所述的發明,由于中心隧道部的外壁可以遮擋燃料泵的工作噪
聲,因此,能夠使該燃料泵的工作噪聲更難以傳遞到乘坐人員。另外,能夠有效使用中心隧
道內的空間來配置燃料箱、燃料泵及貯水箱。 根據技術方案4所述的發明,由于容易進行供油和供水,并且通過蓋來閉塞設置于中心隧道部的開口 ,因此,能夠使燃料泵的工作噪聲很難傳遞到乘坐人員。
根據技術方案5所述的發明,由于通過托盤來閉塞設置于中心隧道部的開口,因此,能夠使燃料泵的工作噪聲更加難以傳遞到乘坐人員。
圖1是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機動二輪車的左側視圖。
圖2是透過上述機動二輪車的車體罩觀察的左側視圖。
圖3是圖2的要部放大圖。 圖4是只表示燃料箱及貯水箱周圍的主要部件的立體圖。 符號說明l-機動二輪車(鞍座型車輛),2-操縱手柄(轉向手柄),5-鞍座型座椅,6-底踏板,CT-中心隧道部,27b-噴射器(燃料噴射裝置),45-燃料箱,45b-供油口,46-貯水箱,46b-供水口 , 47-蓋,48-托盤,48a_后部底壁,48c_前部底壁,66a_前部上壁,6613-后部上壁,69-燃料泵。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例進行說明。此外,在以下的說明中,只要沒有特別地記載,前后左右等方向與車輛的方向相同。另外,圖中箭頭FR表示車輛前方,箭頭LH表示車輛左方,箭頭UP表示車輛上方。 圖1、2所示的踏板型的機動二輪車(踏板型車輛)1具備通過操縱手柄2轉向的前輪3和通過擺動單元21驅動的后輪4。包括操縱手柄2以及前輪3的轉向系統部件可轉向地樞軸支承于車架11前端的頭管12。所述擺動單元21的前部下側可上下擺動地樞軸支承于車架11的下部后側。在所述操縱手柄2和支承于車體后部上的用于乘坐人員乘坐的鞍座型座椅5之間設置有比車身高度低的跨部M。在跨部M的左右兩側設置左右底踏板6,所述左右底踏板6用于乘坐人員坐上座椅5時放置乘坐人員的腳。在左右底踏板6之間設置向上方構成凸的鼓出截面形狀且向前后延伸的后部下降的中心隧道部CT。
車架11是通過焊接等將多種鋼材接合為一體而制成的,主要包括位于其前端部的所述頭管12 ;從該頭管12向斜下后方延伸后,在車體前部下側向后方彎曲并延伸的一根主架13 ;在車體下部后側向左右延伸且在其左右中間部將主架13的后端部接合的交叉架14 ;從該交叉架14的左右側部向斜上后方延伸后,在車體后部上側向后方彎曲并延伸的左
右后架15 ;在交叉架14的左右側部接合的左右樞軸托架16 ;從主架13的下部向左右后架
15的前部延伸的左右角撐管(gusset pipe) 17。在左右后架15的前部分別接合有連接左右角撐管17的后端部的左右角撐連接托架18。 擺動單元21是將其前部的發動機22和后部左側的動力傳遞機構23 —體化而成的擺動式動力單元,其前部經由懸架連桿16a可上下擺動地支承于左右樞軸托架16。在動力傳遞機構23的后部和后架15的后部之間配置有后緩沖器7,因而,在車體后部構成單元擺動式的后懸掛式裝置。 發動機22(內燃機)是使曲軸(未圖示)沿左右方向(車寬方向)的水冷式單缸發動機,使工作缸26從其曲軸箱25的前端部向前方大致水平(具體為稍微向前上方)突出。在所述曲軸箱25的左側部一體地設置有向后方延伸的動力傳遞機構23的傳動箱24的前部。另外,圖中符號C1表示曲軸的旋轉中心軸線(曲軸軸線),符號C2表示工作缸26的中心軸線(工作缸軸線)。 動力傳遞機構23具有例如帶式的無級變速器和用于對該無級變速器的輸出進行減速而向后輪車軸4a輸出的齒輪式的減速器(均未圖示)。