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雙軸運輸車驅動輪外掛履帶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適用于在松軟地面行走的雙軸運輸車驅動輪外掛 履帶裝置。
背景技術:
在交通運輸方面,輪式車輛由于具有平穩、高速、機動、靈活的特點成 為目前最有效的運輸工具。對于雙軸運輸車而言,后軸負荷比前軸大得多, 為使后輪輪胎不致過載,后軸一般裝用雙式車輪,又稱后輪雙胎。后輪雙胎 是通過在同一輪轂上安裝兩套輻板和輪輞實現的。兩套輻板和輪輞結構相 同,便于互換。輻板凸出輪輞,對置放置,保證輪輞中心距滿足雙胎最小中 心距的要求。最小中心距用以保證輪胎氣壓不足或承受壓力較大時接地輪胎 產生變形,胎側不產生摩擦。但是,輪式車輛在松軟的地面上行駛時,常常 由于下陷過深、阻力過大、牽引力不夠等原因而打滑,'導致車輛不能通過, 限制了車輛在松軟地面上的行走效率和通過性能。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將輪胎與地面 接觸變成履帶與地面接觸,增大接地面積,減小接地壓力,從而提高車輛在 松軟地面上的行走效率和通過性能的雙軸運輸車驅動輪外掛履帶裝置。
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t支術方案實現
一種雙軸運輸車驅動輪外掛履帶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后輪雙胎 結構驅動輪前后兩側的支撐裝置和將支撐裝置與輪胎包裹起來的履帶,每組 支撐裝置包括一組支撐輪、兩個支架和三個導輪,在兩個支架之間設置有一 組可自由轉動的與后4侖雙胎結構驅動輪相應的支撐輪,在兩個支架之間設置 有沿車輪中心圓周布置并與驅動輪輪胎緊密接觸的可自由轉動的第一導輪、 第二導輪和第三導輪,在中間的第二導輪上固定有導向撥盤,所述導向撥盤 與驅動輪兩輪胎的胎肩部接觸,兩組支撐裝置中位于驅動輪輪胎同側的支架 通過橫拉桿連接;所述履帶包括通過鏈環連接成一體的履帶板,所述履帶板的兩端分別設置有特征角與驅動輪輪胎特征角相同的防脫塊,防脫塊的高度 與驅動輪輪胎胎肩尺寸相適應,所述支撐輪的特征角與防脫塊的特征角相 同。
所述支撐輪的最低點與驅動輪輪胎的最低點在同 一平面上。 所述支撐輪與第二導輪的中心線在同一穿過車輪中心的徑向延長線上,
第一導輪與第二導輪的徑向中心線之間的夾角為18度,第二導輪與第三導 輪的徑向中心線之間的夾角為12度。
所述橫拉桿為長度可調節的橫拉桿。 '
所述履帶板分為多個單元,每兩個單元之間通過履帶連接裝置連接,所 述履帶連接裝置包括T型連接件和由三個連接桿組合而成的E型連接件,所 述E型連接件端部的兩連接桿分別穿過履帶板上的連接孔并插入T型連接件 的連接孔中,所述E型連接件中部的連接桿與T型連接件通過螺栓連接。
本實用新型具有下述技術效果
1. 本實用新型的雙軸運輸車驅動輪外掛履帶裝置在不對原車進行任何 改造的前提下,在驅動輪前后兩側各增加了一組支撐裝置,再用履帶將支撐 裝置和輪胎一起包裹起來,將輪胎與地面接觸變成履帶與地面接觸,大大提 高了接地面積,從而減小接地壓力,減小下陷,降低行'駛阻力。同時,還可 以增大驅動力,這些因素綜合的結果使得車輛在;^軟地面上的行走效率和通 過性大幅度提高,能夠滿足各地區復雜地形運輸工作的需要。
2. 履帶單元之間采用專用履帶連接裝置連接,能夠滿足快速安裝和拆 卸的要求。履帶板間采用鏈環聯接,結構簡單,成本低。
3. 采用導向撥盤式轉向機構,實現了加裝外掛履帶裝置的驅動輪的順 利轉向。
