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備胎升降固定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汽車輔助設備裝置,具體涉及一種汽車備胎升降固定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的汽車備胎升降裝置一般都是通過轉軸驅動傳動機構 動作,通常來講,所述的轉軸一般都是通過過盈配合或者螺紋配合兩種 方式與傳動機構中的部件相連接,然而過盈配合加工復雜且加工成本較 高,螺紋配合容易損傷螺紋導致無法傳動,因此目前亟需一種構造簡單 且傳動效果好的備胎升降固定裝置。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備胎升降固定裝置,其傳動構造簡單且傳 動效果好。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備胎升降固定 裝置,包括轉軸以及由其驅動的傳動機構,所述的傳動機構包括套設在 轉軸上的傳動件,傳動件隨轉軸轉動,所述的轉軸與傳動件相配合處的 橫截面為互相吻合的非圓截面。
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本發明將轉軸與傳動件相配合處的橫截面均 設置為非圓截面,且二者的非圓截面互相吻合,則當轉軸與所述的傳動 件配合在一起時,二者之間不可能發生相對轉動,傳動件只能在轉軸的 帶動下轉動,進而帶動整個傳動機構動作。由上述可知,本發明構造簡 單,傳動效果好且工藝成本低。
圖l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2是設置有彈性部件的傳動件的結構示意圖3是轉盤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偏心輪的結構示意圖5是外齒行星盤的結構示意圖6是圖5的A-A剖視圖7是內齒中心輪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圖7的A-A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如圖1所示, 一種備胎升降固定裝置,包括轉軸10以及由其驅動 的傳動機構,所述的傳動機構包括套設在轉軸10上的傳動件20,傳動 件20隨轉軸10轉動,所述的轉軸10與傳動件20相配合處的橫截面為 互相吻合的非圓截面。
工作時傳動件20在轉軸10的帶動下轉動,同時傳動件20帶動整 個傳動機構運行,使得整個備胎固定升降裝置動作。
進一步的,如圖1 3所示,所述的轉軸10上還套設有隨傳動件20 轉動的轉盤30,傳動件20上卡設有彈性部件21,所述的彈性部件21 與轉盤30上的凸部31卡接在一起構成過載自動打滑裝置。
更進一步的,所述的彈性部件21由一根鋼條連續彎折而成,鋼條 環繞在傳動件20的外側,鋼條的兩端呈鉤爪狀嵌入傳動件20中,所述 的鋼條上設有與轉盤30上的凸部31相卡接的凹部211,所述的凹部211 與傳動件20之間設有空隙,如圖2所示。
鋼條的彈性較強,且易于加工,由鋼條彎折而成的凹部211與轉盤 30上的凸部31相卡接時,不但能夠較好地傳遞運動,而且當備胎固定 到位以后,轉軸10繼續轉動導致備胎升降固定裝置過載的情況下,由 于鋼條本身的特性,所述的鋼條凹部211可以產生形變并滑過轉盤凸部 31的內側面,也即使得鋼條與轉盤30之間產生過載打滑現象,從而防 止了轉矩過載對備胎升降固定裝置所可能造成的損傷出現。
所述的凹部211與傳動件20之間設有空隙,空隙處即為使鋼條凹 部211產生形變而預留的空間,同時也減少了傳動件20的體積,降低了材料用量。
所述的彈性部件21可以設置多個,作為本發明的優選方案,如圖2
所示,所述的彈性部件21設置為互相對稱的兩個。
如圖1、 3、 4所示,所述的轉盤30的背離傳動件20的一側設置有 偏心輪40,偏心輪40套設在轉軸IO上,轉盤30通過偏心輪40帶動升
降機構運行。
進一步的,所述的轉盤30和偏心輪40為鍵連接,所述的升降機構 為一齒差式行星輪系。
所述的偏心輪40與一齒差式行星輪系配合傳動,具有體積小、質 量輕、運轉平穩、過載能力大、效率高、承載能力強和結構緊湊等優點, 故是本發明的優先選擇。
如圖4所示,所述的偏心輪40的朝向轉盤30的一側設置有環狀的 凸部41,凸部41環繞在轉軸10的周側,所述的凸部41的一端沿轉軸 10的徑向向外延伸形成鍵42,所述的轉盤30與偏心輪40相配合處的 橫截面形狀與凸部41的橫截面形狀相吻合。
由上述可知,本發明中的偏心輪40集偏心軸和鍵為一體,構造簡 單且結構緊湊,傳動效果好。
如圖1、 5 8所示,所述的升降機構包括互相配合的外齒行星盤50 和內齒中心輪60,外齒行星盤50套設在所述的偏心輪40的外側,所述 的內齒中心輪60套設在轉軸10上,內齒中心輪60的遠離外齒行星盤 50的一側設有隨內齒中心輪60轉動的轉輪62,轉輪62上固定纏繞有 升降備胎的鋼索。
上述方式的一齒差式行星輪系結構,其運動方向是從偏心輪40經 外齒行星盤50到內齒中心輪60,其運動方向是不可逆的,也即本發明 的一齒差式結構的自鎖性能是相當可靠的,從而大大提高了備胎升降器 的安全性能。
進一步的,如圖5、 6所示,所述的外齒行星盤50的一側設有與內齒中心輪60相嚙合的行星輪51,另一側設有固定盤52,所述的固定盤 52的一側沿其徑向向外延伸形成凸部,凸部上設有卡槽53,所述的卡 槽53處設置有限制外齒行星盤50轉動的銷。
外齒行星盤50的凸部呈魚尾狀,卡槽53設置在魚尾處,所述的卡 槽53為U形槽,所述的銷(圖中未示出)卡設在U形槽中,從而限制 了外齒行星盤50的轉動,使得外齒行星盤50在偏心輪40以及轉軸10 的作用下,只能在銷的限定下做平面移動,同時與內齒中心輪60嚙合 以帶動備胎的升降及固定。
如圖7、 8所示,所述的內齒中心輪60呈圓盤狀,其一側設有與外 齒行星盤50相嚙合的內齒圈61,內齒中心輪60的輪體上沿其徑向開設 有環狀的凹槽以形成轉輪62。
下面結合圖1 8對本發明的運動過程做一下詳細說明