所述帶式無級變速器收容于整個傳動箱24內的前后,所述齒輪式減速器收容于在傳動箱24的后端部連接設置的齒輪箱24a內。在齒輪箱24a的后部右側所述后輪車軸4a向右方(車體中心側)突出,后輪4支承于該后輪車軸4a。而且,所述曲軸的旋轉動力經由動力傳遞機構23向后輪車軸4a傳遞,從而驅動后輪4使機動二輪車1行駛。 參照圖3,工作缸26主要包括安裝在曲軸箱25的前端部的工作缸主體26a ;安裝在該工作缸主體26a的前端部的工作缸頭26b ;安裝在該工作缸頭26b的前端部的頭罩26c。 在工作缸主體26a的正上方配置有形成大致水平地向前后延伸的吸氣通路的節流閥體27,該節流閥體27的前端部(下游側)通過向下方彎曲的隔熱體27a與工作缸頭26b上部的吸氣口連接。在隔熱體27a的彎曲外周部安裝有噴射器27b(燃料噴射閥)。
在節流閥體27的后方配置有空氣凈化箱28,從該空氣凈化箱28向前方延伸的連接管28a與節流閥體27的后端部(上游側)連接。 排氣管29從工作缸頭26b下部的排氣口向下方延伸,該排氣管29在發動機22的下方適度彎曲并向后方延伸,與配置在后輪4右側的消聲器29a連接。
參照圖l,機動二輪車1包括從前方覆蓋頭管12周圍的前罩31 ;與該前罩31左右側部的下方相連的左右前側罩32 ;與該左右前側罩32的下方相連的左右底前罩33 ;與該左右底前罩33的后方相連的左右底側罩34 ;從后方覆蓋頭管12周圍的前內罩35 ;與該前內罩35的下方相連,形成所述跨部M處中心隧道部CT的前部上表面的中前罩36 ;與該中前罩36的后方相連,形成中心隧道部CT的后部上表面的中后罩37 ;與中前罩36和中后罩37的左右側部的下方相連,形成中心隧道部CT的左右側面的左右中側罩38 ;從側方覆蓋左右后架15的后部上側周圍的左右后側罩39。各罩31 39主要由合成樹脂構成。
參照圖1、圖2,在中心隧道部CT的后部(下部)的內側配置貯存發動機22用的燃料的燃料箱45,在中心隧道部CT的前后中間部的內側即燃料箱45的前部的上方配置有發動機22冷卻用的散熱器(未圖示)的貯水箱46。 中后罩37的前部由蓋47構成,所述蓋47能夠經由位于該中后罩37的前后中間部的鉸鏈軸47a轉動(開閉)。在通過該蓋47來開閉的凹狀空間內配置有燃料箱45的供油口及貯水箱46的供水口,對于這些設置,僅在需要時通過所述蓋47的開閉來存取。
支承于彎曲壁37a及左右后側罩39的上方的座椅5 —體地具有其前半部的駕駛員用座椅和后半部的后部同乘者用座椅,其中,所述彎曲壁37a在中后罩37的后部豎起。在座椅5的下方即由中后罩37的彎曲壁37a及左右后側罩39圍成的部位配置能夠收納安全帽H等物品的物品收納箱61。座椅5的前端部經由沿左右方向的鉸鏈軸5c可轉動地安裝于物品收納箱61的前端部。通過該座椅5繞鉸鏈軸5c轉動,從而開閉物品收納箱61的上部開口 61a。 在左右后側罩39的前部下側沿前后分別形成長的切口,分別設置支承左右后座踏板63的左右踏板托架64來調整該左右切口 。左右踏板托架64 —體地具有調整左右后側罩39的前部下側的切口部的基部64a ;從該基部64a的下部前側向斜下后方變細地延伸的支承部64b。基部64a的前后通過螺栓緊固而固定于設置在后架15上的托架15a。支承部64b設置為從側方覆蓋所述節流閥體27。 參照圖3,燃料箱45是通過焊接等將作為鋼板沖壓成形件的箱主體65和由圓鋼管構成的所述供油管45a接合為一體而構成的。 箱主體65是通過焊接等將分別形成其上部及下部的上下半體66、67接合為一體而構成的。箱主體65的上下半體66、67的分割平面B向后上方傾斜,沿該分割平面B向后上方設置上下半體66、67的接合凸緣68。