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動汽車的底板組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動汽車的零部件,特別涉及一種電動汽車的底板組件。
背景技術:
現有的車身底板組件,在車身前端前至后端的縱向方向上,通常依次包
括前底板、中底板和后底板。其中,前底板和中底板具有縱向的空心中通 道,該空心中通道的橫向截面形狀為半圓形;后底板則為向上拱起的空心結構。
對于以汽油為動力的汽車來說,排氣管和后輪驅動的縱向傳動軸可以布 置于空心中通道內;后底板向上拱起的空心結構內可以布置油箱。
對于電動汽車來說,由于前輪與后輪之間不具有縱向傳動軸,因而不需 要占用空心中通道內的空間;后底板向上拱起的空心結構則用于放置電池動 力組件。
通常情況下,后底板向上拱起的空心結構的內部空間有限,若要在其內 部放置全部的電池動力組件,則需要增加其縱向長度,從而增加車身長度。 而且,電池動力組件放置于車身后部會使得車身后部的負載過大,影響整車 姿態。
可見,現有電動汽車中的底板組件需要增加車身長度、且使得車身的前 后負載分布不均勻。
實用新型內容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電動汽車的底板組件,無須增加車身 長度、且能夠使得車身的前后負載均勻分布。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電動汽車的底板組件,在所述電動汽車的前端至
后端的縱向方向上,依次包括前底板、中底板和后底板,其中, 所述前底板和所述中底板具有縱向的中通道; 所述后底板為向上拱起的空心結構;
在所述前底板與所述中底板交接處的座椅安裝位置,具有橫向的中艙; 所述中通道、所述中艙、以及所述后底板向上拱起的空心結構內,放置 有電動汽車的電池動力組件。
在所述中艙的前端、所述前底板上方,具有橫向的前底板加強梁。 在所述中艙的后端、所述中底板下方,具有橫向的中底板加強梁。 所述中底板的中通道的橫向截面形狀為梯形。 所述梯形中通道的頂面兩側,焊接有座椅的后安裝支架。 所述后底板兩側的平面,分別焊接于所述電動汽車的左右縱梁的上表面。
所述縱梁對應所述后底板位置的下表面,安裝有后懸掛吊耳支架。 所述縱梁的外側具有底板邊板。
由上述技術方案可見,在本實用新型的底板組件中,中通道、中艙、以 及后底板向上拱起的空心結構內均能夠放置電池動力組件,而不是僅有后底 板向上拱起的空心結構內才能夠放置電池動力組件,因而不需要增加車身長 度以擴充該空心結構的內部空間容量。而且,中通道、中艙、以及后底板向 上拱起的空心結構在車身縱向方向上順序分布,使得電池動力組件不會全部 集中于車身的后部或前部,而是均勻分布于車身縱向方向上,從而能夠保證
車身的前后負載均勻分布。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中底板組件的俯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圖1的A-A剖;現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圖1的B-B剖視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圖1的C-C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參照附圖 并舉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詳細說明。
本實用新型中,對現有底板組件進行了幾處改造,使得底板組件在車身 縱向方向上構成三處用于放置電池動力組件的空間(以下簡稱為電池搶)。 這樣,無須將電池動力組件全部放置于后底板向上拱起的空心結構的內部, 而是分別放置于各電池艙內,從而無須增加車身長度,且使得車身的前后負 載均勻分布。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中底板組件的俯視圖。如圖1所示,在本實用新型中, 電動汽車中用于放置電池動力組件的底板組件,在電動汽車的前端至后端的 縱向方向上,依次包括前底板l、中底板5和后底板7,且前底板l和中 底板5分別具有縱向的空心中通道2和中通道8。
而且,由于電動汽車的前輪與后輪之間不具有縱向傳動軸,不需要占用 空心中通道2和中通道8的內部空間,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中通道2和中通 道8作為第一處電池艙。
其中,電池動力組件中的電池的截面形狀通常為梯形,因此,為了進一 步節省車廂內部的空間,中底板5的中通道8的橫向截面形狀較佳地為梯形, 以盡可能地與電池外形完全匹配。
由于傳統的底板組件,在前底板1與中底板5交接處的前盤座椅安裝位 置處,即前排座椅的下方,為平面結構且與前排座椅的下表面之間具有一定 距離,從而使得此處的底板組件與前排座椅下表面之間具有一空閑的空間, 而該空閑的空間占用了車廂內的有限空間、且對于座椅乘坐的舒適性沒有絲 毫影響。
因此,本實用新型中,在前底板1與中底板5交接處的前排座椅安裝位 置,還具有橫向的空心中艙4,該空心中艙4就構成了本實用新型中的第二
處電池艙,即利用前排座椅與現有底板組件之間的空閑空間作為第二處電池
艙。較佳地,該空心中艙4的上表面與前排座椅下表面相接觸,這樣可以充 分利用前排座椅與現有底板組件之間的空閑空間。
此外,后底板7仍為向上拱起的空心結構,該空心結構即構成了第三處 電池搶。
這樣,將電池組件分別放置于第一處電池艙、第二處電池搶和第三處電 池艙內,而不是全部放置于第三電池艙內,因而不會由于第三處電池艙的空 間有限而不得不增加車身長度。且三處電池艙在車身縱向方向上順序分布, 使得電池動力組件不會全部集中于車身的后部或前部,而是均勻分布于車身 縱向方向上,從而相比于現有底板組件,能夠保證車身的前后負載均勻分布。
