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智能皮囊代步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動代步車,尤其涉及一種用防撞充氣皮囊作 為保護措施的智能皮囊代步車,屬于電驅動小型車的生產領域。
背景技術:
近年汽車的增長速度非常快,越來越多優質廉價的小汽車進入普通老 百姓的家庭,成為上、下班的代步工具。汽車雖然讓人們的生活更加便利、 舒適,但隨之而來的問題也越來越多,比如交通堵塞城市道路的建設 遠遠跟不上汽車增長的速度,使城市內的汽車經常象蝸牛一樣爬行,尤其 在上、下班高峰期;空氣污染無論燒油還是燒氣,汽車產生的空氣污染 都是明顯的,這明顯不利于城市的生活環境建設;成本高現在油價飛漲, 很多有車一族都埋怨買車易、養車難,特別對于經常開車在城內繞圈的人 來說,汽車的價值并不大。
作為環保、便捷、成本低、占用空間小的交通工具,自行車長期以來 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即使在經濟日益發達的今天,很多城市道路建設不
夠發達的發展中國家(包括中國)都大力提倡使用自行車作為上、下班的 交通工具,比如法國的巴黎,在全城建立起自行車中轉站網絡,每隔300 米便設立一個自行車中轉站,讓市民隨時隨地輕松獲取自行車這種交通工 具;而韓國也正準備投入巨資在首爾市改造道路基礎設施并制定新的,既 方便、又節省,還能解決交通擁擠、尾氣污染的城市頑疾。
自行車主要有人力自行車和電動自行車,前者比較費力,舒適性較差; 后者舒適性較差,制造成本較高。同時,這兩種自行車都還有明顯的缺陷-
安全系數都較差, 一旦發生碰撞,就可能使騎者受傷、車體變形,如果碰 到行人,同樣比較容易讓行人受到傷害。所以,對現代城市來說,省力、 便捷、舒適、環保的交通工具具有廣闊的前景。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省力、便捷、 舒適、環保的智能皮囊代步車。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用電瓶或太陽能電池作為動力源驅動車輪前進,包括驅動 系統、變速系統、傳動系統、操作系統,另外還包括智能控制系統;底盤 為圓形或橢圓形,在底盤周圍邊緣之上固定連接安裝有與底盤形狀相近但 外徑更大的環狀防撞充氣皮囊,在環狀防撞充氣皮囊的邊緣之上固定連接 安裝有外徑小于環狀防撞充氣皮囊的環狀充氣托囊,環狀充氣托囊的前端 面為大致直線形,在其與環狀防撞充氣皮囊的前端面之間的空隙安裝有包 含方向控制器的操作系統,在底盤上面的大致中間位置固定連接安裝有圓 柱充氣托囊,在環狀充氣托囊和圓柱充氣托囊的上方固定連接安裝有充氣
椅囊c
上述驅動系統采用電瓶或太陽能電池作為動力源,通過常規操作系 統、變速系統及傳動系統后驅動后輪旋轉,從而推動本實用新型前進。
在使用過程中,使用者坐在充氣椅囊的座位上,通過控制操作系統的 方向控制器、變速系統的變速器、剎車踏板等,控制本實用新型的啟動、 變速、剎車等。環狀防撞充氣皮囊可以在發生擦掛或碰撞時起到很好的緩 沖作用,無論是車與車相碰還是車與人相碰,環狀防撞充氣皮囊都能在很 大程度上避免車或人受到傷害,其保護作用類似于碰碰車的保護帶。另外, 使用者還可以通過智能控制系統了解各種信息,比如到達目的地的最佳路 線、交通狀況等,實現本實用新型的智能化功能。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結構,在所述底盤周圍邊緣的下方設置有托 邊,在托邊上方的底盤外圍安裝有底盤氣囊,環狀防撞充氣皮囊安裝在底 盤氣囊之上,底盤氣囊的外徑小于環狀防撞充氣皮囊的外徑。這種結構可 以進一步保護和美化底盤,同時也便于托住環狀防撞充氣皮囊。
在所述環狀防撞充氣皮囊內安裝有防撞環狀鋼板。防撞環狀鋼板可以 加強環狀防撞充氣皮囊的抗損能力,達到更好的防撞效果。