接合凸緣68遍及箱主體65的前后左右而連續設置,該接合凸緣68的前部左右兩側支承于左右角撐管17的前部,并且,接合凸緣68的后部左右兩側支承于左右角撐連接托架18。 在上半體66的接合凸緣68的上方以與該接合凸緣68大致平行的方式分別形成向后上方傾斜的前部上壁66a和后部上壁66b。前部上壁66a相對于后部上壁66b向下方(接合凸緣68側)以階梯狀變化。 另一方面,在下半體67的接合凸緣68的下方形成有相對于該接合凸緣68稍微傾斜的下壁67a。從下半體67的下壁67a的后端豎起的后壁67b位于比上半體66及接合凸緣68的后端部靠前方的位置,且傾斜為與所述工作缸軸線C2大致正交,從而確保后壁67b與位于其后方的發動機22的工作缸26的間隙。在下半體67的左右兩側設置車架11的左右角撐管17。 所述供油管45a以如下方式固定于燃料箱45的后部上壁66b,即,與該后部上壁66b大致正交且貫通后部上壁66b。供油管45a的上端開口作為供油口 45b,該供油口 45b能夠通過供油蓋45c的拆裝來開閉。 另一方面,在燃料箱45的前部上壁66a固定有將該燃料箱45內的燃料向所述噴射器27b壓送的燃料泵69的上部凸緣69a。燃料泵69構成與前部上壁66a大致正交的筒狀的外觀,貫通前部上壁66a而配置在燃料箱45內。在燃料泵69的下部設置有具有擺動式的浮標的燃料余量傳感器。上部凸緣69露出到箱外。這樣,通過將燃料泵69安裝在箱上表面,由此該燃料泵69的維護性能變好。 另外,為了確保燃料箱45的容量,優選供油口 45b設置在該燃料箱45的上部。另一方面,為了減少燃料的無用剩余量并同時進行該燃料泵69的小型輕量化,優選燃料泵69安裝在燃料箱45的下部。此時,因為燃料泵69安裝在箱上表面,因此,泵安裝面位于比供油口 45b靠下方的位置,但如后所述,通過在燃料泵69的上方配置貯水箱46,從而有效利用了泵安裝面的上方產生的死區空間。 在燃料泵69的上方(燃料箱45的前部上壁66a的上方)且供油口 45b的前方配置所述散熱器用的貯水箱46。貯水箱46由合成樹脂制成,在側視下構成大致平行四邊形狀,以越向大致水平的上下壁及上側越位于前側的方式形成傾斜(前傾)的前后壁。從貯水箱46的上壁向斜后上方突出設置有所述供水管46a。供水管46a的上端開口構成了供水口 46b,該供水口 46b能夠通過供水蓋46c的拆裝來開閉。 形成通過所述蓋47開閉的凹狀空間的托盤48具備以與燃料箱45的后部上壁66b抵接的方式沿其向后上方傾斜的后部底壁48a ;從該后部底壁48a的前端沿著貯水箱46的后壁以前傾姿勢豎起的中間底壁48b ;從該中間底壁48b的上端以與貯水箱46的供水口 46b大致正交的方式向前上方傾斜延伸的前部底壁48c。 使供油管45a貫通于后部底壁48a,由此在凹狀空間內所述后部底壁48a與供油口45b面對。另一方面,使供水管46a貫通于前部底壁48c,由此在凹狀空間內所述前部底壁48c與供水口 46b面對。前部底壁48c相對于后部底壁48a經由中間底壁48b以階梯狀位移至上方,隨之,供水口 46b配置在供油口 45b的斜前上方。供油管45a以及供水管46a以側視下相互的中心軸線交叉的方式配置為倒V字狀。前部底壁48c以及中間底壁48b之間的角部位于凹狀空間的最下端,在該角部設置排出托盤48內的水分等的排水口 48d。
托盤48相對于其前方的中前罩36及后方的中后罩37獨立構成。托盤48的前后端部分別通過螺釘等與中前罩36的后端部以及中后罩37的前端部結合。