本實用新型中,除了在底板組件設置了如上所述的三處電池艙,還對該 底板組件的結構進行了其他改進,以下——列舉。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圖1的A-A剖-f見圖。如圖2所示的A-A剖^L圖詳 細示出了如前所述的第二處電池艙的相關結構。在圖2中,中艙4的前端、 前底板l的上方,具有橫向的前底板加強梁3;中艙的后端、中底板5下方, 具有橫向的中底板加強梁10。
這樣,本實用新型通過如圖2所示的前底板1、前底板加強梁3、中艙 4以及中底板5和中底板加強梁10的搭接方式,增強了底板組件的強度和 剛度。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圖1的B-B剖-現圖。如圖3所示的B-B剖;〖見圖詳 細示出了座椅安裝結構。在圖3中,截面形狀為梯形的中通道8的頂面兩側, 分別焊接有前排座椅的后安裝支架11,而在后安裝支架11兩側頂面的下表 面,則分別焊接后固定件12。
這樣,可以將前排座椅的后端安裝于后安裝支架11的固定件12、前排 座椅的前端則放置于中艙4頂部。可見,本實用新型雖然利用前排座椅與現 有底板組件之間的空閑空間作為第二處電池艙,但并不妨礙前排座椅的安 裝,從而進一步節省了車廂內部空間。
而且,后安裝支架11還能夠提高中通道8的強度和剛度。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圖1的C-C剖視圖。如圖4所示的C-C剖視圖詳 細示出了所述的第三處電池艙的相關結構。在圖4中,后底板7向上拱起的 空心結構的兩側分別具有一平面16 (圖4中僅示出了一側),而后底板兩 側的平面分別焊接于車身左右縱梁14 (圖4中僅示出了一側)的上表面。
這樣,車身縱梁14即可分擔第三處電池艙由于電池動力組而產生的負 載,進一步提高了底板組件的強度和剛度。
仍參見圖4,縱梁14對應后底板7位置的下表面,還安裝有后懸掛吊 耳支架15。
其中,后懸掛吊耳支架15能夠進一步為底板組件提供足夠的強度和剛 度支持。
在圖4中,縱梁14的外側還具有底板邊板13,以實現對縱梁14、后懸 掛吊耳支架15以及后底板7的保護,同時還能夠保證縱梁14、后懸掛吊耳 支架15以及后底板7與車身側圍的連結性和密封性。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的保護范圍。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 換以及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電動汽車的底板組件,在所述電動汽車的前端至后端的縱向方向上,依次包括前底板、中底板和后底板,其中,所述前底板和所述中底板具有縱向的中通道;所述后底板為向上拱起的空心結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底板與所述中底板交接處的座椅安裝位置,具有橫向的中艙;所述中通道、所述中艙、以及所述后底板向上拱起的空心結構內,放置有電動汽車的電池動力組件。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底板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艙的前端、 所述前底板上方,具有橫向的前底板加強梁。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底板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艙的后端、 所述中底板下方,具有橫向的中底板加強梁。
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底板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底板的中通道 的橫向截面形狀為梯形。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底板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中通道的頂 面兩側,焊接有座椅的后安裝支架。
6、 如權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底板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 后底板兩側的平面,分別焊接于所述電動汽車的左右縱梁的上表面。
7、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底板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縱梁對應所述后 底板位置的下表面,安裝有后懸桂吊耳支架。
8、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底板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縱梁的外側具有 底板邊板。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電動汽車的底板組件。在本實用新型的底板組件具有中通道和后底板向上拱起的空心結構,同時還增加了一橫向的中艙,且中通道、中艙、以及后底板向上拱起的空心結構內均能夠放置電池動力組件,而不是僅有后底板向上拱起的空心結構內才能夠放置電池動力組件,因而不需要增加車身長度以擴充該空心結構的內部空間容量。而且,中通道、中艙、以及后底板向上拱起的空心結構在車身縱向方向上順序分布,使得電池動力組件不會全部集中于車身的后部或前部,而是均勻分布于車身縱向方向上,從而能夠保證車身的前后負載均勻分布。
文檔編號B62D25/20GK201183533SQ200820107218
公開日2009年1月21日 申請日期2008年4月7日 優先權日2008年4月7日
發明者翔 張, 佳 王, 鐘海剛 申請人:上海海馬汽車研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