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摩托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摩托車,特別涉及一種使用碟剎制動機構的 摩托車。
背景技術:
現時,摩托車已越來越普遍,人們對其安全性能、質量問題尤為關 注。現有的摩托車的車輪制動機構普遍有二種, 一種是鼓剎式,另一 種是碟剎式。對于釆用鼓剎型式制動的摩托車,由于鼓式剎車時來令 片密封于剎車鼓內,造成剎車來令片磨損后的碎屑無法散去,影響剎車鼓 與來令片的接觸面而影響剎車性能。該種結構型式作用半徑小,制動力 矩小,剎車鼓易碎,制動效果不夠理想,安全性能差。而現有的碟 剎由于剎車系統沒有密封,因此剎車磨損的細屑不會沉積在剎車上,碟式
剎車的離心力可以將一切水、灰塵等污染向外拋出,以維持一定的清潔; 此外由于碟式剎車零件獨立在外,要比鼓式剎車更易于維修,故廣泛為人 們釆用。現有技術摩托車的碟式剎車制動機構如圖1所示碟剎盤16 用螺栓固定在車輪輞17上,車輪輞17中心為花鍵連接在輸出軸12 上,右連接板14 一頭連接在發動機右箱體,另一頭穿在輸出軸12 上,碟剎下泵15裝在右連接板14上,也用螺栓固定,最后在輸出 軸12末端以螺母一起把車輪打緊,這樣六個自由度全部鎖定,整個 傳動通過輸出軸轉動,而帶動車輪轉動。這種結構輸出軸要加長, 對軸本身的抗剪切力高,直線度要求高;碟剎盤裝在車輪上,碟剎 盤與發動機中心的平面度除與本身的精度有關外,主要還是靠控制
好車輪輞的平面度;此外,碟剎下泵裝在右連接板上,因而對右連
接板強度也有一定的要求。由于車輪輸出軸長,碟剎盤離軸的支點 較遠,當車輪高速動轉時,碟剎盤的端跳動和面跳動都很大。這種 情況在下剎車,會出現有空剎現象(即無制動)。現有技術碟式剎車 制動機構的另一缺點是碟剎下泵離軸的支點遠,即力臂相對增長, 同一扭矩下,制動片所需的制動力較大,縮短制動片的使用壽命。而
且現有技術碟式剎車制動機構對各制動部件的精度、強度要求較 高,這必然增加了所需的使用材料或生產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可改善目前 產品的不足的一種摩托車。
本實用新型是在現有技術碟式制動摩托車的基礎上作出改進, 縮短了傳動軸與碟剎盤之間的力臂,減少了碟剎盤的端跳和面跳
動,提高制動機構的可靠性與耐久性。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摩托車,包括發動機及其驅動的輸出軸,輸出軸設于后傳動箱 蓋,并與后輪輪輞連接;與后輪輪輞固定的碟剎盤及與碟剎盤配合控
制制動的后碟下泵,所述碟剎盤設于后輪輪輞與輸出軸主傳動端之
間;此外與碟剎盤對應設置的后碟下泵可固定安裝在后傳動箱蓋 上。這樣的設計縮短了輸出軸,減小了后碟下泵與輸出軸支點的力 矩,使制動片所受的扭力大大減小,延長后碟下泵的使用壽命。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設計為在摩托車后輪輪輞與碟剎盤之間設有
后輪連接板;后輪連接板與輸出軸花鍵配合;碟剎盤以螺栓固定于后輪 連接板一側,后輪輪輞以螺栓固定于后輪連接板的另一側。此設計以輸出 軸直接帶動后輪連接板再驅動后輪輪輞。碟剎盤完全跟隨由輸出軸直接驅 動的后輪連接板轉動,與后輪輪輞無關,減少由于后輪震動而造成偏心晃 動問題,旋轉更平穩。此外,由于帶動后輪輪輞的扭距由原來較小的軸半 徑增大為軸心至后輪輪輞固定螺栓的距離,使輪輞受力更均勻,可降低對 后輪輪輞強度的要求并減少后輪輪輞的厚度,達到節省材料的效果。
對于輸出軸與后輪連接板、后輪輪輞的固定方式,可以在后輪連接板 外側用螺母固定;后輪輪輞以螺栓固定于后輪連接板上,在維修拆卸時更 顯得方便。此外,也可以在貫穿后輪輪輞的輸出軸末端,即后輪輪輞外側 用螺母固定,后輪輪輞具有定位銷,后輪連接板設有對應定位銷的凹槽兩 者為榫鉚配合結構,如此可以以一顆螺母完成輸出軸、后輪連接板、后輪 輪輞的固定,而且定位準確,并可節省安裝工序。
當然,后輪輪輞也可以是花鍵配合輸出軸,起到定位準確,加強傳動 的可靠性。
本實用新型另一個設計為后輪輪輞與后輪連接板合二為一,碟剎盤 直接裝在后輪輪輞上,后輪輪輞以花鍵配合輸出軸,并在外側用螺母固 定。這種使后輪輪輞與后輪連接板一體化的設計,使結構更為簡單,整 體結構可靠性更強。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摩托車的碟剎制動裝置結構與在先現有
技術的結構相比優點有同一精度,制動性能更穩定;制動片使用 壽命更長;節省了材料,降低了成本。具體優點如下
(1) 制動性能穩定。碟剎盤裝在后輪連接板上,碟剎下泵裝在后 傳動箱蓋上,也就是離輸出軸近或同一平面上,當輸出軸在高速旋 轉時,碟剎盤的端跳較小,不會出現空剎現象;輸出軸相對較短, 制動片制動時,輸出軸所受的扭矩、剪切力小,安全更有保障。
(2) 制動片使用壽命長。輸出軸受的扭矩、剪切力小,同一轉速 下,要使車輪靜止,可用較小的摩擦阻力達到制動效果。
(3) 降低成本。輸出軸減短、后輞所用材料減小,節省現有技術 的右連接板。