參照圖3、圖4,在蓋47的下表面側通過螺釘安裝有向前后延伸的支承架49,從該支承架49延伸到中后罩37的下表面側的鉸鏈臂49b的前端部,經由沿左右方向的鉸鏈軸47a可轉動地安裝于鉸鏈托架49c,所述鉸鏈托架49c連接支承于托盤48。 S卩,由于托盤48和蓋47通過鉸鏈托架49c和支承架49構成組裝體,因此,有助于簡化組裝作業且提高托盤48與蓋47的組裝精度。 在托盤48的前端部設置有鎖定機構49b,所述鎖定機構49b在蓋47閉塞了凹狀空間的狀態(關閉狀態)下將該蓋47保持在關閉狀態。鎖定機構49b在蓋47處于關閉狀態下,與支承架49的前端部卡合,從而將蓋47鎖定在關閉狀態。處于關閉狀態的蓋47形成與中前罩36以及中后罩37同一面的外觀。 另一方面,通過對所述鎖定機構49b進行規定的解鎖操作,能夠向上方轉動處于關閉狀態下的蓋47的前端部,使所述蓋47繞所述鉸鏈軸47a轉動,從而使所述凹狀空間向上方開放。在使該凹狀空間開放的狀態(打開狀態)下,能夠進行向供油口 45b以及供水口 46b的存取,從而能夠進行向燃料箱45的供油和向貯水箱46的供水。此外,圖1、圖2表示蓋47的關閉狀態,圖3、圖4表示蓋47的打開狀態。 如以上說明所述,上述實施例的機動二輪車1具備燃料箱45,其配置在乘坐人員乘坐的鞍座型座椅5的前方且下方;燃料泵69,其將該燃料箱45內的燃料向燃料噴射裝置(噴射器27b)供給;貯水箱46,其貯存散熱器用冷卻水,其中,在所述燃料箱45的后部上壁66b設置供油口 45b,并且使所述燃料箱45的前部上壁66a位移至比所述后部上壁66b靠下方的位置,貫通該前部上壁66a而將所述燃料泵69插入安裝在所述燃料箱45內,并且在該前部上壁66a的上方配置所述貯水箱46。 根據這種結構,相對于設有燃料箱45的供油口 45b的后部上壁66b,使該燃料箱45的前部上壁66a向下方位移,從該前部上壁66a將燃料泵69插入安裝在燃料箱45內,從而使燃料泵69遠離乘坐在配置于燃料箱45的后方且上方的鞍座型座椅5的乘坐人員,并且通過配置在燃料泵69的后方且上方的供油口 45b,可以使燃料泵69的工作噪聲不易傳遞到乘坐人員。進而,在燃料泵69的上方(乘坐人員側)配置貯水箱46,從而使燃料泵69的工作噪聲更難傳遞到乘坐人員,實現對燃料泵69的工作噪聲的隔音性能的提高。而且,能夠在有限的部件配置空間內有效配置燃料箱45、燃料泵69及貯水箱46。
另外,在所述機動二輪車1中,所述燃料箱45的前部上壁66a以及后部上壁66b向前下方傾斜,從而使燃料箱45的上壁整體向前下方傾斜,能夠使安裝在該燃料箱45的前部上壁66a的燃料泵69遠離乘坐在鞍座型座椅5的乘坐人員,并能夠進一步提高對燃料泵69的工作噪聲的隔音性能。另外,能夠進一步有效配置燃料箱45、燃料泵69以及貯水箱46。
進而,在所述機動二輪車1中,在操縱手柄2和配置于車體后部的所述鞍座型座椅5之間設置有左右底踏板6,在該左右底踏板6之間設置有向上方構成凸的鼓出形狀并向前后延伸的中心隧道部CT,在該中心隧道部CT的內部配置所述燃料箱45和所述貯水箱46,由此中心隧道部CT的外壁遮擋燃料泵69的工作噪聲,因此使該燃料泵69的工作噪聲難以傳遞到乘坐人員。另外,可以有效利用中心隧道部CT內的空間配置燃料箱45、燃料泵69和貯水箱46。 再進一步,在所述機動二輪車1中,在所述中心隧道部CT的上壁面設置能夠開閉的蓋47,在通過該蓋47來開閉的凹狀空間內配置所述燃料箱45的供油口 45b和所述貯水箱46的供水口 46b,由此容易進行供油和供水,并且通過蓋47閉塞設置于中心隧道部CT的開口 ,因此能夠使燃料泵69的工作噪聲很難傳遞到乘坐人員。 而且,在所述機動二輪車1中,將形成所述凹狀空間的托盤48以閉塞所述中心隧道部CT的開口的方式設置,該托盤48具有向后上方傾斜并使所述供油口 45b貫通的后部底壁48a ;向前上方傾斜并使所述供水口 46b貫通的前部底壁48c,由此通過托盤48閉塞設置于中心隧道部CT的開口,因此能夠使燃料泵69的工作噪聲更加難以傳遞到乘坐人員
