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汽車車身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汽車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汽車車身結構。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汽車、專用車的車身(車架)大都為整體式結構,只有鉸接公交客車 采用兩體接縫處球鉸連接車身。整體式的汽車車身結構具有載荷分載能力差,越野性、通過 性、承載高度受限的缺陷。使用這種車身的專用車,山地、野外作業車,特種運輸車輛,軍用 戰車,器械武器運輸特種車等,無法實現變位機動,不能根據地況,靈活地改變承載、驅動和 通過狀況。對于大形位尺寸重載貨物特種運輸來說,無法實現載荷分承調節,不能在場地和 山地實現運輸,從而制約并阻礙了運輸的順利實現。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汽車車身結構,其承載能力強,通過性 好。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汽車車身結構,包括通過鉸 接裝置鉸接在一起并分別通過輪系支撐的前部車身和后部車身,所述鉸接裝置包括位于所 述前部車身縱向中后位下部的鉸接座、分別連接在所述鉸接座兩側的兩鉸軸機構,所述鉸 軸機構底端的鉸軸與所述后部車身的前端兩側相鉸接以使所述鉸接裝置可相對所述后部 車身上下轉動地連接于所述后部車身的前端,所述前部車身包括前部車身伸縮梁架以及懸 掛與車輪裝置,所述懸掛與車輪裝置設在所述鉸接座后上部、所述前部車身伸縮梁架下部。與現有技術相比較,由于前部車身和后部車身鉸接在一起,故能提高汽車車身結 構的通過性;由于懸掛與車輪裝置設在所述鉸接座后上部、所述前部車身伸縮梁架下部,從 而使懸掛和軸的位置更加合理,提高了載荷能力,并減輕了車的重量。
圖1是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的主視示意圖;圖2是圖1所示實施例中后部車身的主視示意圖;圖3是圖1所示實施例中前部車身的主視示意圖;圖4是圖1所示實施例中除去懸掛與車輪裝置和前部車身伸縮梁架后的前部車身 主視示意圖;圖5是圖1所示實施例中懸掛與車輪裝置主視示意圖;圖6是圖1所示實施例中頂升機構液壓鎖的原理圖;圖7是圖1所示實施例中前部車身的俯視示意圖;并示出了懸掛與車輪裝置的一 種分布方式;圖8是圖1所示實施例中前部車身的俯視示意圖;并示出了懸掛與車輪裝置的另 一種分布方式。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使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 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 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請參照圖1至圖3,為本發明的一較佳實施例,該汽車車身結構包括通過鉸接裝置 2鉸接在一起并分別通過輪系5支撐的前部車身6和后部車身1,所述鉸接裝置2包括位于 所述前部車身6尾端下部的鉸接座、分別連接在所述鉸接座兩側的兩鉸軸機構23,所述鉸 軸機構23底端的鉸軸232與所述后部車身1的前端兩側相鉸接以使所述鉸接裝置2可相對 所述后部車身1上下轉動地連接于所述后部車身1的前端,所述前部車身6包括前部車身 伸縮梁架41以及懸掛與車輪裝置4,所述懸掛與車輪裝置4設在所述鉸接座后上部、所述前 部車身伸縮梁架41下部。與現有技術相比較,由于前部車身6和后部車身1通過鉸接裝置 2鉸接在一起,故能提高汽車車身結構的通過性;由于懸掛與車輪裝置4設在所述鉸接座后 上部、所述前部車身伸縮梁架41下部,從而使懸掛和軸的位置更加合理,提高了載荷能力, 并減輕了車的重量。以下對上述各組成部分分別作詳細介紹。所述懸掛與車輪裝置4包括前部車身伸縮梁架41、與所述前部車身伸縮梁架41尾 端可拆卸連接的輪架42以及與所述輪架連接的車輪43。所述前部車身伸縮梁架41上設有 多個沿長度方向排列的第一銷孔411,所述前部車身6對應位置也設有多個可與所述第一 銷孔411選擇連接的第二銷孔61。這樣,當汽車需要承載不同長度的負載時,通過選擇不同 位置的第一銷孔411與第二銷孔61結合,從而使前部車身6具有不同的長度,使其適應性 大大提高。所述后部車身1包括沿汽車車體長度方向延伸的兩縱梁11以及垂直連接在該兩 縱梁11之間的多根橫梁12,該縱梁11前端的頂部設置有斜切面111,該縱梁11前端的底 部設置有掛鉤112。所述后部車身1的底部設有若干懸掛與車輪裝置13,以提高承載能力。 懸掛與車輪裝置13的數量和排列可以為多種方式,請參照圖7和圖8。所述后部車身1的 底部前側還設有支撐裝置14,用以在所述后部車身1脫離前部車身6后進行支撐。