圖1是現有技術摩托車的碟剎制動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摩托車的碟剎制動機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使用新型實施例后輪連接板的主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后輪連接板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摩托車的碟剎制動機構如圖1所示,包括1.發 動機、2.輸出軸、3.后傳動箱蓋、4.后連接板、5.碟剎盤、6.后 碟下泵、7.后輪輪輞、8.螺母、9.螺栓。
具體結構為發動機1驅動連接摩托車后輪的輸出軸2,于發 動機1上設有一連接輸出軸2的后傳動箱蓋3;后連接板4為花鍵配 合連接于輸出軸2,并于后連接板4右端以螺母8 —緊緊固定于輸出軸2 上。均勻分布于圓環形碟剎盤5的3顆螺栓將碟剎盤5固定于后連接板4 的左端面,均勻分布于后輪輪輞7的3顆螺栓9將后輪輪輞7固定于連 接板4的右端面,后連接板4的結構及對應螺孔位置如圖3、 4所示。凸 出后連接板4的碟剎盤5外圓環置于后碟下泵6的兩塊制動片的間隙 中。后碟下泵6的結構與現時普遍使用的碟剎泵結構相同。后碟下泵6
用螺栓固定在后傳動箱蓋3上。
在發動機1驅動輸出軸2轉動時,輸出軸2直接帶動后連接板4轉 動,碟剎盤5、后輪輪輞7從動于后連接板4。當行車過程中需制動摩托 車時,只要輕輕扳動摩托車后剎車手柄,后碟下泵6的兩塊制動片分別 對向運動縮小兩者之間的間隙,逐漸夾緊碟剎盤5,利用制動片與碟剎盤 5之間的摩擦力把碟剎盤5抱死,從而使后輪轉動受制,達到制動的效 果。由于碟剎盤靠近輸出軸主傳動端,使輸出軸受的扭矩、剪切力減 小,從而保證了制動的穩定性和耐久性,使行車更為安全。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 的結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 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技 術方案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摩托車,包括發動機(1)及其驅動的輸出軸(2),輸出軸(2)設于后傳動箱蓋(3),并與后輪輪輞(7)連接;與后輪輪輞(7)固定的碟剎盤(5)及與碟剎盤(5)配合控制制動的后碟下泵(6),其特征在于:所述碟剎盤(5)設于后輪輪輞(7)與輸出軸(2)主傳動端之間。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摩托車,其特征在于與所述碟剎盤 (5)對應設置的后碟下泵(6)固定安裝在后傳動箱蓋(3)上。
3、 根據權利要求1-2中任意一項所述的一種摩托車,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后輪輪輞(7)與碟剎盤(5)之間設有后輪連接板(4),碟 剎盤(5 )固定于后輪連接板(4 ) 一側,后輪輪輞(7 )固定于后輪連 接板(4)的另一側。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摩托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輪連接 板(4)與輸出軸(2)花鍵連接,并于后輪連接板(4)外側用螺母固 定;后輪輪輞(7)以螺栓固定于后輪連接板(4)上。
5、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摩托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輪連接 板(4)與輸出軸(2)花鍵連接;輸出軸(2)貫穿后輪輪輞(7),于后 輪輪輞(7)外側用螺母固定。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摩托車,其特征在于后輪輪輞(7) 具有定位銷,后輪連接板(4)設有對應定位銷的凹槽,兩者為榫鉚配合 結構。
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摩托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輪輪輞(7) 與輸出軸(2)花鍵連接。
8、 根據權利要求1-2中任意一項所述的一種摩托車,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碟剎盤(5)直接固定于后輪輪輞(7)上,后輪輪輞(7)與輸出 軸(2)花鍵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一種摩托車,包括發動機及其驅動的輸出軸,輸出軸設于后傳動箱蓋,并與后輪輪輞(7)連接;與后輪輪輞固定的碟剎盤及與碟剎盤配合控制制動的后碟下泵,所述碟剎盤設于后輪輪輞與輸出軸主傳動端之間;且與碟剎盤對應設置的后碟下泵固定安裝在后傳動箱蓋上。本實用新型摩托車的碟剎制動裝置結構與在先現有技術的結構相比優點有輸出軸相對較短,制動片制動時,輸出軸所受的扭矩、剪切力小,即同一精度,制動性能更穩定,安全更有保障;制動片使用壽命更長;節省了材料,降低了成本。
文檔編號B62L1/00GK201205960SQ200820046180
公開日2009年3月11日 申請日期2008年4月10日 優先權日2008年4月10日
發明者庾永曦 申請人:江門市中港寶田摩托車實業有限公司