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行駛里程長的電動自行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機械領域,尤其涉及自行車,特別是一種行駛里程長的電動自行車。
背景技術:
電動自行車是人們的代步工具,現有技術中,蓄電池自行車耗電量高,一次性沖電 后,行駛路程短,行駛時重心過高,穩定性差,容易倒下,安全性差。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行駛里程長的電動自行車,所述的這種行駛里程長的 電動自行車要解決現有技術中蓄電池自行車耗電高,重心過高、不舒適和安全差的技術問題。本發明的這種行駛里程長的電動自行車由前車輪、中間支撐輪,后車輪、蓄電池、 電動機、車椅,轉向支架,車把手,前車架,后車架,踏腳板,車殼和減震器構成,所述的轉向 支架設置在前車架的前端,車把手連接在轉向支架的上端,電動機輸出軸和踏腳板位于前 車輪軸中心、并與前車輪軸中心重疊并連接,前車輪設置在前車架的后端,中間支撐輪設置 在后車架的前端,后車輪設置在后車架的后端,前車架與后車架之間通過浮動懸掛連接器 連接,其中,所述的蓄電池和車椅設置在中間支撐輪和后車輪之間的后車架底板上,所述的 車椅設置在蓄電池的上側,車椅位于前車輪和后車輪的軸心連線上,所述的電動機和踏腳 板與前車輪軸中心重疊并連接,所述的車殼設置在后車架的上面。進一步的,所述的前車架與后車架之間用浮動懸掛連接器連接。進一步的,所述的電動自行車中前車輪電機為驅動輪,拖帶所有重力分布在后車 架上的中間支撐輪和后車輪,進一步的,所述使前輪驅動輪工作時,只承受橫向拖帶摩擦阻力,不承受縱向車輛 和駕駛人員存在垂直的重力作用,節省電動機輸出的動力和電能。進一步的,所述的浮動懸掛連接器由連接軸、軸承、彈簧和鎖緊螺母構成,所述的 連接軸的一端連接前車架,另一端連接后車架,彈簧設置在前車架上端兩側和車把手內側 之間,鎖緊螺母設置在連接軸的兩端,軸承設置在連接軸與前車架之間。進一步的,所述的 連接軸連接車把手和轉向支架連接。進一步的,所述的前車輪、中間支撐輪和后車輪位于同一直線上。進一步的,所述的中間支撐輪由左支撐輪和右支撐輪構成,所述的前車輪、左支撐 輪、右支撐輪和后車輪呈菱形布置。進一步的,所述的后車架后設置有車殼。進一步的,所述的前車輪的軸上設置有腳踏板。進一步的,所述的車架底板的左右兩側設置有伸縮式擱腳板。本發明的工作原理是浮動連接器的連接軸一端連接前車架車,另一端連接后車 架,使前輪驅動輪工作時,只承受橫向拖帶摩擦阻力,不承受縱向車輛和駕駛人員存在垂直的重力作用,節省電動機輸出的動力和電能。車椅位于前車輪中間支撐車輪和后車輪的軸 心連線上,行駛時重心降低,穩定性提高,中間支撐輪進一步提高了穩定性,車殼可以遮風 避雨,提高在惡劣天氣中行駛的安全性。本發明和已有技術相比,其效果是積極和明顯的。本發明節省電動機輸出的動力 的作功電能,通過降低車椅座板的高度,提高了電動助力自行車的安全性,通過中間支撐輪 進一步提高了穩定性,車殼可以遮風避雨,提高在惡劣天氣中行駛的安全性。同時通過增加 車殼可以遮擋風雨,提高在惡劣天氣中行駛的安全性。
圖1是本發明的行駛里程長的電動自行車的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俯視圖。圖3是圖1中A-A方向的浮動連接器局部剖視圖。圖4是本發明的電動助力自行車的另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圖4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本發明的行駛里程長的電動自行車,由前車輪1、后車輪 2、蓄電池3、電動機4、車椅5和車把手6構成,其中,在前車輪1和后車輪2之間設置有中 間支撐輪7,車椅5設置于前車輪1和后車輪2之間的車架底板8上,車椅5的座板低于后 車輪2的圓周上部,電動機4輸出軸與前車輪軸1相連接,車把手6通過浮動懸掛連接器與 前車架9相連接,浮動懸掛連接器由連接軸10、軸承11、彈簧12、鎖緊螺母13和墊片14構 成,連接軸10將車把手6和前車架9相連接,彈簧12設置在前車架9上端兩側和車把手6 內側之間。后車架8上還設置有蓄電池3,車椅5通過座椅彈簧51設置在蓄電池3上方,車 把手6上還設有前燈15和電器指示燈16,后車輪2上方設置有后車架17,后車架17上設 有后車燈18,前車架9與前車輪1之間設置有前車輪減震器19,后車輪軸上設有后車輪減 震器20,前車輪1上方設有前車輪罩殼21,后車輪2上方設有后車輪罩殼22,后車輪2上設 有支撐架27。