在所述底盤上面圓柱充氣托囊與環狀充氣托囊之間的部分安裝有電 瓶或太陽能電池、智能控制器和變速系統,智能控制器的電源輸入端與電 瓶通過電線連接。這種方式主要體現了結構緊湊的特點,使本實用新型盡 可能地減小體積,達到靈活、便捷的目的。
所述智能控制器還與語音控制器、無人操作控制器和電腦操作控制器 通過信號線連接。這是作為高級智能化的結構,安裝語音控制器后使用者 可以通過語言對本實用新型進行控制,尤其適合四肢殘疾的人使用;安裝 無人操作控制器后,只需事先將目的地的信息傳送給控制系統,本實用新 型就能自動進行選擇最佳路線、自動啟動、變速、避讓障礙物、停止等操 作,是最高智能化的體現,也可以作為智能機器人來使用。
在方向控制器的軸心中央還安裝有可快速裝、拆和調節升降的撐桿, 在撐桿的另一端安裝有遮陽避雨蓬。遮陽避雨蓬是遮陽避雨的一種方式, 另外也可以采用穿遮陽服、避雨服的方式來實現。有了這些裝置,就可以 在常規任何天氣(如晴天、烈日天氣、雨天、下雪天氣等)下使用本實用 新型了。 所述方向控制器可以采用車把式結構,也可以采用方向盤式結構。具 體而言,根據使用者的愛好進行選擇。
所述底盤由鋁合金鋼板制作而成;車輪為橡膠輪,其中兩個前輪為方 向輪,兩個后輪為驅動輪。鋁合金鋼板的作用除增強強度外,還能增加底 盤的重量,便于本實用新型的平穩運行,當然也可以由其它材料如質量較 大的硬質塑料制作而成;橡膠輪則可達到輕便的目的。車輪驅動采用碳刷 式電機結構,其控制靈敏、調速容易、壽命長。
當需要將本實用新型應用在水中行使時,底盤與車輪之間則設計為密 封式結構,同時需要在兩個后輪的兩側外側面分別設置滑水葉片,使車輪 具備滑水的功能;在充氣椅囊的座面上設置可快速取下的可充氣皮墊,在 可充氣皮墊的大致中間部位設置有孔,孔不影響可充氣皮墊的氣體密封 性;孔的大小、個數與相對位置均與所述車輪相對應。使用時,先將可充 氣皮墊取下充氣,然后將車輪穿過可充氣皮墊的孔,可充氣皮墊將底盤托 住,使本實用新型漂在水面上,啟動后車輪旋轉,帶動滑水葉片旋轉,從 而使本實用新型在水的反作用力下向前行使。
在充氣椅囊前端設置有高于充氣椅囊座面的弧形氣囊;在充氣椅囊的 中前部中弧形氣囊的兩側處設置有用于使用者上、下的缺口。弧形氣囊主 要用于便于使用者放腿,既可增加舒適度,又可盡量節省高度空間。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由于本實用新型采用充氣皮囊結構,而且用電瓶或太陽能電池作為動 力源、結構緊湊、體積小,所以用本實用新型代步,方便、快捷、舒適、 安全、清潔、環保,有利于優化城市環境、緩解城市交通擁擠的局面;另 外,本實用新型可以在各皮囊的外表面設計各種圖案,使本實用新型成為
現代都市一道亮麗的風景;其水上行使的功能,更增添了本實用新型的多 用性及娛樂性。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3是本實用新型去掉充氣椅囊后的俯視結構示意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仰視結構示意圖5是本實用新型安裝遮陽避雨蓬后的主視結構示意圖6是本實用新型中另一種結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7是本實用新型中可充氣皮墊充氣后的展開狀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具體描述
本實用新型用電瓶或太陽能電池作為動力源驅動車輪前進,包括驅動 系統、變速系統、傳動系統、操作系統,還包括智能控制系統;如圖1 和圖2所示,底盤10為橢圓形,在底盤10的周圍邊緣之上固定連接安裝 有與底盤10形狀相近但外徑更大的環狀防撞充氣皮囊6,在環狀防撞充 氣皮囊6的邊緣之上固定連接安裝有外徑小于環狀防撞充氣皮囊6的環狀 充氣托囊2,環狀充氣托囊2的前端面為大致直線形,在其與環狀防撞充 氣皮囊6的前端面之間的空隙安裝有包含方向控制器5的操作系統,結合 圖l、圖2和圖3,在底盤10上面的大致中間位置固定連接安裝有圓柱充 氣托囊15,在環狀充氣托囊2和圓柱充氣托囊15的上方固定連接安裝有 充氣椅囊l。