此外,本發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例,例如,對于沒有中心隧道部CT而具有大致平坦的底踏板的鞍座型車輛或沒有底踏板而具有踏桿或踏板的鞍座型車輛也適用。
而且,所述實施例的結構是本發明的一個例子,可以在不超出本發明主旨的范圍內進行各種變更。
權利要求
一種鞍座型車輛,其具備燃料箱,其配置在乘坐人員乘坐的鞍座型座椅的前方且下方;燃料泵,其將該燃料箱內的燃料向燃料噴射裝置供給;貯水箱,其貯存散熱器用冷卻水,所述鞍座型車輛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燃料箱的后部上壁設置供油口,并且使所述燃料箱的前部上壁位移至比所述后部上壁靠下方的位置,貫通該前部上壁而將所述燃料泵插入安裝在所述燃料箱內,并且在該前部上壁的上方配置所述貯水箱。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鞍座型車輛,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料箱的前部上壁及后部上壁向前下方傾斜。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鞍座型車輛,其特征在于,在轉向手柄和配置于車體后部的所述鞍座型座椅之間設置有左右底踏板,在該左右底 踏板之間設置有向上方構成凸的鼓出形狀并向前后延伸的中心隧道部,在該中心隧道部的 內部配置所述燃料箱和所述貯水箱。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鞍座型車輛,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心隧道部的上壁面設置能夠開閉的蓋,在通過該蓋來開閉的凹狀空間內配置 所述燃料箱的供油口和所述貯水箱的供水口 。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鞍座型車輛,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凹狀空間的托盤設置為閉塞所述中心隧道部的開口 ,該托盤具有向后上方 傾斜并使所述供油口貫通的后部底壁;向前上方傾斜并使所述供水口貫通的前部底壁。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在鞍座型座椅的前方且下方設置燃料箱、燃料泵及貯水箱的鞍座型車輛,從而提高了對燃料泵的工作噪聲的隔音性能。在燃料箱(45)的后部上壁(66b)設置供油口(45b),并且使燃料箱(45)的前部上壁(66a)位移至比后部上壁(66b)靠下方的位置,貫通該前部上壁(66a)而將燃料泵(69)插入安裝在燃料箱(45)內,并且在該前部上壁(66a)的上方配置貯水箱(46)。
文檔編號B62J35/00GK101723022SQ200910206879
公開日2010年6月9日 申請日期2009年10月27日 優先權日2008年10月31日
發明者須田知克, 龜水二己范 申請人: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