進一步的,車椅5座板高度與前車輪1和后車輪2中心連線齊平。進一步的,中間支撐輪由一個輪7構成,前車輪1、中間支撐輪7和后車輪2位于同 一直線上,中間支撐輪7軸上設有中間支撐輪減震器23,中間支撐輪上方設有中間支撐輪 罩殼24。進一步的,前車輪軸上設置有腳踏板25。進一步的,進一步的,車把手6與連接軸10、相連。進一步的,后車架8與軸承11 相連。進一步的,連接軸10與軸承11相連。進一步的,使前車架9和后車架8形成懸掛浮 動連接的關系。進一步的,后車架8左右兩側設置有伸縮式擱腳板26,伸縮式擱腳板26通過滑槽 與后車架8相連接,需要擱腳時可將其拉出,不需要時,可將其推入車架內。本實施例中采用一字直線形車輪布置格局,使車輛具有較高的靈活性和輕便性;車椅座板與兩車輪中心連線齊平,大大降低車輛重心,提高騎行者安全性。實施例2 如圖4和圖5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大部分結構相同,不同之處在于中間支 撐輪由左支撐輪71和右支撐輪72構成,中間支撐輪由左支撐輪71和右支撐輪72的軸上 均設置有減震器,前車輪1、左支撐輪71、右支撐輪72和后車輪2呈菱形布置,使車輛具有 較高的安全性和舒適性,因此也省去了支撐架。進一步的,后車架8上設置有車殼28,可以遮風避雨,提高在惡劣天氣中行駛的安 全性。
權利要求
一種電動助力自行車,由轉向支架、前車輪、后車輪、蓄電池、電動機、車椅、車把手,前車架、后車架、踏腳板、車殼和減震器構成,所述的轉向支架設置在前車架的前端,車把手連接在轉向支架的上端,電動機輸出軸和踏腳板位于前車輪軸中心、并與前車輪軸中心重疊并連接,前車輪設置在前車架的后端,中間支撐輪設置在后車架的前端,后車輪設置在后車架的后端,前車架與后車架之間通過浮動懸掛連接器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電池和車椅設置在中間支撐輪和后車輪之間的后車架底板上,所述的車椅設置在蓄電池的上側,車椅位于前車輪和后車輪的軸心連線上,所述的電動機和踏腳板與前車輪軸中心重疊并連接,所述的車殼設置在后車架的上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行駛里程長的電動自行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動懸掛 連接器由連接軸、軸承、彈簧和鎖緊螺母構成,所述的連接軸的一端連接前車架,另一端連 接后車架,彈簧設置在前車架上端兩側和車把手內側之間,鎖緊螺母設置在連接軸的兩端, 軸承設置在連接軸與前車架之間。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行駛里程長的電動自行車,其特征在于前車輪、中間支撐 輪和后車輪位于同一直線上。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行駛里程長的電動自行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間支撐 輪由左支撐輪和右支撐輪構成,所述的前車輪、左支撐輪、右支撐輪和后車輪呈菱形布置。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行駛里程長的電動自行車,其特征在于后車架底板的左 右兩側設置有伸縮式擱腳板。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行駛里程長的電動自行車,其特征在于前車輪、中間支撐 輪和后車輪上設置有減震器。
全文摘要
一種行駛里程長的電動自行車,由前車輪、中間支撐輪,后車輪、蓄電池、電動機、車椅、轉向支架、車把手、前車架、后車架、踏腳板、車殼和減震器構成,車椅位于前車輪和后車輪的軸心連線上,電動機輸出軸和踏腳板位于前車輪軸中心并與前車輪軸中心連接,車把手通過轉向軸與前車架連接,前車架與后車架用浮動懸掛連接器連接,前車輪、中間支撐輪、后車輪上設置減震器。前車輪為驅動輪,所有重力分布在后車架上的中間支撐輪和后車輪,通過以摩擦力形式作功,節省電動機輸出的動力和電能。踏腳板傳動裝置在蓄電池動力不足時可以人力驅動。降低車椅座板的高度,提高電動助力自行車的安全性,車殼可以遮擋風雨,提高在惡劣天氣中行駛的安全性。
文檔編號B62M7/12GK101992834SQ20091005654
公開日2011年3月30日 申請日期2009年8月17日 優先權日2009年8月17日
發明者蔣妙范, 蔣濤 申請人:上海工程技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