圖1為本實用新型雙軸運輸車驅動輪外掛履帶裝置的示意圖2為支撐裝置的示意圖3為支撐輪的示意圖4為支撐輪及導輪的布置示意圖5為履帶示意圖6為防脫塊示意圖;圖7為履帶連接裝置示意圖8為兩履帶單元之間的連接關系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詳細說明。
本實用新型的雙軸運輸車驅動輪外掛履帶裝置的示意圖如圖l所示,包 括位于后輪雙胎結構驅動輪前后兩側的支撐裝置和將支撐裝置與輪胎包裹 起來的履帶l。支撐裝置的示意圖如圖2所示,每組支撐裝置包括一組支撐 輪4、兩個支架5和第一導輪2、第二導輪7、第三導輪8三個導輪,在兩 個支架之間設置,有一組可自由轉動的與后輪雙胎驅動梧相應的支撐輪4,在 兩個支架之間設置有沿車輪中心圓周布置并與驅動輪輪胎緊密接觸的可自 由轉動的第一導4侖2、第二導輪7和第三導輪8。支撐輪及導輪的布置示意 圖參見圖3,支撐輪4與第二導輪8的中心線在穿過車輪中心0點的同一車 輪徑向延長線上,第一導輪2與第二導輪7的徑向中心線之間的夾角|3 1為 18度,第二導輪與第三導輪的徑向中心線之間的夾角(3 2為12度。為了實 現外掛舉帶裝置的轉向,克服地面作用在外掛履帶上的轉向阻力矩,通過在 中間的導輪上安裝導向撥盤實現外掛履帶的轉向,即在中間的第二導輪8上 固定有導向撥盤3,所述導向撥盤與驅動輪兩輪胎的胎肩部接觸。轉向過程 中,驅動輪的輪胎撥動導向撥盤,導向撥盤帶動導輪,.第二導輪帶動支架, 支架帶動支撐輪,支撐輪帶動履帶,從而實現外掛履帶轉向。兩組支撐裝置 中位于驅動輪輪胎同側的支架通過橫拉桿6連接,為了便于調節,所述橫拉 桿為長度可調節的橫拉桿。為了增大接地面積,所述支撐輪的最低點與驅動 輪輪胎的最低點在同一平面上。由履帶作用到支撐輪上的支承力通過支架、 導輪作用到驅動輪的輪胎上,從而支撐車身重量。
外掛履帶采用滑移轉向履帶的結構形式,履帶部分的示意圖如圖5、圖 6所示,所述履帶包括通過鏈環11連接成一體的履帶板9,履帶板9的兩端 分別設置有特征角cc與驅動輪輪胎特征角相同的防脫塊10,防脫塊的高度 與輪胎胎肩尺寸相適應,防脫塊的示意圖如圖6所示。防脫塊用于防止驅動 輪輪胎和支撐輪從履帶板上脫出,在轉向時支撐輪撥動防脫塊使履帶滑移轉 向。在輪胎中的胎肩靠近胎面部分有著厚實的橡膠層,可以較好地承受側向 力,防脫塊與胎肩的這一部分配合。所述支撐輪的特征角oc與防脫塊的特征角相同,支撐^^的示意圖如圖3所示。
為滿足在沒有吊裝設備的情況下兩人配合可以完成履帶搬運,履帶設計 成單元形式,即整條履帶由多個履帶單元組成,本實施例中履帶單元為三個, 每兩個履帶單元之間通過一組履帶連接裝置連接,履帶連接裝置示意圖如圖 7和圖8所示,所述履帶連接裝置包括T型連接件13和由三個連接桿組合 而成的E型連接件12,所述E型連接件端部的兩連接桿14、 16分別穿過履 帶板上的連接孔并插入T型連接件的連接孔中,所述E型連接件中部的連接 桿15與T型連接件通過螺栓17連接。
安裝時,先用履帶連接裝置將三個履帶單元拼裝在一起,平放在地面上, 然后,將驅動輪駛于履帶上,在驅動輪的前后分別安裝一組支撐裝置。用履 帶將支撐輪和車輪包裹起來,再用工具將履帶兩端連接成一體。
當車輛在松軟地面上行駛時,驅動輪帶動履帶、驅動輪前后兩組支撐裝
置一起運動,將輪胎與地面接觸變成履帶與地面接觸,大大提高了接地面積, 從而減小接地壓力,減小下陷,降低行駛阻力,增大驅動力,使車輛的行走 效率和通過性大幅度提高。
盡管參照實施例對所公開的涉及一種雙軸運輸車驅動輪外掛履帶裝置進 行了特別描述,以上描述的實施例是說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在不脫離本 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所有的變化和修改都在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之內。 -