如圖1和圖4所示,在底盤10周圍邊緣的下方設置有托邊22,在托
邊22上方的底盤10的外圍安裝有底盤氣囊9,環狀防撞充氣皮囊6安裝 在底盤氣囊9之上,底盤氣囊9的外徑小于環狀防撞充氣皮囊6的外徑。 在環狀防撞充氣皮囊6內安裝有防撞環狀鋼板(圖中不可視)。這種結構 可以進一步保護和美化底盤,同時也便于托住環狀防撞充氣皮囊。防撞環 狀鋼板可以加強環狀防撞充氣皮囊的抗損能力,達到更好的防撞效果。
如圖3所示,在底盤10上面的圓柱充氣托囊15與環狀充氣托囊2 之間的部分安裝有電瓶13、智能控制器20和變速系統18,智能控制器 20的電源輸入端與電瓶13通過電線連接。智能控制器20還與語音控制 器16、無人操作控制器19和電腦操作控制器23通過信號線連接。電腦 操作控制器23用信號線引出,置于其它位置供使用者使用。安裝語音控 制器16后使用者可以通過語言對本實用新型進行控制,尤其適合四肢殘 疾的人使用;安裝無人操作控制器19后,只需事先將目的地的信息傳送 給控制系統,本實用新型就能自動選擇最佳路線、自動啟動、變速、避讓 障礙物、停止等,是最高智能化的體現,也可以作為智能機器人來使用。
如圖5所示,在方向控制器5的軸心中央還安裝有可快速裝、拆和調 節升降的撐桿,在撐桿的另一端安裝有遮陽避雨蓬21。
如圖1和圖2所示,方向控制器5為車把式結構。如圖6所示,方向 控制器5為方向盤式結構。
如圖4所示,底盤10由鋁合金鋼板制作而成(圖中未標記);車輪為 橡膠輪(圖中未標記),其中兩個前輪8為方向輪,兩個后輪11為驅動輪。 鋁合金鋼板的作用除增強強度外,還能增加底盤的重量,便于本實用新型 的平穩運行,當然也可以由其它材料如質量較大的硬質塑料制作而成;橡 膠輪則可達到輕便的目的。車輪驅動采用碳刷式電機結構,其控制靈敏、 調速容易、壽命長。
如圖l、圖4和圖5所示,當需要將本實用新型應用在水中行使時, 底盤10與車輪之間則設計為密封式結構,同時需要在兩個后輪11的兩側 外側面分別設置滑水葉片25,使車輪具備滑水的功能;在充氣椅囊1的 座面上設置可快速取下的可充氣皮墊26 (圖中不可視),如圖7所示,在 可充氣皮墊26的大致中間部位設置有孔28,孔28不影響可充氣皮墊26 的氣體密封性;孔28的大小、個數與相對位置均與所述車輪相對應。
如圖1和圖2所示,在充氣椅囊1前端設置有高于充氣椅囊1座面的 弧形氣囊3;在充氣椅囊1的中前部中弧形氣囊3的兩側處設置有用于使 用者上、下的缺口 12。弧形氣囊3主要用于便于使用者放腿,既可增加 舒適度,又可盡量節省高度空間。
如圖1和圖2所示,在使用過程中,使用者坐在充氣椅囊1的座位上, 通過控制操作系統的方向控制器5、變速系統的變速器、剎車踏板(圖中 不可視)等,控制本實用新型的啟動、變速、剎車等。環狀防撞充氣皮囊 6可以在發生擦掛或碰撞時起到很好的緩沖作用,無論是車與車相碰還是 車與人相碰,環狀防撞充氣皮囊6都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車或人受到傷 害,其保護作用類似于碰碰車的保護帶。另外,使用者還可以通過智能控 制系統了解各種信息,比如到達目的地的最佳路線、交通狀況等,實現本 實用新型的智能化功能。
結合圖1和圖7,在水中使用時,先將可充氣皮墊26取下充氣,然 后將車輪穿過可充氣皮墊26的孔28,可充氣皮墊26將底盤10托住,使 本實用新型漂在水面上,啟動后輪ll旋轉,帶動滑水葉片25旋轉,從而 使本實用新型在水的反作用力下向前行使。
權利要求1、一種智能皮囊代步車,用電瓶或太陽能電池作為動力源驅動車輪前 進,包括驅動系統、變速系統、傳動系統、操作系統,其特征在于 還包括智能控制系統;底盤(10)為圓形或橢圓形,在底盤(10) 的周圍邊緣之上固定連接安裝有與底盤(10)形狀相近但外徑更大 的環狀防撞充氣皮囊(6),在環狀防撞充氣皮囊(6)的邊緣之上固 定連接安裝有外徑小于環狀防撞充氣皮囊(6)的環狀充氣托囊(2), 環狀充氣托囊(2)的前端面為大致直線形,在其與環狀防撞充氣皮 囊(6)的前端面之間的空隙安裝有包含方向控制器(5)的操作系 統,在底盤(10)上面的大致中間位置固定連接安裝有圓柱充氣托 囊(15),在環狀充氣托囊(2)和圓柱充氣托囊(15)的上方固定 連接安裝有充氣椅囊(1)。