該鉸接裝置2包括一上脖頸21、一脖頸座22、兩鉸軸機構23以及兩三角中位墊鐵 24,其中該上脖頸21、該脖頸座22以及該鉸軸機構23固定連接成一體的結構。該上脖頸21為兩根上脖頸縱梁211以及多根垂直連接在該上脖頸縱梁211之間 的上脖頸橫梁212合圍成的框架式結構,該上脖頸21整體為水平方向設置且該上脖頸縱梁 211沿著該汽車車體的長度方向延伸。該脖頸座22包括設置于兩側的兩縱向支架221以及一個或多個橫向支架222。該 縱向支架221的頂端與該上脖頸縱梁211的底端固定連接成一體的結構,該縱向支架221 的底端設置有一斜向支承平面2211,該斜向支承平面2211相對汽車前方的一側低于相對 汽車后方的一側。該橫向支架222可以僅僅設置一個且垂直連接在該兩縱向支架221尾端 之間,還可以根據增加強度的需要在兩縱向支架221的前端之間或者中部之間設置該橫向 支架222。該兩鉸軸機構23分別對稱設置在該脖頸座22的兩縱向支架221上,每一鉸軸機
4構23包括兩鉸軸支架231以及垂直橫穿在該兩鉸軸支架231近底端的一鉸軸232,該兩鉸 軸支架231的上半部夾持固定在該縱向支架221的兩側,該后部車身1的縱梁11前端的掛 鉤掛在該鉸軸232上,從而使得該鉸軸機構23通過該鉸軸232與該后部車身1的前端相鉸 接,以使所述鉸接裝置2可相對所述后部車身1上下轉動地連接于所述后部車身1的前端, 且使得該斜向支承平面2211位于該后部車身1的上方。汽車正常行駛時,該鉸軸支架231 為豎直方向,此時在該斜向支承平面2211與該后部車身1的上表面之間形成一個三角區 域。當需要從該后部車身1的前端裝卸貨物時,也可將該后部車身1的前端的掛鉤從該鉸 軸232上脫開,以移開該后部車身1進行貨物的裝卸。該三角中位墊鐵24大小適配地活動插設在該斜向支承平面2211與該后部車身1 的上表面之間的三角區域內并支承該縱向支架221。該頂升機構3作用在該后部車身1的兩縱梁11之間位于該頸脖座22的橫向支架 222下方的該橫梁12上,可以僅僅對應該橫梁12的中部位置作用一個該頂升機構3,為了 更好的受力,也可在該橫梁12的兩側位置分別作用一個該頂升機構3,該頂升機構3可向上 方頂動并支承該橫向支架222,進而使得該脖頸座22以該鉸軸232中心逆時針旋轉脫離該 三角中位墊鐵24的支承,此時可將該三角中位墊鐵24轉出或取出。該頂升機構3可以為 一機械頂升機構及與之配套的鎖止機構,也可為動力油缸及與之配套的液壓鎖(請參照圖 6)或其他可實現頂升鎖止操作的機構。所述前部車身6包括沿汽車車體長度方向延伸的兩縱梁63以及垂直連接在該兩 縱梁63之間的多根橫梁62。在所述前部車身6底部輪系5。上述各組成部分結合在一起后,再配裝上部結構(包括發動機、液壓站、駕駛室、 操縱控制系、儀表、轉向控制等)即形成整車。當采用本實施例汽車車身結構的汽車正常運行時,汽車為設計制造標準落差位 置,該上脖頸21整體為水平方向,該鉸軸支架231呈豎直方向,該三角中位墊鐵24插設在 該斜向支承平面2211與該主縱梁11的上表面之間的三角區域內,從而在該后部車身1與 該鉸接裝置2之間形成一穩定的結構。當通過具有障礙的特殊地段時先停車,啟動該頂伸機構3使得其頂端頂動該頸 脖座22,從而使得該鉸接裝置2相對該后部車身1以該鉸軸232為中心逆時針旋轉后固止, 因此該鉸接裝置2與該后部車身1的連接部分向上拱起(蓄能器供油,液壓懸掛伸出)(另 油缸與懸掛缸油路聯接并切換控制車身可柔性工作),此時可順利地越過障礙;越過障礙 之后再停車,控制該頂伸機構3回位,該后部車身1以及該鉸接裝置2恢復正常運行時的狀 態即可正常行駛。當通過具有高度限制的特殊地域時,也需先停車,啟動該頂伸機構3使得其頂端 頂動該頸脖座22,從而使得該鉸接裝置2相對該后部車身1以該鉸軸232為中心逆時針旋 轉,該脖頸座22底端的該斜向支承平面2211脫離該三角中位墊鐵24的支承,此時將該三 角中位墊鐵24轉出或取出,然后再控制該頂升機構3回位(蓄能器回油,液壓懸掛縮回) (另油缸與懸掛缸油路聯接并切換控制車身可柔性工作),該鉸接裝置2相對該后部車身1 順時針方向回轉至該斜向支承平面2211變位向該后部車身1的上表面,此時該鉸接裝置2 與該后部車身1的連接部分向下塌陷,從而造成該后部車身1的前端向下傾斜,使得該后部 車身1上貨物的總高度降低,因此順利通過該高度限制的特殊地域;越過該區域之后再停車,啟動該頂伸機構3頂動該脖頸座22,再將該三角中位墊鐵24插回或轉回原位,該后部車 身1以及該鉸接裝置2恢復正常運行時的狀態即可正常行駛。該汽車通過在與上脖頸21固定連接成一體的脖頸座22的底端設置斜向支承平面 2211、鉸軸232以及三角中位墊鐵24,并通過頂伸機構3的作用,從而調整該鉸接裝置2與 該后部車身1的高度以及相對位置以滿足特殊區域的通過需求,而且該后部車身1與該鉸 接裝置2之間的連接為可拆卸的結構,因此使用時可十分方便地從該后部車身1的前端裝 卸貨物。