所述的轉軸10依次穿過傳動件20、偏心輪40以及內齒中心輪60, 轉軸10伸出在內齒中心輪60的外側設有開口銷(圖中未示出),所述 的傳動件20的外側繞設有鋼條,偏心輪40的外側依次套設有轉盤30 和外齒行星盤50,所述的鋼條與轉盤30上的凸部31卡接在一起構成機 械式過載打滑裝置,所述的轉盤30與偏心輪40為鍵配合傳動,外齒行 星盤50與偏心輪40為轉動配合,所述的內齒中心輪60上設有固定鋼 索的轉輪62,鋼索(圖中未示出)帶動備胎升降并對其加以固定。
所述的傳動件20以及轉盤30均呈板狀,轉軸10轉動以帶動傳動 件20動作,傳動件20帶動轉盤30轉動,轉盤30進而帶動偏心輪40 和外齒行星盤50動作,外齒行星盤50與內齒中心論60嚙合以使內齒 中心輪60繞轉軸10轉動,轉輪62同時轉動并帶動鋼索纏繞在其上, 最終帶動備胎升降并對其加以固定。
權利要求
1、一種備胎升降固定裝置,包括轉軸(10)以及由其驅動的傳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傳動機構包括套設在轉軸(10)上的傳動件(20),傳動件(20)隨轉軸(10)轉動,所述的轉軸(10)與傳動件(20)相配合處的橫截面為互相吻合的非圓截面。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備胎升降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轉軸(10)上還套設有隨傳動件(20)轉動的轉盤(30),傳動件(20) 上卡設有彈性部件(21),所述的彈性部件(21)與轉盤(30)上的凸 部(31)卡接在一起構成過載自動打滑裝置。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備胎升降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彈性部件(21)由一根鋼條連續彎折而成,鋼條環繞在傳動件(20) 的外側,鋼條的兩端呈鉤爪狀嵌入傳動件(20)中,所述的鋼條上設有 與轉盤(30)上的凸部(31)相卡接的凹部(211),所述的凹部(211) 與傳動件(20)之間設有空隙。
4、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備胎升降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彈性部件(21)設置為互相對稱的兩個。
5、 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備胎升降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轉盤(30)的背離傳動件(20)的一側設置有偏心輪(40),偏 心輪(40)套設在轉軸(10)上,轉盤(30)通過偏心輪(40)帶動升 降機構運行。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備胎升降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轉盤(30)和偏心輪(40)為鍵連接,所述的升降機構為一齒差式行 星輪系。
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備胎升降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偏心輪(40)的朝向轉盤(30)的一側設置有環狀的凸部(41),凸 部(41)環繞在轉軸(10)的周側,所述的凸部(41)的一端沿轉軸(10) 的徑向向外延伸形成鍵(42),所述的轉盤(30)與偏心輪(40)相配 合處的橫截面形狀與凸部(41)的橫截面形狀相吻合。
8、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備胎升降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機構包括互相配合的外齒行星盤(50)和內齒中心輪(60),外 齒行星盤(50)套設在所述的偏心輪(40)的外側,所述的內齒中心輪 (60)套設在轉軸(10)上,內齒中心輪(60)的遠離外齒行星盤(50) 的一側設有隨內齒中心輪(60)轉動的轉輪(62),轉輪(62)上固定 纏繞有升降備胎的鋼索。
9、 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備胎升降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外齒行星盤(50)的一側設有與內齒中心輪(60)相嚙合的行星輪(51), 另一側設有固定盤(52),所述的固定盤(52)的一側沿其徑向向外延 伸形成凸部,凸部上設有卡槽(53),所述的卡槽(53)處設置有限制 外齒行星盤(50)轉動的銷。
10、 根據權利要求8或9所述的備胎升降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內齒中心輪(60)呈圓盤狀,其一側設有與外齒行星盤(50)相 嚙合的內齒圈(61),內齒中心輪(60)的輪體上沿其徑向開設有環狀 的凹槽以形成轉輪(62)。
全文摘要
本發明屬于汽車輔助設備裝置,具體涉及一種汽車備胎升降固定裝置。本發明包括轉軸以及由其驅動的傳動機構,所述的傳動機構包括套設在轉軸上的傳動件,傳動件隨轉軸轉動,所述的轉軸與傳動件相配合處的橫截面為互相吻合的非圓截面。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本發明將轉軸與傳動件相配合處的橫截面均設置為非圓截面,且二者的非圓截面互相吻合,則當轉軸與所述的傳動件配合在一起時,二者之間不可能發生相對轉動,傳動件只能在轉軸的帶動下轉動,進而帶動整個傳動機構動作。由上述可知,本發明構造簡單,傳動效果好且工藝成本低。
文檔編號B62D43/00GK101618738SQ20091014441
公開日2010年1月6日 申請日期2009年8月7日 優先權日2009年8月7日
發明者森 李, 李為民, 潘前義, 鵬 陳 申請人:安徽江南機械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