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皮囊代步車,其特征在于在底盤(10) 周圍邊緣的下方設置有托邊(22),在托邊(22)上方的底盤(10) 的外圍安裝有底盤氣囊(9),環狀防撞充氣皮囊(6)安裝在底盤氣 囊(9)之上,底盤氣囊(9)的外徑小于環狀防撞充氣皮囊(6)的 外徑。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皮囊代步車,其特征在于在環狀 防撞充氣皮囊(6)內安裝有防撞環狀鋼板。
4、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皮囊代步車,其特征在于在底盤(10)上面的圓柱充氣托囊(15)與環狀充氣托囊(2)之間的部分 安裝有電瓶或太陽能電池(13)、智能控制器(20)和變速系統(18), 智能控制器(20)的電源輸入端與電瓶(13)通過電線連接。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皮囊代步車,其特征在于智能控制器(20)還與語音控制器(16)、無人操作控制器(19)和電腦操作控 制器(23)通過信號線連接。
6、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皮囊代步車,其特征在于在方向 控制器(5)的軸心中央還安裝有可快速裝、拆和調節升降的撐桿, 在撐桿的另一端安裝有遮陽避雨蓬(21)。
7、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皮囊代步車,其特征在于底盤(IO) 由鋁合金鋼板制作而成;車輪為橡膠輪,其中兩個前輪(8)為方向 輪,兩個后輪(11)為驅動輪。
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皮囊代步車,其特征在于在兩個后輪(11)的兩側外側面分別設置有滑水葉片(25)。
9、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皮囊代步車,其特征在于在充氣 椅囊(1)的座面上設置可快速取下的可充氣皮墊(26),在可充氣 皮墊(26)的大致中間部位設置有孔(28), ?L (28)不影響可充氣 皮墊(26)的氣體密封性;?L (28)的大小、個數與相對位置均與 所述車輪相對應。
10、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皮囊代步車,其特征在于在充 氣椅囊(1)前端設置有高于充氣椅囊(1)座面的弧形氣囊(3); 在充氣椅囊(1)的中前部中弧形氣囊(3)的兩側處設置有用于使 用者上、下的缺口 (12)。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電瓶或太陽能電池作為動力源的智能皮囊代步車,在車上安裝有智能控制系統;底盤為圓形或橢圓形,在底盤周圍邊緣之上固定連接安裝有與底盤形狀相近但外徑更大的環狀防撞充氣皮囊,在環狀防撞充氣皮囊的邊緣之上固定連接安裝有外徑小于環狀防撞充氣皮囊的環狀充氣托囊,環狀充氣托囊的前端面為大致直線形,在其與環狀防撞充氣皮囊的前端面之間的空隙安裝有包含方向控制器的操作系統,在底盤上面的大致中間位置固定連接安裝有圓柱充氣托囊,在環狀充氣托囊和圓柱充氣托囊的上方固定連接安裝有充氣椅囊。用本實用新型代步,方便、快捷、舒適、安全、清潔、環保,有利于優化環境、緩解交通擁擠。
文檔編號B62D63/00GK201193080SQ200820062108
公開日2009年2月11日 申請日期2008年2月1日 優先權日2008年2月1日
發明者翔 孔, 李建平, 許珍明, 赫玉潔, 容 趙, 趙雪砜 申請人:趙雪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