權利要求1、一種雙軸運輸車驅動輪外掛履帶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后輪雙胎結構驅動輪前后兩側的支撐裝置和將支撐裝置與輪胎包裹起來的履帶,每組支撐裝置包括一組支撐輪、兩個支架和三個導輪,在兩個支架之間設置有一組可自由轉動的與后輪雙胎結構驅動輪相應的支撐輪,在兩個支架之間設置有沿車輪中心圓周布置并與驅動輪輪胎緊密接觸的可自由轉動的第一導輪、第二導輪和第三導輪,在中間的第二導輪上固定有導向撥盤,所述導向撥盤與驅動輪兩輪胎的胎肩部接觸,兩組支撐裝置中位于驅動輪輪胎同側的支架通過橫拉桿連接;所述履帶包括通過鏈環連接成一體的履帶板,所述履帶板的兩端分別設置有特征角與驅動輪輪胎特征角相同的防脫塊,防脫塊的高度與驅動輪輪胎胎肩尺寸相適應,所述支撐輪的特征角與防脫塊的特征角相同。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雙軸運輸車驅動輪外掛履帶裝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支撐輪的最低點與驅動輪輪胎的最低點在同 一平面上。
3、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雙軸運輸車驅動輪外掛履帶裝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支撐輪與第二導輪的中心線在同一穿過車輪中心的徑向延長線上,第一導輪與第二導輪的徑向中心線之間的夾角為18度,第二導輪與第三導 輪的徑向中心線之間的夾角為12度。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軸運輸車驅動輪外掛履帶裝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橫拉桿為長度可調節的橫拉桿。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軸運輸車驅動輪外掛履帶裝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履帶板分為多+單元,每兩個單元之間通過履帶連接裝置連接,所 述履帶連接裝置包括T型連接件和由三個連接桿組合而成的E型連接件,所 述E型連接件端部的兩連接桿分別穿過履帶板上的連接.孔并插入T型連接件 的連接孔中,所述E型連接件中部的連接桿與T型連接件通過螺栓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雙軸運輸車驅動輪外掛履帶裝置,旨在提供一種將輪胎與地面接觸變成履帶與地面接觸,提高接地面積,減小接地壓力,從而提高車輛在松軟地面上的行走效率和通過性能的雙軸運輸車驅動輪外掛履帶裝置。包括位于后輪雙胎結構驅動輪前后兩側的支撐裝置和將支撐裝置與輪胎包裹起來的履帶,每組支撐裝置包括一組支撐輪、兩個支架和三個導輪,在第二導輪上固定有導向撥盤,導向撥盤與驅動輪兩輪胎的胎肩部接觸,兩組支撐裝置中位于輪胎同側的支架通過橫拉桿連接。該裝置將輪胎與地面接觸變成履帶與地面接觸,大大提高了接地面積,減小接地壓力,行走效率和通過性大幅度提高。
文檔編號B62D55/08GK201220698SQ200820075050
公開日2009年4月15日 申請日期2008年6月17日 優先權日2008年6月17日
發明者孟祥德, 張天如, 朱先民, 李立順, 李紅勛 申請人:李立順;孟祥德;張天如;朱先民;李紅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