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 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一種汽車車身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過鉸接裝置鉸接在一起并分別通過輪系支撐的前部車身和后部車身,所述鉸接裝置包括位于所述前部車身縱向中后位下部的鉸接座、分別連接在所述鉸接座兩側的兩鉸軸機構,所述鉸軸機構底端的鉸軸與所述后部車身的前端兩側相鉸接以使所述鉸接裝置可相對所述后部車身上下轉動地連接于所述后部車身的前端,所述前部車身包括前部車身伸縮梁架以及懸掛與車輪裝置,所述懸掛與車輪裝置設在所述鉸接座后上部、所述前部車身伸縮梁架下部。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車身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懸掛與車輪裝置包括與所述 前部車伸縮梁架可拆卸連接的輪架以及與所述輪架連接的車輪。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汽車車身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車身伸縮梁架上設有多 個沿長度方向排列的第一銷孔,所述前部車身對應位置也設有多個可與所述第一銷孔選擇 連接的第二銷孔。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車身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鉸接座包括上下固定連接成 一體的上脖頸和脖頸座,所述上脖頸包括兩根上脖頸縱梁;所述脖頸座包括設置于兩側的 兩縱向支架,所述縱向支架的頂端與所述上脖頸縱梁的底端固定連接成一體的結構,所述 縱向支架的底端位于所述后部車身上方的位置設置有一前端低后端高的斜向支承平面;所 述后部車身包括沿著汽車車體長度方向延伸的兩縱梁,所述兩縱梁的前端頂部還分別設置 有一前端低后端高的斜切面。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汽車車身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脖頸還包括多根垂直連接 在所述上脖頸縱梁之間的上脖頸橫梁;所述脖頸座還包括垂直連接在所述兩縱向支架尾端 之間的橫向支架;所述后部車身還包括垂直連接在所述兩縱梁之間的多根橫梁;所述脖頸 座的斜向支承平面的后端與所述后部車身的縱梁之間活動插設有一個三角中位墊鐵。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汽車車身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鉸軸機構包括兩鉸軸支架以 及垂直橫穿在所述鉸軸支架近底端的一鉸軸,所述兩鉸軸支架的上半部夾持固定在所述縱 向支架的兩側,所述鉸軸垂直橫穿在所述兩鉸軸支架的近底端,所述后部車身的縱梁的前 端底部設置有掛鉤,所述掛鉤可脫開地掛接在所述鉸軸上。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汽車車身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部車身的兩縱梁之間的橫 梁上位于所述橫向支架下方的位置還設置有頂升所述橫向支架的頂升機構。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汽車車身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頂升機構包括一動力油缸以 及與所述動力油缸適配的液壓鎖。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汽車車身結構,包括通過鉸接裝置鉸接在一起并分別通過輪系支撐的前部車身和后部車身,所述鉸接裝置包括位于所述前部車身縱向中后位下部的鉸接座、分別連接在所述鉸接座兩側的兩鉸軸機構,所述鉸軸機構底端的鉸軸與所述后部車身的前端兩側相鉸接以使所述鉸接裝置可相對所述后部車身上下轉動地連接于所述后部車身的前端,所述前部車身包括前部車身伸縮梁架以及懸掛與車輪裝置,所述懸掛與車輪裝置設在所述鉸接座后上部、所述前部車身伸縮梁架下部。這樣,由于前部車身和后部車身鉸接,故能提高汽車的通過性;由于懸掛與車輪裝置設在鉸接座后上部、前部車身伸縮梁架下部,從而使懸掛和軸的位置更加合理,提高載荷能力。
文檔編號B62D53/00GK101850790SQ20091010639
公開日2010年10月6日 申請日期2009年4月3日 優先權日2009年4月3日
發明者王海新 申請人:中集車輛(集團)有限公司;青島中集專用車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